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访贤德有心受辱 为愿心有意问天
濮水上人2015-10-25 03:062,896

  第一百七十三章访贤德有心受辱为愿心有意问天

  而在游历的过程中,得知曾在朝在任过参知政的梁柁告老还乡,居于秦州凤鸣山,梁柁的名声很响。为人正直学识过人。民间有谚语说:“有事不明问梁柁”。可见这梁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凤鸣山昔间有彩凤落于山上,使这一方山水灵气旺盛。竹篁遍野,巨木参天。四季不断花开,季季景象不同。青峦叠翠嶂,白虹挂山前。木密鹪鹩叫,獐走鹿草衔。悠云山头过,清风掠绿渊。山川的秀美,让董和的心情开朗了起来,和木华离说说笑笑。因为两个人合伙做过那么几桩大案的关系,自然亲近了很多。木华离聪明伶俐,谈吐不俗。一路上为董和讲了许多南方的风俗趣闻,历史典故。跟这样一个人旅行那是不会寂寞的。

  而木华离对于董和也是非常的好奇,不时的旁敲侧击想要知道他的情况。但都被他轻轻带过避而不谈。两个人经过打听终于找到了清塘坳这么个村子。周围危崖竦峙,树木榛榛。茅庐依山建,竹篱绕村行。三只黄犬两只乌鸡,白鹅黄鸭伴青牯。梁柁的家很好找,因为只有他的家是青瓦白墙。黑漆的院门上写着“梁宅”两个字。两旁有幅对联“竹虽无心骨却硬;花生娇艳难百红”。看到这个在当地算的上是小康之家的庭院,董和心中不由的心生钦佩。梁柁在朝居官多年,乡间府邸并没有豪华奢侈。梁柁的清誉看来并非是浪得虚名。

  踏上磨的光滑的青石台阶,扣响发亮的黄铜门环。“喀……”的拍门声再这宁静的山村传的格外的幽远。不大会儿,一个伶俐的小厮从门后露出头来,看到是两个俊俏的年轻人,就问道:“不知两位公子有何事?”董和作揖说:“在下董和,携友木华离游学到此。因听闻梁老先生的美名,特来拜会求教。麻烦这位小哥给通报一声”。说完递了一个拜贴给那小厮。那小厮答应一声合门而去。

  两个人等了好一会儿,那小厮又从门中露出头来说:“我家老爷让我给两位这张字条并说‘道不同不相谋’”说着拿出一张书签给了董和。就“咣”把门关上了。只见上面写着“孤身一马书山路,欲海泛滥一扁舟。白鹄称贵羽为洁,岂与鸦雀向天飞。”董和看了苦笑一下,木华离却怒气冲冲的说;“这个老酸腐,竟然说我们是骗子,把自己比做天鹅,当我们是乌鸦灰雀,还羞于与我们为伍,我看他是食古不化,空言清高的虚士。我也写一下不然出不了这口恶气”。于是取出笔墨纸砚在上面写道:“雄鸡高冠羽且彩,高鸣一叫天下白。低岗黄鼬嚎一声,拼死翅扇到桑端”。

  董和说道:“我以为这山僻野远的不知你我二人姓名,不想竟然也知我二人做的勾当,看来这梁柁也是关心天下的,好我也写上一首”。说着接过笔来,在木华离的后面写道:“玉楼虽高风且寒,难知蝼蚁悲残喘。若能白云化甘霖,情把声名作墨染”。木华离拿了书签来到梁宅门前。伸出手来“啪……”拍的山响。不大会那个小厮把门打开。高声喝道:“你二人作何营生?我家老爷都说了不想和你们相见,为何不走?反在这儿骚扰不休,小心我叫来里正,告你们一个来历不明,行踪诡异的话状。让他们将你们捉了去关几天幽闭”。木华离冷笑一声说:“我们本是慕名而来,你家主人不见也就不见,可为什么出言不逊说我们是骗子?把这个给你家主人。我们会速速离去,到时会让天下的读书人都知道梁大先生如何有礼仪”。

  那小厮见到木华离非常的气壮,又说要把老爷的名声弄坏,他知道老爷是最爱名声的。于是不敢怠慢拿了那书签匆匆忙忙的向里送去。董和说:“我们走吧!既然是白来一趟那我们就到别处转转”。木华离无所谓的说:“也好,反正是无事,不如我们到京城去看看也好”。

