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次的马车来来回回,都是她家的,听说她家发了,也不知道真假。但从安氏带回来分给大家的礼物来看,人家的日子肯定是越来越好了的。
刘台等人结束了香椿的采摘,没有了事情干,感觉身上像是长毛了一般,房世宁不在家,他们好像心里都没底似的,想着让房世宁尽快回来,他们好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一听说村里有马车进来,而且朝着房世宁家去,刘台就猜一定是房世宁回来了!
一路小跑,正好看见房世宁真的从马车上下来。
“宁,宁姐儿?”
刘台见她发带随风,衣衫飘逸,一举一动皆从容镇定,不由得有些不确定的喊道。
不过才几天没见,感觉她像是变了人。
房世宁听到有人叫她,回头一看,是刘台留着房世阳兄妹俩,笑道:“我这些日子没在家,你们不会落下功课了吧?”
刘台赶紧道:“没落下,没落下!我们还相互监督检查呢。”
“嗯,那我收拾好了可是还要再检查一边的。”哼,这些日子她没空教他们,可并不代表她忘记了。车上还有基本启蒙书和纸张,可都是给这些人带的。
刘台看马车搬下来不少东西,急忙领着房世阳几个帮着搬到院子里,看房世宁得花时间整理,也不在打扰,“你刚回来,一定也累了,你好好休息,明日我们再来找你。”
房世宁看他欲言又止,恐怕不止是读书的事,也罢,她回家了,早问晚问不在这一时。
安氏等了房世宁一天了,好不容易把她盼回家。
这几日她早回来不能待在房世宁身边,可是吃不好睡不好,明知道房世宁会照顾好自己,可她就是不放心。
把房世宁前前后后看了个遍,知道她安然无恙,总算放下心来。
田彩春带着李长华也过来看望房世宁。李长华知道她今日回家来,特意拜托了去山上的哥哥李长林采了野花来,插在瓶子里,春意十足。
房世宁表示了感谢,拿出给李家的礼物。
安氏回来,已经给李初五家送过了,田彩春不好再收,哪有让人家连续送礼的道理。
房世宁指给她看,“茶叶是送给李伯的,家里来了客人正好可以用,那块黑色的皮毛给田大娘你做个手套子,冬日里就不怕冷了。渔网是我特意买来送给长林哥的,这是正儿八经的渔网,夏日雨水多,捉鱼用得上。纸笔是给长柏的,他写字正用的着。长华姐的也有,除了水芸姐给你做的一套衣衫,还有我送的两个发夹,别着头发省的你干活碍事。”
件件礼物都送到李家人的心坎上,田彩春不收都不行。
两家人关系好,房世宁有心送,田彩春只好收下,决定除了平日里照顾好安氏,再等收粮食的时候,也多送些过来。
安氏没有责怪房世宁还送礼。她那天回来,说是送了礼了,可也不过是些吃食、脂粉、帕子之类的,送给村里交好的人家就很不错,可对于李初五一家这样一直以来照顾安氏的人来说,就显得有些薄了,幸好宁姐儿带来的这些弥补了一二。
房世宁先是让马车回去,并叮嘱把切丝器送到赵德住的客栈。
院子里不见莫才几人,才刚要问安氏,莫才几人就来了。
原来安氏一回来,就带了礼物去找了族长房丰义,说是她的远方亲戚,想在村里借住。
看安氏穿着打扮,就知道她日子过得不错,听说还刚从山阳县回来。
不过是借住,又不分村里的田地,村里其他人也不会说什么,在安氏保证莫才等人的人品后,房丰义点了头表示同意。
安氏找到村子北头的一户人家,儿子儿媳搬到镇上了,只一个老太太,住了儿子家,她自己还有一个院子,莫才三口住足够了。
乡里乡亲的都熟,人品也信得过,莫才答应每日会帮老太太挑水,于是一个月一百文租下了院子。
一旦有了自己的家,人就会感觉有了依靠。才住了几日,小郑氏竟然感觉好了些,喜得莫才和郑嬷嬷欣喜不已。
安氏可怜小郑氏,也不让郑嬷嬷过来做什么,但郑嬷嬷谨记本分,每日都做来帮安氏做饭收拾家务,然后才回家去照顾女儿。还吩咐莫才家中市不急,让他每天都进山去打猎。
还别说,莫才果然有打猎的好本事,趁着春暖,山里的野物四处乱窜,还真让他逮着不少,八只野鸡,十一只野兔,一只狍子。要不是因为没有趁手的家伙,他还能多猎一只野猪!
