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深夜病房的暖意
灼酒折雪2025-10-09 18:013,189

  韩皙宁抬手,指尖轻轻触到冰凉的玻璃窗,窗外的阳光刺眼,却照不进她此刻沉重的心情。

  产科大楼外墙上的霓虹灯,在白日里显得暗淡无光,像失去了活力的眼睛,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却什么也做不了。

   她忽然想起那张12岁女孩的照片——女孩坐在轮椅上,手里拿着一朵小小的向日葵,笑容比阳光还灿烂,眼里满是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

  可现在,这个未出生的孩子,连拥有笑容的机会都没有了,连看看这个世界的机会都被剥夺了。

  胸口像被钝器狠狠撞了一下,疼得她呼吸都有些困难,眼泪终于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却被她死死忍住,不让它们掉下来——她是医生,不能在这个时候脆弱,还有很多孩子等着她。

  绿灯闪烁的监护仪、还没来得及睁眼的孩子、家属崩溃的哭声,这些画面在她脑海里旋转,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几乎要将她吞噬。

  风从楼道尽头的窗户灌进来,吹乱了她鬓角的碎发,也吹走了她脸上的最后一丝迷茫。

  韩皙宁深吸一口气,用力眨了眨眼睛,把即将涌出的泪意逼了回去,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她转身,不再看窗外的景象,快步走向NICU的方向——那里还有55个保温箱,每个箱子里都住着一个正在努力活下去的小生命,像55簇不肯熄灭的火苗,等着她去守护,等着她用专业和坚持,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一次决议的“失败”,不会让她的信念熄灭。就像被打磨的刀,信念只会被现实磨得更锋利,过程或许更痛,但发出的光,也会更亮。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在努力呼吸,她的坚持就不会停下,她对生命的敬畏,就不会改变。

  走廊的感应灯随着她的脚步一路亮起,暖黄色的光映着她的背影,坚定而执着,像一道永不熄灭的光,照亮了通往NICU的路,也照亮了那些小生命的未来。

  

  ————————————

  

  傍晚六点的产科病房,夕阳正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洒下一片橘红色的光斑,像铺了层柔软的绒毯。

  三人间的另外两张病床都有人陪护——靠门的床前,丈夫正给妻子削苹果,果皮卷成长长的一条,落在托盘里;中间的床旁,婆婆抱着刚买的婴儿衣服,小声和产妇讨论着尺寸,空气里满是温馨的烟火气。

  只有小梅的病床前空着,她坐在靠窗的位置,怀里紧紧抱着那只淡黄色的针织小袜子,指尖反复摩挲着不整齐的针脚,像在触碰一件稀世珍宝。

  夕阳落在她的侧脸,把细小的绒毛染成金色,却没驱散她眼底的落寞,那抹橘红的光,反而让她单薄的身影显得更孤单了些。

  床头柜上放着韩皙宁刚送来的牛奶和面包,包装袋还没拆开,温热的气息透过塑料膜传出来,带着淡淡的奶香。

  小梅的肚子轻轻动了一下,是宝宝在回应,她下意识地把掌心贴在腹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点属于母亲的温柔,可很快又想起什么,笑容像被风吹灭的烛火,瞬间消失了。

  她从帆布包里翻出皱巴巴的手机,屏幕裂了道长长的缝,按了好几次电源键才勉强开机。

  通讯录里只有寥寥几个联系人,置顶的“妈妈”备注后面,还带着红色的未接来电提示,那是她半个月前鼓起勇气拨过去,却被匆匆挂断的号码。

  指尖在拨号键上悬了很久,终究还是没按下去,只是点开相册——里面只有一张照片,是五年前的夏天她和妈妈在公园拍的,妈妈抱着她,笑得眉眼弯弯,那时她还没怀孕,还是个能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小姑娘。

  眼泪突然涌上来,砸在屏幕上,把照片里的笑容晕得模糊不清。

  “咚咚咚——”

  敲门声轻轻响起,韩皙宁端着一个白色的保温桶走进来,桶壁上还凝着细密的水珠,“我猜你还没吃饭,从食堂打了点小米粥,还有青菜,你试试合不合胃口。”

  小梅慌忙把手机藏进枕头下,用手背擦了擦眼泪,声音带着刚哭过的沙哑:“韩医生,您怎么又来了?”

  “过来看看你和宝宝啊。”

  韩皙宁把保温桶放在床头柜上,打开盖子,小米粥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社工部的同事已经帮你申请了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后续的检查和生产费用都不用操心了,你安心养胎就好。”

  小梅的眼睛猛地亮了一下,像黑夜里突然亮起的灯,却又很快暗下去,小声问:“真的……不用花钱吗?我以后能还上吗?”

