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出城追杀
南珂一孟2015-10-25 03:363,136

  蔡琰下嫁之后,蔡邕终于也要走了。

  京师蔡府!

  不少仆人穿梭在各房之间,忙碌着收拾着行囊。

  与此同时,书房之中,远远传来一阵阴阳顿挫的古琴之声。

  仔细听来,与蔡琰之音相比,此琴声之中隐隐约约中有种沧桑的感觉,那高音地唱之间,更是高上一筹。

  姜还是老的辣!躬立一旁的孟昉,心中暗道,人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蔡邕圣经磨难,无论心境与胸怀都是温室中长成的蔡琰所无法比拟的。

  由此造就的琴艺自然也有着天壤之别,这便是为何蔡琰之琴华丽有余,而稳重不足的原因。

  片刻之余,琴音也终于停了下来。

  “景玄,你且过来坐下!”蔡邕双手离开琴弦,对孟昉招了招手,说道。

  “诺!”孟昉躬身施了一礼,这才缓缓走了过来,面对着蔡邕坐下下来。

  “景玄,但是为人坦诚,机灵聪慧,为师几名弟子之中,你也算是其中佼佼者。为师这次隐居江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你虽然拜师日浅,最放不下的也便是你!”蔡邕望着孟昉,语重心长的说道。

  “师尊!徒儿愿跟随师尊左右,侍奉师尊!”闻言,孟昉亦是心情低落,当下拜下。

  “呵呵!你有此份孝心足矣!只是男子汉大丈夫当报效朝廷,一展胸中抱负,岂能随为师一般老死山林?”蔡邕摇摇头,满含欣慰的劝道,“景玄,你虽然满腹经纶,但是缺在名气不胜,与元瑜亦是相差甚远!景玄可知汝南二许?”

  “汝南二许?敢问师尊,这二许是何许人物?”孟昉在脑海中搜索了一番,还是摇了摇头。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士,孟昉了解的虽然不少,但是不了解的也是很多。蔡邕如此笼统说汝南二许,孟昉又岂能知道!

  “汝南大族许家二子,许靖与许劭二人!”

  “许靖、许劭?”孟昉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莫非是组织月旦评的许靖兄弟?”

  “正是此二人!”

  “弟子曾闻言,此二人善臧否人物,好人伦,多所赏识。故而早有拜访之心,只可惜无人引见!”

  “你可知元瑜成名于何处?”蔡邕微微而笑,高深莫测的说道。

  孟昉愕然的摇了摇头,“莫非……”

  蔡邕会意,当下便笑着点了点头,“正是成名于二人的月旦评之中!”

  闻言,孟昉心中大动!

  许靖、许劭,是汉末最为闻名的评论家,二人所设之月旦评,名扬天下,不少人求一评而不得,如曹*这般英雄,最后也只用了强,才从许劭口中*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传世千年的著名评论。

  可以说,月旦评不但成就了大批英才,也成就了许靖、许劭二人。只可惜出名之后,二人不和,月旦评也随着二人关系的破裂而烟消云散。

  见过阮瑀的排场、人气,此时听说他成名于二许的月旦评,这让孟昉怎能不激动万分。这月旦评便如后世的“超女快男”一般,属于造星运动,多少人一夜之间,扬名天下,受万人崇拜!

  若是能结交此二人,对孟昉此后的人生发现,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想到这里,孟昉心中下意识的紧了一下,他正襟危坐,小心翼翼的朝蔡邕问道:“难道家师能让他给弟子也评上一评?”

  “呵呵!此二人年少之时,曾拜访于为师。与为师也算是忘年之交。元瑜虽然文高八斗,但是为人冷淡,不好结交,若不是为师,他怎会在弱冠之龄,驰名天下?”蔡邕颇有得色的说道。

  孟昉莞尔,若是换做旁人,定会觉得蔡邕有沽名钓誉之嫌。不过孟昉知道,这不过是蔡邕老顽童的习性罢了。以蔡邕之名,又岂会因此等小事而忘乎所以、沾沾自喜?

