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桃矮身一福礼,感激道:“奴婢多谢王爷。”
裴少卿点点头,看向洛菀:“还有什么要说的?”
洛菀正欲摇头,顿了顿,忽而转头面向魏贾,恭敬道:“魏公子,虽说小女和王爷先一同进山打探情况危险,但你们一行人驻扎在此地亦是处于艰险之中。我这婢女自幼跟随我,她性子单纯活泼,是个一根筋的犟脾气,凡事劳您照看着些。”
魏贾略一颔首,客气道:“在下明白。”
顾溟探过头来,指着自己,扯着嗓子低声雀跃道:“我呢?我呢?”
洛菀轻咳一声,微微笑道:“望顾公子珍重。”
顾溟等她下半句等了许久,也没等到有什么交代嘱托的话,不甘心道:“还有呢?”
洛菀一脸无辜道:“还有什么?”
于此同时,裴少卿很适宜地插话进来,沉声道:“顾小公子!”随后对众人拔高音量,说道:“事不宜迟,天色近黑,即刻出发!”
顾溟嘴唇一动,瞥见裴少卿眼含警告的神情,当即讪讪一笑,挥挥手道:“王爷说得对!王爷您保重!”
此次进山裴少卿带有三十名精锐护卫,拿十五人前方开道探路,剩余的跟在他的后面固守后方。他握紧缰绳,对顾溟和魏贾颔首示意,随后骑马不紧不慢的往前走。马儿走的并不急,以免马蹄踏声发出的动静过大而引来人,只要速度比人走要快些就行。
洛菀骑在马上,越过重重人头回首往后一望,看见顾溟大大咧咧搂住魏贾的肩膀,自豪的拍拍胸口,从唇语中读出顾溟说的是:“小魏你放心,咱俩谁跟谁!你既是我顾溟的救命恩人,又是喝过酒吃过肉的好兄弟,我一定会好好保护你!”
顾溟看着魏贾担忧的神情,他大老粗的性子不知如何安慰,只得干巴巴说道:“王爷和洛小姐吉人自有天相,你别担心了。”
他从包袱里掏出一块干粮,递给魏贾道:“一直赶路水米不进,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吧!”
洛菀悠悠叹息,隐约觉得她将细皮嫩肉的小羔羊,送进狼崽子的窝里去了……
喝几口茶的功夫,一行人便来到山脚下的一处山口,这山脚呈漏斗状,外面地方宽敞明亮,慢慢地越走越狭窄,到最后仅能容一人骑马通过。
然后便是一条长约一千里的小路,道路上杂草丛生,长势喜人足有半人高,幸亏他们骑马而来,不然光凭杂草丛里挂着的露珠便能将衣裳全打湿,碰上山里变化多端的气候,极易着凉发热最后高烧,普通人进山不识草药无法寻大夫,活活因病而死的想必不在少数。
路的两侧长有许多参天古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稀薄的日光因翠叶遮挡而无法照射下来,本就昏沉的天色愈发浓黑。树根盘曲,枝节交错。
看其树干粗硕程度,只怕乃是生长了几百年的老树。
树底长有一丛丛绿叶灌木,它们的枝条上长有一种黄绒毛红果子,且布满细密的褐刺,颜色与枝条相似,极易被忽视而扎伤人。皮表散着莹莹光泽,隐约能闻到甘甜美味的香气,外表和气味都与红石榴雷同,只不过是它的缩小精华版而已。
洛菀打从一入林子便发现这精巧的宝贝,贼眉鼠眼一笑,右袖突然一抖动,从中射出一枚细小的暗箭,箭势凛凛逼人,直直钉在前右三处的老树树干上,发出极小的一声“镫!”
然而裴少卿耳尖一动,飞速看向被暗箭射中的老树,喝道:“谁?!”
护卫当即高度警醒戒备,一个个竖着耳朵瞪直眼睛环顾四周。
忽听得一女子柔弱道:“王爷稍安勿躁,并非有刺客。是小女袖口里的短箭因太过紧张和害怕而不慎射出,”洛菀假意在袖子里掏了掏,拿出一把小巧精致的弓弩,“这是家母花重金寻高人为小女量身打造的一把弓弩,可射八枚短箭,以防不测。”
她怯怯地拿着弓弩,想递给裴少卿给他瞧一眼,后者却不领情,只粗略打量一眼,并未伸手接过。
裴少卿面色阴沉道:“既然为洛小姐防身所用,总共八枚箭,还望珍惜。”
洛菀连忙点点头,示意自己一定会小心再小心,这样的事绝不会再发生。然而事实上,弓弩里藏着的短箭别说八枚,一枚都无,这是她问系统君借来临时撒谎用的道具罢了。
众人的注意力都落在她手中的弓弩和短箭身上,却未能留意到,不知何时她手中多了一根树棍,且棍子的头端呈钩子状。
方才射短箭的作用,便在此。
她用手将短箭从袖中射出,箭头划破树叶劈断一截树枝,直直钉向树干,而在此之前被短箭卡住的树枝,又打到另一截树枝上,从而被弹开。树枝的头端在空中翻转一圈,中部被短箭划空,而由于力度被人精确的计算过,所以并未完全划断,还余下了一星半点。
于是这根树棍,等到了洛菀手中,便成了一根带着钩子的木棍。
这样精确的计算和力度的把握,绝非常人能做到。然而洛菀不算常人,她自幼习武多年,府里有名师高手一对一指教,对于力道的控制早已熟练得炉火纯青。
所以短箭一事,纯粹是个幌子。
可惜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进山探路,和后来的短箭弓弩身上,谁都没有留意到。
洛菀拿着树棍尾端,用前端去够灌木丛里的野红果,稍稍用力一带,便摘了一串红彤彤的果子,上面还带着金黄绒毛和一些翠叶。她摘下一片叶子,轻轻松松的剔掉绿刺,继而将果子放在掌心里细细瞧。
前面的裴少卿一心探路,要是看见洛菀的举动,定会大吃一惊!
你见过哪家的闺阁小姐,能用极易被折断的叶子,剔去看似柔弱实则坚硬的绿刺?能这样巧妙的控制手腕和五指的力度?能轻轻松松用手远距离射出短箭并钉在粗后的树干上?
答曰: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