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刘嫣然的攻心战
腾渊客2025-11-07 18:002,714

与此同时,平安县城。

当“幽灵”的刀尖悄然探向太原心脏之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寒风呼啸的窑洞里打响了。

夜色深沉,寒风卷着尘土,在土崖上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亮剑旅旅部一间新开辟的窑洞里,空气中还留存着新鲜的墨香。

墙上,“对敌宣传部”五个大字写得力道十足,是政委赵刚的笔迹。

一部崭新的大功率电台,在窑洞昏黄的油灯下,外壳反射着幽暗的光。

对于这个大部分战士连步枪都未必能人手一支的部队,这台机器是个奢侈的宝贝。

刘嫣然站在这台宝贝疙瘩前,手里紧紧捏着几页写满了字的稿纸。

纸张的边缘,因她用力的指节而微微泛白。

她的神情专注,即将走上战场的不是士兵,而是她和她的声音。

“真要搞这个?”

李云龙的声音在不大的窑洞里回响。

他背着手,脚下的军靴在夯实的土地上踱步,像是头巡视领地的狮子,全身都写满了不信任。

他的目光从那部电台挪到刘嫣然身上,眉头拧成一个疙瘩。

“对着个铁疙瘩说几句话,能顶咱一个营?扯淡!”他粗声粗气地哼道,“那帮二鬼子,骨头早就让小鬼子给敲断了。好话歹话说尽,该给鬼子卖命的,还是卖命!”

政委赵刚端着一个搪瓷缸子走过来,里面是刚烧开的热水,正腾起白气。

“老李,喝口水,消消火。”

他把缸子塞到李云龙手里,语气温和地劝道:“你不能总用打仗的眼光看问题。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这事儿,我支持嫣然同志。”

赵刚看了一眼那个眼神坚毅的女学生,继续说:“你忘了?咱们队伍里,就有不少反正过来的伪军。他们为什么反正?还不是因为心里那点良知没被狗吃了。嫣然同志这个法子,就是要用乡音,用乡情,把更多人心里那点还没熄灭的火星,给它重新点燃。”

刘嫣然迎着李云龙审视的目光,清了清嗓子,原本有些单薄的身体,此刻却挺得笔直。

“旅长。”

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军事打击,是摧毁敌人的肉体。我的任务,是瓦解他们的精神。”

“太原城里有两万多伪军,他们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们也是爹生娘养,也有家有口的。很多人当伪军,要么是被逼无奈,要么就是为了一口活命的饭。只要我们能让他们害怕、让他们想家、让他们对给鬼子卖命的未来产生动摇,那他们在战场上,就不会真心实意地扣动扳机。”

她停顿了一下,每个字都带着分量。

“一颗犹豫的子弹,就可能救下我们一个战士的命!”

李云龙不说话了。

他那双总是燃烧着火焰的眼睛里,闪过孙长顺在平安县城头,调转枪口的那一幕。

那是成才提前埋下的一颗种子。

一颗在关键时刻,能要了敌人命的种子。

他重重地哼了一声,算是默许。

“行!你搞!我倒要看看,你这嘴皮子,是不是比老子的意大利炮还好使!”

许可下达。

刘嫣然立刻戴上耳机,冲着身边早已准备就绪的播音员,用力地点了点头。

那播音员是个从太原城里逃出来的女学生,年纪不大,脸上还带着稚气。她对着话筒,调整了一下呼吸,再开口时,声音清脆,带着一股浓郁的山西乡音,像在和邻居拉家常。

“……驻守在太原城的各位兄弟,你们还好吗?天冷了,家里的婆娘孩子,有没有给你们捎来过冬的棉衣?”

