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军攻占常山国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张燕的黑山军几乎在一夜之间,被人们所熟知。
从张懿那里得知张燕起兵的消息,孟昉却是没有一丝意外,历史毕竟是历史,还会沿着他应该行进的轨道运行。
“好险,再早上一月,只怕陛下也没有心情去大赦天下了!若如此,还不知贤弟何时能沉冤昭雪!”张懿心有余悸的说道。
张懿不知道,让灵帝高兴之事还在后头。
占领常山的张燕一鼓作气,连续攻占河北诸郡县。眼见着又一个张角将要横空出世。
正当朝廷准备人马,着手反击之时,张燕却已遣使至京师,奏书乞降。
兵不血刃便能平复反叛,灵帝龙颜大悦,不但没有追究张燕妄杀朝廷官吏之罪,反而任命其为平难中郎将,使领诸河北山谷事,甚至可以举孝廉、计吏。
就这般,张燕名正言顺的占领了包括常山、赵国在内的河北诸多郡县。
朝堂之中,不少朝廷大员对张燕这般软骨头的表现很是不屑,但是孟昉知道,无论现在这些人多么看不起张燕,但是这些人的命运,很多都无法与张燕相比,毕竟经历过董卓霍乱与长安大乱的朝廷大员,又有多少人能如张燕一般善终?
无论是与其他的反叛之人相比,还是与那些自命清高的朝廷官吏相比,张燕的政治头脑无疑要高明很多。
自认天下太平的汉灵帝闲来无事,更是重新记起讨张角之功,为此大行封赏。
不过封赏最多的却是与张角“眉来眼去”的中常侍张让众人。共计有十二名宦官被封列侯。
孟昉无意去评判此事的可笑程度,因为蔡琰大婚的日子已经到了。
此时此刻,已经没有比这更能占据孟昉内心的了。
话说汉朝大婚,不比后世,自有它的一番礼仪。
汉朝婚礼,有六礼,所谓六礼者,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项。
所谓纳采,就是说采择之意,即男子选择妻子。男方欲择某家之女为妻,便托媒妁交通女方,试探女家之意。倘女家同意,则可收下男方送去的采择之礼。
纳采仪式结束后,使者退而复返,向女方的父母问女儿之名,此便为问名。
实际上,既然使人来呈纳采之礼,男家当然早已知道女方之名,此时再问,所谓问名其实是问女方的生辰是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以备问卜,也便是“纳吉”。
纳征又称纳币,即民间俗称的“下彩礼”
请期:俗称“择日”,北方民间也称“要日子”,即男家要请卜者择选结婚的“黄道吉日”之后,告知女家。《仪礼士婚礼》有言:“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主人致辞之后,媒人告以婚期。”
亲迎:即为正式举行婚礼。也就是后世所谓迎亲。顾名思义,是指在约定的日期,新郎亲往女家迎接新娘。
而今日,便到了卫仲道亲迎之时。
不同后世,今日之亲迎不在白天,而在傍晚。
所谓婚礼,实为昏礼,即为黄昏始行之意。
郑玄曰:“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
蔡邕嫁女,如此大事自然轰动京师。
很多人是不请自来,只为一睹大师的风采。
还没到时间,平时落寂的院落,里外已站满了人。若是孟昉仔细询问,定能发现,其中不少人,都是名留青史的人物。
“景玄,来,来,我给你引见几个好友。”嬉笑着的王匡,领着半个主人身份的孟昉,朝着一群人走去。
“公节兄!”其中面对着王匡与孟昉的一人眼尖,立刻插开话题,躬身行礼道。
其他人随着此人的目光望了过来,随即俱是躬身行礼。
“来,来,我来给诸位引见一个人!”王匡边回礼,边侧身给孟昉让开一个位置。
孟昉环视下四周,周围的人年龄大多二三十岁,除了刚才第一个看到王匡的人,带着一个七八岁模样的孩子外,其余众人,皆是成年人。
这些人,除了傅燮与孟昉相熟外,其他人,孟昉便都不认得了。
“这位是蔡邕先生高徒,上党孟昉!”王匡得意的介绍道。
“莫非是公节口中,写下‘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旷世奇才孟景玄?”其中一个面色黝黑,个头稍矮的汉子惊讶的问道。
“正是此人!”
