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洪承畴的手腕和猜测
明末逐鹿2025-07-29 11:265,500

  在京城过了一个不平静的中秋节,韩烈便匆匆带着董小宛,强行把长平公主朱媺娖带离京城,返回了徐州。

  八月二十五日上午,回到徐州城的韩烈,就召集了徐州各军主将,召开了战争动员令。

  路过淮安府的时候,韩烈召见了护漕水师总兵李牟,以及淮扬巡抚越其杰。

  韩烈对他们的指示是,保障大军水路运输的畅通。

  “李总兵,淮扬,凤阳的钱粮,以及防务,全权未委托给你,本将发起河南战役期间,你部不得丝毫懈怠。”

  “同时,南直隶,江浙,湖广、江西各地钱粮,由操江水师营负责运输到徐州囤积。”

  “这次战役将于九月下旬打响,现在各地还未收割的粮草,我会下令各军,进行抢收,务必做到颗粒归仓。”

  李牟率领的护漕水师营三万人马,拥有上万条大小船只,掌控着运河,淮河,所有大小水域航道。

  “请大将军放心,半个月之内,我护漕水师营三万将士,保证完成您的指示。”

  徐州城南,大将军府大厅之上。

  神机军主将罗平安,副将宋奎光,监军使顾炎武。

  万骑军主将崔定国,副将陈德,监军使孙枝蔚。

  忠义军主将杨衍,副将曹友义,监军使杜濬。

  亲卫营主将孙思克,副将柏永馥,监军使张煌言。

  以及参军府长史贾开宗,参军主薄刘楗,参军姚启圣等一众文武官吏,出席了这次军事会议。

  “诸位,秋季战役,吾决定于九月二十三日发起,接下来的二十几天。”

  “各军立即行动起来,护漕水师营我已经下令,让他们负责把淮安和凤阳的钱粮,运往徐州。”

  “凤阳府的忠贞军,负责抢收凤阳府各地的粮食。”

  “亲卫营明日开始,负责徐州府的抢收。”

  “万骑军前往登莱协助抢收,忠义军前往济州抢收。”

  “神机军奔赴青州府抢收。”

  “抢收结束后,各军会师徐州府。”

  “大家对此,有没有疑问?”

  在韩烈深邃的目光注视下,众将领齐声应道。

  “谨遵大将军号令。”

  “至于河南战役,究竟是从哪里突破,我会安排南镇抚司的人马,进一步掌握敌情之后,再进行部署。”

  “大家回去之后,也可以进一步讨论一下,拿出各自的意见,汇总给我,我会综合考虑,再进行讨论。”

  韩烈也没有浪费大家的时间,部署完命令之后,随即宣布了散会。

  “大将军,卑职奉命前来报到。”

  这边众将刚刚离去,时任锦衣卫都指挥同知,兼南镇抚司的郭虎,以及指挥佥事范忠二人,奉命而至。

  “坐下说话吧。”韩烈颔首示意二人落座,徐徐说道。

  “今天叫你们来,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尽快摸清楚睢阳,开封,以及河南境内的敌情。”

  “尤其清军屯粮情况,以及运输路线。”

  “这事要隐秘进行,切记不可打草惊蛇。”

  郭虎是韩烈一手培养出来的斥候营指挥使,这几年他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刺探北方的清军情况。

  为了让他更好的开展工作,韩烈入京之后,上报朝廷封了他锦衣卫都指挥同知的官职,负责组建了南镇抚司所,全面负责北方的情报工作。

  “请大将军放心,关于河南的情报,尽在我司掌握之中,大将军随时可以问询。”

  郭虎自信的说道。

  睢阳之败后,郭虎痛定思痛,进一步加强了对河南各地的渗透,现在他手下的密探,已经深入归德,开封,乃至郑州、洛阳各地。

  甚至燕京城中,也有南镇抚司的密探。

  虽然这些密探,因为身份关系,并没有进入核心阶层,但清军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你们呈报的清军布防情报,应该是半个月前的,但清军随时都可能换防,你们不可大意。”

