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仇人见面
南珂一孟2015-10-25 03:363,351

  月旦评,月旦便是月初之意。

  许劭二人将评点天下之会放在月旦,乃是取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从许家一路到平阳楼,不足千米的距离,到处是慕名而来的各地士子。虽然已是盛夏,室外燥热,但是却无人在意,可见月旦评人气之望。

  清澈的湖水,如一个慈祥的母亲,敞开了怀抱,将清河岛抱在怀中。孤立的平阳楼,如璀璨的明珠,屹立在湖中央。

  孟昉三人早已先行赶来,到平阳楼等待。

  平阳楼共有三层,此时的平阳楼一二两层都挤满了人,唯独三楼寥寥无几,那里正是举行月旦评之所在。

  若是平日间,三楼自然也会招揽生意,不过今日不同往日。每月月初,店家都会率先空出三楼,以供许劭众人使用。因此,随便之人自然进不得三楼,能进去的全是许劭邀请之人。

  这些人中,有闻名天下的知名人士,也有默默无闻的后起之秀,更有颇具争议的人物。

  一般情况下,许劭二人都会在月旦评之前一周左右,便会定下参加月旦评的人选,像孟昉三人这般,临时发放的请帖,已是天大的人情。

  看到人满为患的平阳楼,孟昉更是震惊万分,即便是后世的明星演唱会,也不过如此。要知道,汉时交通落伍,消息闭塞,能有这般胜景,已是颇为难得。

  不过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众人却是下意识的让开了一条道。如此场景,自然没有人会堵在路上。毕竟许劭对一个人的好恶评判,对此人的人生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时的三楼,依稀站着七八个人。

  见孟昉三人进来,三楼之中正交头接耳的众人立刻噤声,同时朝三人拱手行礼。“幸会!”“幸会!”

  孟昉环顾了四周,却不认的一人。可见,众人人敬重的不是三人本身,而是三人能进此楼所代表的意义。毕竟,无论是籍籍无名还是知名天下,能收到许劭兄弟的邀请,本身就代表许劭对其人的认可。这种殊荣无疑比出身更让人看重。

  三楼之中,依北墙设有两个主位,此位显然是留给许靖、许劭二人的。此外,主位两旁各设有两排侧位,每排设有五个位子,这些位置自然是孟昉众人所坐之位。不过由于参加月旦评的人员有限,平日间,后两排基本上很少使用。不过今日,多了孟昉三人,这后排才有了用武之地。

  “幸会!”,孟昉三人忙下意识的拱手回礼。

  众人施礼之后,便又是低头交耳起来。

  孟昉三人亦是聊些闲话,等待许劭二人前来。

  “这许多人如此面生,不知是何处高人?”郭嘉又仔细看了看众人,低头对荀彧说道。

  荀彧也是摇了摇头,“想必都是汝南才俊。月旦评虽是天下闻名,不过能参与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久居此地的文人雅士。你我兄弟能进的此门,都是沾了景玄的光啊!”

  “这话却是有些过了。凭文若的名气,进的此门又算的了什么。”

  正当三人闲聊之时,平静的岳阳楼突然骚动起来。

  “伯求先生来了!”“伯求先生!”

  三楼众人俱是望向了楼道口,听闻“伯求”二字,荀彧更是激动的疾步迎了上去。

  望着失态的荀彧,孟昉也是极为纳闷,来人到底是谁,竟能让泰山压顶而面不改色的荀彧如此激动?

  来人个头不高,生的极为瘦弱,却是两眼灵动,显得异常精神,看年纪已过不惑之龄。

  “伯求先生!”荀彧躬身施了一个大礼道,“多年未见,先生一向可好?”

  “文若?”来人亦是大吃一惊,“老夫竟能在此处见到文若,果真是造化弄人。看来你我缘分匪浅啊。”

  看到二人如此相熟,郭嘉若有所思,而孟昉却有些摸不着头脑。“贤弟,这伯求先生是何人,文若怎会与他如此熟悉?”

  “定是南阳何伯求无疑。”郭嘉想了一下,异常坚定的说道。“此人曾有恩于文若。”

  “有恩于文若?”孟昉难以置信的瞪大了双眼,若荀彧这般人物,竟然也会受他人恩惠?

  “呵呵,景玄兄有所不知。文若幼时,曾见过此人一面,被其称为‘王佐才也’。可以说,文若有今日之名声,此人出力甚大。”

  “难怪如此!”孟昉恍然大悟道。

  “当年陈蕃、李膺败于宦官之手,伯求先生因与蕃、膺二人善,遂为宦官所陷。无奈之下只得变易姓名,亡匿汝南间。短短几年时间,伯求先生便名闻荆、豫两州。当初,袁绍亦曾慕其名,私与往来,二人结为奔走之友。由于伯求先生常隐藏行迹,很少抛头露面,嘉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却不想今日在此处见到此人!”

