按照齐缗王的想法,龙台山已经打下来了,赶过去就是接防,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所以就让完全是属于文职人员的柳下聪柳相国带着人从燕军手里把龙台山的防务接了过来。燕军把防务一交拔腿就朝秦国腹地赶。他们要赶着过去打进函谷关抢那个第一功。
燕军打下龙台山梳了个光光头就一拍屁股走了,把柳下聪和他的三千弟兄留在了那里。
秦国在张仪发出邀请函和公开信在政治上进行反击的同时,在军事上也作了应对的安排。派出精锐部队夺回龙台山就是他们整个计划中的一部份。
前来争夺龙台山的这支秦军部队的指挥官是蒙阿。别看蒙阿只有二十多岁的年纪,可他却是秦军中出了名的战将。年纪轻轻就经历了大小无数次战斗。仗着一身好武艺和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牛犊劲儿,在秦军中被誉为“战场之狼”纳入秦王的“龙狮虎豹狼”五大上将之列。临出发的时候,秦王拉着蒙阿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千万小心谨慎,务必把龙台山这个战略要地夺回来。蒙阿对秦王说:“大王请放宽心,我这里已经探得龙台山重要机密。占领龙台山的燕军乐毅已将防务移交给了齐国的柳下聪。那柳下聪一个靠吹芋儿起家的角色,从来没在部队呆过,根本就不懂军事布置。末将此番前往定当马到成功。”
也是这个蒙阿立功心切,没有把柳下聪放在眼里。急匆匆赶到龙台山以后,他不让士兵们休息休息,也不对前沿阵地的情况作一个了解了解,举起指挥旗就让士兵们朝前冲。口中还不停地放出狂言:“捉住柳下聪再吃饭喝水。”
这些士兵经过长途跋涉,一个个已经是疲劳不堪了。绝大部份人在行军过程中将那厚厚的铠甲脱下来放在包袱里背着走。到了前沿阵地还没顾得上把铠甲换上,有的穿着单薄的内衣,有的甚至光着上身就在蒙阿的督促下往前冲。
这边龙台山的阵地本来经过秦军多年的经营,防御工事什么的都是现成的。柳下聪的三千子弟兵一来就把秦军自己修的工事当作了防御秦军的掩体。柳下聪本人因为没有带过兵没有打过仗。那次在田法章手下的军事生涯算不得什么。所以一上来就格外的小心谨慎,让士兵们睁大了眼睛以防止敌人的进攻。当蒙阿的六千人马在龙台山出现的时候,他们早就在掩体里树林里张弓以待了。对秦军的第一波攻击该如何应付,柳下聪事前也有所交待,那就是“不见鬼子不挂弦”,放近了再打,打就打它个出奇不意,打就打它个措手不及。因此,当六千秦军蜂涌出现在前沿阵地的时候,齐军这边一点动静都没有。而当秦军胆子越来越大地靠近齐军阵地的时候,只听得一声炮响,工事里、树林里、壕沟里,那齐军的箭矢就满天飞雪一样地射将下来,直射得秦军士兵哭爹叫娘,象溃堤一般地朝后边拔腿就跑。这一家伙搞下来,蒙阿的六千人马连死带伤的加在一起足足损失了三分之一,可以说是受到了重大的损失。
然而,蒙阿毕竟是五大上将之一,毕竟是“战场之狼”,他在第一波攻击受挫以后,迅速将士兵们重新组织起来,立即埋锅造饭补充能量。他自己单枪匹马跑到阵地前沿去观察地形山形和敌方的阵形。待士兵们吃饱喝足之后,他让士兵们全部换上铠甲,接着就向龙台山发起了第二次进攻。
这边龙台山阵地上的齐军把秦军的第一次进攻打退以后,全都沉浸在巨大胜利的喜悦之中。他们这批人全都来自于临淄的城防部队,本来就没有打过什么大仗恶仗,当秦军退下去之后,齐军的士兵们还有很多人在那里兴奋异常地交谈着庆贺着。要不是柳下聪及时地提醒检查武器补充箭矢,他们连秦军再次攻上来了都还不知道。
对付敌人的第二次进攻,齐军士兵还是老办法,待敌军进入有效射程后放箭。他们原本以为这一次与上一次一样,箭矢飞出去敌人就倒下去,接下来就是退回去。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射出去的箭矢对那边的秦军却失去了作用。只听得抨抨一阵作响,射到秦军身上的箭矢一支支的都弹落到地上。秦军士兵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继续不要命的朝前冲。当然,也有个别射中面门和脚掌手掌之上的在那里痛苦地叫唤,但这也为数甚少,没有影响到秦军的攻击。阵地上的齐军士兵一个个地就傻眼儿了,以为秦军从哪里调来了刀枪不入的神兵神将,有胆小的就开始朝后退了。