“……我是你们的老乡,从阳高县来的。今儿个,不讲啥大道理,就想给大伙儿讲个事儿,一个就发生在我邻居家的事儿……”

无形的电波,瞬间挣脱了窑洞的束缚,穿透沉沉的夜空,越过沟壑与山峦,悄无声息地覆盖了百里之外的太原城。

城西,一处伪军兵营。

夜已经深了,巡逻队的脚步声在院子里渐行渐远。

排长马三像只耗子,缩在发潮的被窝里,偷偷捣鼓一个巴掌大的矿石收音机。

这是他上个月发了饷,咬牙从黑市上淘换来的宝贝,平日里就靠听个小曲儿,解解这看不到头的苦闷日子。

昏暗的铺位上,几个脑袋从旁边的被窝里凑过来,围成一圈,连呼吸都放轻了,聚精会神地听着那细微的声响。

当那个带着浓重乡音的女声从耳机里流出时,马三的心脏,没有预兆地猛地一抽。

阳高县。

那不就是他老家吗?

广播里,女学生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也没有痛斥怒骂。

她只是用最朴实,甚至有些笨拙的语言,讲述着一个邻家大哥的故事。

那个大哥,也是被抓了壮丁,当了伪军,家里的老娘天天站在村口盼着他回家,最后,却只等回了一具用白布包着的尸骨。

故事里没有华丽的词句,全是些家长里短的细节。

比如老娘熬了好几个通宵,给他纳的那双千层底。

比如他媳妇怕他在部队吃不好,特意多腌的那一缸酸菜。

可就是这些细节,此刻变成了一根根滚烫的针,一下,又一下,狠狠地刺在马三和几个同乡的心口上,刺得血肉模糊。

“……他娘说,早知道是这个下场,当初就是全家饿死,也该拿绳子把他拴在家里……”

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年轻士兵再也忍不住,猛地用被子蒙住头,整个身体都在被窝里剧烈地抽动。

压抑的、闷闷的哭声,在只有呼吸声的营房里,格外清晰。

马三的喉咙里也堵得慌,像塞了一大团浸了水的棉花。

他想起了自己离家那天,他娘追出村口,把两个还滚烫的煮鸡蛋硬塞进他怀里的情景。

故事讲完了。

营房里的几个男人,都沉默着,没人说话。

紧接着,一阵悠扬又悲凉的旋律,从收音机里传了出来。

是山西民歌,《走西口》。

那熟悉的调子,是他们从小听到大的。

此刻,那旋律却是一只手,掐住了他们这些背井离乡的汉子最脆弱的地方。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歌声里,是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是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一个士兵终于受不了了,他低声骂了一句。

“妈的,这八路真不是东西,专戳人肺管子!”

嘴上虽然在骂,可谁都听得出来,他的声音里,已经满是鼻音。

马三一把关了收音机,屋子里彻底安静下来。

窗外,日军军官巡逻的皮靴声由远及近,那“咔、咔”的声响,每一下都踩在每个人的心尖上。

几人吓得一个激灵,赶紧躺好,闭上眼睛装睡。

可躺在冰冷的床板上,马三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了。

他当这个伪军,图什么?

不就是为了每个月能发下来那几块大洋,好寄回家里给老娘治病吗?

可万一……

万一自己也像广播里说的那个人一样,哪天也变成了一坛子骨灰被送回去,那他老娘可咋办?

为了几块大洋,把命搭在这里,给日本人当炮灰。

值吗?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在他脑子里疯狂滋长,再也压不下去。

他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身上这身皮,到底值不值。

而在百里之外,平安县城的窑洞里。

刘嫣然摘下耳机,长时间的专注让她脸上带着疲惫,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旅长,赵政委,这只是第一步。”

她拿起桌上一份新的稿纸,上面的字迹同样秀气而有力。

“明天,我要给他们讲讲我们亮剑旅的俘虏政策。后天,我要念几封我们缴获的、鬼子写给家里的信,再念几封我们战士写的家书,做个对比。”

她抬起头,目光灼灼。

“我要让他们日日夜夜都不得安宁。我要让他们清清楚楚地知道,跟着鬼子是一条死路,回家,才有活路!”

李云龙看着眼前这个文弱的女学生,又看了看那台已经沉默下来的电台。

他第一次觉得,这丫头片子手里的笔和话筒,真有一股说不出来的邪乎劲儿。

这玩意儿,好像……还真比炮弹厉害。

继续阅读:第260章 一比一复刻太原城?李云龙当场吓得烟都掉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成才,老A狙击手,李云龙侄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