“啊!失敬!失敬!”
闻言,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俱是躬手施礼起来。
不过各人却是表情各异,有的人满脸真诚,有的人是出于礼貌,而有的人虽然躬手施礼,但是眼神中却带着不屑。
“景玄,这位是济南相曹孟德。”见汉子先围了过来,王匡便索性先介绍起面前之人。只是他不知道,他这第一句话,已是让孟昉目瞪口呆。
“曹……曹孟德!”孟昉震惊之色不下于见到心中偶像。
这便是“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曹孟德?
可以说,孟昉对三国文化侵*日久,三国人物中,最让他感兴趣的便是这曹*了。
与曹*相比,刘备、孙权之辈充其量只能算做枭雄了,而曹*却是千年难遇的文学家。这样的身份无疑让曹*更有吸引力。
三国历史中,最著名的文化人物几乎都集中到了魏国,其中曹*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众所周知,与曹*一样,刘备亦是重才爱才,但是刘备所重之才,是文能安国,武能定邦的干才。而曹*爱才,不仅包含此类人才,另外还包括那些文采飞扬、有一技之长的文化人才。
这便是曹*的独到之处。
如今见到孟昉,曹*有此反应,倒是与他的作风颇为相似。
只是令孟昉没想到的是,面前的曹*是如此的不起眼,不但脸色黝黑,而且个头矮小,如此形象,与孟昉心目中的偶像相差太远。若不是王匡提到,恐怕孟昉怎么也不会猜到,这位便是留下千古骂名的枭雄曹*。
更让孟昉没想到的是,面前的曹*与王匡关系竟然是那么融洽。要知道,历史上,王匡便是死在了仇人与曹*的合击之下。
人生无常,果真如此!
“怎么?难道景玄认识孟德?”王匡望着惊呆了的孟昉,疑惑的问道。
“哦,昉曾有所耳闻,不想今日竟见到了孟德真容,失敬,失敬!”孟昉忙打哈哈说道。
“呵呵!*在公节处,早已见识到景玄大才,只恨无缘相见。却不想今日在此处见到景玄,真乃三生有幸啊!”曹*乐呵呵的应道。
“孟德谬赞了,昉实不敢当!与孟德相比,昉如萤火之见朝阳,不值得一提。”孟昉强压下内心的激动,应声说道。
再想想当初见到刘备时的情形,孟昉不仅万分感慨。
同样是乱世枭雄,人和人真的不一样。别的且不说,无论自己有没有真本事,只凭自己盗版而来的诗词,孟昉便能曹*面前吃的开。可是若是想凭几句诗到刘备那混饭吃,只怕是异想天开了。
这倒不是说刘备不如曹*。
但是曹*诗词艺术的狂热,无疑对当时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多的促进作用,这点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都无法相比的。
看来以后若是无处安身,投奔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想到此处,孟昉心中一阵窃喜,至少下半辈子已经有了保障了。
“改日,还望景玄赏脸,到府中一聚。*定与景玄把酒言欢,探讨一二!”曹*忙趁机说道。
“昉敢不从命!”孟昉自然也乐得与曹*搞好关系。
片刻之间,寥寥几句,无疑瞬间拉近了孟昉与曹*之间的距离,二人之间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甚至有种惺惺相惜之感。
“二位聊的如此之欢,看来我等倒有些多余了。”孟昉与曹*如此旁若无人的互捧,早引起几人的不满,其中一人更是出言不逊,当下便拉下脸来。
“哎,*与景玄一见如故,因此说的有些多了,还望公路莫怪!”曹*大笑一声,便轻描淡写的遮掩住了这一不快。
见曹*已道歉,对方冷哼了一声,便不再说话。或许是见惯了这样的场景,又或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周围众人只是默不作声、冷眼相看。
一旁的孟昉不禁皱了皱眉头,看来此人来头不小啊,连曹*也得笑脸相迎。
不过也能看的出来,这些人虽然聚在一起,彼此间却是关系紧张,至少不如表面上那么融洽。
看来,这官场上的水,还真不是一般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