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徐牧整日里想着的都是酒池肉林,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比其他的厢军统领更加清楚,自己手底下有多少活人。
此时在听到这个数字后,徐牧忍不住开口问道:“大人是怎么做到的?”
巡防的将士桀骜不驯谈不上,但那些人也算是这厢军军营中尚未坏到根儿上的兵,若是没有徐牧的将领,仅仅是对方派一些人前去,是如何将这些将士收服的?
面对畜牧的这个疑惑,霍敏倒是表现得极为淡然,他扭头看向身旁的一名小眼睛将士说道:“还不快给徐指挥使开开眼。”
得到霍敏的命令,他身旁这个小眼睛将士立刻从腰间的小匣子当中拔出火铳,短暂的找寻后,便锁定了另一边竖起来的一面箭靶。
徐牧注意到,当这人将目光锁定在远处箭靶上的时候,他整个人的气质都在发生改变,而这种变化,此前徐牧曾在一些百步穿杨的神箭手上见到过。
“难道这人也是一名神箭手?可是他并没有拿箭啊。”
正当徐牧疑惑之际,这个小眼睛将士却是已经扣动了扳机。
“砰。”
伴随着一声巨响,箭靶应声而倒。
虽然已经见过不少次,但霍敏此时再次见到对方一枪中靶的模样,还是有一种想要赞叹的冲动。
这火铳虽然他也使用,但是很显然,他在这方面的天赋并不高,毕竟他以前射箭时,就算不上一把好手,再加上这火铳开枪时的后坐力不小,总是会让枪失了准头。
也恰好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让霍敏对这样的神枪手产生敬意。
扭头看向一脸惊讶的徐牧,霍敏淡笑着说道:“不知徐指挥使认为,我营下的将士凭借着这等手段,能否让那些将士听令?”
“能。”
徐牧下意思地咽了一口唾沫,看着几人风轻云淡的目光,心中的那点想法顿时消失无踪。
虽然他不知道那东西是怎么做到的,但是他能够看到的是,那人在使用那种类似于弩箭的武器时,可没有费半点力,而且此前那人取出这种武器的小匣子,可是同样出现在了其余的一百余人身上。
“我这就回府收拾一下,立刻前往京城面圣。”
……
霍敏一行人做事雷厉风行,前后不过数个时辰的时间,这第二营的将士们便已经将整个徐州厢军彻底清点完毕。
去除掉已经失去战力的老弱病残,还有一些可能和徐牧贪腐一事扯上关系的将士之后,只剩下不过三千人。
在清点完毕之下,王宽还是让徐牧将这些将士再次召集起来,然后当众念了一遍圣旨,然后让他们跟着徐牧一起前往京城待命。
而在完成这一切之后,由于天色已晚,霍敏也是让将士们暂且在此安营扎寨,准备来日再继续前进。
而此时在霍敏的房间中,王宽感受着霍敏是不是看向自己的目光,心中暗自发笑,随后开口问道:“我现在算是知道,为何霍营长年少有为,丰神俊朗,却没有妻室。”
霍敏听见这话一愣,随后却是立刻反应过来,脸色不禁一红。
随即他也不再掩饰自己的内心,开口问道:“既然王大人提及末将一直看你之事,那末将也就不再藏着掖着。
敢问王大人,今日为何要收那徐牧的贿赂?莫非王大人准备回京之后,如他所请,替他开罪吗?”
“霍营长,这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是什么见到我收了那徐牧的贿赂?”
“众目睽睽之下,那一个排的新军将士可都看着呢,王大人莫非是想要否认?”
面对霍敏的质疑,王宽却是表现得极为淡然:“我那可不叫收受贿赂,我那只不过是替陛下先将赃款缴获,待到回京之后,我自会将这笔钱交与陛下。”
霍敏闻言一怔,随即却是有些不信:“若是如此,为何不直接让户部派来的官员处置?算算时间,今日我们将这军营之事处理好,明日他们就会抵达,为何王大人要选择横生枝节?”