因为狍子被他叉死了,不好留在家里,他就给拖到镇上给卖了。
莫才掏出银子,“正好被一户人家全卖去了,共给了三两七钱银子,我给老夫人,可她非说等你回来给你。”
一听狍子,房世宁赶紧把高衙役送的狍子肉拿出来,诧异道:“这是镇上高衙役送我的,不会就是你猎的吧?”
莫才上前一看,狍子肉正好从伤害处被切开,不是他猎杀的那只才怪!看来那人买了去,送了高衙役一些,高衙役又送了房世宁一些。
“我自己找木棍制作了一个简易叉子,这块地方就是我叉住它的时候留下的。”
众人莞尔,还真是巧了。
房世宁留下三两银子,其余的让莫才收回去,“你这身本事留在我这里还真是屈才了。”
莫才一听,以为房世宁要赶他们一家人走,急忙跪下,“主子求你,千万别赶我们走!”
房世宁拿钱买药,还给他们找地方,让一家人安顿下来,小郑氏的病情刚刚稳定,他们真的不想离开。
房世宁一把扶起他,“莫才,我还是喊你莫大哥吧。这是在村里,不是在县城,不用这么跪来规去的,你喊我宁姐儿就行。我不是要敢你们走,我巴不得你们留下呢!我的意思是你给我做下人屈才了,若你有心脱籍——”
她也和郑嬷嬷说过,五年后会给莫才脱籍,可莫才若有心早些脱籍,她也会答应的。
莫才摇头,“主子,宁姐儿,如今这样就很好!娘不必再每日奔波苦,娘子也不用再风餐露宿,我也能在山里一展所长,还能得宁姐儿看中,我们一家人感觉已经很好了。”
郑嬷嬷没和他提过五年后脱籍的事。身为母亲,她总要替女儿想想,五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女儿安心的去了。
房世宁不强求。她才买了莫才几天,莫才又这么有本事,若他真的听劝脱了贱籍自立门户,她又该寒心了。
给小郑氏带了药,郑嬷嬷和莫才急忙道谢,帮着房世宁收拾好才赶回去煎药。
田彩春从李长华嘴里得知莫才是房世宁买来的下人后,不禁咋舌,再看莫才三人对房世宁规规矩矩,而房世宁也颇为坦然从容,要不是知道她是农家出身,还以为她本就是被人伺候惯了的呢。
田彩春从李长华嘴里得知莫才是房世宁买来的下人后,不禁咋舌,再看莫才三人对房世宁规规矩矩,而房世宁也颇为坦然从容,要不是知道她是农家出身,还以为她本就是被人伺候惯了的呢。
“我家里正好包了宁姐儿喜欢的野菜包子,我去拿几个过来你吃。”田彩春大包小包的从安氏院子回到自己家。
“我回家这几天琢磨了一个好玩意儿,我也回去拿来给宁姐儿瞧瞧!”李长华这几天净琢磨这个了。
马车一来,村里人早就盯着了,再看田彩春母女俩空着手进去却两手满满出来,不禁眼红不止。
可是没用,谁让当初安氏落难的时候,他们就干看着不伸手帮忙呢。
再看当初帮安氏的那几家,刘家就不用说了,从大的到小的,手里都赚了不少银子,还有房英宏家,也是全家都跟着沾光……
但村里其他人虽说当初没怎么帮忙,可后来也跟着人家赚了银子的,这样一来,村里人就不好说什么眼红不眼红的话了。
田彩春的野菜包子味道确实不错,房世宁一口气吃了三个。
山阳县是挺好,吃的用的,只要有银子,啥样的都能买来,可就是缺少农间的这种乡土朴素的味道。
房世宁跟安氏提起道口县的事,拿出房贤珍特意给安氏准备的东西,惹得安氏一阵落泪。
“你姑奶奶也不容易,独自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如今他们都成家立业了,她也该享福了!等端午节她回来,我好好陪陪她!”
“那我看看把家里再收拾一下,这里毕竟是乡下,比不得她在道口县住惯了,务必让她满意舒服!”
“你姑奶奶多少年没回来了,也有好多人好多年都没见了,趁着这个机会,我把亲戚朋友们都找来聚一聚,也让大家伙儿都高兴高兴!”
“都听奶奶的!”
安氏又把这几日羊乳饼的情况说了说。天渐渐热了,羊乳饼不太耐放,加上人们对羊乳饼习以为常,也没那么着急忙慌的买着吃,所以近来做的羊乳饼就少了,一天也就五十斤。
房世宁在五福斋的时候,问过史通羊乳饼卖的如何,史通也说如今卖的少了,提醒她以后得把羊乳饼的供货量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