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捏着圆珠笔,在指间灵活地转了个圈,眼神立刻专注起来,像被按下了“认真模式”的开关。
“35床产妇,子痫前期,目前血压160/100mmHg,24小时尿蛋白定量2.8g,夜间给予硫酸镁静滴后,血压暂时稳定,凌晨4点时监测胎心145次/分,无宫缩。”
夜班医生的声音不断传来,林晓曼一边听,一边用不同颜色的笔在笔记本上把重点画成彩色星星——红色星星标血压,蓝色星星标胎心,黄色星星标用药,嘴里还小声跟着念,像小学生认真背课文一样,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信息,连眉头都微微皱着,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7点05分,晨间查房正式开始。
林晓曼推着胎心监护仪走在队伍最后,仪器轮子在光滑的走廊地面上发出轻快的“嗒嗒”声,和她的脚步节奏格外合拍,像在演奏一首轻快的小曲。
走到32床时,她蹲在床尾,给一位怀孕39周的经产妇绑胎心探头,动作轻柔得像在触碰易碎的珍宝。
温热的耦合剂不小心沾了她一手,滑溜溜的,她却毫不在意,还笑着和产妇聊天,声音甜得像蜂蜜:“姐姐,您别紧张,咱们马上就能听到宝宝的心跳啦,特别有劲儿,像小火车一样‘咚咚’响,保证您听了就放心。”
果然,胎心监护仪的耳机里很快传来规律有力的“咚咚咚”声,像小鼓在轻轻敲击,产妇原本紧绷的嘴角瞬间弯了起来,眼里满是期待,连握着被子的手都放松了些。
查完这一床,下一床是位年轻的初产妇,她紧张得双手紧紧抠着床单,指节都泛白了,连说话都带着颤音:“医生,我总觉得宝宝不动,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
林晓曼见状,立刻把胎心听筒递到她手里,语气温柔得能滴出水来:“来,您自己听听,这是您家宝宝的心跳,多像个有力气的小鼓手呀,每分钟都跳得特别规律,说明他在里面特别健康呢。”
胎心音透过听筒清晰地传来,初产妇的眼眶瞬间红了,声音带着哽咽:“原来……原来他这么有力气,我之前一直担心他是不是不舒服,晚上都睡不着觉。”
林晓曼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递过去,柔声安慰:“您放心,宝宝很健康,咱们一起等他平安出生,到时候您就能亲手抱抱他啦。”
查完房回到护士站开医嘱,林晓曼却犯了个小错——她记错了肝素的剂量,把0.4ml写成了0.6ml,还没等她反应过来,主治医生赵姐就拿着病历走了过来。
赵姐看到后,无奈地敲了敲她的桌沿,声音带着调侃:“0.4ml不是0.6ml,咱们‘小太阳’下次可得细心点,再犯这种低级错误,可要扣你绩效咯,到时候可别哭鼻子。”
林晓曼吐了吐舌头,赶紧用红笔把错误改过来,脸颊涨得通红,像熟透的苹果,心里却悄悄给自己打气:“下次一定不会错了!加油加油!林晓曼最棒!”
她还在笔记本上写下“肝素剂量:0.4ml!!!”,用三个感叹号提醒自己,生怕再记错。
忙到8点10分,她终于抽出一点空闲,快步跑到走廊尽头,踮起脚尖往胎儿医学中心的方向望,像只等待投喂的小松鼠。
透过走廊的玻璃隔断,她隐约看到周叙白的侧影一闪而过——他穿着白衬衫,正低头和护士说着什么,侧脸线条温和。
林晓曼的嘴角立刻偷偷上扬,眼里满是期待:“九点的会诊,周老师肯定会走这条路,到时候就能跟他打个招呼啦,说不定还能问问昨天没懂的CPAM问题。”
她手里的圆珠笔在掌心转了个漂亮的弧线,像一颗因为期待而偷偷跳动的心,连草莓发绳都跟着晃了晃。
————————————
上午9点47分,林晓曼抱着刚取回来的血样,正准备送回检验科,血样盒上还贴着“加急”的红色标签,她走得飞快,生怕耽误了检测时间。
路过待产室门口时,一声尖锐的呼喊突然划破了走廊的平静:“医生!快来人啊!她看不见了!救命啊!”
林晓曼的神经瞬间绷紧,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冲了进去,怀里的血样盒被她紧紧抱在怀里,生怕摔了。
待产室里,27床的产妇半靠在床边,脸色惨白得像一张纸,嘴唇没有丝毫血色,双手在空中胡乱抓着,像在寻找救命的稻草,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喊着:“头好痛……像有锤子在砸我的头……什么都看不见了……宝宝会不会有事……”
林晓曼的大脑飞速运转,像台高速运行的电脑,目光迅速扫过床头的监护仪:血压172/110mmHg,心率110次/分,胎心160次/分——子痫前期引发的急性高血压危象!这是极其危险的情况,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子痫抽搐,甚至危及母婴安全。
她之前在课本上学过无数次,却没想到第一次遇到会这么紧张,手心瞬间冒出冷汗。
“您别慌!马上平卧,左侧卧位!这样能让宝宝更舒服,也能帮您降点血压!”
