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水芸生性手巧,刻坏了两个萝卜头后后面的就顺畅了,等刘亭和刘台带着东西回来的时候,已经完工了六个。
房世宁试了试,效果还不错,虽然没有手画的有韵味,可也很清晰。乡下孩子要什么韵味啊,好看好玩就行。
房世宁仿照流水作业,一一做好分工。
刘台年纪最大,也稳重,就由他来拆分秸秆,后来他还一通百通的找了蒲苇杆儿,直接折成鱼的样子稳固好就行。房世宁给他记一大功。
刘台双胞胎弟弟刘楼从旁协助。不愧是双胞胎,干起活来也十分配合得当,为接下来的工序步骤提供了巨大支持。
房英宏家的世阳哥哥负责往架子上糊纸,妹妹世湘则是把翘起来的纸一点点再糊结实点,这样鱼灯笼就出来个大概了。
刘家兄弟里最小的刘阁就只负责往纸上印图案。萝卜做印章,当真是好用又方便,不过几下子,一张完整的鱼样图就呈现在眼前。刘阁挺喜欢做这个,忙的不亦乐乎。
房世宁则负责最后的鱼眼睛的绘制。都说“画龙点睛”,这鱼眼也同样重要,眼睛这么一画上去,整个灯笼顿时有股活灵活现的感觉。
这批灯笼要赶在元宵节晚上之前都卖出去,大家伙儿都拼了命的赶工。
房世宁计算了下时间。若是想要制作更多的灯笼,还得加派人手才行。
李长柏在一旁跃跃欲试,可他家里事情也多,才捞着时间过来看看鱼灯笼是怎么制作的。
房世宁想起李长柏一众小伙伴,于是让他把他们都喊来,人手一下子多了一倍。
做出了灯笼,还得卖出去才算数,这得房世宁亲自出马了。
正月十四这天,房世宁坐着刘亭的马车带着一车的羊乳饼和鱼灯笼赶往松柏镇。
路上有看着鱼灯笼感觉稀奇的,有不少询问价格的,房世宁都按照一个八文钱给卖了。
论本钱,蒲苇杆都是河边现成的,五文钱的一张大纸裁剪后能糊五个灯笼,四文钱一根的蜡烛能截成四个灯笼用,然后就是颜料什么的,那是左掌柜送的,她留着也没用,就不算钱了,满打满算,一个鱼灯笼卖八文钱,还能净赚五文钱呢。
等到了五福斋,她捎带的二十个鱼灯笼只剩下了六个。
冯胜利感叹,“你怎么在路上就给卖了,也太便宜了!”依照他的眼光,这样稀奇的鱼灯笼怎么也得十五文一个。
房世宁笑笑,“冯爷爷,都是乡亲们,难得还能花钱给孩子买灯笼,我觉得八文钱够可以了。”要不是考虑还有一堆人做灯笼等着分钱,一个五文钱,也是可以卖的。
她又不专门指着这个挣钱。她的本意还是希望村里的孩子们能自食其力的赚个零花钱。
冯胜利无法,宠溺道:“这六个灯笼你都给我留下,我一个给你二十文!”
房世宁急忙推辞,“冯爷爷,我可不要钱,这几个都送您了!”
冯胜利哪里在乎这几个钱,不过是觉得房世宁这丫头不容易,借着这几个灯笼疼疼她罢了。家里就指着她撑起来呢。
也难得她心思巧,一个元宵节也能搞出别样的花样来,不知道该说这是上天对她的恩赐还是考验。
一听房世宁说家里还有现成的二百个灯笼,另外还有十几个孩子一直做着,冯胜利拍板,“你们只管做灯笼,剩下的事情我来做!”
镇上的杂货铺老板他都是相熟的,一部分灯笼可以在他那里寄卖,能不把他高兴死才怪!
大头是山阳县。
冯胜利在山阳县经营许久,人脉广,路子多,这些鱼灯笼制定能供不应求。
房世宁巴不得冯胜利能接下来,她实在懒得出去挨个叫卖,那家里的上百个灯笼猴年马月才能卖的完。
当然,她也不会白让冯胜利出力,所以她是带着好点子来的。
早见识过五福斋的各色点心,味道好,分量足,可就是缺少点新意。
于是房世宁把如何把吉祥如意的字嵌入点心里的步骤和冯胜利说了个明白透彻。
听后,冯胜利极其诧异的盯着房世宁半天,“你,你是如何想到如此精妙绝伦的主意的?简直惊为天人!”
他敢断定,带字的点心一经推出,一定会引起轰动的!
房世宁慧黠一笑,“就当是我做梦做来的!”
带字的点心还在冯胜利的琢磨中,但鱼灯笼一面世,倒真的引起了一阵小轰动。
被房世宁一个八文钱卖出去的鱼灯笼,在山阳县一个被卖到了二十五文!
