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辰平大集
訥言内2023-12-15 16:213,616

   “朋友们好,我是孙沛民,辰平镇镇长。

   今天是二零零八年一月十九日,星期六,‘漫步辰平’第十期。我的所在地,是广恩门外的瓮城,此刻正在赶大集,所以您听到的声音可能有些嘈杂。

   ‘辰平大集’是本地又一大特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延续了三百多年。大集每周六一度,始终在东、南两马道,这些年买卖人数激增,又延伸到了城门外的瓮城。在我们进入大集主街之前,请允许我问您一个问题,您知道‘马道’和‘瓮城’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人群中的小团空隙里,一行五人的拍摄团队正随空隙蠕动。

   领头者身形消瘦,罩了件挺拔的黑呢子风衣,三七分半短发涂着油,眉目锐利,鼻梁直挺,人字胡精致。他手持毛茸茸的话筒,面对摄像机,一边后退,一边介绍,薄唇如赤紫的柳叶,翕张间语速飞快,话音顿挫有力,从始至终无一字错误,每每微笑,面部轮廓也随颧骨线条起伏起来。

   “‘马道’和‘瓮城’,均为中国古代城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道’,本是城台内侧砌筑的漫坡道,便于骑马上城,运送作战物资。辰平古城内,有一条宽约五米的环城通道,将各马道相连,铺设于明代古城辟建之初,后人为方面命名,就将这通道四面分别代称为东、西、南、北四马道了。

   而‘瓮城’,均建在城门外。辰平古城有三大城门,南侧广恩门、东侧顺清门和西侧宁海门,这其中,广恩门和顺清门外都有半圆的瓮城。设想下,假如咱带兵攻城,好不容易攻破了第一道城门,结果进了这样四面围合的‘瓮’里,城墙上守兵围绕,城楼前将领一声令下,‘放箭!’咱是不都被‘瓮中捉鳖’了呢?至于宁海门为何不设‘瓮’,是因为……”

   孙沛民一边比划,一边解释,正说得投入,没顾及身后,猛地撞了人,一个趔趄,话筒险从手中脱落,思路像被突然拔了电源,顷刻没了画面。他有点懵,回过头,见两个中年男人立在面前,正紧握彼此双手,凝望对方,像两尊雕像连了体,连同哈气都混在一起,其中一人手中还拎着两扇排骨和两袋榛蘑。

   镜头记录这些,摄像师一愣,探出头,摆口型问是否要Cut。孙沛民回过神,却一笑,轻微使个眼色,示意继续拍。

   “瞧,咱在大集遇到了谁?向大家隆重介绍下,这两位,就是‘古城更新计划’的重要筹备者,赞助商富广财,和总顾问关宏镫。刚好,咱采访一下他们。老富,您说一说,在整个辰平大集里,您认为,最具咱地方特色的东西是什么?”孙沛民挪步富广财身侧,将话筒递到他嘴边。

   富广财瞟了眼身旁的孙沛民,又盯向摄像头,顿了顿,双手持稳话筒,像持着祭拜神明的香烛,大声说,“咱辰平大集,是一年比一年热闹了,整挺好,这离不开镇政府的支持,和老百姓对咱家乡的热爱。要说这大集里头,最具咱地方特色的东西,确实有一样儿,这么多年来,销量一直最牛,最受人们喜爱,那就是咱东北特产山货!榛蘑、松茸、猴头菇、木耳、野山参、椴树蜜……全是鸿仁商货供货,全产自大兴安岭和长白山,野生采摘,质量那叫一个老毕了!目前,在全国二十四个省和直辖市都有销售。未来,鸿仁商货不仅要扩建仓储,加快物流,扩大批发和零售,产品包装升级,同时,还将在本县周边选址,扣大棚,以‘古城更新计划’为契机,打造农家乐,提供一站式趣味采摘活动……”

   “好的,老富,真不错,谢谢您的介绍。”见话锋有些偏,孙沛民将富广财打断,正想转去采访关宏镫,可刚刚还在的人,这会却不见了踪影,向后面人群中找去,那件佝偻的藏青大棉袄刚挪开五、六米远。几人忙快步追上。

   “老关,您作为全镇最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木匠,能不能简单介绍下,咱辰平古城里,在您看来,最有特点的历史建筑是哪座?”孙沛民近乎小跑着跟去,伸着话筒,扭头示意摄像师绕到前面,拍正脸。

   关宏镫似乎没听见,紧低着头,躲着摄像头,继续走,脚程更快了些。

   “嗯……这个问题,是不好回答,古城内历史建筑上百座,各个都别具特色,是我问得不好。这样,老关,咱换个问题。”孙沛民接着问,“接下来的‘古城更新计划’,您将作为总顾问,对于最重要的一项——‘历史建筑的修复与保护’,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关宏镫没说话。

   “老关,走慢点儿,讲讲吧。”

   关宏镫没说话。

   “老关,你看,咱这正拍着,少说两句儿。”

   “谁同意了?”

   “嗯?”孙沛民一愣。

   “我说,谁同意了?”

   “什么?”孙沛民没听懂。

   “我说,谁同意当你顾问了?”

   “啊?咱还是聊聊历史建筑的修……”

   “我说,谁他妈同意当你顾问了?”

   “老关,咱不是说好的……”

   “说好的什么?你拍这些个玩意儿,不臊得慌?往哪播,给谁看,还生怕别人不知道?”

   “等下,老关,你还是没懂,这个得我拍,你得参加,咱没你不行……”

   “你们俩瘪犊子,这么些年,老祖宗的话是他妈一点儿也不听!”