  韩烈郑重的告诫道。

  毕竟现在距离战役打响,还有二十多天,清军随时可能有的新的变化。

  “大将军说的是,卑职下去之后,会加强监视。”郭虎倒也没敢托大,恭敬的回应道。

  “小心无大错,情报的工作更是如此,注意安全。”韩烈叮嘱一声,这才示意二人退了下去。

  之所以战役定在九月二十三日打响,自然是钱粮筹备需要时间。

  眼下韩烈在徐州有两个家,一个是城南的大将军宅院。

  一个城外茱萸山别院。

  回到徐州城的当天,韩烈忙于公务,并没有回茱萸山别院,而是在城中的府邸住了下来。

  忙完手头公务,回到后宅时,天色已晚。

  这时董小宛已经准备好晚饭,被他强行带回来的长平公主,至今还被软禁着。

  这个妮子表面看起来温柔,实际上性子倒是倔强的很。

  在回徐州的路上,韩烈在船上,虽然强行跟她睡了三次。

  可至今她都对韩烈横眉冷眼,一有机会就对韩烈张牙舞爪。

  对此,韩烈也是皱眉不已。

  说实在他身边这么多女人,还没有像长平公主这般,对他恨之入骨的。

  “小宛,你看,我要不要把那个不知好歹的女人,送去尼姑庵算逑?”

  在饭桌前坐下吃饭时,韩烈听到董小宛说,长平公主今天一天都没有吃饭,有些皱眉的说道。

  “公主性子执拗,这样也不是办法,还是留在身边,妾身就近陪护吧。”

  董小宛摇摇头,这一路上她与长平公主算得上朝夕相处。

  虽然公主对她的态度也是冷冰冰的,但董小宛看得出来,公主对她敌意不大。

  明白其中利害关系的董小宛,想着自己现在也没有可做的事情,不如再争取一下,说不定能够减弱对方的敌意。

  “那你要注意安全,可别让这疯妮子伤着你。”

  “明早我会回茱萸山别院,到时候调几名女兵保护你安全。”

  韩烈想了想,只得点头。

  “谢谢夫君。”脸色红润的董小宛,目露柔情的说道。

  “那妾身就不跟你回别院了,以免公主无人照顾。”

  董小宛也识趣,这回京来回的一个月,韩烈除了在她红事来的哪些天外,每天晚上都会怜惜她。

  这段时间对于她来说,早已经吃饱喝足,滋养的她红光满面,光彩照人。

  如今别院内的几位夫人,都有了身孕,董小宛自然不会去争宠。

  “还是小宛懂事,今晚夫君好好陪你。”韩烈也是精力充沛,单独对付董小宛这身娇体柔的美人儿,他早就轻车驾熟。

  每次只有她求饶的份,韩烈根本不需要用全力。

  “才不要呢,妾身腰疼。”虽然嘴上说不要,可她眼中的媚态,却分明流露出她欲绝还休的心思。

  “嘿嘿,难道你不知道为夫,专治腰疼吗?”

  韩烈伸手拉住想要逃跑的董小宛,一把抱了起来,也不顾对方的娇嗔,径直走向了房间。

  开封府河南总督衙门。

  进入九月初旬,洪承畴的案头上,受到了来自各府州的公文。

  这些公文主要汇报的事情,无非是钱粮数据。

  自今年开春来,以兵部尚书衔,招抚大学士身份,总督河南,山西、大名府三地军政事务的洪承畴,成功成为满清入关以来,第一个投降的汉人封疆大吏。

  因为他在河南任上的政绩突出,加上年初睢阳之战之中的战功,受到豫亲王多铎的推荐,坐稳了这个总督的位置。

  自崇祯十七年国变之后,李自成的大军撤出京师,大名府,山西,河南这三地,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和平时期。

  洪承畴这厮,虽然是个汉奸,但军政能力,绝对要比明末那些东林伪君子要强的多得多。

  在大明朝是没有河北这个行政区域的,整个河北都属于两京之一的北直隶。

  大名府也就是邯郸所在地,也是北直隶的行政中心。

  而如今洪承畴这个三省总督,管辖的区域就是山西大部分区域,大同府除外,因为大同府隶属宣大总督府管辖。

  其次是大名府周边的黄河两岸,以及整个河南布政司行省。

  自明末以来,河南几乎被李自成的义军打的稀巴烂。

  山西和大名府在甲申之变后,也经历了多次战火,三地人口锐减了一半。

  在万历末年,山西布政司的人口记载高达五百万,大名府周边各府州人口,也有三百六十万。

  河南的人口更是高达千万。

  但在洪承畴主政三地后,总人口只有八百万余万。

  人口的锐减,在农耕文明时代,无疑代表着生产力下降,经济衰退。

  但是凡事有利自然有弊。

  明末天灾人祸不断,大明各地贪官污吏横行,苛捐杂税繁重,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越多,饥民也就越多,农民的土地也就越少。