还是柳下聪看出了问题。问题出在齐军所使用的箭矢上。那个时候军事上所使用的箭矢基本上都是取自于山中的硬头簧等质地较硬的竹子所造,这些削得尖尖的竹矢可以很容易就射进人的肉体,哪怕你穿着棉衣棉裤也挡不住它的攻击。但是在厚厚的铠甲面前,竹矢就显得无能为力了。那个时候士兵的铠甲大多以皮革制成,一些关键部位还有金属作补充,比如胸、肩等位置上都镶有巴掌大的一块铜片。蒙阿所带来的这批秦军士兵所穿的铠甲全部产自秦地,其皮革又全部从北方游牧部落购得,质量本来就属于上乘,其厚度也比一般皮革要厚一些。所以齐军象飞蝗一样的竹矢根本就奈何不了秦军士兵厚实的铠甲,让秦军士兵在第二次攻击时很容易就进到了前沿阵地里,占领了柳下聪的第一道防线。
退到第二道防线的柳下聪让士兵们把为数本来不多的铜箭头箭矢找出来集中到一起,对刚刚冲上来的秦军士兵进行射击。可铜箭头的硬度只是比竹矢稍微好一点,仍然不解决根本问题。射到秦军的铠甲上仍然是只听抨抨响不见钻进去。双方于是就在阵地上展开了拉锯战,齐军就凭着手中武器与秦军周旋。
这样周旋下来的结果当然对齐军就不利了。齐军的战斗力本来就不如秦军。那龙台山上齐军的阵地就越来越小了。心急如焚的柳下聪突然就想到一个办法,竹矢不行,铜箭头也不行,可不可以再换箭头呢。如果再换箭头又能换成什么样的呢。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立即就想到了大龙山的刘铁匠。那刘铁匠可以打造出削铁如泥的宝剑就不可以打造能够射穿铠甲的箭矢么。虽然老刘铁匠已经死了,但大龙山的二头领说过,小刘铁匠的手艺并不亚于他爹。让小刘铁匠打造一批锋利的箭头,我就不相信还钻不进那秦军的铠甲里去。
想到这里,柳下聪还同时想起了曾经请那个二头领帮忙求一把大龙宝剑和虎头匕首的事情。这事情当时那个二头领是答应了的,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消息。
一想到这里,柳下聪提起笔来就给还在临淄养伤的顾同写了一封信,要他立马上大龙山去找二头领和小刘铁匠,让小刘铁匠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两万支铁制箭头来。
顾同接到柳下聪的来信之后到何用那里知会了一声,叫何用负责准备好打造铁箭头的费用,自己就骑着快马上了大龙山,并在磨盘岭找到了已经当上了大头领的二头领,要他立马让小刘铁匠打造两万支铁箭头。
这个新任的大头领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还是清醒的。一听说是柳下聪柳相国从前线捎回的急信要办的急事儿,一点也没有马虎就带着顾同辗转十多里在大龙山的深处找到了小刘铁匠。
小刘铁匠一听就犯难了。他对顾同说道:“打造铁箭头没有问题,可在短时间之内要打造出这么大数量的东西来的确有困难,主要是人手不够。”
站在旁边的大头领插话道:“少说废话,你要多少人我山寨给你派过来。”
小刘铁匠说:“人太多了也用不上,你就给我二十个人吧。”
于是那大头领回头就把二十个喽罗派了过来,小刘铁匠的铁匠铺里不分白天黑夜就响起了叮叮铛铛的敲打声。
两千多年前基本还属于青铜器时代的铁器铸造在我国还刚刚开始,其规模和水平当然不能与现在相比。但再怎么原始简陋,采矿总是要的吧,冶炼总是要的吧,铸造时总得一锤一锤地打吧,还有造型淬火等一系列工序是吧。这一整套流程搞下来,不耗费一定的劳力不行,不耗费一定的时间不行,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也不行。好在有大龙山的二十个喽罗帮忙,好在山里有采不完的铁矿石,更要得益于小刘铁匠精湛的锻造技术。几十个人白天黑夜加班加点,总算在十天不到的时间里把柳下聪在前线望眼欲穿的两万支铁箭头打造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