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行踪泄露
南珂一孟2015-10-25 03:362,898

  跑了一天的路,孟昉与杜长身心疲惫,很快就进入了梦想。

  老妪还在堂屋内等着她的儿子,油灯仍然点着,这已成了她的习惯。

  虽然像这样晚上经常性的点油灯,对老妪来说有些奢侈的让人心疼,不过她仍然会点着。儿子也劝过她早点睡,但是她没有答应过。她知道,在这样漆黑的夜晚,一盏微弱的灯光,能给她的儿子指明家的方向。也只有看着她的儿子安全的回到家里,她才能放心的睡下。

  今夜空中早早的就挂了一轮明月。那皎洁的月光甚至十米之外都能看清人的样子,可是老妪依然点着那盏破旧的油灯。老妪不时往院外望了望,平时的这个时候,她的儿子要该回到家了,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还没有回来。

  “娘,我回来了。”远远的,便传来了一个洪亮的男人的声音。

  “狗子,今天怎么来那么晚啊?”老妪赶忙迎了出来,言不由衷的埋怨道,只是那对充满关爱的眼神,已经彻底的暴露了她的真实想法。

  “嘿嘿,在城里看庙会呢,人好多,真热闹。”被称为狗子的男人挠了挠头皮,傻笑了一声。虽然他已不再年少,但是在年迈的老娘面前,他仿佛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傻儿子。

  “外面冷,赶紧进去,我去给你盛饭去。”老妪边说边朝厨房而去。

  “哎!”狗子应承着,大踏步的走进堂屋。

  老妪很快就把饭端了过来。

  狗子在外面也是饿了一天,如今看到香喷喷的麦粥,顿时猴急的端起来就喝。

  “哇,好烫!好烫!”狗子张着嘴,大口的喘着气,含糊的说道。家里穷,狗子也是舍不得浪费粮食,虽然上颚被烫掉了一层皮,但是他仍没舍得吐出来。

  “哎呀,你喝慢点啊!”老妪埋怨着,对着儿子的嘴,轻轻的吹着气,希望能让他口中的粥凉的快些。

  狗子又哈了哈,猛一吞,把粥咽了下去,那只空着的右手仍旧不自主的扇着风,以便被烫伤的上颚能好受点,“娘,今天这粥不像是剩的啊,怎么那么烫?”

  “怪娘忘了告诉你,今天有两个过路的客商借宿,我看他们饿的急,便把给你留饭给他们吃了,你现在吃的是我后来又重新给你做的。”老妪自责道。母子连心,看到儿子被烫着,她自然心疼。

  “哦,他们人呢?”狗子也没有特别专注这个问题,点了点头,随意的问道。他母亲本就心善,让人留宿也不是第一次了,狗子也没有什么纳闷。

  “到东房睡了。”老妪笑了笑,又像想起来什么一样,接着说道:“这两个小伙子心底很善良,就是有些神神秘秘的,这大冬天的,竟然想进太行山,我还以为听错了呢!”

  “进太行山?这个时候进太行山干吗?”狗子端着粥,满脸的疑惑。基本上过往的客商走的都是管道,偶尔有迷路的,跑到他这里,问的也是过太行山的路,这进山的,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难道……?”狗子心中突然冒出两个人选,连忙焦急的对老妪问道:“娘,那两个人是不是并州口音,一个叫孟昉,一个叫杜长?”

  “有一个是并州口音,另外一个不是,他们叫什么名字,我也没有问?”老妪不知道狗子怎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不过出于对于儿子的信任,老妪还是把心中的判断说了出来。

  “那就很可能是他们了。”狗子一拍大腿,肯定的说道。狗子见老妪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便对老妪招了招手,压低了声音说道:“娘,我今天在县里看到官府发布的通缉榜文,有两个被通缉的人,一个叫孟昉,一个叫杜长,都是并州上党郡人。这俩人不走官道,专走咱们这小道,这大冬天的又想进山,很可能就是被官府通缉的犯人。”

  老妪听狗子这么一说,顿时吓了一跳。她仔细想了一想,还是摇了摇头,“这两个人行为是有些异常,不过他们不像是什么歹人,刚才还给了我一百钱借宿钱。”

  “娘,那不过是他们做的样子而已,你见过哪个人脸上会写着坏人二字?”狗子耐心的劝导着老妪,“娘,你可知道,榜文上定的赏金是多少?抓捕归案的奖励一万钱,提供消息的奖励五千钱。五千钱啊,到时候我就能娶上媳妇,您也能抱上孙子了。”

  听到“孙子”二字,老妪犹豫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儿子一直娶不上媳妇,她这做娘的比谁都焦急。现在有个这么好的机会放在她面前,她又如何不心动?