  “唉!只可惜弟子无这般福分!”孟昉故作遗憾的叹了口气。

  “呵呵,景玄莫急,元瑜有的,你便有的!为师昨日已修书一封,你只要把这封信交与二人之手,到时候,自会让你惊喜一番!”蔡邕又是一番得意。

  “多谢师尊指点!”孟昉心中一喜,当下又是拜了一拜。

  “罢了!只要日后你能封侯拜相、名垂青史,为师便心满意足了!”蔡邕边说边从身上掏出一封信件,交到孟昉手中。

  “只一事你要切记,见不到许靖、许劭兄弟,万不可掏出此信!”见孟昉收了信,蔡邕又是叮嘱了一番。

  “弟子记着了!”孟昉郑重的点了点头,把信件放在了贴身衣物之中。

  却说另一边,赵舍告知了赵延孟昉的踪迹。赵延大喜,这便要派人捉拿孟昉,却不想当初落魄的孟昉如今已成为蔡邕的弟子。赵延不敢造次,当下只能派人跟踪孟昉,只等有好的机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取了孟昉的性命。

  毕竟,蔡邕之名太盛,即便是赵延之兄赵忠都要忌他三分。赵延若是明目张胆的抓了孟昉,岂不是置自己于舆论的枪口之上?如此得不偿失的行为,赵延自然不会去做,因此当下也只是派人暗自盯着,以随时掌握孟昉的行踪。

  近日听闻蔡邕已离开京师,远赴吴地,赵延心中大喜。没有蔡邕在一旁碍着,无论是捉拿还是刺杀孟昉,无疑要方便的多。

  “老爷!不好了!不好了!哎呦!”这日,赵延正在府中饮酒作乐,负责监视孟昉的两名仆人,有一人突然急匆匆的跑了回来。此人进门急切,不想一脚拌到门槛上,重重的摔了一跤。

  “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赵延冷喝一声,不满的说道。

  仆人应了声诺,立在一旁,不敢说话,生怕他的主子再次发难。

  “我让你去监视孟昉的行踪,你怎么跑回来了!”赵延白了他一眼,一手拿着酒樽,一手在小妾身上摸索着,丝毫没有掩饰兽欲的意思。

  “那孟昉不知为何,近日突然离开了张懿府上,驾马出津门而去。”仆人偷偷看了一眼小妾薄纱下面若隐若现的胸部,下意识的咽了下口水,这才小心答道。

  “只他一人?”赵延放下手中的动作,凌厉的眼光扫了仆人一眼。

  “是的,今日一大早,他便离开了张府。”仆人应声答道,后又像突然想起一般,接着说道,“哦,他身上还背着行囊,似是离开京师,朝南而去!小人觉得事大,便让小六子跟着,自己赶紧回来告知老爷。”

  “背着行囊?看来他是要离开这里。你去把那黑脸汉子找来!”赵延思索了一番,转过头,对仆人说道。

  “诺!”仆人应了一声,便急忙飞奔而去。

  不一会儿,赵延口中的黑脸汉子便被带了过来,“老爷,人已带到!”

  赵延对小妾摆了摆手。小妾会意,对赵延施了一礼,便起身离开了。

  待小妾的身影已看不到了,赵延那*秽的眼神这才收了回来。那*笑着的面容也瞬间变得威严,“带进来!”

  “大人!”来人年纪不大,但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话语之间充满了恭敬与陌生,显然,此人并不是赵延府上之人。

  “王三!我给你说的事,你还记得吗?”赵延看了来人一眼,喝了杯酒,似是无意的说道。

  “当然记得,在下也早已等得不耐烦了!”

  “好!”赵延一声大笑,从怀中掏出一件东西,顺手仍给了王三。

  这是一幅孟昉的头像,只是这个头像不似抓捕文书里那般差别那么大,显然,这是赵延发现孟昉行踪之后,令人作的。

  “今日此人已离开京师,出津门而去。你务必要赶上他。”赵延边说,边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这个没有问题,只是……”王三眯着眼,面色冷峻,似是做了决定一般,咬牙说道。

  “放心!只要看到此人的人头,你要的五百钱,赵某自然会双手奉上。我堂堂城门校尉,怎么可能吝啬区区五百钱。”不待王三说完,赵延便伸出手,颇有些不耐烦的打断了他的话。

  “好!既然如此,在下现在便动身!”王三也不多说,把画收了起来,放进衣袋。

  “记住,做的干净些,若是被人发现了,可别怪赵某无情!”赵延面色一冷,厉声嘱咐道。

  “放心,若是暴露了身份,在下自会一身承担,不会连累到大人!”

  赵延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王三摆了摆手,便闭目养神起来。

  赵延自然想过用自己的人下手,但是若是走漏了消息,被人抓住了把柄,虽然他赵延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刺杀蔡邕的弟子,无疑会激起士人的怒火,把自己性命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的赵延又岂能给自己留下隐患?

  因此,找一个出身低微,又不认识孟昉的杀手去做,无疑要安全的多。

继续阅读:第72章 跟踪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青史留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