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过去段时间里,沈皇在御书房内时常独自踱步,心中反复琢磨着侯铭轩的事儿。
侯铭轩的才能他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那可是自己手下能臣强将,是国之利器。
上一场风波,虽赏赐给侯铭轩免死金牌,想着能保他一时周全,可沈诏硫心里清楚,这朝堂风云变幻,暗流涌动,仅有免死金牌仍是不够保险。
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那些臣子们心思各异,难保不会有人因嫉妒、因利益冲突,对侯铭轩暗中使绊子。
况且,侯铭轩至今没有个正式的官身,名不正则言不顺,行事诸多不便,还容易时常遭到臣子攻歼,长此以往,必不利于他为朝廷效力,更可能折损这难得的人才。
故而,早在侯铭轩回京前,沈诏硫便日夜苦思,与心腹大臣多次密议,总算是想好了对策。
他深知,唯有给予侯铭轩足够尊崇的地位与权力,才能让他站稳脚跟,也让朝堂众人明白自己对他的倚重。
沈诏硫这时环视四周,见满朝文武皆在雪中静候,于是,他微微抬起下巴,清了清嗓子,声音穿透风雪,在众人耳畔响起:
“侯铭轩听封!”
侯铭轩此时闻听圣上召唤,立即上前几步。
他单膝跪地,低头抱拳,朗声道:
“臣在!”
沈诏硫微微仰头,高声宣道:
“今侯铭轩率兵支援沙暸国,一路之上,披荆斩棘,屡立奇功。面对亚平国的汹汹来势,他毫不畏惧,凭借着卓越智谋,巧用兵法,大破亚平国,解沙暸国之围,让其百姓重归安宁。此等功绩,不仅扬我东川国威,更是让周边诸国对我东川国刮目相看,其功赫赫,实乃国之栋梁。朕特加封其为王爵(伯爵),封地在距离京都以南七百里外的易儒城,那易儒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望尔日后继续忠心为国,凭借你的才智,守护那一方疆土,造福百姓!”
言罢,一旁早已候着的太监侍从连忙上前,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王爵的冠冕、印玺以及象征封地的文书。
太监们恭敬地呈递到侯铭轩面前,弯腰低头,大气都不敢出。
侯铭轩心中一震,这突如其来的厚赏让他又惊又喜。
他再次叩首,额头触地,声音略带颤抖地谢恩道:
“臣侯铭轩叩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定当殚精竭虑,不负陛下所望,不负百姓期许。臣愿将此身献与国家,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说罢,他双手庄重地接过冠冕、印玺等物。
此时,站在文官队列之首的田宰相等太子党成员,原本正神色各异地面朝前方,当听到沈诏硫对侯铭轩的那一番封赏旨意后,他们二人几乎同时身体一僵,相互交换了一个眼色,那眼神在空中短暂交汇,难免闪过一丝妒意与不甘。
田宰相近日来为太子谋划,在朝堂上费尽心机,每日天不亮便进宫面圣,呈上一份份精心筹备的折子,里面写满了为太子积攒功绩的策略。
他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拉拢这个,打压那个,本想着能凭借这些努力,为太子多攒些功绩,没料到侯铭轩这一战成名,声名蹿升,如今更是一跃成为王爵,风头无两,瞬间盖过了太子的光芒。
若此人同为太子心腹,算是大喜事一桩,可经过先前种种,侯铭轩与太子一派几乎可以说是不死不休了。
他们心有不满,几人趁着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侯铭轩身上,悄无声息地凑在一起,微微弓着身子,压低声音相互嘀咕。
田宰相率先打破沉默,撇了撇嘴,小声抱怨道:“哼,这侯铭轩不过是运气好,打了几场胜仗,竟得如此厚赏,陛下未免太过偏袒了。战场上的胜负,谁又能说得准,说不定是他走了什么狗屎运,误打误撞才有这般成就,如今倒好,名利双收。”
“是啊,易儒城那可是块富庶之地,土地肥沃得能攥出油来,物产丰富多样,每年的赋税都能堆满好几个库房。这一来,他手中的权势怕是要与日俱增了,日后还不知会怎样呢。”
刘成附和着,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之色,仿佛已经看到了侯铭轩在易儒城壮大势力,扶持其他皇子,进而威胁到太子地位的场景。
尽管他们心中满是怨言,可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当着天子的面,又深知侯铭轩如今深得圣心,战功卓著,那可是实打实的功绩摆在眼前,百姓们对他也是赞誉有加。
他们不敢造次,只能暗自咬牙,将满心的不甘深埋心底,表面上还得装作若无其事,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一切。
毕竟,沈诏硫的决定已下,金口玉言,谁人敢违逆?
天子的威严如同高悬的烈日,光芒万丈,让他们不敢有丝毫僭越之举。
而侯铭轩站在那里,似是察觉到了他们的小动作,却只是微微侧目,目光如电般扫过,神色平静如水,波澜不惊。
他心中明白,这朝堂之上,往后怕是暗流涌动,今日这一幕不过是个开端。但他既受封王爵,便有了守护一方、制衡朝堂的底气,手中掌握的易儒城、三环城两城,兼有潭西村及相邻五村,身后还有天阙阁,这些都是他的资本。
无论前路如何荆棘密布,他都将坦然面对,以不变应万变。
在这场城外的封赏仪式中,除了侯铭轩,随行一年、多次披甲上阵作为先锋的王平同样凭借着卓越的表现赢得了圣上的青睐,得到了应有的封赏。
“先锋王平,将门虎子,履历功效,胜战有功,着京城兵马寺副指挥使一职。”沈诏硫的声音威严而庄重,王平闻听,心中一热,立即单膝跪地,动作干脆利落。
他抱拳于胸前,低头谢恩,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四周:
“末将叩谢陛下隆恩!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圣望!”
那坚定的语气,仿佛是在向圣上立下铮铮誓言,守护京城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