这个元宵节,房家洼子村的人没怎么到别处去看花灯,倒是把鱼灯笼看了个够。几乎每个孩子手里都挑着一个,直把暗黑的冬夜照的透明。
短短两日的光景,村里孩子齐上阵,整整制作出了近两千个灯笼!只要是参与制作灯笼的,每个人得到的工钱从一百文到二两银子不等。
孩子们赚钱了!
家家户户喜笑颜开,让村南头的屠户家都赚了不少。
刘台拿着二两银子直乐呵。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拿这么多钱,像是做梦一般。怪不得哥哥刘亭说跟着房世宁准没错。
刘家大家长刘银是最高兴。大儿子帮房世宁赶车送货,年前年后来来回回,也赚了快三两了,老二、老三、老四跟着房世宁忙活了两天,竟然也带回了近四两银子。
四个儿子赚的,赶得上一家子忙活一年地里那些挣的了。
大儿子已经成家,刘银把刘亭自己赚的都交给他,那三兄弟赚的,他留下一部分作为家用,再一部分给他们分别攒起来以后成家用,最后再给每人留出来几十个大钱做零花。
兄弟四人对父亲刘银如此作为都很信服满意。
不止刘银家高兴,就是房英宏家,也难得的连吃了两天猪肉。
之前平二梅帮安氏做工也赚了不少,可总不能都花了,还得攒着给孩子用。
谁知房世阳和房世湘两兄妹竟然也能自己赚钱了!哥哥得了一两加一百个大钱,妹妹也得了六百个大钱。
平二梅大手一挥,买猪肉!做肉丸子吃!做肉饼子吃!
房英宏帮房世宁买奶藤,近来也赚了几个钱,心中畅快高兴,“梅子,再割二斤肉给岳母那边送过去!”
平二梅一听,心酸的泪如雨下。
按理说房英宏行医手段不错,也能赚钱,不愁吃喝的,每年还能扯布做新衣裳。可就是娘家给拖了后腿。
娘家仗着当年拉拔了房英宏一回,时常来要吃要喝还要钱。房英宏想着平二梅平日对自己的好,还给他生了儿子女儿,对岳母家几乎有求必应,倒把自己的日子给过砸了。
岳母家的大舅哥和二舅哥家里两个男娃都进了蒙学,房世阳却只学了《三字经》就退学了。这是平二梅心里说不出的痛。
如今家里家境好了,平二梅不太想让娘家还过来占便宜,可男人主动开口对娘家好,她心里还是十分感激和感动的。
房世宁也小小的赚了一笔,不过她分了一半给乔水芸。
乔水芸吃惊的望着眼前的两个小银锭子,“这真是给我的?”
“当然!要不是你刻出来的那些萝卜印章,我们怎么能做出来那么多的灯笼,你可是头功!”房世宁边说边记账。
“可我觉得我也没干什么啊。”乔水芸还是不敢拿。这可是十两银子啊!
“芸姐姐,这才到哪里啊,后面赚的钱还更多呢!”房世宁把两个银锭子放进乔水芸的钱匣子里。
到延兴府的时候,房世宁买了三个漂亮的钱匣子,她、乔水芸、李长华,一人一个,如今都还空着呢。
乔水芸一直把自己当做房家的下人,饶是安氏和房世宁不让她干端茶倒水的活,她也还是干,其实在心里她还是怕被人再卖一次。
这里的生活这么好,安氏和房世宁对她也和气,其他人也没把她当外人,她真心喜欢这个家,喜欢这个家里的人。
“好!都听宁姐儿的!”作为家里的一份子,乔水芸知道自己也得立起来,否则就辜负宁姐儿的一番心意了。
倒是后来,房世宁接到左掌柜的信,心里责怪她怎么卖鱼灯笼的时候没想到他,白白被主人责骂了。
房世宁笑笑,亲手做了一只鱼灯笼托人带到了揽胜酒楼。
过了元宵节,春意渐来,若是仔细看,路两边的小草都有了些许绿色。
房世宁正和安氏商量加高院墙。
“李伯那边要起新屋给长林大哥娶新媳妇用,泥瓦匠们他都找好了,我们正好把院墙加高一下,住着也安全。”房世宁手里有本帐,加高院墙用不了几个钱,难得是泥瓦匠不用自己亲自去找了。
安氏也有这个打算,“我最近老觉得有人从墙头往里看,心里不踏实。你和水芸都是大丫头了,院墙高些是对的。就按你说的,等你李伯家的屋子完工了,就过来帮我们加高院墙,我去和他说。”
想了想,安氏又道:“这屋子还是你爷爷第一次出去走商,赚了钱回来盖的,一转眼也二十来年了,有些地方的屋顶也开始漏雨了,老鼠洞也不少,要不都一起整修一下吧,住着也舒坦些。”
“加高院墙,主要是人工,一两银子足够了,若是再整修屋子,砖石瓦块都得买,怎么也得二两银子。趁着农忙前完工,我看来得及。”房世宁的视线在院中打了几个来回,杂货屋里也时不时的传出说话声。
“奶奶,把杂货屋也一起扩建吧,向南扩到院门那里,现在的屋里五个人四口锅,实在太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