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铭轩看着这些写手,眼中满是期许。
侯铭轩依据四大名著各自鲜明的风格特点,仿若将军调兵遣将,将写手们巧妙分组。
《三国演义》需权谋智慧与雄浑笔力交织,便把擅长谋略布局、笔触豪迈的写手归为一组;《红楼梦》侧重细腻情感、世家百态,于是那些长于描绘婉约情思、精通贵族礼仪的写手汇聚一堂;《水浒传》要凸显草莽英雄的豪情与反抗,性格豪爽、能写出热血场面的写手们就此组队;而《西游记》奇幻绚丽、寓意深刻,精通神话构建、擅长挖掘哲理的写手们则挑起大梁。
在正式动笔前,他专门安排了一场为期数日的封闭式研讨会议,力求为这场文学创作的征途夯实根基。
会议室内,烛火长明。
暖黄的光晕洒在众人身上,映照着他们专注的神情,气氛热烈而凝重,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空气中涌动,那是对文学创作的热忱与敬畏。
侯铭轩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他精心整理好的资料笔记,那厚厚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字,每一页都承载着他对前世经典的深刻理解与对现世创作的殷切期望。
他详细且深入地讲述每一本书的故事背景、人物性格、主线脉络。
他以《西游记》为例,生动描绘出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出发,踏上西行之路。
一路上,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次磨难都仿若一场惊心动魄的戏剧。所遇妖魔鬼怪各具特色,白骨精的狡诈、牛魔王的威猛、玉兔精的妩媚,背后又牵扯着天庭、地府、西方佛界等复杂势力的宏大架构。
天庭之上,仙神们位列仙班,却也有着各自的利益纷争与权力角逐;地府之中,阴森诡异,生死轮回的规则似是被无形的大手操控;西方佛界,佛光普照之下,亦藏着对尘世的深远布局。
他让负责此书的写手们充分理解原著精髓,明白这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冒险故事,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佛理、人性探讨与社会讽刺的巨著。
当讲到孙悟空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孤寂,是对叛逆与成长的磨砺;唐僧师徒面对诸多诱惑却坚守取经初心,映射出人性的善恶抉择时,写手们不禁频频点头,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
写手们听着侯铭轩滔滔不绝的叙述,眼神由开始的平淡变为崇拜,极度崇拜。他们仿若一群久旱逢甘霖的旅人,哪里吃过这种“细糠”,被《西游记》如此磅礴宏大又精妙深邃的世界观彻底震撼。
一个个嘴巴张大,仿若能吞下这满室的惊叹,心中激动振奋。
一想到这种传世佳作要出自自己之手,哪怕到时候挂名的作者是侯铭轩也无所谓,因为侯铭轩当真给了他们无法拒绝的报酬。
丰厚的酬金、优渥的待遇,足以让他们衣食无忧,安心创作。
他们对东家侯铭轩本人的崇拜也越发热烈,此人不光诗才惊世,编写文学名著的水准更是恐怖。
在他们眼中,侯铭轩仿若一座巍峨高山,只能仰望。
主要是,这样完美的大作,侯铭轩竟一口气构思了四本,这般才情与智慧,岂是凡人所能企及?
他们开始怀疑,侯铭轩是天上来的神仙,而并非这个世界的人物,带着这份近乎迷信的崇敬,他们摩拳擦掌,准备为这伟大的创作倾尽心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写手们的创作灵感,侯铭轩别出心裁地组织了实地考察活动。
针对《水浒传》的创作,他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亲身体验,方能让笔下文字鲜活起来。
于是,他带领相关写手们前往东川国一些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山寨遗迹。一路上,众人跋山涉水,路途虽艰辛,可内心满是期待。
抵达目的地时,眼前的景象瞬间将他们拉回那个热血澎湃的绿林时代。
荒草丛生,比人还高的野草在风中肆意摇曳,断壁残垣错落其间,斑驳的墙体上青苔蔓延,仿佛还回荡着当年绿林好汉的呐喊,声声震耳,穿越时空而来。
写手们穿梭其中,登高远眺,观察山寨的整体布局,想象着如何凭借这险要地势抵御外敌;时而俯身查看周边环境,思索着物资的储备与运输路径。
他们沉浸其中,亲身感受当年好汉们在此聚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迈,以及对抗官府时的紧张与决绝,为笔下的梁山世界注入鲜活的生命力,让每一个人物、每一场战斗都跃然纸上。
当一切准备就绪,创作环境的营造也不容忽视。
侯铭轩深知特意在自己名下靠近潭西村的后山上,耗费诸多心力,开辟出一处处静谧的庭院,作为写手们的创作基地,供他们闭关潜心创作。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便能看到一间间精心布置的书房。
每一间书房都布置得温馨舒适,桌椅摆放规整,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为写手们提供了顶级的创作工具。
且按照四大名著的风格进行了特色装饰,独具巧思。
写《三国演义》的书房内,墙壁上挂着东川国历代名将的画像,军事地图平铺在大案之上,山川河流、关隘城池标注清晰,营造出一种金戈铁马的氛围,让身处其中的写手仿若置身于烽火连天的三国战场,智谋与谋略在脑海中激烈碰撞。
《红楼梦》的书房则布置得典雅精致,摆放着各种古玩瓷器,丝绸锦缎随意铺展,触手生温,仿若书中贵族小姐的闺阁,弥漫着优雅与奢华的气息,写手们在此,笔下的贵族生活场景细腻入微,情感纠葛也更显婉转缠绵。
在正式动笔前,侯铭轩与写手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他再次详细讲述每一本书的故事背景、人物性格、主线脉络,声音沉稳且充满激情。
讲述《三国演义》时,他从东汉末年的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说起,剖析各方势力的崛起与纷争,描绘曹操的雄才大略、刘备的仁德宽厚、孙权的守土之智,让写手们清晰把握人物特点与故事走向。
谈及《红楼梦》,他深入剖析贾府的兴衰荣辱,解读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复杂的情感与命运,以及家族背后的利益纠葛,力求让写手们充分理解原著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