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刘得有站了起来,一眼就看到了老槐树的树洞,走过去,用手电筒往树洞里照了照,树洞很深,把胳膊探进去,刚好探到底。刘得有跟姜少良说:“就把盒子藏在树洞里,上面盖上树叶,再撒上点土。除了咱俩,神仙也不会想到树洞里有咱们藏的东西。等找到另一只盒子,再把这盒子找出来。”姜少良觉得刘得有说的有道理,便照着刘得有说的把那盒子用塑料布包好,装进布袋子里,连同布袋子把盒子放进了树洞,两个人搜集了一些树叶了投进去,最后,捧了几捧泥土撒在了树叶上……
那天,临分手时,刘得有对姜少良说:“这些天,你先出去躲躲,等老婆娘的事情过了风头你再回来。”姜少良出去躲了一些日子之后,打听到刘兆勋被当作杀害老婆娘的凶手被抓了起来,便放心地回到了姜营。
三年后的一个晚上,宋朝阳、姜少良、刘得有在一家饭店喝了酒之后相约到孙家坨的刘得有家打牌,到孙家坨得经过齐家营。三个人走到齐家营村口,见到了长得有点姿色的孙常娟,本来已经走过去了,干渴了好多年的宋朝阳那地方就膨胀起来了,有这样感受的还有姜少良,两个人相互使了个眼色,回转身来,将孙常娟拖进了路边的青纱帐。两个人*了孙常娟,让刘得有再上。他们哪里知道,刘得有是*,那方面不行,但又不能说自己*,只是说自己不吃剩饭。后来,刘得有听说宋朝阳死了,马上想到了是姜少良杀人灭口。回想当时的情景,有点后怕。姜少良为什么要杀死宋朝阳?是怕宋朝阳一旦被警察抓起来把他也供出来。姜少良连与他一起参与*的同伙都杀,没有参与*但知道情况的刘得有是不是危险更大一些?与其等着姜少良来杀他,不如借刀杀人,把姜少良的事情告诉公安局,姜少良肯定被逮起来,凭他那一桩人命案一桩*案,小命肯定玩完。姜少良死了,就没有人知道老槐树树洞里的秘密了,等找到了另一个木盒子,宝物可都是自己的了!既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又独吞宝物。这样的好事,傻子才不干呢!于是,刘得有到公安部门自首了,他当然不能提红木盒子的事情,只能说是姜少良进屋盗窃时被老太婆发现而杀死了老太婆。刘得有原以为,自己揭发检举有功,纵然是参与了姜少良的偷盗行为,将功折罪,会得到宽大处理的。哪知道被判了七年有期徒刑。在监狱的那七年,他念念不忘的就是藏在树洞里的木盒子。被释放回家的第三天夜里,他偷偷地溜出了村子,来到了乱坟岗,到了老槐树前,把胳膊伸进树洞,先抓出泥土和腐烂的树叶,终于,摸到了那日思夜想的布袋子……
刘兆亮先把布袋子放回到树洞里,背起倒在地上的刘得有出了乱坟岗,把刘得有放在离乱坟岗不远的青纱帐里。然后,返回到乱坟岗,把那布袋从老槐树的树洞里拿出来,打开那盒子,看着那张画有女人*的纸,琢磨来琢磨去,终于把眼前的事情跟瘦猴跟他说过的郑家大少爷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把手中的木盒子与瘦猴家中的木盒子联系在了一起,把瘦猴家中藏的木盒子里的那张图与他手中拿着的木盒子里的这张纸联系在一起。刘兆亮觉得郑家大少爷真是聪明,竟然能想出这么一个办法来!刘兆亮就在这个时候有了个歹毒的想法:把瘦猴手中的图弄出来。那样,这个世界上知道宝物在什么地方的,就只有他刘兆亮了。
“为了保住木盒子的秘密,不让瘦猴家的木盒子落到他人之手,你就杀死了瘦猴?”刘兆亮说到这里时,刑警队长于涛问。
刘兆亮说:“没想到要杀死瘦猴。我想等时机,把那盒子从瘦猴家偷出来。可那一天与老爹老娘还有侄子在一起吃晚饭时,听侄子说了赵铁柱的事情,想到了赵铁柱认识瘦猴,公安局的人如果把瘦猴抓起来,那木盒子的秘密就保不住了。这样,我就起了歪心。如果瘦猴听我的话,把木盒子乖乖地交给我,他就死不了。可那小子跟我耍心眼,我……”