“这可不是横生枝节,”
白日里霍敏的一些表现很对王宽的脾气,所以此时他也是耐着性子解释道:“若是等到户部的人来,这些赃款被收缴之后,自然会上交国库。
但若是这笔钱到了我这儿,我就可以直接将其交给陛下,也就是进入到陛下的内库当中。
如此说,你可明白?”
霍敏不是蠢笨之人,同时他也不是什么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这国库和内库听上去似乎都是归于洋所有,可实际上这中间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同时他也不是腐朽之人,在知晓事情并不是如他此前所想之后,也就没再多言。
至于这笔钱究竟是入了内库还是国库,与他何干?
……
京城,皇宫之中。
一个小太监此时正对着于洋说道:“陛下,新军已经派人传来消息,霍营长已经率军抵达徐州,并未遇到徐州厢军指挥使的反抗。并且厢军数量已经清理完毕,总共三千余人,已命他们与徐州厢军指挥使一道,一同前往京城。”
“朕知道了。”
于洋看着面前之人,心底闪过不少想法。
王宽虽然不在京城,但他还是给于洋又安排了一个太监。
这人名为王集,年纪比于洋还要小,言行间也是不如王宽沉稳。
不过于洋对此也没太在意,因为据王宽所说,这个王集早年间被他顺手救下过性命,所以相比于其他普通太监,能够让人更加放心。
而且据说王集为此还一直想要拜王宽为义父,而王宽的态度也是含糊不清,所以这关系也算是落了个糊涂账。
“王伴伴是你的义父对吧?”
突然听到这个问题,王集先是一愣,随后忙不迭地点头:“回陛下的话,王主事确实是奴才认下的干爹。早年间也多亏干爹出手相助,奴才有幸能够活到今日,在陛下身边伺候。”
王集可是已经求了王宽许久,甚至是为此改了自己的姓氏,可就算如此,都未曾得到王宽的正面回应,此时听于洋提及,他自然是慌忙答应,毕竟王宽对这位陛下有多恭敬,他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
“既然是王伴伴的干儿子,就不能堕了你干爹的面子,没事多读读书,涨涨见识也是好的。
行了,你先下去吧。”
于洋终究是一个现代人,虽说此前他已经习惯了王宽伺候左右,但那也仅仅限于王宽一人而已,除此之外,若是宫女来伺候着他,或许他还能适应一些。
如今换一个太监来伺候左右,时常盯着自己,总是会让他觉得有些怪异。
见王集准备离开,于洋想了想说道:“可以多看一些海战、倭寇,以及船只建造之类的书。”
于洋之所以给王集提出一个方向,也是有两个原因。
首先于洋自己曾经经历过想要看书充电,但却找不到任何方向,最后只能看一些杂书,混些时日,而在这之后,他也是因为各种原因,流落国外,开始了自己的佣兵之旅。
正是因为有过那样一段经历,他才明白在建议一个人应该看些书的时候,不能只说这一句话,最好能够因地制宜的,告诉对方应该看什么书,给出一个具体的推荐。
至于这二点,则是因为大汉东边那一片辽阔的海域。
早在于洋知晓这个世界同样有倭寇之后,他就已经暗自在心中将这个国度的人判了死刑。
但想要彻底解决倭寇之患,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辽阔的海域就是最为决绝的天堑,阻挡着于洋的脚步。
如今于洋虽然造出来不少的火器,但这些东西目前只能够用于陆战,只能作用于人,对那天威莫测的海洋,可是没有半分用处。
再加上如今大汉内忧外患交集,于洋也没办法腾出手来去找另一个国家的麻烦。
不过此时没能腾出手,不代表于洋一直腾不出手来,待周遭事情解决之后,他自然得去将那祸乱大汉临海州府的倭寇给彻底解决。
之所以提点王集,单纯是因为对方太监的身份,让于洋想起历史上的另一位知名太监,借着一点恶趣味,于洋方才对王集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至于对方以后能否做到独当一面,甚至像郑和一样七下西洋,那就只能留待后日再观。
王集不知于洋心中所想,所以此时的他有些不明所以,但作为奴仆对君上天然的顺从,还是让他默默地将于洋所说记下,准备待会儿就去寻一书来看。
“是,奴才这就去。”
“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