  两个人刚转身走了十几步,后方梁宅的院门“吱呀”打开。那小厮叫道:“两位公子慢走,我家老爷有请”。两人相视一笑,随着那小厮进了院子。院子不大,但收拾的很是干净,那人把二人引到了西厢房中,向里面一个做画的老人行了个礼说:“老爷客人带到了”。说完就出去了。里面四周都是书架子,想来这是书房。一个清瘦的老人正在书桌前做画。这老人身穿灰蓝棉袄棉裤,千层底的棉鞋,一头的白发已经没有几根,只见脑后盘着那么一缕。董和看到这老人体内有一股灰色的死气,想是人老寿尽的原故。梁柁放下手中的画笔,抬头看了两人一眼说:“你们来此找我不知所为何?”

  “晚生想知道何为活?”

  “能吃能喝便为活!”

  “何为苦?”

  “身不如意便为苦”。

  “那天下百姓能吃能喝却不能活?身体如意却觉得苦?为何?”

  “因为缺少心的如意”。

  “那要如何才能心如意?”

  “要如此画”。

  梁柁指着面前的画,木华离上前去拿起了那幅画,董和才看清那是一幅《射日图》。画中一个魁梧的青年手挽一张金角桑木弓,用一支锥骨狼牙箭对准天上的烈日。董和看着这《射日图》笑道:“老先生可是为官多年的老臣啊!怎么可以有这不臣之心?”梁柁听了哈哈大笑,连连咳嗽了几声说:“这天也可以是朝廷,也可以是政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变。陋习成病而不铲除,久积痼疾如何不让天下苍生不如意?”一席话说的董和两个人不由的点头称是。梁柁为他们讲起了铁朝开祖铁勇的开朝史。

  铁夫国开国之祖铁勇字逸夫,通州人,少年时家贫,入伍为兵。因膂力过人作战勇敢。升任通州总兵,当时甘开宗肖何在位,因权力分散,致使朝中田、段、马、禾、木、文六家争权,朝中党伐纷争,致使人人自危。甘开宗十九年,开宗在围猎场射猎时不慎从马上摔下。重伤不治于三日后驾崩于永和宫。

  当晚镇国公田文焕、左丞相段开山、御林军统领马宿率羽林军占领皇宫,于京畿总兵统御使木伦、议政王文此国、定远候朱远在东门里发生激战,最后近卫军不敌撤出京师回到了南方自己的势力范围。占据六州十八郡。与朝廷分庭抗礼。

  镇国公田文焕、左丞相段开山与升任京畿统御使的马宿拥立开宗与田贵妃所生皇子肖海登基,六岁登基的肖海称帝号平宗,田贵妃以皇上年幼不能理政为名垂帘听政。封田文焕为太师太保摄政王。段开山加封为监国公。时年为甘平元年。宣布木伦、文此国、禾远为叛逆。并在朝中以清除叛党为名,大肆清除异己。当时遭贬职、收监、杀头的朝中官员不下三四百人。一时间朝中大臣惶惶不可终日。

  而退回南方的木伦等人散布消息说开宗是被田文焕杀害的,目的是立他女儿所生的皇子肖海为帝。于是打着誓为开宗报仇的旗号分疆而治。而通州就在两方势力的交接处,铁勇所属派系算的上是木伦、文此国一方。朝廷怕他向对方靠拢。加封铁勇为平寇大将军。其妻一品诰命夫人。木伦当初没有怎么看上铁勇,不过现在为了拉拢铁勇封其为抚平候。对于双方的拉拢铁勇抱着两方都不得罪的态度打太极。只是一味的发展势力。

  甘平三年天下大旱,因朝中争权夺势,朝政失修,赋税沉重。官员腐败,苛政猛于虎使民怨大如天。再加上天灾人祸,各地百姓纷纷暴动。一呼百应天下大乱。朝廷派大军剿匪。结果五万大军一触既溃不成军,军中将领多是贵族子弟,打猎饮酒都是专长,打仗就是脓包一个。天下皆乱,独有通州不乱。因为铁勇在两方势力之下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勤政爱民。通州也是旱,他下方面开仓放粮;一方面征调民夫开河引荥水入通州;并严禁奢侈浪费,如若发现官员轻则罢官,重则拘役。如若是富户则要处以罚金。而他与夫人也身穿旧衣以为表率作用。

继续阅读:第174章 老夫子掷铜说理 二小生赁船过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道求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