  “不用还,这是专门帮助像你这样有困难的妈妈和宝宝的。”

  韩皙宁盛了碗粥,递到她手里,粥碗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暖得人心里发颤,“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养好身体,等宝宝平安出生,其他的事都有我们帮你。”

  小梅捧着粥碗,小口喝着,眼泪又忍不住掉下来,这次却不是因为难过,而是因为那份突如其来的温暖。

  长这么大,除了妈妈,还没人这么关心过她,没人会记得她没吃饭,没人会为她的医药费操心。

  韩皙宁坐在床边的椅子上,没有多说安慰的话,只是安静地陪着她,偶尔和她聊几句宝宝的情况——“现在宝宝大概有五斤重了,再过几周就能足月了”“你要是感觉胎动少了,一定要及时叫护士”,那些简单的话,像细细的暖流,一点点淌进小梅的心里。

  八点多的时候,景砚查完房路过病房门口,无意间瞥见里面的场景——韩皙宁正帮小梅整理枕头,夕阳的光落在两人身上,像罩了层温柔的滤镜,原本冰冷的病房,竟透着股难得的暖意。

  他的脚步顿了顿,想起下午在诊室门口看到的那个倔强又慌张的女孩,想起她独自一人走进诊室的背影,想起她手腕上那道淡粉色的旧疤。

  口袋里的笔被他无意识地转了两圈,最终还是轻轻推开了病房门。

  “情况怎么样?”景砚的声音比平时柔和了些,没有了往日的锋利,像被夕阳磨去了棱角。

  韩皙宁抬头看他,眼里带着一丝意外,随即笑着说:“小梅现在情绪稳定多了,社工部已经对接了救助,后续的产检也安排好了。”

  景砚的目光落在小梅手里的粥碗上,又扫过床头柜上的牛奶和面包,最后停在她怀里的小袜子上,指尖动了动,却没说什么,只是从白大褂口袋里拿出一张名片,递到小梅面前:“这是我的电话,要是晚上有什么紧急情况,比如肚子痛、出血,随时给我打电话,不用等天亮。”

  小梅接过名片,指尖碰到他的手,感受到一丝冰凉,却莫名觉得安心。她小声说了句“谢谢”,把名片小心地夹进产检本里,像收藏着一张重要的凭证。

  景砚没多停留,转身离开时,又回头看了一眼——小梅正低头看着名片,嘴角带着一点浅浅的笑意,那抹笑很小,却像一颗小太阳,瞬间照亮了整个病房。

  他的心里忽然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软乎乎的,连他自己都没察觉。

  晚上十点,病房里的灯渐渐暗下来,另外两张床的人都睡着了,只有小梅还醒着,怀里抱着小袜子,掌心贴在腹部,感受着宝宝的胎动。

  月光透过窗户,落在她的脸上,温柔得像妈妈的手。她想起韩皙宁温暖的笑容,想起景砚递名片时的样子,想起社工部姐姐说的“我们会帮你”,心里的不安像被月光融化的雪,一点点消失了。

  她轻轻对着肚子说:“宝宝,你放心,妈妈会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等你出生的时候,会有很多人等着迎接你,我们都会好好爱你的。”

  话音刚落,肚子又轻轻动了一下,像是宝宝在回应她的话。

  小梅的嘴角再次上扬,这次的笑容比之前更灿烂了些,像窗外的月光,柔和又坚定。

  凌晨一点,韩皙宁查完NICU的最后一个患儿,特意绕到产科病房。

  透过门上的玻璃,她看到小梅抱着小袜子,靠在枕头上睡着了,眉头舒展着,没有了白天的紧绷,呼吸均匀而平稳。

  她轻轻推开门,把搭在椅背上的外套拿起来,小心地盖在小梅身上,又把床头柜上的牛奶放进保温箱——明天早上加热一下,就能当早餐了。

  做完这一切,韩皙宁才轻轻带上门,转身离开。

  走廊里的感应灯随着她的脚步亮起,暖黄色的光映着她的背影,像一道守护的光,照亮了小梅和宝宝的未来。

  她想起白天小梅问“孩子会不会有问题”时的慌张,想起她收到小袜子时的感动,想起景砚递名片时的温柔,心里忽然觉得格外踏实——或许,医学不只是冰冷的仪器和数据,不只是艰难的伦理抉择,更多的是这样的温暖与守护,是用一点点的善意,点亮那些身处困境的人的希望,让他们知道,无论多难,都有人在陪着他们,都有人在为他们的生命保驾护航。

  走到电梯口,韩皙宁掏出手机,给社工部的同事发了条消息:“小梅那边麻烦多跟进一下,她好像很想念妈妈,要是能联系上她家人,或许能让她更安心些。”

  按下发送键,电梯门正好打开,她走进去,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底带着一丝疲惫,却更多的是坚定。

  电梯缓缓下行,灯光在墙壁上投下移动的光影,像生命的轨迹,虽然曲折,却始终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进。

  

继续阅读: 第13章 凌晨三点的啼哭礼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生命的第一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