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嫣然没有被他那带着强烈压迫感的语气吓退。
她迎着他那双在黑暗中亮得惊人的眼睛,将刚才的话,用一种更清晰,更冷静,也更具条理性的方式,重新组织了一遍。
“我的意思是,我们必须跳出‘特种兵是奇兵’这个固有的思维框架。”
“特种作战,不应该仅仅是战术层面的补充,它必须上升到战役策划的核心。”
她的声音在寂静的窑洞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像一颗被精确打磨过的石子,砸进成才那片波涛汹涌的心湖,激起万丈狂澜。
“我们过去所有的讨论,都基于一个前提:战场是由大兵团主导的,‘幽灵’只是在缝隙里寻找机会。”
“但这个前提,本身就是我们给自己画的牢笼!”
“我们为什么不能反过来?”
“我们用一场战役,来为一次特种突袭服务!”
“我们用一个主力团甚至一个旅的佯动,调动敌人,撕开防线,制造出一个宽度只有几公里,时间只有几小时的‘真空窗口’,然后让‘幽灵’这把最锋利的刀,从这个窗口里插进去,直刺心脏!”
她拿起桌上的铅笔,在地图上,围绕着那个被她点中的日军后勤枢纽,画了一个更大的圈。
一个触目惊心的,包罗万象的圈。
“这个枢纽,为日军三个师团提供补给。按常规打法,我们根本啃不动。”
“但如果,我们用一个主力旅,在五十公里外的另一个方向,摆出总攻的架势,打得天崩地裂。”
“日军指挥部会怎么想?”
“他们会不会从这个枢纽抽调机动部队去增援?”
“他们的通讯会不会被我们主力部队的进攻所占满?”
“他们的精力,他们的判断,会不会出现偏差?”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我们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幽灵’的机会就来了。”
“他们要做的,不再是偷偷摸摸地渗透,而是在我们为他们创造出的战场真空里,大摇大摆地走进去,从容不迫地安放炸药,然后,在敌人主力被我们拖在正面战场时,引爆他们的后勤生命线!”
“这,才是‘幽灵’真正的用法!”
“用战略上的阳谋,去掩盖战术上的奇袭!”
“用大兵团的‘势’,去成就特种兵的‘利’!”
“我们不是在被动地寻找敌人的弱点,我们是在主动地,为敌人制造一个致命的弱点!”
说完,她放下铅笔,静静地看着成才。
整个窑洞,死一般的寂静。
成才一动不动地站着,大脑一片空白,彻底宕机。
海量的、颠覆性的信息,如同决堤的洪水,疯狂地冲刷着他过去二十年建立起来的所有军事认知。
他来自未来。
他掌握着比特种作战更先进的理念。
他一直以为,自己站在这场战争的顶端,用上帝视角俯瞰着一切。
可现在,这个被他护在身后的女人,这个在他看来还需要被引导和保护的进步学生,却用几句话,几条线,轻而易举地,捅破了他思维的天花板!
她不是在修补他的战术漏洞。
她是在给他,给这个时代的战争,指出了一条全新的,从未有人设想过的道路!
一种将特种力量的作用,从“匕首”,直接拔高到“战略核心”的恐怖思想!
他看着她,看着她那双在灯火下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
这一刻,他看到的不再是一个需要他保护的柔弱女性。
而是一个与他并肩而立,甚至比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同志。
一个足以成为他大脑的,真正的灵魂伴侣。
“我……”
他张了张嘴,喉咙干涩得厉害,却只发出了一个沙哑的单音。
他拿起那张地图,指尖抚过那条粗大的红色箭头,指尖滚烫。
良久。
他终于压下了那股子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的震撼与狂喜,抬起头,用一种近乎于朝圣的郑重语气,对刘嫣然说:
“从今天起,我们所有的教材,全部推倒重来。”
……
接下来的一个月,成了整个“幽灵”轮训班成立以来,最疯狂,也最高效的一段时期。
成才的窑洞,彻底变成了战术研究室。
白天,他在训练场上用最严苛的方式打磨着学员们的体能和技能。
夜晚,他则和刘嫣然一起,在昏黄的油灯下,将那个颠覆性的战略构想,一点点地拆解,分析,填充,最终转化为可以被理解,可以被执行的文字和图表。
争论,成了家常便饭。
“不行!渗透路线的规划必须考虑到士兵的心理极限,连续四十小时不眠不休的潜伏,意志力再强的人也会崩溃!”成才一笔划掉刘嫣然设计的方案。
“但这条路线上,日军的巡逻兵力最薄弱,可以节省至少十个小时的渗透时间!心理极限可以通过轮换休息来解决,但战机是稍纵即逝的!”刘嫣然寸步不让。
“通讯!还是通讯问题!你的计划太大胆,一旦主力部队的佯攻被识破,深入敌后的‘幽灵’就是一支孤军!他们怎么撤出来?”
“那就让他们自己杀出来!在教材里,必须加入‘孤军自救’和‘敌后生存’的章节!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只会被动执行命令的机器,而是能在任何绝境下都能找到生机的狼!”
丁伟和孔捷成了他们最初的听众和“陪审员”。
当丁伟第一次听完成才和刘嫣然共同阐述的“中心开花,战略佯动”理论后,他叼在嘴里的烟屁股直接掉在了地上。
他整个人呆坐了足足五分钟。
然后猛地一拍大腿,那双精明的眼睛里爆发出一种近乎癫狂的光芒。
“我操!”
丁伟爆了句粗口,声音都在发抖。
“老子……老子以前的仗,他娘的都白打了!”
他一把抢过那份草稿,双手都在颤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疯了……真是疯了……用一个团的兵力去演戏,就为了给几十个人炸个仓库?这他娘的是什么打法……”
“可……”
“可要是真干成了……一个仓库,就能让鬼子一个师团哑火半个月啊!”
孔捷也被震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看着成才和刘嫣然,那眼神,就像在看两个怪物。
有了丁伟这个战术鬼才的背书和补充,手册的内容愈发完善和致命。
终于,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当最后一页的插图被刘嫣然画完,这本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小册子,正式定稿。
封面,是几个用铁线勾勒出的大字,充满了力量感。
《特种作战与非对称战争指导纲要(试行版)》
没有署名。
只有在扉页上,用铅笔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献给所有为光明而战的幽灵。”
油印机连夜开动。
当第一批散发着浓浓墨香的,还带着温热的小册子被送到窑洞时,刘嫣然拿起一本,指尖轻轻抚过封面,眼眶瞬间就红了。
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
这是希望。
是他们在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找到的,能够改变战争走向的,一把钥匙。
成才从她手中拿过一本,翻开,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味道,让他那颗古井无波的心,也泛起了波澜。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转头看向刘嫣然。
四目相对。
所有的辛苦,所有的争吵,所有的默契,都在这一刻,化作了无声的暖流。
几天后。
一队队的通讯员,背着这些小册子,从延安出发,奔赴华北、华中,奔赴每一个烽火连天的战场。
这些不起眼的“种子”,即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没有人知道,它们未来,会结出怎样惊世骇俗的果实。
刘嫣然站在山坡上,看着那些远去的背影,轻声说道:“他们,会成为真正的幽灵吗?”
成才站在她身边,目光望向远方,声音平淡却坚定。
“他们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