   “老关,你别这样,别激动……”

   “我他妈激动个屁,我告诉你俩,想搞什么狗屁古城更新,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绝不可能!”

   与这话一同甩下的,还有那两袋榛蘑。关宏镫扭头便走,疾步离去,只留孙沛民和富广财两人在原地四目相对。

   “你怎么还不Cut?”孙沛民突然想起视频还在录制,问向摄像师。

   摄像师赶忙关了机器。

   “这些也都录下了?”孙沛民问。

   摄像师点了点头。

   孙沛民长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没事儿,老孙,晚上咱到老关那,再解释解释,是他没整明白,这里头有误会。”富广财轻轻拍了拍孙沛民手肘。

   “也只能这样了。”孙沛民郁郁地说。

   这时,一串匆促的锣声从广恩门上传来,“当当当当”地疾响,瓮城里,人们纷纷驻足,循声仰望。城墙上,一黑衣络腮胡大汉,出现在二重城楼脚下正中,手持一面大铜锣,正敲打得起劲,见众人目光已被尽数吸引,就将铜锣随手一丢,落下城墙来,“咣当”一声,吓得地摊上几只公鸡扑扇着翅膀,“咯咯”地后退。他没说话,用两根手指向身后比了个“来”的手势,三个同样体面的小弟即刻出现在墙头,相对俯身,将一座约三尺见方的橡木底玻璃箱抬到垛墙上擎住,两人各扶稳一侧,另一人扶稳后头,将正面展示在外。隔过玻璃,里面立着的东西似乎挺沉。

   见到这,孙沛民、富广财、关宏镫三人乍然一惊,目光火速搜寻到彼此。孙沛民轻摆两下手,示意两人镇定。摄像师见似有热闹将至,忙重启机器,仰起镜头,对准位置,仔细调了调焦。

   果然,不多时,人群中有一人认出了箱内东西,众人听罢,困惑被顷刻打破,引得周遭一阵骚动。紧接着,骚动好像石子激起的清漪,一层层蔓延开来,不久便覆满了整座瓮城,又向广恩门内荡去,让本在南马道赶大集的不明所以的人们纷纷涌出门来,都想要一看究竟,瓮城也随之越来越挤,直到再挤不下,这才勉强停下豕突。路人、商贩,老者、儿童,男人、女人……全部目光,都在那个高矗的、方正的、透明的、反射着阳光的箱上云集。

   鼓噪声中,一中年女人缓现于城墙之上。她身姿绰约,左手托着个扩音喇叭,停立在玻璃箱旁,食指上,黄紫水晶钻戒的光彩,在城墙脚下也看得真楚。那络腮胡大汉忙让开位置,立于旁侧。

   这人正是Nancy。

   “看来,你们当中,是有人识货的。”Nancy对着扩音喇叭,轻佻地说。

   “这不可能,你这玩意儿搁哪整的?”人群中,有人大声问。

   Nancy听后,朝那方向一睨,并未理睬,接着说,“正如你们所见,今天我带的东西,和辰平古城内,玄真观正脊上的鸱吻一模一样,至于孰真孰假,城里自有人知。我今天来,不为别的,是为捐赠。”

   这玄真观为古城内体量最大、历史最久的木构古建筑。

   它位于古城西北隅,因当年受朱元璋钦点,供奉道教之神“玄武大帝”得名。其辟建年代已渺不可考,后又几经修葺,可城内百姓自古传言,“先有玄真观,后有辰平城。”大殿为庑殿顶,上蹲垂脊吻七只,骑凤仙人牵头。南侧檐下有斗拱十座,檐柱六根,立于白玉台基之上,恢宏大气,颇有宋元遗风。而更珍贵之处,在于殿内建筑彩画。宋锦、幡龙、凤凰、麒麟、博古、花卉等遍布梁坊,从明清至民国,均保留着各年代的原始勾勒与鲜艳色彩,为国内罕见。

   哗然中,孙沛民猎鹰般死盯着城墙上,二重城楼脚下,Nancy身旁玻璃箱内的鸱吻,紧咬着牙,雕刻似的两颊一跳一跳,手中的话筒越握越紧,手背被北风煽得冰冷通红,手心却都是黏稠的汗。

   “但是,我有个条件,”Nancy接着说,“接受者,必须拿出与这座鸱吻相对的另一座,真品。我知道,你就在这城里,也许就在这人群里;我也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你能听懂。希望你二十四小时内与我联系,否则,后果也许你我都不想看到。”

   说罢,那络腮胡大汉朝前一步,粗壮的手臂画了个饱满的半圆,将手中什么东西信手扬向半空。阳光下,一摞卡片各自飞散,白花花,翩然飘落在城墙上、货摊上、薄雪上、泥淖上和人们头顶上。有人纵身跃起,恰好接住,拿在手里,反复看,只印有一串十一位手机号码,并无其他;有人弯腰拾起一张,撇着嘴,离远了瞧,又扔回泥里;更多人则不以为意,继续赶集,将它们踩在脚下。只有孙沛民、富广财、关宏镫三人依然呆立其中,纹丝未动。

   “这女的是谁?”富广财抱着两袋榛蘑,问。

   孙沛民没说话,关宏镫走了过来。

   “咱咋整?”富广财又问。

   孙沛民没说话。他思考片刻,转身向拍摄小队交代了些什么,随后让他们先回,待他们走远,转而对两人说,“今晚,鼓声响起,我们到老关家集合,别迟到,别被人看到。”

   两人点了点头,不约而同。

  

继续阅读:三:古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钟鼓楼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