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村里果然有人送来了食物。几个粗陶碗,里面盛着看不出原本模样的菜糊糊,还有几块干硬的、能硌掉牙的黑麦饼。
张远和剩下的两个佣兵看着碗里的东西,脸都绿了。
“这……这是给人吃的?”张远用筷子戳了戳那碗糊糊,一股奇怪的酸味飘了出来。
项川倒是面不改色地拿起一块饼,慢条斯理地啃了起来。他什么苦没吃过,这点东西,还难不倒他。
洛冰璃皱了皱眉,但还是小口地吃了一些。她需要尽快恢复体力。
只有唐玉音,还在昏睡中,暂时免于品尝这顿“接风宴”。
接下来的几天,众人就在这牛棚里安顿了下来。白天,他们不能随意走动,只能在牛棚附近活动,总有村民或远或近地“监视”着他们。项川也不在意,他乐得清闲,每天就靠在牛棚的墙边晒太阳,观察着这个小小的村落。
他发现,这个名为“渭南村”的村子,生活水平比他想象的还要原始。他们用的是最古老的耕作方式,几乎没有铁器,农具大多是木制和石制。村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单调而艰苦。
而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正如项川之前尝到的那样,是食物的调味。
这里的村民食用的盐,是一种从村子后山一个盐池里刮下来的粗盐。那盐颜色泛青,味道又苦又涩,还夹杂着大量的沙土和杂质。长期食用这种盐,对身体并没有好处。
“机会来了。”项川心里有了计较。
系统任务要求“改善民生”,盐,就是最好的突破口。这玩意儿技术含量不高,但效果立竿见影。
这天,他找到了那个每天给他们送饭的、一个叫“二柱”的年轻村民。
“二柱兄弟,能不能帮我个忙?”项川笑着递过去一块他从自己旧衣服上撕下来的、还算干净的布料。在这个村子里,布匹也是稀罕物。
二柱有些受宠若惊,连忙摆手:“先生客气了,您有什么事尽管吩咐。”这几天下来,他对这个说话好听、举止文雅的“项先生”很有好感。
“我想讨一些你们平时吃的那种盐,再借一个陶锅,一些木炭,还有几块干净的布。”项川说道。
二柱虽然不解,但还是很快就帮他把东西都找来了。
项川的举动,立刻吸引了牛棚周围所有“监视者”的注意。他们看到这位项先生,竟然在牛棚外架起了锅,生起了火,似乎要做饭。
“他要干什么?难道是嫌我们给的饭菜不好吃?”一个村民小声嘀咕。
“读书人,讲究多呗。”另一个人撇撇嘴。
项川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他让张远把那一大块青黑色的盐块砸碎,然后倒进装满清水的陶锅里。
“搅和搅和。”项川指挥道。
张远一脸嫌弃,但还是拿起一根木棍,在锅里搅动起来。很快,一锅浑浊不堪的盐水出现了。
接着,项川将二柱拿来的木炭也砸成小块,用布包好,做成一个简易的活性炭包,丢进锅里。然后,他又用几层细密的麻布蒙在另一个空陶罐上,做成一个过滤器。
他让张远把锅里煮开过的盐水,慢慢地倒在麻布上。
浑浊的、泛着黑灰的盐水,经过木炭的吸附和麻布的层层过滤,滴进下面陶罐里的,虽然依旧有些泛黄,但已经清澈了许多。
这个过程,在村民们看来,简直就像是变戏法。他们从没想过,水还能这么“洗”。
最后一步,项川将过滤后的盐水倒回洗干净的锅里,用小火慢慢地熬煮。
随着水分不断蒸发,锅底开始析出一层雪白的、亮晶晶的结晶体。
一股纯粹的咸味,而不是他们熟悉的苦涩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这……这是什么?”
“盐……好像是盐?”
“怎么可能是盐!盐明明是青黑色的!”
围观的村民们议论纷纷,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
当锅里的水快要熬干时,项川熄了火,用一片木板,小心地将锅底那层雪白的结晶刮了下来。
细密的、洁白的、如同雪花一样的盐,堆成了一座小小的山。
“成了。”项川满意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不知是谁家的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溜了过来,好奇地看着那堆白色的粉末。
项川看到了他,微微一笑,用手指捻起一小撮,递到他嘴边:“尝尝?”
小男孩犹豫了一下,还是伸出舌头舔了舔。
下一秒,他的眼睛猛地瞪圆了。
“哇!”他发出一声惊喜的叫喊,“甜的!娘!这个白色的盐是甜的!”
他这一喊,把所有人都喊愣了。
盐怎么可能是甜的?
村长闻讯也拄着拐杖赶了过来,他身后跟着村里的几个老人。他狐疑地看着项川,又看看那堆雪白的盐。
“项先生,你这是……”
“老丈,这只是一个净化盐巴的小戏法而已。”项川笑着解释,“你们的盐矿里杂质太多,吃着苦涩,对身体也不好。我用这个法子,把里面的杂质去掉了,留下的,就是盐本来的味道。”
村长将信将疑,他学着项川的样子,也捻起一小撮,放进嘴里。
那一瞬间,一股纯净而温和的咸味在舌尖化开,完全没有平日里那股挥之不去的苦涩。这味道,比他记忆中,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用好几担粮食去隔壁村换来的“好盐”,还要纯粹百倍!
“神……神仙手段啊!”一个长老失声喊道。
村长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他一把抓住项川的手:“先生!你……你这个法子,可否……可否教给我们?”
他很清楚,这雪白的盐,对渭南村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调味品,这是能换来铁器、布匹、甚至是救命粮食的硬通货!
“当然可以。”项川等的就是这句话,“我本就是落难之人,蒙贵村收留,无以为报。这小小的法子,就当是我报答大家的收留之恩了。只要老丈一句话,我愿意将它传授给全村的乡亲。”
“好!好!好!”村长连说三个好字,看项川的眼神,已经从之前的审视和提防,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敬重和感激。
他当即拍板:“项先生,您是我们渭南村的贵人!住牛棚,实在是太委屈您了!来人,快去把村里那间空着的祖宅打扫出来,请先生和他的家人们搬进去!”
村民们爆发出了一阵欢呼。
当天,项川一行人就从牛棚搬进了一座宽敞明亮的青瓦大院。晚餐也从菜糊糊,变成了香喷喷的白米饭和炖肉。
躺在柔软的床铺上,项川的脑海里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叮!微小改善民生(提纯食盐),获得村民初步好感。阶段任务一(融入)完成度50%。奖励:5咸鱼点。】
项川撇了撇嘴。
“才五点?这系统也太抠了。费了半天劲,就值五点?”他心里嘀咕着,“不过,这只是个开始。”
他看向窗外,渭南村的村民们正在村长家的院子里,用他教的方法,兴奋地熬着第一锅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盐。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在这里,撬开了一道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