  这就导致了天灾人祸不断。

  但自今年开始,也就是公元1646年以来,持续了几十年的小冰河周期开始减弱,北方的干旱和冰冷灾害减少。

  加上地方官吏遭到整顿,人口减少,各地土地自然也就多了出来。

  洪承畴利用这个机会,重新丈量土地,分配给百姓耕种,废除了明朝的三饷赋税。

  加上气候的回暖,自然灾害的减少,北方三省的生产和经济,短短的大半年时间,就得到一定的复苏。

  整个粮食产量,在人口锐减一半的情况下,不减反增,竟然达到崇祯初年生产总值。

  这一点,虽然是洪承畴的施政功劳,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满清天命。

  关于小冰河时期天灾,从万历年间开始到崇祯末年一直存在记载。

  而到了顺治入关之后,逐年减弱,这个天文现象是存在的。

  这点就好比东汉初年的光武帝刘秀,有着大魔导师的天眷之子说法,多少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崇祯年间的天灾,是不争的事实,固然有人祸的原因,但要是没有遇上小冰河时期的天灾,李自成和张献忠也不可能轻易死灰复燃。

  崇祯皇帝也不至于,这么容易亡国。

  也正是这个奇异的自然现象,造就了天命所归的说法。

  “洪大人,自入秋以来,我们潜伏在山东,徐州各地的探子,陆续汇报了一个情况,明军人马正在各地抢收粮食。”

  “而且运河之上,往来运输的船只也增加了不少。”

  “下官推测这是明军在储备钱粮,怕是要展开新一轮军事行动。”

  时任满洲正黄旗都统,河南巡抚的谭泰,在接到各地探子汇报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洪承畴的总督府。

  “过两天就是重阳节了,重阳过后,秋收结束,寒冬将至。”

  “冬季虽然寒冷,但也是征战的最佳时机,明军这一年来,一直在大力发展农耕,休养生息。”

  “韩烈此人志向不小,所图甚大,我们派出前往南都散布谣言的密探,不但没有造谣中伤他,反而损失殆尽。”

  “由此可见,此人已经牢牢把持住了南明的军政大权。”

  “现在要想击败他,也只有在战场之上了。”

  “眼下豫亲王在京城辅政,征南大军一分为二。”

  “博洛贝勒出任征南大将军,率军十万屯驻在睢阳城。”

  “尼堪贝勒出任定远大将军,率军十万屯驻在大名府。”

  “你我手中的汉军营,虽然有五万人马,但分散在各地,开封只有李际遇的两万人马可用。”

  “一旦战争打响,我料明军必然会三路齐出。”

  洪承畴这话一出,谭泰迟疑的问道。

  “洪大人此言怎讲?何谓三路齐出?”

  洪承畴缓缓起身,走到挂在墙壁上的地图前,抬手指着地图上的三个地名说道。

  “睢阳,开封,东昌三地,必然是明军主攻方向。”

  “睢阳为佯攻,开封为主攻,东昌牵制,此为三路齐出。”

  “如今我们的虚实,明军必然了如指掌。”

  “我若是韩烈,必然调动山东各路兵马,在黄河南岸虚张声势,牵制大名府的我军主力之一。”

  “其次,派一军佯攻睢阳,拖住睢阳我军令一主力。”

  “然后派重兵攻打开封,开封易攻难守,一旦拿下开封,就可以把我军两大主力一分为二。”

  “从而集中兵力切断睢阳钱粮运输,逼迫睢阳守军突围,进而围歼之。”

  “当初朝廷陈兵方案,我是不赞成的,奈何豫亲王态度坚决,回京时又抽调了十万人马回京。”

  “这就导致开封兵力不足,成为防守薄弱点。”

  谭泰闻言皱眉说道。

  “洪大人既然看出问题,难道就没有破解之法?”

