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亡命天涯
南珂一孟2015-10-25 03:363,131

  听到刘政追捕孟昉、杜长兄弟二人的命令,目瞪口呆的孙瑾一时也有些无法相信,直到刘政再强调一次之后,孙瑾才确定自己的耳朵没有问题,常山相刘政的确要抓捕孟昉与杜长。

  孙瑾几乎是机械的发布了追捕孟昉与杜长的命令。昨天见面时刘政与孟昉还是有说有笑,怎么仅仅过了一天的时间,刘政便要抓捕孟昉,到底出了什么事,能让脾气一向很好的刘政能如此失态?

  接到命令的张逸、张瓒、陈焘众人也是万分惊诧,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他们并没有出声询问,看到孙瑾那眉头紧锁的表情,他们知道,此时的孙瑾内心的惊诧丝毫不下于他们。

  孙瑾从常山军中抽调了两百匹快马,分四队,每队五十人,孙瑾、张逸、张瓒、陈焘四人各带一队,分别从四门沿官道追击。

  常山西门,五里处的官道上,肃杀萧条的天地间,两个仓皇的身影玩命的奔跑着,偶尔朝身后瞟一眼。凌烈的寒风刮在人脸上像刀子一样,不过此时的二人跑了那么长一段路,全身早已暖烘烘的,哪里还能感觉的到寒冷。

  此二人赫然便是正在仓皇出逃的孟昉与杜长。

  “大……大哥,这里有两条道,咱们从那里走?”杜长弓着腰,大口喘着粗气,一边用袖口擦了擦额头的汗,一边对孟昉问道。

  官道在这里,分成了两条,一条朝西,一条朝南。兄弟二人乘着选道的时机,稍微休息片刻。

  “咱们朝西走,只要能进入太行山,他们想抓咱们就难了。”孟昉思索片刻,指着西面的路说道。

  杜长闻言,点了点头。的确,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猎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太行山上,要说对太行山的熟悉程度,鲜有人能比的上他们。

  当年党锢之祸,牵连甚广,名士夏馥,因为言行质直,被宦官诬蔑,不得已之下,剪须易容,逃入太行山中,终得善终。夏馥这样不熟悉太行山的人都能躲过天下追捕,二人名声不及夏馥,对太行山的熟悉却要远远超过夏馥,逃进山中,如鱼入大海,除非他们自己跑出了,不然想抓住他们,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二人正准备上路,远处突然响起剧烈的马蹄声,孟昉连忙拉着杜长,钻进了官道旁的灌木丛。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追踪而来的常山都尉孙瑾。

  杜长见是孙瑾,顿时喜出望外,便要起身去见孙瑾。孟昉大惊,连忙拉住杜长,孙瑾带那么多人过来,还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目的,兄弟二人这样鲁莽的露头,很有可能会自投罗网。

  “大人,这里有两条路,一条朝西,一条朝南,咱们沿哪条路追?”一名小校躬身对孙瑾问道。

  这么熟悉的声音,杜长一听便听了出来。此人名叫章里,是孙瑾的亲卫队一名什长,当年杜长还是孙瑾的亲卫时,与章里的关系最为要好。

  孙瑾没有说话,拽住马缰,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的环境。

  孟昉与杜长赶紧低下头去,要是被看到,二人就是想跑,也跑不了了。

  见孙瑾没有吭声,章里犹豫了一下,又问道:“大人,主公为什么要抓捕孟书佐与杜长二人?”

  孙瑾摇了摇头,一脸的茫然,随即又严肃的对章里说道:“章里,我知道你跟杜长的关系不一般,但是这是主公的命令,作为下属,咱们只要听从命令就行了,其他的也不要问那么多!”

  “属下明白。”章里连忙答道。

  都是贫苦人出身,关系本来就好,又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即使杜长升了官,也从没有在章里面前摆过架子,章里打心里就把杜长当成自家兄弟看待。

  不久之前,俩人还在一起喝了点酒,喝醉吹牛的时候,还在畅想着以后要在一起干一番大事,没想到,才几天的时间,二人就站到了对立面。对于刘政,章里是没有什么感情的,他是孙瑾的手下,听的是孙瑾的命令,这本来就是一个只认上司不认皇帝的年代。

  像章里这样的人,看重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自己的家人,一类便是同生共死的兄弟。现在,刘政一声令下,却是要抓捕杜长,这让章里内心一时无法接受。

