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章 更换品题
南珂一孟2015-10-25 03:363,144

  对于许汜此人。孟昉还是有些印象的。此人是襄阳名士,历史上曾是吕布的幕僚。当吕布在徐州被曹*围困之时,曾派此人去淮南袁术那求援。吕布派他去,定然是想利用许汜与袁术之间的关系。不过吕布终究逃脱不了败亡的命运,许汜后逃回了襄阳,投奔到刘表帐下。

  关于许汜,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其曾与刘表、刘备二人谈论广陵太守陈登。许汜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刘备问刘表说:“许君论是非?”刘表回答:“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刘备又问许汜:“君言豪,宁有事邪?”许汜说:“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说:“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可见,许汜此人虽有虚名,但是却不受有识之士的见待。这也是其只能游历在吕布、刘表此等角色之间,却得不到明主赏识的原因。

  袁术与许汜高昂着头颅,越众而过,却始终未正眼瞧过众人一眼。

  见袁术对众人视而不见,那些对袁术笑脸相迎的众人,也失去了继续讨好他的兴趣。一个个凑在一起,独自聊了起来。

  孟昉这群人,袁术倒是瞟了一眼,不过也只是冷哼一声,便再无一丝言语。

  孟昉无奈的摇了摇头,这袁术太过狂妄。以其之身份,只要虚伪的做做样子,便能轻易的赢得豪杰之心,又岂会处处被出身低微的袁绍处处压上一头?

  只可惜此人搞错了逻辑,却要别人先逢迎讨好他,他才会笑脸相应。岂不知饱学之士,哪个没有脾气。如袁术这般行事,谁又愿意热脸碰袁术的冷屁股?只怕何颙不曾造访袁术,很可能便是这个原因。

  骚乱的场面又再次安静下来。到处是窃窃私语的人儿,只有那不时传来的朗朗笑容,才能让人记得此处是个热闹之地。

  不知何时,整个平阳楼突然间变的寂静无声起来,连窃窃私语的众人也停止了交谈,唯独那不知疲惫的知了仍在低声吟唱,独自欢歌。

  来的正是月旦评的主角许劭、许靖二人!

  众人俱是整容躬身施礼,连那狂妄万分的袁术此时也像变了一个人,脸上看不到一丝做作,对许劭二人行了一个大礼。

  看来这袁术也有不敢得罪的人,孟昉暗自嘲讽道。

  不过由此也能看出月旦评的威慑力。孟昉在后世曾看到一本介绍中华历史文化的书籍,上面便有一处是专门介绍汉末月旦评的。

  上面专门附有一首北宋诗人秦观描述月旦评的诗句,孟昉至今记忆犹新。

  诗言:“月旦尝居第一评,立朝风采照公卿。门生故吏知多少,尽向碑阴刻姓名。”

  此诗将月旦评对一个人产生的成就作用描述的极为形象,正是此类诗词之中的佼佼者。

  今日见袁术之态度,便知此诗所述丝毫不为过。

  许劭、许靖二人微笑着对众人还礼。当看到袁术之时,许劭有些惊愕,面色不解的望了许靖一眼。

  虽然这种表情转瞬即逝,但是却被一直盯着袁术的孟昉看在眼里。

  许劭看到袁术的反应绝对不是无的放矢,只怕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如此看来,定是许靖擅作主张,邀袁术前来,而且不曾通知许劭知晓。

  这一细节虽然细微,但是从此处便能看出,许劭、许靖二人关系已然出现了裂痕,至少不如表面上那么和谐。

  孟昉读三国志许靖传时,曾看到二人关系不和,许劭做官之后,曾排挤许靖。“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

  今日因为这袁术,只怕许劭已心生不满,只不过当着众人之面,不好发作。不过虽然许靖对孟昉有恩,不过袁术这种人也能参加月旦评,他也不得不说许靖所选非人。

  看来这鼎盛一时的月旦评,也到了寿终正寝之时,孟昉心中暗叹道。

  “各位请坐!”许劭、许靖走到主位,跪坐而下,便又对众人招手说道。

  虽然不曾排位,但是众人还是下意识的空出首位,请贵为名士的何颙、许汜安坐,这才各依一角,坐了下来。

  见众人已然坐定,许劭便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月旦评已历数年有余,各位应知此评之规矩。此评每月都会变更品题。黄巾平定已过半载,如今我大汉俱是百废待兴,今日之题便是我大汉将何去何从?还请各位畅所欲言,褒贬时政!权当我等探讨一二!”