  “下官以及河南的五万汉军人马,都愿意听命洪大人调遣。”

  “博洛贝勒和尼堪贝勒,与下官关系不错,下官可以从中协调,三方配合作战,建立一条攻守防线,未必没有取胜契机。”

  “谭大人所言深的我心啊。”洪承畴感慨的笑道。

  “大清有谭大人这样的忠直之臣,何愁不能荡平天下呢?”

  “还请谭大人随我上书朝廷,请调亲王前来开封坐镇,居中指挥。”

  “然后调动河南各路兵马,巩固开封防御。”

  “由谭大人前往睢阳和大名府,协调三路攻防配合。”

  “只要我们牢牢守住睢阳、开封,东昌,与明军打一场消耗战,明军必定不攻自破。”

  “到时候我们寻找到战机,一举拿下徐州、兖州,则可以拿下山东,一旦占领山东,徐州。”

  “江淮将会无险可守,江北之地,将不复为南明所有。”

  “然后关中大军下湖广,两路齐头并进,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虽然去年阿济格战死铜陵,年初豪格战死襄阳,损失了二十万大军。

  但对于满清朝廷来说,因为巩固了关中西北之地,以及河南河北、等北方大地。

  所以并没有伤筋动骨。

  加上洪承畴的招抚政策执行到位,多铎手中执掌的三十万征南大军,逐渐成为一支精兵。

  睢阳十万,大名府十万,多铎带回十万兵马回京。

  如今陕甘宁总督孟乔芳,在关中拥有十万大军,又有满清郡王坐镇长安,西北各府州逐渐安定。

  吴三桂,蔡士英拥兵十万坐镇四川。

  眼下满清朝廷的兵力,从入关前的二十万,已经暴涨到六七十万。

  单论兵力和占领的地域面积,比之如今的南明只多不少。

  这也是韩烈为何选择向朱由榔示弱的原因。

  让朱由榔,沐天波牵制蜀地的平西王吴三桂,四川总督蔡士英,从而暂时缓解了西南方向的压力。

  关中的满清兵马,有袁宗第,党守素率领的忠烈营镇守襄阳。

  加上湖广总督陈子龙,湖广都司营李来亨所部的人马协助,韩烈也不必担心湖广的防御问题。

  九月二十三日,秋收后的第一场秋雨,席卷了江北各地,整个山东行省,乃至徐州、凤阳等地,因为这场秋雨,一夜之间气温陡降。

  前几天还是艳阳高照,气候还处于炎热状态,随着这场秋雨到来,气温下降了十度,为了御寒,人人都穿上秋衣。

  原本计划的出兵日期,因为这场秋雨,也被迫推迟了几日。

  徐州城南大将军府内。

  韩烈坐在参军署厅大堂上,听取了参军长史贾开宗,参军主薄刘楗,参军从事姚启圣等人汇报工作。

  “大将军,如今万事俱备,只待天气放晴,各军即可开拔。”

  贾开宗心情愉悦的笑道。

  经过大半个月的筹备,徐州府如今已经屯驻了三百万石粮食,足够三十万大军半年所需。

  钱财九百万两,作为军费开支。

  各各军的甲胄兵器,人手都储备了三套,秋冬的保暖冬衣,也是人手两件,包括抵御雨雪天气的斗笠,雨具都人手配备了一件。

  神机火枪,红夷大炮,臼炮的弹药,在十万人的基础上,平均配备了一百发。

  而且铸造局还在继续生产之中,完全可以做到源源不断的提供。

  “大将军,卑职有一事不明,不知当问不当问?”姚启圣看着手中的军事部署,有些迟疑的说道。

  “有话但讲无妨。”韩烈颔首笑道,北伐中原在即,他同样充满了振奋。

  “是。”姚启圣拱手一拜,身材瘦小的他,相貌也颇为不雅,但这厮的头脑却是聪明的很,胆气更是十足。

  “既然明知清军在开封兵力最为薄弱,为何我军要强攻睢阳,而不是从曹州出击考城,先破开封,把敌人一分为二。”

  “然后再围攻睢阳之敌,而是要先强攻睢阳呢?”

  没错,眼下韩烈对外的战略部署,就是强攻睢阳,而不是如姚启圣所言,亦或者洪承畴猜测的那般,攻打开城开封。

继续阅读:第508章 围点打援的战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