  其实孙瑾何尝不是如此,当初,他一手提拔孟昉,两人相处日久,关系自然也是不一般,孙瑾也不是铁石心肠,抓孟昉也不是他愿意的。但是,这是刘政的命令,孙瑾不得不执行,至少表面上是不能不执行命令的。

  孙瑾看着章里消沉的神色,心中颇为无奈的叹了口气,“章里,你带三十人往南追击,剩下的人跟我往西走。”

  “诺!”章里低声说道。他对身后的军士挥了挥手,率三十人,径直朝南面而去。

  孙瑾望着章里那落寂的身影,心中也升起了一丝凄凉。只是他不能把心中所想展露在众人面前,因为他是常山国的二把手,刘政的左膀右臂,他需要显露的只是对刘政命令的坚决支持。

  待章里已经消失在视野中,孙瑾收回目光,双脚轻踢马腹,率先朝西面而去。

  孟昉与杜长躲避处距孙瑾众人只有不到二十米的距离,这种距离足以让孟昉听到孙瑾二人谈话,此时的孟昉情绪有些低落,虽然他早已猜到孙瑾的目的,可是当孙瑾亲口说出来的时候,孟昉仍然是一阵心痛。看来刘政真的要抓自己回去,当初张懿临走,自己要是觉得他欲言又止,似是有什么事说不出口,后来只是嘱咐自己过的不如意,便去找他,到现在,孟昉才知道,张懿早已看出依自己的身份背景,早晚会有“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只是他不方便说而已。毕竟,当时的孟昉在常山混的风生水起,若是张懿说出来,孟昉不但不会感激他,很有可能还会觉得他在是搬弄是非,污蔑刘政。

  难道这都是因为自己出身低微,没有什么背影吗?

  孟昉有些清醒了,原来自己这一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美丽的春梦而已。

  当初,孟昉因功被刘政命为门下书佐,他就觉得这个时代,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看重出身,只要有本事,一样能闯出一片天地,不过到现在他才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的那么离谱。

  没有背景,没有名气,想在官场上混,根本是难于登天的事,可笑自己之前还妄想着在常山有一番大作为。

  “大哥,那程志到底是什么身份,连刘政也为了他跟咱们翻脸?”杜长的声音,把沉思中的孟昉拉回了现实。

  “嗯?你说什么?”孟昉只是隐约中感觉杜长在说话,但是对于杜长到底说的什么,孟昉却是没有在意。

  “我说,被咱们杀的那个程志是不是家世很大啊,连刘政老儿都为了他,跟咱们翻脸?”杜长见孟昉没听见,又重复了一遍,他有一种感觉,这次好像他们捅了个大窟窿。

  “我也不知道。”孟昉也是摇了摇头。

  现在的孟昉也是万分悔恨。不是悔恨杀了程志,毕竟义父与杜叔都死在了程志手里,即使程志能只手遮天,孟昉也要找办法杀了他。他悔恨的是不该怜香惜玉放过李芸儿。他好心的放了李芸儿一马,哪知道李芸儿却是恩将仇报,使得兄弟二人现在被*的走投无路。

  看来自己还是太过天真了。

  “杜长,咱们不能再沿着官道走了,如果我所料不错,刘政已经四处派人抓捕咱们,无论是西北的井陉,还是西南的石邑咱们都不能走了,看来只能从荒野之外穿行了。”孟昉想了一想,对杜长说道。

  他料想的没错,刘政在派出孙瑾追捕之后,又令奏曹快马加鞭,发布通告到各县,务求在孟昉离开常山之前抓住他。

  孟昉现在最懊恼的就是没有马匹,刚从家里逃出来时,因为马厩离大门不远,若是去牵马,定然被刘浩看见。为了不让人察觉,无奈之下,孟昉只得与杜长徒步逃窜。

  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因为孟昉逃离心切,思维走入了死胡同而已。他亲自去牵马,自然会被刘浩发现,可是若是派一下人去牵,试问,就是被刘浩看见了,他又能怀疑什么?

  日后,脱离险境的孟昉在回忆这件事情的时候,自然也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也让他心怀懊恼,懊恼自己在慌乱之下,乱了方寸。不过这样的教训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冷静。人一旦失去了冷静,即使再聪明的头脑,也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时的孟昉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躲避官府的抓捕,安全的逃入太行山之中。

  兄弟二人又稍等了片刻,确定孙瑾等人已经走远之后,便绕开大道,朝西而去……

继续阅读:第40章 野外借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青史留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