  “如今之势,各位应能看的出来,陛下大赦天下党人,还诸徙者,更是重新启用士人,皇甫嵩、朱俊、崔烈等皆委以重用。我大汉中兴,行将不远矣!”堂中一人率先说道。

  众人循声望去,自然发现,此话出自客座首位的许汜之口。

  见是汜发言,四周立刻响起一片应和之声,“是啊!”“是啊!”

  “许公此言差矣!”与许汜相对而坐的何颙大声说道:“所谓重用士子,不过是权益之计而已。皇甫嵩、朱俊正是黄巾逆贼的对头,陛下自然重用。至于那崔烈,哼,不提也罢,简直是士人之耻,竟干起买官的勾当。如今大汉,腌竖才是朝廷心腹大患。腌宦势力一日不除,则大汉一日不宁,再次中兴也不过如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求啊!”对宦官恨之入骨的何颙咬牙切齿的说道。

  何颙话音刚落,四周又是一片应和之声。

  孟昉默然而笑。这世上到处是毫无主见的墙头草,风往哪吹,就往哪倒,可怜这些人不少都号称精英人士。看来,世间果真多浪得虚名之辈。

  见何颙出来驳斥自己,许汜顿时心中不快的阴下了脸。不过何颙说的却是有根有据,何颙却是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当下只得阴沉着脸,默然无语。

  见同伴受屈,旁边的袁术一阵冷笑,帮许汜出头道:“区区腌竖,何足挂齿,量他等跳梁小丑,也翻不起什么风浪。袁某不才,他日若能手握大权,定然除尽天下腌竖,还我大汉一个朗朗乾坤。纵使事不成,也定然毫不畏惧,甘心受戮,也好过如丧家之犬一般狼狈逃窜。”

  袁术此话说的异常毒辣,句句针对何颙。谁不知道,当年党事起,他何颙隐姓埋名,藏匿行迹,逃到汝南。

  何颙被他讽刺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毕竟他当初并没有选择杀身成仁,纵然他有万般理由,只怕说出来,也只会被人当成狡辩。

  何颙的窘态,无疑让袁术很有满足感。旁边的许汜更是阴笑连连,戏谑的看着何颙的窘态。

  “冠冕堂皇之语,谁不会说?袁公子如今是闲赋之人,等你到了手握大权之时,再说此话不迟!”何颙对荀彧有提携之恩,自然不会看着何颙受困,当下便对袁术嘲讽道。

  看到有人嘲讽自己,袁术顿时眯着双眼,阴冷的朝荀彧问道:“足下何人?难道也想学那些游侠浪子,管些不平之事?”

  袁术话中的威胁之意昭然若揭,只怕是换了一个心智不坚之人,早已吓的不敢言语。不过荀彧却是神态自若,微微而笑:“在下何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下说的是否有理。世间既有不平之事,自有爱管不平之人。若是路见不平,只知明哲保身,不能仗义执言,这才是我辈之耻。想当初,党事起,依仗伯求先生而保全之人何止千万?留下有用之躯,报答苍生,岂不远远好过毫无意义的盲目求死?足下不明道理,不辨是非,对伯求先生紧紧相*,难道不怕传了出去,被人耻笑?”

  碍于袁术的*威,众人虽然不敢应声附和,却俱是窃窃私语,点头支持。

  被荀彧一阵斥责,袁术自是万分不满。不过无奈比不上荀彧口才,只得囫囵大笑起来,妄想谈笑间,把此事揭过不提:“哈哈,在下不过是跟伯求兄开几句玩笑,还望伯求兄大仁大义,不与在下计较。”

  “哼,此等场合何等庄重,又岂是玩笑之地?足下身为袁氏子孙,四世三公,却不懂得此理,也不怕坏了先辈名声。”荀彧一副痛打落水狗的架势,对袁术一阵穷追猛打。

  袁术被荀彧几句抢白,早已是七窍生烟。却无奈理屈词穷,找不到反击的借口。当下也只得受这窝囊,沉默不语。

  看着袁术吃瘪,早已乐坏了堂下一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被袁术冷嘲热讽过几次的孟昉。

  能当场看到狂妄自大的袁术被当众被如此羞辱,倒也不虚此行。

  值了!

继续阅读:八十四章 扬名天下(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青史留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