  孟昉印象中,袁绍曾与张邈、许攸等人结为奔走之友,却不想其中还有此人。不过能让袁绍这等眼高于顶的官宦子弟倾心结交,定然不是寻常人等。孟昉不禁细细打量起此人来。

  “伯求先生!”三楼众人俱是拱手施礼,不过与刚才迎接孟昉三人不同,此时,众人显然都要热情的多。

  何颙亦是拱了拱,算是回礼。何颙的回礼异常随意,颇有名士的架子,不过在场众人丝毫不在意,依旧是满面笑容。

  “先生这边请,彧给先生介绍两位好友。”荀彧对何颙做了个请的姿势,朝孟昉那边指了指。

  何颙点了点头,跟着荀彧朝孟昉二人走来。

  孟昉二人不敢大意,俱是肃容,挺了挺腰杆。

  “拜见先生!”

  “拜见先生!”离何颙还有两步的距离,孟昉二人便躬身施礼。此人毕竟是荀彧的长辈,二人执以子侄礼倒也无不妥之处。

  “这位是上党孟昉!蔡邕蔡大家的弟子。”荀彧指着孟昉,对何颙介绍道。

  “听闻蔡大家新收了一个开创七言诗派的爱徒,难道就是阁下?”何颙瞪大了双眼,疑惑的问道。

  “正是在下!”许劭一句“开创七言诗派”,让孟昉甚是汗颜。自己随意吟唱几首诗,到了何颙口中,竟然成了开宗立派的人物,这种赞誉,差点没把孟昉惭愧死。心虚的孟昉面红如赤,几乎不敢应口。不过其他人还以为是因为孟昉第一次见到何颙,心中紧张之故,因此也不曾也有何怀疑。

  “嗯,果真是一表人才!”何颙轻抚胡须,点头说道。

  “先生,这位是彧好友,颍川郭嘉。”荀彧又指了指郭嘉说道。

  “嗯,幸会,幸会!”何颙客气的拱了拱手。

  素有诗人之名的何颙,这次却没有看出郭嘉的不俗之处,从他对郭嘉的态度便能揣测出一二。他对郭嘉客气,不过是碍于荀彧的颜面而已。

  不过郭嘉却是丝毫没有在意,他郭嘉的能力,又岂是人人都能发现的?不过无妨,郭嘉自信,他能找到一个赏识他的伯乐。

  “袁公子来了!”楼下又响起一阵惊呼声。

  闻言,众人又是一同望向了楼梯口处,唯独何颙却是冷哼一声,“哼,这般俗人,竟然也能参加月旦评!”

  本来孟昉也在惊奇,为何袁绍身在宫中,还能赶赴汝南,参加这月旦评,不过看着何颙那不屑的表情,孟昉便知晓了,来人定不是袁绍。毕竟袁绍与何颙结为奔走之友,关系匪浅。何颙断然没有嗤之以鼻的道理。

  孟昉没有猜错,来人的确不是袁绍,而是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与之结伴而行的还有一个中年文士。

  竟然是袁术,他怎么来了?孟昉暗自惊讶道。

  孟昉哪里知道,袁绍被提拨为侍御史,而袁术只不过是尚书之职,只因品秩比袁绍低,因此便干脆请辞不干了。

  赋闲在家的袁术没想到会接到许靖的邀请,参加月旦评,欣喜之下,马不停蹄,便直奔平舆而来。如此,孟昉才得以在此见到袁术。

  “哼,许汜这厮越来越不成器了,竟然会与袁术此人沆瀣一气。”孟昉旁边,何颙冷哼一声,不满的说道。

  何颙造访袁府无数,却只与袁绍相交,从不拜访袁术,故而袁术怀恨在心,二人交恶已久。而许汜是襄阳人,而何颙是襄乡人,二人还是老乡。何颙生气自然是情有可原。

  “传闻此人虽是国士,却是娇妻美妾众多,平日间只干些求田问舍,损人肥己之事。这种人与心胸狭窄的袁术倒也算是臭味相投。”荀彧微微一笑,对何颙宽慰道。

  人都有一种同情弱者的心理,袁术从各方面打压袁绍的消息在街坊间流传已久,这也是为何,袁术越是打压袁绍,袁绍的人气反而越旺的原因。不过袁术出身太好了,即便是他人品不佳,但是照样有做官的机会。可是到了乱世,袁术这一品性无疑被无限放大了,这也是为何,同样是四世三公,袁绍能占据河北四州,手下智囊猛将无数,而他袁术只能偏安一隅,手下拿的出手的人才一个也没有。

  从何颙、荀彧这些人对袁术的态度便能看出,袁术想要压过袁绍一头,无疑是痴人说梦。

  看着跟在袁术身边,洋洋得意的许汜,孟昉鄙夷的笑了笑,这人还以为找到了靠山,却不知道,正是因为这靠山,让他今日在众人面前遭遇名誉扫地的危险。

  看来,今日的月旦评尚未开始,便已经充满了火药味,这月旦评越来越有趣了。

继续阅读:八十三章 更换品题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青史留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