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30 秒的生命线
灼酒折雪2025-10-07 20:123,347

  电脑屏幕幽蓝的光映在他的瞳孔里,像一簇不肯熄灭的磷火,明明灭灭。

  他的思绪不自觉飘回上午离开NICU时的场景——9号保温箱里,那个叫“早早”的680克早产儿,氧饱和度曲线虽然微弱,却一直稳定在80%以上,像一颗顽强的小火星;韩皙宁隔着玻璃,用指尖轻轻描摹孩子轮廓时,眼里那股近乎执拗的温柔,像在对抗着所有关于“放弃”的声音,坚定得让人心头一颤。

  这两种画面在他脑海里交错出现,像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铁轨——一条是他坚守的理性与现实,知道有些生命从一开始就注定艰难,强行挽留可能只是徒增痛苦;一条是韩皙宁执着的理想与温柔,相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拼命守护,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它们同时发出震耳的轰鸣,搅得他心口发闷,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沉重。

  电梯下行到负一楼,车库潮湿的冷空气扑面而来,带着点机油和灰尘的味道,与楼上的消毒水味截然不同,瞬间让他清醒了几分。景砚坐进驾驶座,却没有立刻发动车子,而是靠在椅背上,闭上眼休息了几分钟,缓解着身体的疲惫。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一条院内通知:

  【伦理委员会】明日08:00,第一会议室召开病例讨论会,请准时参会,携带相关病例资料(超声报告、无创DNA结果、遗传咨询记录)。

  附件的参会名单里,韩皙宁的名字排在第四位,后面标注着“NICU主治医师,负责新生儿救治能力评估”。

  景砚的拇指在屏幕上停留了半秒,指尖悬在输入框上方,心里闪过一丝犹豫——他想给韩皙宁发一条消息,问问她对18三体综合征胎儿的看法,想知道她是否会像对待“早早”一样,坚持要给这个胎儿机会,却又觉得多余。

  他们的理念差异太明显,就像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样的讨论,最终只会变成无意义的争执,甚至可能影响明天会议的判断。

  最终,他只在回复框里敲了一个字:“到。”然后按下发送键,屏幕暗下去,映出他疲惫的脸,眼底的红血丝清晰可见,那是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留下的痕迹。

  ————————————

  车灯骤然亮起,两道冷白色的光柱瞬间切开车库的黑暗,照亮了前方的通道,像两把锋利的刀,划破了浓稠的夜色。他挂挡、踩油门,车子缓缓驶出车库,汇入城市晚高峰的车流里。

  窗外的霓虹灯光在挡风玻璃上流动,像无数条彩色的生命曲线,交织出繁华又冰冷的夜景——有人在餐厅里欢笑,庆祝着生活的美好;有人在医院里哭泣,承受着生命的离别;有人在为新生命欢呼,满心期待;有人在为失去痛苦,彻夜难眠,而这一切,都在夜色里无声上演,互不打扰。

  ————————————

  清晨五点五十五分,NICU的夜灯准时自动调亮20%。

  淡橘色的光透过玻璃保温箱,像深海里浮起的第一缕曦光,温柔地漫过一排排仪器,在金属表面映出细碎的暖斑。

  空气里混着暖箱马达的低鸣、微量泵规律的“嗒嗒”声,还有消毒水与奶液交织的味道——前者清冽,后者带着淡淡的甜,揉在一起,成了NICU独有的晨间气息。

  夜班医护人员的脚步比凌晨时慢了些,鞋跟踩在抗静电地板上,声音轻得像羽毛落地,却没人敢真正放松,毕竟这里的每一秒,都牵着一条脆弱得经不起磕碰的小生命。

  韩皙宁站在交班屏幕前,指尖在触屏上轻轻滑动,55个患儿的生命数据在她眼前流转——心率、血氧、血压、体温,一行行绿色的数字像跳动的音符,却比任何旋律都更牵动人心。

  她的目光像细密的滤网,连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值变化都没放过,眉头偶尔微蹙,又很快舒展,神情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这一块发光的屏幕,连身后传来的脚步声都未曾惊动她。

  今天她穿了件洗得发白的短袖手术衣,袖口卷到肩头,露出的前臂上,淡青色的静脉随着呼吸轻轻起伏,像藏在皮肤下的溪流;手腕上还沾着点没擦干净的耦合剂,冷蓝色的痕迹在暖光里格外明显,那是凌晨给患儿做超声时留下的。

  “25周的小九,出生体重680克,昨晚血钠128mmol/L,尿量2.1ml/kg・h,呼吸机FiO₂已经降到38%了,复查头颅超声,颅内出血没有扩大的迹象。”

  夜班医生的汇报刚落下,韩皙宁已经把关键数据默背下来,抬眼时眼底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像看到种子破土般的雀跃:“很好,今天继续逐步下调FiO₂,目标控制在30%以下,注意监测血气变化,每四小时记录一次尿量,有波动立刻告诉我。”

  规培生陆明轩是第一次正式进入NICU,手里紧紧攥着一本边角卷得发毛的《实用新生儿学》,指腹在书页上反复摩挲,连指节都泛了白,显然有些紧张。

  他站在医护队伍的末尾,视线却不自觉黏在韩皙宁身上——每当她俯身检查9号保温箱时,耳后垂落的碎发会被她随手别到耳后,动作轻得像怕惊动了箱里的小生命;连指尖碰到玻璃壁时,都带着小心翼翼的温柔,仿佛那不是冰冷的丙烯酸板,而是易碎的琉璃。

  “陆明轩。”韩皙宁忽然回头,声音不算高,却像带着精准的定位,稳稳传到少年耳中。

  陆明轩浑身一僵,慌忙抬头,耳朵尖瞬间红了,就见韩皙宁眼神清亮地看着自己,语气没有丝毫压迫感:“告诉我,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现低钠血症,最常见的三大原因是什么?”