  见老妪没有反对,狗子内心也是一阵窃喜,“再说,如果不是那二人,咱们到时候跟人家道个歉就是。”

  老妪终于被狗子说服了,确切的说,她是被想象中的孙子说服了。老妪郑重的点了点头,如果不是逃犯,她老婆子就舍个脸,给兄弟二人赔罪就是。在传宗接代的诱惑面前,她的脸面又算的了什么。

  “娘,您在这看着,无论如何也要缠住他们,我现在就去县里通风报信去。”狗子早已笑开了花,俗话说好人有好报,他母亲平时行善积德,今天老天终于开眼了。

  兴奋的狗子再一次冲进了夜幕之中,只留下仍在冥思苦想的老妪……

  此时的孟昉与杜长兄弟二人已深深的睡去,哪里知道,危险正悄悄的降临着。

  沉思半响的老妪又站了起来,在屋内不断的来回踱着步,她此刻的内心在不断的挣扎着,到底自己做的对不对?

  老妪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那么多年的沧桑岁月,让她对人性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兄弟二人那真诚的笑容,根本不像是两个歹人做样子能做出来的,那感性的硬要给钱的神态,是那么的真诚、单纯,如果这样的人是歹人的话,那世界上还有什么人能叫做好人呢?为了赏钱,把这样的好人交给官府,她良心怎能过的去?

  可是有五千赏钱啊,整整五千钱,她的儿子便能娶上媳妇,她陈家便不会绝后,这不正是她几十年,梦寐以求的事情吗?如果没有这笔钱,她的儿子一辈子也娶不上媳妇,陈家的香火可能也会断送在他这一代。她已经五十多岁了,剩下的时日不多了,陈家无后,等她百年之后,她又有何面目去见陈家的列祖列宗?

  到底应该怎么办?良心与香火,到底选择哪个?

  半个时辰之后,一路狂奔的狗子终于到了元氏县衙,一更三点敲响暮鼓,城门就得关闭,他几乎是在临近城门关闭的那一刻赶到县城。

  得到孟昉二人消息的元氏县令不敢擅作主张,连忙赶到相国府,把情况报给了相国刘政。

  刘政立刻令孙瑾率人跟随狗子而去,并对他下达了务必抓住孟昉的死命令。

  孙瑾二话没说,立刻带人跟随狗子而去。

  早在傍晚回城之后,回到城内的孙瑾便从刘政的口中得知,孟昉杀人了,杀的是沾县县令程志,城门校尉赵延的女婿,而那赵延是中常侍赵忠的弟弟。

  赵忠,何许人也?那是权倾天下,被皇帝称为老母的人物。这样的人物,不是刘政能惹得起的,更不是孟昉能惹得起的。

  孙瑾知道刘政的性格,他不会为了一个毫无背景的孟昉,去得罪赵忠这样的庞然大物。把孟昉献给赵延,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孙瑾一定要见到孟昉,他要当面问个明白,孟昉为什么要杀程志。即使要抓孟昉,他也不想心中留有遗憾。

  若真是孟昉找死,孙瑾也不会手下留情,既然敢杀死程志,那就应该有必死的觉悟,这天下间得罪宦官势力,不死的人还没有几个。

  月夜中,一队人马紧随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大汉,疾步朝南而去,为首的一员大将骑在马上,不时的晃动着缰绳,以防马儿跑的太快。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着。

  死神如一片巨大的黑幕,慢慢的朝孟昉二人所在之处笼罩而来。

  难道孟昉就这样黯然消逝?难道他的到来不过是历史间的插曲,那么的微不足道,如划破天际的流星,一闪即逝,不曾留下任何痕迹?

继续阅读:第42章 兄弟分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青史留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