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接到传令的左翼统领鄂拜,右翼统领沙尔虎达。
前锋统领毕力克图,前锋统领博尔辉。
护军护军统领颜布禄,护军统领巴什泰,护军统领顾纳岱。
镇国将军穆尔祜等一众大将,便来到大堂待命。
“祁充格大人,你宣读一下最新战报。”
多铎身穿布甲,头戴盔枪帽,披着一袭白色战袍,接受完众将行礼之后,扬声吩咐了句。
祁充格一弹衣袖应了一句,随即起身把目前泽州和冀州失守。
潞安府北攻击的消息,向众将通传了一遍。
“亲王殿下,请您立即下令,奴才愿奋死一战。”
众将听完战报,纷纷躬身请缨道。
“诸位皆是我朝猛将,尔等的忠心本王自然清楚。”
对于众将的表态,多铎表达了肯定。
紧接着他继续说道:“南明如今兵强马壮,我军不可力敌。”
“而且本王推测南明现在的攻势,不过是声东击西之计。”
“他们的真正目标实际是京师。”
“故而,保定的八万大军,绝不可轻举妄动。”
“但是,山西又不能不救。”
多铎这番话一出,堂下众将无不是神色一变。
“亲王殿下,尼堪贝勒手中有五万兵马,虽然不是明军对手,但也可堪一战。”
护军统领顾纳岱率先开口道。
“若保定府的兵马不动,卑职建议可以收缩兵力,集中镇守太原府,真定府以及霸州。”
“同时可派出一支兵马,解决大同姜瓖叛乱,稳定后方局势。”
“如此,可确保京师不失。”
顾纳岱身为满清名将,战略战术显然是值得肯定的。
“顾纳岱统领的意见,与本王不谋而合。”
多铎颔首赞同道:“本王给你一万人马,由你率军立即出发,奔赴大同,指挥宣府的兵马,立即平定姜瓖叛乱。”
“喳!”
顾纳岱一弹衣袖,躬身应道。
“穆尔祜,由你率领五千精兵,奔赴太原坐镇。”
“与山西巡抚祝世昌构筑防务,传令尼堪若潞安不可守,可退回太原固守。”
听到多铎的军令,穆尔祜躬身应道。
“喳!”
“颜布禄,你率领一万五千人马,前往真定府驻防,加固城防,务必挡住明军攻势。”
紧接着多铎又下达了一道军令。
“喳!”
护军统领颜布禄,一弹衣袖,躬身回道。
“鄂拜,由你率领一万人马,进驻霸州,拱卫京畿外围,监视天津卫方向敌情。”
“一旦发现敌情,立即向朝廷和本王汇报,如有延误,军法从事。”
前锋统领鄂拜闻言,当即躬身而出。
“喳!”
“其余众将,率领兵马做好备战准备,随时听令行事。”
一番调兵遣将之后,多铎随即宣布了散会。
眼下保定府八万精兵,调拨三万人马出城。
他手中依旧还有五万兵马,作为预备部队。
“祁充格,立即把本王的预测和部署,写出文本上报摄政王。”
“做好备战准备,同时请示摄政王。”
“让他调拨关中兵马,做好支援太原的准备。”
“我聊不差的话,南明此番北进,太原必然会发生一场大战。”
众将退下之后,多铎神情凝重对祁充格说道。
虽然他担心明军会攻击京师。
但现在京城有五万八旗精兵驻守。
加上他手中的五万人马,可以随时增援。
即便南明倾巢来攻,他相信仍然有一战之力。
但太原一旦发生大战,他却不敢轻易派出兵马增援。
唯一能够依靠的兵马,只能是关中的十万人马。
然而,多铎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调拨兵马,各处设防之际。
驻防南阳的神武军主将张名振,已经接到韩烈攻打武关的军令。
同时,驻防灵宝的近卫军主将张煌言,也接到了攻打潼关的军令。
神武军和近卫军两支人马,各有四万兵马。
张名振和张煌言在明末这个动荡时代,皆是一时名将。
韩烈下令二人率军攻打武关和潼关的目的很简单。
那就是牵制关中的清军,迫使他们只能待在关中。
从而无法支援山西,以及韩烈攻打京师的部署。
此时的关中地区,虽然满清拥有十万大军。
但这十万大军,却分成了三部。
三边总督孟乔芳,执掌四万人马,主要是防守长安和武关道。
洪承畴率领的三万人马,驻防在潼关一线。
安西大将军,智顺王尚可喜率领的三万人马,驻守在平凉府,负责河西防务。
对于关中的兵力部署,韩烈帐下的北镇抚司探子,早已经打探清楚。
一旦张名振和张煌言发起武关和潼关攻势。
满清关中兵马,唯一能够调动的兵马,就只有尚可喜所部三万人马。
而这支兵马一动,河西地区残余的明军势力,以及河西各族势力,就会迅速占领河西走廊。
包括宁夏的西部区域。
这几年来河西地区,反清势力一直高涨。
这也是尚可喜会调往平凉府驻防的原因。
潼关后方的华阴城内,洪承畴的衙署内。
接到平阳府发生李建泰叛乱,南明军队攻打泽州的消息时,洪承畴便预感明军新一波攻势即将展开。
“明军的秋冬反攻即将开始了,这一次山西必然会成为明军主攻方向啊。”
衙署大堂之上,洪承畴看罢手中的战报。
叹了口气,对左右坐着的镇国将军汉岱,副都统谭布说道。
“洪大人,山西有尼堪贝勒驻防,还有保定府的豫亲王在,明军想要攻取,可没那么容易。”
汉岱倒是表现的很镇定,虽然这两年来,对明军的战斗胜少败多。
但如今北方重镇,他们都有重兵把守。
在汉岱看来,接下来只要据城防守,足以抵挡明军攻势。
就拿潼关来说,他们手握三万大军,依托潼关天险把守。
明军这大半年来,虽然多次进攻,却都败退而回。
“镇国将军过于乐观了,自三月份战事结束来,明军一直在休养生息。”
“这次卷土重来,必然势不可挡。”
洪承畴苦笑一声,对谭布吩咐道。
“传令潼关的伊尔德将军,胡茂祯和李本深加强防务吧。”
“喳!”
