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谋定并州(下)
南珂一孟2015-10-25 03:363,049

  “当务之急应是选择一个好的去处。”孟昉接过话,说道。

  “匡倒知道一个去处。年前,因鲜卑侵寇并州,刺史司马伦胆小怕事,便以年老体弱为由,辞官归隐了。只因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故而陛下一直没有准许他的辞呈。只是不知正礼意下如何?”王匡想了一想,犹豫着说道。

  “不可,并州乃是边陲之地,更兼战时频繁,稍有差池,便有粉身碎骨之险。正是因此,才无人愿去,如此才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王匡话音刚落,傅燮便第一个反对道。

  傅燮此话,让张懿眼前一亮,他双手合起,微笑道:“懿倒觉得并州是个好去处!正因无人愿去,修宫捐自然要少的多,更何况,那些腌竖贼子,本就恨不得把我流放边陲,如今听闻我选了这个去处,定然会欣喜若狂,哪里还会从中阻挠?”

  “兄长此话却也有些道理,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京师既然已是必死之局,兄长留在此地已是无益,不如去并州,养精蓄锐、等待时机,或许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孟昉点了点头,支持张懿说道。

  “若懿果真能逃得此难,安全到达并州,定以贤弟为肱骨。不知贤弟意下如何?”张懿出声问道。

  张懿出此一问,却是给孟昉出了一个大难题。若是一年之前,张懿有此一问,孟昉定然会满口答应,毕竟一年前的孟昉,还是籍籍无名之辈,如此好的机会,无疑是天下掉下了一个大馅饼。不过今日的孟昉已是天下知名,待价而沽,不愁找不到好的去处,可是不去的话,传扬出去,孟昉定会被世人所鄙视,徒增一个忘恩负义之徒的骂名。更何况,张懿待孟昉甚重,其人更是不惧风险,将亡命逃窜的孟昉藏匿于自己家中。孟昉岂能一朝得势,便把别人的恩惠忘的一一干二净,做那猪狗不如的禽兽之事!

  不过若是这般去了,孟昉却也有些心有不甘,这却如何是好?

  见孟昉半天没有说话,张懿还以为孟昉不愿随自己而去之故。当下虽然心中失落,但是仍强颜欢笑道:“若是贤弟不愿,为兄也不会强求。”

  张懿的一句安慰,让犹豫不决的孟昉顿时坐不住了。思索万分的孟昉心中甚至升起恐慌之感,他慌乱之下,直接从座位上起来,在大厅之中,跪拜在张懿面前,羞愧的说道:“兄长此言折杀我也。兄长大恩,昉万死难保,即便是刀山火海,只要兄长一句,昉万死不辞,岂有畏惧退宿之意?”

  “贤弟快快请起。是为兄唐突了。”张懿亦是慌忙站起来,疾步向前,扶起孟昉,“此去并州,九死一生,不知贤弟有何教我?”

  去便去吧,孟昉心中叹道,世事无常,谁又知道,去并州不是好事!

  不过去也不能糊里糊涂的去,并州毕竟是艰险之地,总要有所准备,问个明白,解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孟昉心中大定,当下便出声问道:“昉有一问,不知当讲不当讲?”

  “贤弟但说无妨!”张懿伸手示意道。既然孟昉愿意随自己远赴并州,问个问题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知兄长赴任之后,当如何行事?”

  “贤弟此话何意?”张懿本来以为孟昉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或者交代,却不想他会问出这个问题,疑惑之下,便出声反问了起来,“自然是按刺史之职权,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如此才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百姓,也不枉我为官一方。”

  “若如此,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矣!”孟昉厉声说道。

  孟昉一句话,不但张懿目瞪口呆,连傅燮、王匡都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是从何说起。”

  孟昉长出一口气,正色说道:“兄长听我慢慢道来。如今不比治世,官吏腐败,民不聊生,各地揭竿而起之百姓众多,而并州身处边陲之地,边患不绝,胡人侵寇边疆已成惯例。若是兄长仍是墨守陈规,妄图做一个安分职守的好官,只怕不等腌竖陷害,我等已然身死。”

  听孟昉如此一说,张懿的脸色也由疑惑变的严峻起来,“还请贤弟细细说来。”

