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已经到手的四座大州,南方的仲州、塑州,侯铭轩也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民间威望,兵不血刃地统治占领。
在仲州,侯铭轩曾散尽家财,那是一段令人动容的过往。
彼时,一场凶猛的瘟疫席卷而来,如黑色的阴霾笼罩着整个仲州大地,大街小巷弥漫着死亡的气息,百姓们陷入了无尽的恐惧与绝望之中。
侯铭轩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散尽自己在房车上仅剩的银票,本来用于回京翻盘的本钱,换来大量的药材、粮食。
他亲自带着郎中们奔走在各个村落,为患病的百姓诊治,日夜守护在病床前,观察病情变化,调整药方。
每一个康复的患者背后,都有着侯铭轩的悉心照料与无私付出。
此外,他惩治元凶巨恶,分发地主不义之财。
他与民共苦,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赢得了百姓的心。
当地的百姓自不必说,对他感恩戴德,视若再生父母。
就连大部分乡绅望族听闻侯铭轩的仁义之名,也纷纷出面,这些乡绅们在当地德高望重,家族势力盘根错节,他们平日里也对朝廷的苛政不满,看到侯铭轩起兵,心中燃起了希望。
他们齐聚一堂,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邸中,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议之后,决定派遣代表前往劝说州牧顺应民意,归附侯铭轩。
州牧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毕竟他受朝廷任命多年,担心反叛会带来灾祸,在州牧府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内心陷入了激烈的挣扎。
但乡绅们苦口婆心,向他列举了朝廷的种种恶行,从官员们的贪污腐败,讲到苛捐杂税让百姓民不聊生;又详述了侯铭轩的善举和远大抱负,拿出百姓们联名上书请求归附侯铭轩的书信,那一封封书信,承载着百姓们的期盼与信任,字迹虽略显潦草,却饱含深情。
州牧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打开城门,迎接侯铭轩的分兵大军。
仲州城的大门缓缓敞开,百姓们欢呼着涌上街头,迎接侯铭轩这位他们心中英雄的正义之师,阳光洒在城中,仿佛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生。
塑州的情况亦是如此,百姓们听闻侯铭轩大军到来,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欢呼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那热闹的场景如同盛大的节日庆典。
何况侯铭轩还曾在塑州沙陵城赢得武林第一的名头,此事在当地早已传为佳话。
那一场武林大会,高手如云,侯铭轩凭借着超凡的武艺、高尚的武德,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桂冠。
他在比武过程中,对对手礼让三分,点到为止,赢得了武林人士的敬重;对台下观众谦逊有礼,展现出大家风范,更是俘获了百姓们的心。
民心愈隆,主城中的守军见此情形,看到百姓们如此热情,也被这氛围感染,手中的兵器缓缓放下,眼神中透着释然与认同。
侯铭轩虽人在畔州,麾下军队顺利进驻塑州。
随着侯铭轩一路势如破竹,他的威名如同春日里的惊雷,迅猛传遍了大江南北,所到之处,人们无不传颂着他的仁义之举、济世之德,天下义士受其感召,如百川归海般云集影从。
南方的朱雀将军关聪,久居朝堂之外,却心系天下苍生,常听闻朝中官员们相互勾结,卖官鬻爵,致使民生凋敝,哀鸿遍野,心中满是愤懑。
当初同侯铭轩一道平复南陆时,听闻宫中传出的梁舟钰噩耗,更是忍无可忍。
当得知侯铭轩起兵,且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那芸芸众生能有一个清平世界,毅然派大军驰援。
关聪的军队堪称精锐之师,训练有素得如同久经磨砺的利剑。
他们的加入,让侯铭轩的实力大增,犹如猛虎添翼。
这一支生力军的融入,使得整个军队的士气高涨到了极点,士兵们彼此交流着、切磋着,憧憬着未来的征途。
北方尚在与寒疆国开战的三皇子沈凤清,身处冰天雪地的北疆战场,寒风呼啸,吹不散他心中的豪情壮志。
得知自己的皇弟们为了争夺帝位,在京都那繁华之地,不顾先帝生死,拒绝吊唁,将朝堂弄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已后,勃然大怒。
他本就无心于皇位的争夺,只钟情于带兵打仗,驰骋沙场,保家卫国。
此刻见到国家陷入如此境地,山河破碎,百姓受苦,决然支持曾经的战友侯铭轩。
他在北方玄武将军麾下调集大军,那玄武将军对三皇子忠心耿耿,听闻此事,二话不说,全力配合。
大军在冰原之上集结,马蹄踏碎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随后日夜兼程,奔赴侯铭轩的阵营。
大军在行进途中,扬起漫天尘土,马蹄声如雷鸣般响亮,震得路边树枝上的积雪簌簌而落。
同时,沈凤清修书一封告知侯铭轩,信笺之上,字迹刚劲有力,言辞恳切。
他深知,当下唯有让长公主沈琉璃上位,以其贤能与仁厚,才能收拾这破碎的山河,重整朝纲。
他希望侯铭轩扶持长公主登基,自己愿在背后为他们保驾护航,用手中的兵权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
他愿化作坚实的后盾,让侯铭轩在前冲锋陷阵,无后顾之忧。
侯铭轩收到信后,独自一人坐在营帐之中,烛光摇曳,映照着他沉思的面容。他手中紧握着信件,心中感慨万分,思绪飘回到往昔与沈凤清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生死与共的瞬间历历在目。
他深知沈凤清的为人,正直、豪爽,一心只为家国天下。
也明白此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是重中之重,在这乱世之中,唯有携手共进,才能拨云见日。
于是,他回信表示感谢,笔墨之间饱含着真诚与信任,并承诺事成之后,定当不负所托,定会为这天下苍生谋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