林晓曼的声音瞬间拔高,却异常沉稳,完全不像第一次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规培生。
她一边安抚产妇,一边小心翼翼地帮产妇调整姿势,让她平躺在床上并偏向左侧,动作轻柔却有力,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保证胎盘的血液供应。
与此同时,她的右手已经按下了床头的红色紧急呼叫铃,声音急促却清晰,没有丝毫慌乱:“护士站!护士站!27床出现子痫前兆,血压172/110mmHg,快推抢救车过来!顺便通知赵姐!”
她跪在病床旁,膝盖隔着白大褂都能感受到地面的凉意,却完全顾不上,迅速拿起氧气面罩,给产妇吸氧,氧流量调到6L/min,确保产妇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尽管心里紧张得厉害,手指也微微发抖,但她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停顿,每一个步骤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她在模拟训练中练了无数次的流程,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产妇的丈夫在一旁慌得团团转,像只无头苍蝇,嘴里不停念叨着“怎么办怎么办,我老婆会不会有事,宝宝会不会有事”。
林晓曼见状,一把抓住他的手腕,语气坚定得像在给承诺:“家属,现在请您冷静!用手机计时,每5分钟帮我报一次产妇的血压,这很重要,能帮我们判断病情,您一定要记好!”
安顿好家属,林晓曼立刻拿起血压计,熟练地给产妇绑好袖带,手指因为紧张而有些僵硬,却还是准确地完成了操作。
第一次测量,血压168/108mmHg;第二次测量,血压174/112mmHg,依旧居高不下,她的心也跟着沉了沉,却没有表现出来,依旧轻声安慰产妇:“您再坚持一会儿,赵姐马上就来,咱们一起加油,宝宝也在跟您一起努力呢。”
就在这时,主治医生赵姐推着抢救车,带着护士们狂奔而来,车轮在地面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像在和时间赛跑。
赵姐二话不说,立刻开始操作: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抽取镁剂、准备降压药、留置针穿刺……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熟练而精准,没有丝毫犹豫。她一边操作,一边头也不回地问:“谁第一个发现情况并处理的?做得很及时。”
“赵姐,是我。”
林晓曼的声音有些发干,喉咙像被砂纸磨过,却依旧挺直了背脊,眼神坚定地看着赵姐,等待着她的评价。
“处理得不错,很冷静,没有慌了手脚,血压记录得也详细。”
赵姐的语气里带着肯定,没有多余的表扬,却比任何华丽的词语都让林晓曼开心,“接下来记录好用药时间和剂量,继续密切监测血压和胎心,有任何变化立刻告诉我。”
这句简短的表扬,像一针肾上腺素,让林晓曼的耳膜嗡嗡作响,心里却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她终于不是只会在书本上学习的规培生了,她也能在关键时刻帮上忙,也能守护病人的安全了。
15分钟后,在赵姐和护士们的共同努力下,产妇的血压终于降到了145/95mmHg,意识也逐渐清醒,视力慢慢恢复,能看清眼前的人了,胎心也稳定在140次/分左右,终于转危为安。
产妇拉着林晓曼的手,眼里满是感激:“谢谢你啊,小姑娘,刚才我还以为自己要死了,幸好有你在。”
林晓曼笑着摇摇头:“不用谢我,是您自己很坚强,赵姐也来得及时,咱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林晓曼缓缓靠在走廊的墙壁上,这才发现自己的掌心全是冷汗,白大褂的袖子也被汗水浸湿了,紧紧贴在手臂上,膝盖也因为长时间跪地而有些发软,站起来时差点没站稳。
她快步跑到茶水间,拧开一瓶凉水,猛灌了半瓶,冰凉的水顺着喉咙滑下,才稍微缓解了喉咙的干涩和身体的燥热。
心脏依旧跳得飞快,像在打鼓一样,震得她胸口发闷,却格外痛快。
她抬头看向茶水间的镜子,镜子里的女孩脸色苍白,额头上还挂着汗珠,头发也乱了,草莓发绳歪到了一边,模样有些狼狈,眼神里却满是兴奋和激动,像刚打了一场胜仗。
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小声地说:“林晓曼,你做到了,你真的做到了!你以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说完,她对着空气小小地挥了挥拳,胸前的草莓发绳也跟着一颤一颤,格外可爱。
回到护士站,赵姐从抽屉里拿出一张便签纸,快速写了几句话,然后贴在林晓曼的工作牌后面,动作轻柔得像在给礼物系蝴蝶结:“今日表现:冷静值+1,剂量失误-1,总体很棒,继续加油,小太阳!”
林晓曼小心翼翼地把便签纸折成小方块,塞进胸前的口袋里,像收藏了一枚珍贵的勋章,时不时还会摸一摸,感受着纸张的温度,心里甜滋滋的。
————————————
午后一点,毒辣的太阳把产科走廊烤得发烫,空气里的消毒水味被热气烘得格外浓烈,吸一口都觉得喉咙发紧,连走廊里的绿萝都蔫蔫的,提不起精神。
林晓曼抱着一只加急血样盒,手指紧紧扣着盒盖,像捧着易碎的水晶,脚步飞快地冲向NICU——这是35周双胎产妇的溶血筛查样本,关系到两个宝宝的安全,耽误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