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仪宫里的暖意尚未散去,御书房的门就被“砰”的一声撞开了。
王正满头大汗地冲了进来,脸上的兴奋劲头被一股焦躁取代。
“陛下,不好了!要出大事了!”
项川正拿着炭笔在纸上勾画着船闸的新结构,闻声抬起头,眉毛一挑。
“天塌下来了?看你这火急火燎的样子。”
“比天塌下来还急!”王正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御案前,指着外面,“陛下,咱们的炉子,快要断粮了!”
项川放下笔,李青也从一旁的文书中抬起了头。
紧跟着王正进来的,是财政部尚书钱谦,他那张脸皱得像个苦瓜。
“陛下,王大人没夸张。”钱谦哭丧着脸,“工业部的钢铁厂、机械厂,还有皇后娘娘主抓的修路工程,全都是烧柴大户。京城周边的山,都快被砍秃了!”
王正接口道:“木炭的供应已经跟不上了!有好几个高炉,因为燃料不足,只能降温闷着。陛下,这炉子一停一开,损耗巨大啊!再不想办法,咱们的钢铁产量就要往下掉了!”
钱谦又补充了一句,这一句,让项川的眼神沉了下来。
“不止是工厂。京城的柴火价,一个月翻了三倍!再这么下去,还没入冬,老百姓连炕都烧不起了!”
李青听完,脸色变得凝重。
“陛下,民生无小事。工业要发展,百姓也要取暖。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项川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看着上面已经标注出的工厂和正在修建的国道线路。
这些都是吞噬燃料的巨兽。
他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朕知道了。”项川的声音很平静,“都先回去,燃料的事,朕来解决。”
王正和钱谦还想说什么,但看到项川的眼神,便把话咽了回去,躬身告退。
等他们走后,李青忧心忡忡地开口:“陛下,这可不是小数目。全国上下,每日消耗的薪柴木炭,是个天文数字。您……”
“首辅放心。”项川转过身,“老天爷给咱们关上一扇门,就会在别处,给咱们留下一扇窗。只是这扇窗,需要咱们自己去找,去砸开。”
他让李青也退下,独自一人留在御书房。
“系统。”项川在心中默念。
【宿主,我在。】
“兑换【煤炭开采与焦化技术】和【石油勘探与提炼技术】。”
【兑换成功。共消耗2000咸鱼点,当前余额4000点。】
无数关于地质勘探、矿井结构、炼焦炉和分馏塔的知识与图纸涌入项川的脑海。
他闭上眼消化了片刻,随即睁开,眼中再无一丝阴霾。
第二天,皇家科学院。
王正和孙承宗看着被皇帝陛下召集来的一众格物学的学者,还有几个擅长寻脉认穴的风水先生,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项川没有废话,直接让人展开几幅巨大的地图。
“朕今天要你们,去找两种东西。”
他指着地图上的北方山区。
“一种,是黑色的石头,能燃烧,朕称之为‘煤’。它就藏在这些山里。”
他又指向西边的戈壁荒漠。
“另一种,是黑色的油,从地里冒出来,朕称之为‘石油’。”
他拿出几张刚刚画好的简易地质剖面图。
“按照朕画的这些地层结构去找。朕不管你们是挖地三尺,还是望气寻龙,一个月内,朕要听到结果。”
孙承宗看着那“煤”的描述,捋着胡子若有所思:“陛下所言,莫非是古籍中记载的‘石炭’?”
“差不多,但朕要的,是一整座一整座的石炭山!”项川挥了挥手,“王正,你负责后勤。孙承宗,你带队。科学院所有地质相关的人员,全部动起来!去给朕,把大新朝的血脉,从地底下给朕刨出来!”
半个月后,第一份捷报从北境传来。
“陛下!找到了!在云州以北的大青山,发现了一整条山脉的黑石!”
又过了十天,西境的急报也到了。
“陛下!在玉门关外发现黑油泉!正汩汩往外冒!”
