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引见王氏
南珂一孟2015-10-25 03:363,237

  张懿赶到府门,老远便看到往院内张望的孟昉。

  “你是……景玄贤弟?”看到留着小胡子的孟昉,张懿一时没反应过来,等离近了,这才发现的确是孟昉。

  “正礼兄,如你所言,昉今日特来投奔。”见到张懿,孟昉也是无限感慨。时过境迁,上次道别,自己还意气风发,与张懿指点江山,没想到这次相见,自己已经落魄到被天下通缉的地步。

  “哈哈,贤弟来投,让寒舍蓬荜生辉,懿万分荣幸。”张懿大笑着扶住刚要施礼的孟昉。

  “正礼兄,这是我好友颍川郭嘉。”激动之余,孟昉突然想起,郭嘉还在旁边站着,连忙对张懿介绍道。

  “张中郎,嘉刚才多有冒犯,还请见谅。”郭嘉不卑不亢的施礼道。他乔装进张府,完全是为了孟昉,在他看来如果张懿连接受别人小心试探的胸怀都没有,那这样的人,孟昉根本不值得投奔。因此,郭嘉虽然嘴上说冒犯,可是眼神依旧那么高傲。

  不过,张懿的表现并没有让郭嘉失望。他挥了挥手,一笑置之,并没有露出一丝的在意,“景玄,走,咱们先进家里再说。”

  等进了张府,张懿对门童吩咐了一声,便领着孟昉二人到了前厅。

  三人依次而坐。

  “贤弟,难道你真的杀了赵延家的女婿?”刚一坐定,张懿便出声问道。

  “唉,一言难尽。”孟昉叹了口气,便把当初自己为父报仇,被朝廷通缉的事情说了一遍。

  虽然孟昉说的轻松,可是张懿却是心有感触,他时而愤怒异常、时而拍手称快、时而心生无奈,“没想到贤弟这半年来,竟然遭受了如此大难。这程志枉杀好人,依古复仇之科,你为父报仇,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何罪之有?所谓‘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仇必报’,有仇不报,枉为男儿。景玄放心,明白我便奏明圣上,赦你无罪。”

  “哦?果真如此?”孟昉愕然,他只知道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难道这个时候报仇不用服罪?

  “贤弟可知,故卫尉阳球少时为父报仇之事?”张懿笑着问道。

  “昉确实不知。”孟昉摇了摇头,阳球是谁,他都不知道,哪里会知道阳球为他爹报仇的事。

  “阳卫尉少时,郡吏有辱其母者,阳卫尉结少年数十人,杀郡吏,灭其满门,由此扬名天下。我大汉以孝治天下,为人子弟,岂可有仇不报?故而为兄说景玄无罪。”张懿耐心的解释道,他也知道孟昉出身猎户,对历法不熟悉也是很正常的事。

  孟昉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敢情这个时代的法律是鼓励人报仇的?那阳球只不过是母亲受辱,便杀了人家满门,做的可以说有些过分,不过更夸张的是他不但没因此受到责罚,反而扬名天下,孟昉有种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感觉。

  “张中郎好心,只怕会枉送景玄兄性命!”一旁郭嘉却是不以为然的说道。

  “郭嘉兄弟,这是何意?懿一心为景玄着想,怎么会枉送他性命?”听郭嘉此话,张懿脸色顿时阴暗下来。他不追究郭嘉冒充赵府仆人之事,完全是看孟昉的面子,不代表他对郭嘉一样看重。郭嘉行为放荡不羁,他心中实为不喜,如今又听郭嘉说自己会断送孟昉性命,当下便拉下脸来。

  “郭兄弟!”孟昉连忙劝解。张懿与郭嘉言语冲突,他夹在中间,自是万分尴尬。

  不过郭嘉却是丝毫没有在意张懿的神色,自顾问道:“敢问张中郎,准备在何时奏明圣上?”

  “自然是越早越好,我明日早朝便会奏明圣上。”对于郭嘉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他不明白,不过出于礼貌,他还是沉着气回答了。

  “明日早朝,那赵延与赵忠又岂不在场?若是赵忠与赵延有意胡说,张中郎认为,陛下是听你的还是听赵忠的?”

  张懿语塞,他刚才一心为孟昉开脱,完全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郭嘉见张懿无话可说,便又接着说道:“即便是陛下英明,听信了中郎所言,赦免景玄兄之罪,依赵忠兄弟睚眦必报的习性,又岂会善罢甘休,张中郎一旦张口,无疑表明景玄兄正在贵府,几乎天下人都知道,那赵忠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若是他使些阴险手段,恐怕不但景玄兄无法脱身,就是张中郎您,也会引火烧身吧,难道张中郎忘了豫州刺史王允之事?”

