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恕因为还有早朝,叫来曲莲伺候陆昭后,就匆匆带着秋叶走了。
陆昭可不好意思让曲莲进来。
她撑着难受的身子,起来去换了衣服。
只是出来的时候,才发现曲莲和曲荷已经把床铺都收拾好了。
曲莲给曲荷使了眼色,后者会意,“二少夫人,早饭已经备好了,都是您爱吃的。”
“嗯。”陆昭扶着腰往外走。
她决定半个月还是太短了,以后还是一个月一次吧。
桌子上摆满了她爱吃的,陆昭不美好的心情暂时缓解了一些。
刚吃了几口,于嬷嬷就进来了。
看着她,陆昭有些食不下咽,率先问道:“你是专门挑着我吃饭的时候来恶心我吗?”
“看我消化不良对你有什么好处?”
于嬷嬷是真的没听懂,但她也学精了,陆昭这种不客气的问话,她都当作没听见:“二少夫人,夫人叫您过去商量皇后寿辰的事儿。”
“往年府里如何操办,今年就如何操办就是。”
“我一个庶子的夫人,意见有那么重要吗?”陆昭一点都不想去。
于嬷嬷恭敬回话:“夫人说小一辈里,便只有二少爷成婚了,因而您也需要学着打理内宅,这是儿媳应该尽的本分。”
“我若是不想尽这个本分呢?”陆昭反问。
“奴婢不知,只能回去再请示夫人。”
“呵呵呵。”陆昭冷笑扑她一脸,“怎么,拿夫人压我?”
于嬷嬷正纠结如何回话,陆昭却忽然站起来:“那就走吧,你赢了。”
于嬷嬷:?她赢了?赢什么了?
陆昭腿疼腰也疼,走的很慢,到杨氏院子里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时辰后了。
杨氏或是早知道她不会配合,人来晚了,也没什么生气的迹象。
“昭昭这脸色怎么不太好看?”她语气很是关心。
“没什么。”陆昭不准备大肆张扬自己昨晚上发生了什么。
偏偏有人不放过她,杨氏半是打探的语气:“我听闻昨夜宁恕宿在你房里了?”
陆昭垂下去的目光瞬间锐利,杨氏的手伸的可真长,自己院子里竟还有她的人?
是谁呢?
可她抬起头时,却没有攻击力:“母亲这话儿媳听不太懂,宁恕不是每夜都在我房里吗?”
她自从成亲开始,就保持着宁恕睡外间软塌,她睡里面床的友好状态。
“跟母亲还有什么好藏着的?”杨氏过来人的表情。
陆昭正了神色:“母亲,我并不能接受跟你谈论我和夫君之间的秘密事。”
“总归母亲也不是爱打听的人,这件事便跳过吧?”
虽是问句,却平铺直述,没有任何欺负,显然不是真的跟杨氏商量。
“瞧我,一开始忘了正事。”杨氏略有些尴尬,“今日找你是因着皇后快寿辰了,府里该预备着寿礼了。”
“儿媳不懂这些,母亲作主便是。”
杨氏眼里的精明闪现:“我是想着上次老太太的生辰,你做的就不错,还得了陛下嘉奖,因而这次准备皇后的寿礼,你定然是不二人选。”
“我与皇后不睦,母亲不知道吗?昨日在宫里,还与皇后起了冲突,让我预备寿礼,恐怕不合适吧?”
陆昭不给杨氏说话的机会:“再者,虽然大哥没娶正妻,但是侧室已经有好几个了,随便找一个也比我更能讨皇后的欢心吧?”
杨氏听她提到那些狐媚子,脸色变得很不好看:“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哪里有资格?”
“我看大哥挺中意那些人的, 想来总有优点的吧?”
陆昭心里冷笑,可不是有优点吗?她之前见过那几个侧室,个顶个的好看。
但是也个顶个的能作妖,每日都在宁琪的院子里争来争去,鸡飞狗跳的。
这次,只怕也在争着出风头。
杨氏几次话头到嘴边,都被陆昭绕开,几次下来也没了耐心。
索性直说了:“我听闻你手里有几个铺子,都是些女儿家能用的东西,不如就从中选一些好看的、精致的送给皇后娘娘吧。”
这算盘珠子都快蹦到陆昭脸上了。
她装傻:“可是那种小铺子的东西,给寻常人家用用也就算了,怎么配得上皇后娘娘的雍容华贵?”
“只怕到时候侯府再因此得罪了娘娘,不是适得其反了吗?”
“我听闻京都中女子现在都以能有一套你铺子里的首饰为荣,怎在你口中就上不得台面了?”杨氏说笑道,“昭昭,过分自谦了些。”
陆昭刚要开口,就有人门口进来了。
是多日不见的宁琪。
不知道是不是上次被打了那顿的缘故,他这段时间清瘦了不少,但是那种由内散发的猥琐和油腻并没有少。
看到他的瞬间,陆昭就皱起了眉毛,让自己尽量往后坐。
能跟宁琪拉开一厘米的距离她都觉得甚好。
杨氏见到来人,笑得跟朵花一样:“琪儿怎么来了?上午不是在听夫子讲课吗?”
陆昭侧身,看了眼曲莲。
主仆两个眼里明晃晃都是鄙夷。
这个宁琪在院子,不招猫逗狗,不去逛花楼都是杨氏烧了高香了,还听课?
搞笑呢?还是搞笑呢?
宁琪很得意:“母亲,我今日得了个好东西,想着若是能呈给皇后是极好的。”
“你从何处得来的好东西?”杨氏疑惑。
下人不是说大少爷这几日没出过门吗?
“我这几日闭门苦读,未曾出门,不是我自己去买的,是瑶儿外出的时候偶然得到的。”宁琪的话跟下人回禀的确实一致。
杨氏平时最是厌烦按个瑶儿,长相虽说好看,但是总是一副勾栏做派。
她家室清白,祖上三代都是读书人,会跟宁琪认识,也是在去年的中秋灯会。
只是不知道为何,自从进了府里,做了宁琪的侧室,原先还带着的书香气,半点都没了。
杨氏也不想想,瑶儿现在每日在后院,都跟宁琪那七八个侧室和通房斗智斗勇,哪里还有兴致学什么诗文?
所以,万事还是要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宁琪已经把外头的瑶儿叫进来了:“快进来,把你那个好东西给母亲瞧瞧。”
瑶儿扭着身子进来,躬身回话:“回禀夫人,奴婢昨日在街上看到有人在卖字画,一时兴起上去看了一眼。”
“竟发现是前朝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