  少年愣了两秒,随即像背书般快速回答,声音因为紧张有些发颤:“是利尿剂使用过量、ADH分泌异常综合征,还有钠摄入不足!”

  “回答得很准确。”

  韩皙宁点点头,指尖轻轻敲了敲交班屏幕上的血钠数值,“理论要结合实际,去把9号箱患儿过去24小时的出入量再核对一遍,尤其是补液量和尿量,注意区分显性失水和隐性失水,十分钟后把结果报给我。”

  “好!”陆明轩应声,脚步都带着雀跃,抱着书本快步奔向电脑,连之前的紧张都消散了大半——被认可的喜悦,像颗小太阳,瞬间照亮了他的不安。

  六点二十分,交班结束,韩皙宁开始逐一查房。

  她先走到12号保温箱前,里面躺着一个31周的早产儿,最近频繁出现呼吸暂停,每次发作都让人心惊胆战。

  韩皙宁弯下腰,指尖轻轻弹了弹宝宝的足底,力度控制得刚刚好——既不会让孩子疼,又能起到刺激作用。

  果然,宝宝皱了皱小眉头,小嘴巴撅起来,“哇”地哭出半声,声音细弱却清晰,监护仪上的心率瞬间从92次/分跳到145次/分,曲线也变得平稳起来,像被风吹乱的线重新理顺。

  “反应不错,今天可以尝试停用咖啡因,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一旦出现暂停超过20秒,立刻用氨茶碱。”

  她低头在病历本上记录,长长的睫毛在鼻梁两侧投下浅浅的阴影,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监护仪的滴答声格外和谐,像一首安静的协奏曲。

  再次回到9号箱前,韩皙宁停留的时间格外久。

  箱里的小家伙胸廓随着呼吸机的节拍轻轻起伏,幅度小得像风中摇曳的羽毛,仿佛下一秒就会停止颤动;透明敷料下,PICC管的刻度清晰可见,那根细细的管子,是维系生命的纽带。

  她侧头问身旁的护士,声音放得很轻,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担忧:“昨晚体重又掉了?”

  “掉了5克,现在675克。”护士的声音也带着点心疼,“不过尿量还可以,昨晚总共23ml,比前天多了5ml。”

  韩皙宁把听诊器的膜片轻轻覆在孩子胸骨左缘,闭上眼睛,认真听了整整一个呼吸周期,连呼吸音的细微变化都没放过。

  片刻后,她睁开眼,语气冷静却带着笃定:“肺音清晰,左下肺有少许湿啰音,把PEEP调到6cmH₂O,下午安排复查胸片,看看有没有肺水肿的迹象。”

  说完,她抬头望向箱内的小生命,目光柔软得像在对话,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再坚持一下,我们一起等你好起来,等你能自己呼吸,能喝到第一口奶。”

  

  

  ————————————

  六点四十三分,16号保温箱的监护仪毫无征兆地发出了报警声。

  像一把剪刀突然剪断了NICU的宁静,屏幕上的血氧饱和度曲线直线下降,瞬间跌到58%,红色的“危险”提示框疯狂闪烁。

  韩皙宁几乎是滑步冲过去,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丝毫停顿——先迅速调高氧浓度到60%,接着轻柔地为宝宝叩背,手指并拢呈杯状,从下往上轻轻拍打;然后熟练地抽吸气道分泌物,透明的痰液里带着少许血丝,最后拿起复苏囊进行加压通气,每一次挤压都精准有力。

  不过三十秒,监护仪上的数字就开始回升,80%、85%、88%,宝宝泛着紫绀的小脸也渐渐透出粉色,从鼻尖开始,慢慢蔓延到脸颊,像春天里慢慢绽放的花苞。

  韩皙宁轻吐一口气,抬手擦了擦额角的细汗,顶灯的光落在汗珠上,折射出细碎的亮,像撒了把小星星。

  陆明轩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等警报声停下,才小心翼翼地凑过去,小声问:“师姐,你怎么一下子就知道是气管插管堵了呀?我刚才还以为是肺出血呢。”

  “刚才听诊时,湿啰音突然消失,而且孩子的胸廓起伏明显减弱,呼吸频率也从40次/分降到25次/分,这些都是插管堵塞的典型表现。”

  韩皙宁语速很快,却耐心解释,还特意拉过陆明轩的手,让他摸了摸宝宝胸廓的起伏,“你感受一下,现在的起伏比刚才有力多了,肺出血的话,呼吸音会更粗糙,还会有粉红色泡沫痰。在NICU,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不能忽视,每一秒的沉默,都可能是生命出现裂缝的信号。”

  

继续阅读: 第8章 伦理会前的守护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生命的第一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