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水芸手里活多,还得跟着乔坊主学习,所以她继续留下,房世宁并把绣坊里的事交给她来做主。
乔水芸急了,“宁姐儿,绣坊里的事我也不懂,我做不好的。”
自从被房世宁买下,她还从未离开过房世宁,如今她一人被留在县城里,心里还是有些害怕。
“水芸姐,铺子里的事你也看了几天了,基本上就那些,进货卖货有王氏母女俩,你就只管每日盘账。我也教过你看账本的,不用担心,你看不懂不是还有乔坊主吗,她不会看着绣坊亏钱的。”
“可是,我从没有离开你这么远过。”宁姐儿说端午节前她才可能再来一趟,那还得一个多月呢,她真是不舍得。
“水芸姐,听乔坊主说她已经写信给曹大家送去,相信很快就会有好消息。你待在这里,不但可以照顾乔坊主,看好绣坊,重要的是你还能提高绣艺。生为女子,本就艰难,若能学得一身好本事,无论在哪里遇到何事都不会吃亏。”所以她才会极力支持乔水芸学好绣艺。
她和乔水芸姐妹情深,可再好的关系,也有分开的那一天。等到了那一天,各人有各人的本事,能独自立于天地之间,才不枉她重生一世。
“宁姐儿,你对我太好了!”乔水芸感激而泣。
她很明白房世宁处处为她好,买了她,却不把她当使唤丫头而是当成姐妹,要她学绣艺,帮她认乔坊主做亲人,让她学会管理绣坊,让她拜曹大家为师,这一切一切,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宁姐儿,我哪里值得你对我这么好!”她原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农家小丫头,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还落到被家人转卖的地步,被宁姐儿买下,是她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可宁姐儿不止让她过上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的好日子,还教她读书认字明道理,告诉她身为女子要有自己生活的能力……她何德何能能让宁姐儿对她这么好!
房世宁黯然。水芸自己怎么会知道她曾经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乔水芸对自己而言,不止有救命之恩,还教会她看懂人心。
她重生而来,最重要的就是让曾经对她好的人安稳一世,如今她所做的,还远远不够……
邓海山一听她要回家去,又知道带回去的东西不少,立即表示他会派辆马车送她,房世宁欣然接受。
她已经和邓海山签订了合作的契约,打交道这么久,两人说是“忘年交”也不过分,用下马车而已,不但跑的快,而且赵德需要的切丝器等马车回程的时候正好都带给他,省的牛车拉不过来还得多跑几趟。
马车在松柏镇停留了下,去了趟五福斋,冯胜利去了延兴府,店里只有史通在。
一看房世宁到了,史通赶紧迎上前去,“宁姐儿中午在这吃了饭在回去?”
他听说房世宁在山阳县开了绣坊,那可是了不得!
房世宁摇头,“我借的马车还得赶紧回去,我就是过来看看有没有我的信。”
她当初写信给延兴府揽胜酒楼的左掌柜,希望他帮着打听李作栋的事,不知道有没有消息。
“可惜了,五福斋这里没有您的信。”
房世宁有些失望。可能是左掌柜那里太忙了,还没来得及去打听吧。
其实,李作栋这件事不急,可她生怕命运轨迹会发生变化,所以她才提早打听。她实在不想李作栋重演上世的悲剧。
又来到铁匠铺,铺子里地叮叮当当的响个不停,炉子旁围着三个人正挥动着榔头敲打个不停。
张铁匠看房世宁来了,急忙迎进家里,孙女张瑶帮着上来茶水,倒是不见那个唯唯诺诺的妇人。
闲话少叙,张铁匠说了下进度,又介绍了下他找来的那个侄子,表示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好每个切丝器。
房世宁查看了下切丝器质量,看到右下角烙上去的“永宁”二字,十分满意,“铁匠爷爷,恐怕您又得加大切丝器的供货量了!道口县那里有人要求一个月提供一千个切丝器——”
“一千个?”张铁匠惊呼。
铁匠铺子里三人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切丝器上了,满打满算一天能做四十个,可还有乡亲们有要求打个锅、菜刀啥的,一天能做三十个已经很不错了。那也不够一千个啊!
对方可真敢要!眼前这个丫头可真敢答应!可是——上门的买卖,一定不会往外推!
这段时间以来,只凭着制作切丝器还有卖出去所获得的分成,加起来已经够过去半年的收入了,无论如何,这一千个他就是不睡觉也会给做出来!
