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年,四月十六,宗云晔于奉天殿举行登基大典,祷告上苍、宣读先帝遗诏,正式登基,年号元德。
元德皇帝端坐在奉天殿深处的金漆龙椅中,居高临下,面无表情地接受着百官朝拜,群臣山呼万岁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大殿中。
皇帝抬眸远眺,目光仿佛穿过金銮大殿,穿过皇宫高墙,望见了朝阳下大昭的江山,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江山。
他一动不动地听着那声声“万岁”,心中自嘲:我拥有了天下,却失了他,我终于又把自己变成了一尊无情无爱的圣像。
*
誉王府。
就在登基大典正在举行之时,方洛收到了一份懿旨,太后传召他入宫觐见。
接到懿旨的那一刻,方洛整个人都是懵的,在传旨太监的咳嗽声中,他才回过神开始思考:
明日我就要随誉王一家人出京都了,太后为何要在此时传召我?
找我拉拉家常,感谢我阻止了一声战争?
嫌我这张脸太出众,要给我毁容?
还是嫌我祸乱帝心,将我杀了一了百了?
此时誉王父子正在奉天大殿参加元德皇帝的登基大典,府中主事的只有誉王妃,她想拦着方洛不让他入宫,可又不敢:方洛若不入宫就是违抗太后懿旨,整个王府都会受到牵连。
就在方洛发怵,誉王妃纠结中,跟着传旨太监同来的宫中侍卫等得不烦了,道:“方公子,太后吩咐了,立即召见,请公子快随我等上车吧。”
“等等,我还有些话要问……”
“等不得。”那些宫中侍卫不等方洛说完话,直接将他拽上马车带走了。
誉王妃心急如焚,追出府,顾不得仪态,站在王府门口大声喊道:“方二公子,早些回来,莫让昱儿做出什么傻事来……”
方洛知道誉王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八万威北军尚在城外,明日他随誉王一家离开京都之时,他们自会跟随撤回西北,可如若自己不回来,宗弘昱会怎么做?
想罢,方洛打了个寒噤,他必须稳住宗弘昱,遂掀开车轿帘回头喊道:“王妃放心,我心中有数。”
誉王妃闻言稍稍松了口气,望着远去的马车,连连摇头:“冤孽呀,真是冤孽,昱儿怎么就看上了这么个不让人省心的主儿,唉……”
*
车轮滚滚向前,行驶没多久便通过了午门,在万清宫处拐个弯,直奔东南方向而去。
马车又向前行了大约一柱香工夫后停住了,方洛往车窗外一探,见车子已然停在了慈寿宫门口。
他下了马车,被传旨太监引领着进入了慈寿宫。
方洛越走心中越忐忑,冲传旨太监笑了笑,问道:“请问公公,不知太后召见我所为何事?”
那传旨太监摇摇头,叹道:“咱家只管出宫传懿旨,其他事一概不知啊……”
方洛听了他这语气心里越发没底,跟着挪动脚步的速度又慢了几分。
慈寿宫正殿内,太后正襟危坐于金漆座椅中。
方洛小心翼翼地跨入大殿,脚刚落地,守在门口的宫人便将殿门关闭上了。
方洛心下一紧,低头敛目,轻悄悄地行至殿中央,用余光打量到太后就在正前方,赶紧跪倒在地,行了无可挑剔的叩拜之礼:“草民方洛叩见皇太后……”
太后没叫他起身,而是命道:“把脸抬起来。”
又看脸?
方洛算是明白了,皇宫里的人有一个通病就是见面第一件事必须看脸。
有了前几次看脸的经验,方洛暗暗祈祷他的这张脸这次千万别再惹出事来。
方洛深吸一口气,抬起脸,平静地望向正前方。
太后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微微一笑:“果然是张俊俏的脸,方洛是吧?”
方洛拱手:“草民在。”
“草民?”太后轻笑一声,“你可是皇帝身边受宠的侍读呀。”
方洛闻言知道太后已经知道自己当年假扮哥哥之事,遂也不用隐瞒了,道:“草民当初替兄为官内有隐情,如今兄长已病愈归朝,方洛便不敢再称是皇上身边的侍读了。”
太后轻叹一声:“起身说话吧。”
“谢太后。”方洛站起身,抬眸间发现殿内除了太后和他外,似乎没见有其他人。
太后道:“走近些,让我好好和你说说话。”
嗯?太后真打算和我唠家常?
方洛心中想着,脚向前挪了两步。
“过来,我能吃了你吗?”太后又一声令。
方洛心里抗拒,却又不敢不从,只得磨磨蹭蹭地又朝前挪了几步,最后在距离太后三步处站定。
太后见方洛一副拘谨的样子,微微一笑:“方公子从前和皇帝相处时也这么生分吗?我是皇帝的母亲,你不必如此,放松些。”
方洛吞了吞口水,不知道太后到底想对他干些什么。
太后看出他心中疑问,温声道:“这殿内没有其他人,只有你我,我只想和你说些知心的话。”
啊?我和你能知心?
方洛不相信,他还记得那日在华掖门城楼上太后看自己那愠怒的眼神。
太后道:“我是皇帝的母亲,了解自己的儿子,我能看出来皇帝对你的情意,我今日召你前来,是想问你一句话。如果让你留在皇帝身边,你愿意吗?”
方洛心内一震,我这是被家长同意了吗?
可是……八万威北军还在城外,我若说愿意留下,那宗弘昱能答应吗?事情还不是又要回到原点?
唉……我愿不愿意又能怎么样,我没得选择。
想罢,方洛道:“回太后,草民不愿意。”
“什么?你不愿意?”太后凤眼一眯,“为什么?你和皇帝不是要执手偕老的吗?你们不是说过要一生一世永不分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