“说得详细点。”于涛说。
“当天夜里,我去了柳树圈,潜入瘦猴家里,进了瘦猴的屋子,跟瘦猴说我找到了另一只木盒子,藏在一个不被人发现的地方。让瘦猴拿上另一只木盒子跟我走,把两张图对在一起,藏宝的地方就确定了。瘦猴问我这是不是真的?问我是怎么找到的?”我说是挖坟时挖到的。瘦猴问我那张图是什么样的,我说到了那里不就清楚了吗?也许是我的这句话让瘦猴起了疑心,他怀疑我根本就没有找到另一只盒子,是要骗他手中的那盒子。瘦猴说那你等着。我去把盒子找来。我在瘦猴屋子里等了一袋烟的工夫,瘦猴手中拿着个布袋进了屋,我从布袋里裹着的东西的形状断定,布袋里就是他曾经让我看到过的那只木盒子。我说咱们走吧。我们两个出了屋,瘦猴问我怎么走?远不远?我说不太远,走着去,安全。瘦猴说那就走着去。我们出了柳树圈村,沿着乡间土路朝南走,到了一片高梁地,我想,就在这里吧。如果瘦猴把木盒子交给我,我就放他一马,如果他使坏,那他就倒霉了。我跟瘦猴说我把那盒子藏在这块地里了。瘦猴将信将疑,跟着我进了高粱地。我说你把木盒子给我,瘦猴说你先把你那盒子拿出来我看看。我知道这小子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一不做二不休,我上前,掐住了瘦猴的脖子。瘦猴挣扎了两下就翻了白眼,我试了试他的鼻气,确认他已经死了,拿起他丢在地上的布袋走出了高粮地。我一口气跑出好几里地,累了,坐了下来,把从瘦猴手里弄来的布袋打开,里面是红色的木盒子,再把木盒子打开,傻眼了:里面只有一张白纸,上面没有画,也没有字。“于涛心说:这个瘦猴还挺有心眼,知道江湖险恶。
刘兆亮话说得很简单,但基本上把自己的经历串了起来,听起来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在刘兆亮讲自己的经历时,刑警队长于涛边听边分析。偶尔插话,问一个细节问题。刘兆亮讲到把瘦猴掐死在高粱地里,停止了讲述,问刑警队长于涛:“我交代得够彻底了吧?”
“那装有一张白纸的木盒子现在哪里?”于涛问。
“我要那空木盒子没用,扔在离高梁地不远的一块玉米地里了。”
于涛问刘兆亮:“你是说,从刘得有手中拿到的那个红木盒子现在沙河乱坟岗的老槐树树洞里?”
刘兆亮说是。
刑警队长于涛让警察把审讯记录拿给刘兆亮,让刘兆亮在上面签字。随后,于涛吩咐:“备车,去沙河。”
不一会儿,吉普车开到了公安局办公楼下,刑警队长于涛带着两名警察,拉着刘兆亮往沙河方向走。半个小时后,吉普车下了公路,拐上了乡间土路。颠簸十几分钟,到了乱坟岗,两名警察把刘兆亮推下车,刘兆亮在中间,两名警察一左一右,刑警队长于涛断后,四个人朝老槐树走去。到了跟前,刑警队长于涛问刘兆亮:“就是这颗树?”刘兆亮说是。刑警队长于涛让一名警察上前,把胳膊伸进树洞里取那木盒子,那名警察个子挺高,胳膊不短,可一只手在树洞里摸了半天,什么也没摸到,用随身带的手电筒往里面照了照,根本没有什么木盒子,扭回头报告:“队长,里面什么也没有!”刑警队长于涛不信,让另一名警察看好刘兆亮,上前,从那名警察手中拿过手电筒,往树洞里照,里面果然没有什么木盒子。刑警队长于涛转回身,问刘兆亮:“怎么回事?”刘兆亮说:“我知道怎么回事?我真的是把木盒子放回到树洞里的呀!前两天,我从东北回来的后去了瘦猴家,想找到另一张图,没找到,然后,我来到这里,那时候盒子还在树洞里呀。”
警察又带着刘兆亮去了他所说的丢掉空木盒子的玉米地,没有找到那空木盒子,要么是刘兆亮撒谎;要么,就是红木盒子被人捡走了。也难怪,从刘兆亮躲进这块玉米地算起,一年多过去了,春种秋收,这块地里来过当时人,谁能说得清?至于那空木盒子落到谁的手里,更是难以查清。
刑警把刘兆亮带回局里。
于涛继续审问刘兆亮:“瘦猴真是你杀的吗?”