房世宁可不想因为这个把人家的身体给累垮了,刚才她在打铁的地方看了看,若是分工再细一些,效率会更高。
房世宁把这几天张家赚的银子放下,又拿出赵德的定金来,和张铁匠商量道:“铁匠爷爷,道口县那人是我的表姑父,他是打算在濠水江两侧售卖切丝器,我琢磨着当中也会有人看上切丝器找到我这里来,那以后一个月可能就不止一千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哪个别的铁匠看到了,也许会想着把制作器切丝器他去卖,这样我们的销量就下来了,银子自然也赚的少了。”
张铁匠明白房世宁的意思。切丝器不过就是个手艺活儿,若是真有愿意钻研的,切丝器迟早会被人家学会,自己如今只有尽量的多做些,在那些人学会之前多卖出去,银子装到自己腰包里才不会后悔。
张铁匠炯炯有神的望着房世宁。她既然这么说了,就一定有主意了!
房世宁继续道:“我想着你能不能把切丝器的制作再细化下,尽量一个工序只有一个人干,到时候按件计费也好,按工时计费也好,调动了积极性,切丝器的供应也就不成问题了。”
张铁匠顺着她的思路一想,可不是怎么着。
铁匠铺里三个人,虽然对分工也有安排,可分的太粗糙,加上还得有心隐瞒砸孔敲眼的小技巧,效率确实不太高。
“就按宁姐儿你说的办!我一会儿就回去相信怎么再分工,等分好了,我该找人找人,该出工钱出工钱,定然不会误了工期!”
“我相信铁匠爷爷会做好!我现在担心的事生铁够不够,若是没有了原材料,刚才我们说的那些就白搭了。”
张铁匠点头,“我也想过这个,开始时候也担心生铁一旦用完,再多的订单也只能干瞪眼。不过,前几日事情有了转机,说是朝廷发现了一个大铁矿,加上大顺朝周边局势稳定,朝廷有意进一步开放生铁控制权,传来的消息是铁匠铺每个月的生铁量可以多三成!”
大顺朝今上年号为“升平”,反正上世傅敦雅死的时候还是这个年号,除了死前几年几位皇子争夺的厉害,朝堂上下有些动荡不安,周边国家有些小打小闹,大顺朝的百姓还算安居乐业,那朝廷放开生铁控制权反倒是有利于税收,那房世宁的担心就不成问题了。
和张铁匠说好,马车回程时候会把铁匠铺里所有的切丝器都带回山阳县,房世宁又特意来到高衙役家里。
给高衙役的儿子送了一套笔墨纸砚,并基本县城里畅销的科考书。他家里可能也不缺,可总归是房世宁一番心意。还给他婆娘女儿各带了两匹绸缎和几包点心。春暖花开,正是外出踏青参加宴会的好时候,多做几件衣衫,更衬得女儿家人比花娇。
一是感谢高衙役在铺子开张的时候人家特意去捧场,二是感谢他推荐了冯沐暄这个人。
说起冯沐暄,来的路上还从一条恶狗嘴里救下了一个姑娘,那姑娘感恩无比,就差以身相许了,可冯沐暄倒好,甩一甩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到了高衙役家,按理说他怎么的也得和人家一家人热热乎乎的说几句话,说说自己的近况,聊聊以后的打算啊,可冯沐暄愣是在门口站了半天,要不是儿子下学回家拉着他要看他练武,恐怕冯沐暄得在门口站到房世宁走。
高衙役知道冯沐暄的顾虑,谁让自家婆娘对冯沐暄曾经出言不逊呢,说什么冯沐暄看上了自家女儿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话那个难听哟。后来,冯沐暄来了,就至多在厅堂略坐坐,甚至连饭都不吃。
房世宁向高衙役询问了官府对放开生铁控制的事,得到的答复是“差不多,很快就会有公文下发”。
房世宁放心,切丝器的事情可以安安稳稳的进行了。
房世宁急着回家,高衙役留不住她和冯沐暄吃饭,只好放他们离开。别人送了他半扇狍子肉,于是分了一半让房世宁带回去。
离开村子这几天,房世宁还真是有些想念了。不知道奶奶回去这几天怎么样,莫才几人安顿好了吗,地里的香椿树和奶藤都种的还好吗,还有龙潭沟那里的石竹花应该都开花凋谢了吧?
房家洼子村轻易不会有马车进入,今天一见又有马车来,知道的人都说:“不会是宁姐儿回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