消息传来,朝野震动。
项川没有半点耽搁,带上王正,快马加鞭,直奔北方的云州大青山。
当王正站在那座露天煤矿前,看着脚下那漆黑如墨,一望无际的“黑石山”,他整个人都傻了。
“我的天爷……”他抓起一块煤,翻来覆去地看,“就这石头,真能烧?”
项川没有回答,而是直接下令,按照他给的图纸,搭建第一座简易炼焦炉。
三天后,第一炉焦炭出炉。
当那些通体赤红,质地坚硬的焦炭被投入一座小型高炉时,王正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高炉的火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炽烈,喷出的火焰带着一股青蓝色。
“我的天爷!”王正感受着那股扑面而来的热浪,激动得语无伦次,“这黑疙瘩,烧起来比最好的银丝炭还旺,还没烟!这……这简直是给钢铁厂量身定做的口粮啊!”
项川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才是工业真正的粮食。”
他立刻下令,在煤矿旁就地成立“云州煤铁总公司”,一边开采煤矿,一边大规模兴建炼焦炉,用铁路将一车车的焦炭,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的钢铁厂。
能源危机,解了一半。
回到京城,第一批从西境用皮囊运回来的石油,也送进了皇家科学院的秘密工坊。
项川亲自指导,搭建起最原始的常压分馏装置。
当黑色的粘稠液体被加热,分离出不同馏分时,王正和孙承宗再一次被刷新了认知。
“陛下,这……这最先蒸出来的透明液体,一点就着,气味还刺鼻。”
“这个叫汽油,留着,以后有大用。”
“中间这些微黄的油,燃烧起来很稳定,火焰明亮,烟还小。”
“这个叫煤油。”项川拿起一瓶煤油,看着里面清澈的液体,“它,将要点亮大新朝的夜晚。”
他当即下令,让工坊用最快的速度,制造一千盏简易的玻璃罩煤油灯。
一周后,京城里最贫困的南城大杂院。
秀莲的男人,手里捧着一个奇怪的玻璃灯,还有一小罐油,小心翼翼地进了家门。
“当家的,这是啥?”秀莲好奇地凑上去。
“官府发的!说是叫……煤油灯,是皇帝陛下赏给咱老百姓的宝贝!”
男人按照说明,给灯里添上油,点燃了灯芯。
嗤——
一团明亮的,白中带黄的火焰升腾而起。
整个昏暗、狭小的土屋,瞬间被照得亮如白昼,墙角的蜘蛛网都看得清清楚楚。
“亮!太亮了!”秀-莲捂住了嘴,眼睛里全是震惊,“跟白天一样!俺家这辈子都没这么亮堂过!”
他们一家人围着那盏灯,像是看着什么神物。
那光芒驱散了黑暗,也驱散了他们心中的阴霾。
很快,整个南城的一千户人家,都亮起了同样的光。
从高处望去,原本漆黑一片的南城,像是夜空中突然多出了一片闪烁的星辰。
“神迹!这是神迹啊!”
“听说这油,是从石头里炼出来的!皇帝陛下真是神仙下凡!”
“什么神仙!这是光明之神!给我们带来了光!”
“光明之神”的称号,就这么从百姓的口中,不胫而走。
皇宫,观星阁顶。
夜风微凉,项川为已经显怀的唐玉音披上一件斗篷。
两人并肩而立,俯瞰着脚下的京城。
“玉音,你看。”项川指着南城的方向。
唐玉音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片原本沉寂在黑暗中的区域,此刻竟是星火点点,汇成一片温暖的光海。
“真美。”唐玉音靠在项川的肩上,轻声说,“我好像听到了他们的笑声。”
“这只是开始。”项川握住她的手,目光从那片灯火上移开,望向了深邃的夜空。
“这光,还要烧油,还要用火去点。”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向往。
“总有一天,朕要抓住天上的雷电,把它装进盒子里,送到每一个人的家里。让这大新朝的夜晚,再也看不到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