  “兄长应知,北部羌胡、鲜卑诸族,依靠广阔的草原,大扰我大汉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如今之五郡已有大片土地失于胡人之手,此乃并州之外患;最近西河郡山谷之中藏匿黄巾余孽之事,已传到京师,这些人隐藏行迹,正所谓我在明,敌在暗,不得不防,此乃并州之内患。”孟昉郑重的说道。

  “这些事,为兄已然知晓,我等多加防范便是。”张懿点了点头,说道。

  “还有两个隐患,兄长亦需要多加防范。”孟昉接着说道。

  “哦,还有两患?”听闻孟昉如此一说,不但张懿,连傅燮、王匡都面色凝重的倾听起来。

  “兄长莫忘了西河郡美稷的南匈奴部族,还有占据太行山的张燕等黑山势力。”孟昉又提点众人说道。

  “匈奴已投降我大汉久已,应该不会再生反叛之意;那张燕既然已被朝廷招安,难道还会从新虎啸山林,落草为寇?”孟昉的话,众人虽然不是完全相信,但是却也不敢大意。

  “兄长应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然匈奴表面上一直忠心事汉,但是如今朝廷衰败,匈奴各部难免会再起异心。而那张燕本就是黄巾余孽,又传闻其从不把朝廷放在眼中,俨然河北的土霸王。这两股势力,只要拿捏好了,说不定还能对我等有所帮助,若是拿捏不好,说不定还会在我背后下黑手,故而小弟说是隐患,正是因为其可为我所用之原因。”

  诚然,孟昉能说出此话,并不是因为他的眼界、思维比张懿三人开阔,而是因为他知道几千年的历史走向,后世对历史的分析,自然是现在人所不能比的,而这些知识对孟昉而言,也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其实并州的势力错综复杂,远比孟昉说的复杂的多。而历史上,中平五年,也就是两年之后,张懿便死在这并州刺史任上,不过并不是死于孟昉所说的这四种势力之手,而是他也没有想到的屠各胡的反叛。如此,吕布的便宜义父丁原才得以上任并州,成了并州刺史。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此时的众人自然不会想到两年之后的事情。

  见孟昉不紧不慢,分析的头头是道,张懿三人惊讶之余,也是心中大定,“既然贤弟能看的这般透彻,定然心中已有对策。贤弟何不说出来,让我等也开开眼界。”

  “实不相瞒,在下也无良策。”

  笑话,孟昉若是三言两语见,便能摆平这乱成一团麻的并州,那岂不真的成了神人下凡?

  “不过,在下有个建议,如此可保兄长无忧。”

  孟昉一句“不过”,便又将众人失落的希望点燃了起来。三人瞪大了双眼,紧盯着孟昉,期待着他的下文。

  “一个字——‘兵’!”

  “兵?”

  “不错。如今天下大乱,各州刺史皆有领兵之权。若要昉追随左右,还请兄长准许在下招兵买马,训练士卒,以备不时只需,有此,内可守护兄长安全,外可抵御兵患。”

  亲兄弟,明算账,既然确定了摇追随张懿,那便是把身家性命都交于了张懿,孟昉自然要谈好自己的要求,不然白白枉送了性命,又去何处找人说理去。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无礼要求,如今的孟昉,配得起这个要求。

  孟昉索要兵权,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无论哪朝哪代,兵权都是一个人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更何况,乱世之中,只有手握兵权,才能够保全自己。孟昉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兵权无疑是最重要的。

  远的不说,董卓便是现成的例子。想那董卓,出身低微,胸无点墨,之所以能抗旨不遵,三番几次违抗朝廷的诏令,依仗的便是他手中的兵权。

  孟昉索要兵权,明里是为了并州的安危,暗地里,还是想作为自己以后发家的资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孟昉不是迂腐之人,自然不会愚蠢到稀里糊涂的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张懿手上。

  “还是贤弟想的周到,便依贤弟之言。待为兄上任之后,便辟你为并州别驾,行监军之权,负责并州兵马的招募。”看到孟昉如此细心,张懿也是心中安定了不少,以孟昉为别驾,也算是找对了人。

  “既然如此,我等就分头行事!”傅燮大笑着说道。

  众人对看一眼,俱是郑重的点了点头。

继续阅读:第88章 古之恶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青史留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