刘兆亮说:“我又不傻,为啥没杀人偏说自己杀了人?活腻味了?”
“你说你试了瘦猴的鼻气,他真的没气了你才走的?”于涛问。
“是这样。”刘兆亮回答。
于涛问:“你是面对面掐死的瘦猴还是从背后掐死的他?”
刘兆亮说:“当然是面对面掐死的他。”
“那他倒在地上时是脸朝上还是脸朝下?”于涛问。
“脸朝上。”刘兆亮回答。
“他的裤子在什么位置?”于涛又问。
刘兆亮有点不耐烦了:“裤子当然是在身上。”
“你没有从瘦猴那里拿到你想得到的藏宝图,便回到了瘦猴的家,找瘦猴的母亲要藏宝图?对不对?”于涛问。
“不,当时我没有去瘦猴的家。只是前两天去了,可瘦猴的老娘不在家了。”刘兆亮否认。
“我们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于涛说。
“我都有两条人命了,坦白、抗拒对我来说都是个死,我还有啥不能说?我就是让你们相信我侄子不是杀人犯,你们赶紧把他放了。”刘兆亮的态度强硬起来。
现场见到的瘦猴的尸体时,瘦猴是脸朝下,且裤子褪到了裤脚处。如果瘦猴真的是刘兆亮掐死的,而且是面对面掐死的,并且刘兆亮还试了瘦猴的鼻气,那么,倒在地上的瘦猴应该是脸朝上的。还有,按照刘兆亮的说法,两个人是因为要对方先拿出各自的木盒而发生争执时刘兆亮对瘦猴下了毒手的,这样,瘦猴的裤子应该是穿着的,为什么发现瘦猴的尸体时裤子是褪到裤腿的?是谁把瘦猴翻了个身,并把他的裤子解开褪到了裤腿?是刘兆亮返回身这样做的吗?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往深里分析,显然不是刘兆亮把瘦猴的尸体从面朝上弄成面朝下的,也不是刘兆亮把瘦猴的裤子解开并褪到裤腿的。因为,刘兆亮没有理由这么做。在把刘兆亮带到老槐树跟前时,于涛没有把这个事情往深里想,他真的相信了刘兆亮的交代。没有从老槐树的树洞里找到木盒子,于涛仔细回忆了刘兆亮的交代,重新审问刘兆亮,才发现这里面有不少的疑点。刘兆亮的交代并不是无懈可击,比如他是怎么试的瘦猴的鼻气?瘦猴的裤子怎么会褪到裤脚?如果刘兆亮是在撒谎,那么,他撒谎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让公安机关相信,他是真正的杀人犯,瘦猴的死跟刘章法没有半点关系,使公安局尽快放了刘章法?还是为了保护另一个人。那另一个人当然不是刘章法,而是值得刘兆亮用生命来保护的一个人。如果刘兆亮的交代是真实的,他并没有撒谎,他真的与瘦猴发生了争执并掐死了瘦猴,那么,是谁翻转了瘦猴的尸体,瘦猴的裤子又是谁解开并褪到裤脚的?这个人之所以翻动瘦猴的尸体并把瘦猴的裤子解开,显然是找什么东西,难道瘦猴的裤子里藏着什么秘密?这个人又是谁呢?他又要找什么东西?
于涛说:“你不说实话,就无法证明你侄子的清白,你的哥哥身体不好,如果你和你的侄子都出不去,谁照顾你的老爹和你的老娘?”
刘兆亮低下头,说:“我从高粱地跑出来,觉得后面有人追我。我就躲进了路边的一块玉米地。我不知道是不是追我的那人也进了高粱地。”
“为什么离家一年多又回来了?说说你这一年多的经历。”于涛对刘兆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