  张懿不是愚钝之人,经郭嘉分析,加上回想到王允之事,当下便明白了这个问题。在去年讨伐黄巾之时,王允身先士卒,大破黄巾,受降十万之众,一时威震天下。在黄巾军中,王允发现张让宾客写给黄巾军的书信,便把此时告知了汉灵帝,可惜汉灵帝只是斥责了张让几句,并没有因此处置张让。张让怀恨在心,后来竟然诬告王允,将他逮捕入狱。若不是张懿四处奔波,求得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向皇帝上书,替王允求情,只怕此时,王允已死在狱中。

  心有余悸的张懿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躬身对孟昉道歉道:“为兄所虑不周,几乎害的贤弟性命,罪过,罪过!”

  “正礼兄不必如此,正礼兄一心为昉着想,昉岂敢有责怪之意?”孟昉劝解道。

  “此事日后再议,为兄已命人在后堂设宴,备好酒菜,为贤弟接风洗尘。”孟昉无意责备,让张懿顿时心生温暖,他根本没想到,此时的孟昉,哪里有资本出声责备。

  张府后堂。

  酒菜都已备好,除了侍奉的三个丫鬟,还有一位雍容华贵的少妇,少妇旁边站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少女眼睛很大,露出一股机灵劲,看样貌,与少妇长像有七八分相似,显然一对母女。

  “夫人,这位便我与你提起的孟昉。这位是景玄好友郭嘉。”张懿指了指孟昉,又指了指郭嘉,对少妇介绍道,而后又转身对孟昉说道:“景玄,这是拙荆王氏与小女月蓉。”

  “昉拜见嫂夫人。”孟昉赶忙躬身施礼。

  “嘉拜见夫人。”郭嘉也随之施礼。

  这个时代,无论是官宦之家还是一般人家,妇女是不能抛头露面的。即便是宴会,主人家也不会随便让妻女出来陪坐,只有关系非常要好的人,才会如此,由此可见张懿对孟昉的重视程度。

  历史上,周瑜曾邀孙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当时周瑜年少,还没有娶妻,因此引见的便是自己的母亲,而周瑜与孙策的关系也在“升堂拜母”之后得到升华。

  当然,也有例外,吕布投奔刘备之时,曾令妇向拜,从此可以看出吕布还是非常敬重刘备的,只不过因为他语言无常,投奔刘备,还竟然敢呼刘备为弟,这让刘备大为不悦,吕布的一番努力也适得其反。

  如今见到张懿妻女,孟昉如何不整容以待?

  “贱妾常听夫君谈起景玄,今日终有幸见得真容。”王氏施礼道,贴切的微笑让人如沐春风,大生好感。

  其实,王氏也不过是刚从张懿嘴中知道孟昉,如此说来,只是出于礼貌,不过无论是孟昉还是张懿,听到之后都是倍感高兴。这便是王氏会做人的地方,张懿为官多年,只娶了王氏一人,不曾另娶或者纳妾,一方面是张懿为官清正,不好女色,另一方面,则是王氏大家闺秀,善解人意。二人自是夫妻恩爱,举案齐眉。

  与王氏的谈笑自若相比,张懿的女儿月蓉则害羞的多了。也许是很少见客,月蓉躲在了王氏身后,偷偷的观察着孟昉与郭嘉。

  几人分主客依次而坐。

  酒过数巡,众人的关系也亲近了很多。也许是觉得女人在场不太方便,王氏便找了个借口,领着月蓉,离开了。

  临走,小月蓉又偷偷瞄了郭嘉一眼。使得孟昉心中也是无限感慨,郭嘉为人豪放,肤色白皙,面容俊俏,加上为人高傲,若是放在后世,也是一个偶像级的人物。哪像自己,满脸胡渣,加上一路逃命,面露沧桑。站在郭嘉面前,自己更像是他的保镖。对于那些情窦初开的小女生而言,郭嘉的吸引力自然要高很多。

  “贤弟,当初你我九门相聚,时在军中,无法尽兴,如今到了为兄这里,定要喝个痛快!”张懿举起酒樽,大笑着邀孟昉对饮。

  “来,今日不醉不归!”孟昉从思绪中惊醒过来,见张懿正举着酒樽,忙举酒放言。

  三人大笑,推杯置酒间,孟昉也是喝得叮当大醉。

  迷迷糊糊中,无法尽兴的孟昉手持酒杯,晃晃悠悠站起来,吟起了千古名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好,好一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张懿与郭嘉闻言,高声叫妙。张懿更是令人取笔墨,将这几句记了下来。

  孟昉傻傻地对张懿与郭嘉笑了笑,眯着眼说道:“谢谢!谢谢夸奖!”

  喝到最后,孟昉都已深深睡去,到底自己是怎么被张家仆人送到房间休息的都不知道…。。

继续阅读:第49章 由此显名(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青史留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