谭布起身一弹衣袖,躬身应道。
“洪大人,你是不是过于悲观了?”
汉岱摇摇头,对于洪承畴忧虑,表示怀疑。
然而,这边他们刚刚议论完,潼关守将伊尔德派来的信使,便赶到了华阴城内。
“启禀二位大人,明军对潼关发起了攻势。”
“根据探子来报,灵宝城内的四万明军,倾巢而来。”
这边潼关的探马刚刚汇报完,长安方向的信使也传来了消息。
“洪大人,镇国将军,武关遭到明军攻击。”
听到这个消息,洪承畴表现还算镇定。
汉岱却有些震惊的站了起来。
“洪大人,看来真被你料中了。”
“镇国将军,劳烦你回长安坐镇,务必告诉孟乔芳,一定要竭尽全力,守住武关。”
“一旦武关失守,长安将会无险可守。”
“到时候不但长安危险,潼关同样守不住。”
洪承畴虽然是招抚大学士,领兵部尚书衔,兼河南总督。
但河南丢了之后,他这个河南总督已经成为空头衔。
而且兵部尚书衔也被撤掉了。
现在的他实际物质无权,空有一个招抚大学士头衔。
满清朝廷也没有招他回京,把他丢在了潼关,负责参赞军务。
现在潼关的军务是伊尔德都统在负责。
汉岱身为宗室子弟,封爵镇国将军,以内大臣身份,负责统筹军务。
“好,这就去动身去长安。”这大半年来的共事,汉岱对洪承畴的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自知自己能力不足的汉岱,并没有质疑洪承畴的建议。
“等等……”
洪承畴犹豫了一下,还是喊住汉岱说道。
“镇国将军,你回到长安之后,与孟乔芳联名给朝廷上书一封。”
“请朝廷把智顺王尚可喜的人马,调往绥德州的吴堡黄河渡口驻扎。”
“一旦太原危急,可以把尚可喜的兵马调往太原支援。”
“我担心明军这一次北伐,对于山西必然是志在必得。”
“若是山西失守,我们与京城就会彻底失去联系。”
“到时候就算我们守住了武关和潼关,关中也必然会人心动荡,军心大乱。”
“后果不堪设想啊!”
汉岱对于洪承畴的忧虑,多少有些反应不过来。
眼下明军两支大军攻打潼关和武关甚急。
在他看来现在应该是应对眼前的战事。
至于山西那是朝廷的事情,他一个镇国将军,还能管的了朝廷之事?
“镇国将军,为家国大计,拜托你务必把这事放在心上。”
洪承畴见汉岱一脸不解,只得再次躬身一揖在此恳请道。
“好,我记住了。”汉岱见他如此郑重其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洪承畴这厮虽然是个汉奸贰臣。
但无论是在大明,还是满清,都算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泽州方向的罗平安,率领的神机军,在得知李建泰兵败身亡的消息后。
随即改变了进攻平阳府的作战计划。
而是下令宋奎光率领左右二营,以及后军炮兵大队,赶往潞安城与李岩会师。
罗平安率领中军退守泽州城,姚成率领前军营,继续攻打周边各县。
李岩率领的忠勇军四万人马,这会已经对潞安城,连续发起了三天的攻城。
尼堪、谭泰率领的三万人马驻防潞安城。
双方人马相当,尼堪坐镇城池,占据地理优势。
这一场战斗显然不好打。
不过,随着宋奎光率领的人马抵达,驻扎在城东的李岩得知消息。
亲自出营相迎道:“感谢宋副将前来增援啊。”
“有了你们这支友军,我军士气必然大涨,拿下潞安指日可待。”
“李将军客气了,但有差遣,尽管吩咐。”
为人严谨的宋奎光,谦虚的回道。
城头之上的尼堪,谭泰见到明军来了援兵。
而且人数不下两万规模,这让后无援军的尼堪,不由皱起了眉头。
如今他已经接到多铎的军令,获悉保定不会派军支援。
“贝勒爷,明军虽然来了援军,但没有十万人马,根本无法合围潞安城。”
“咱们按照计划,再坚守几日,消耗明军一部分兵力,拖住明军注意力。”
“为冷格里统领争取更多的时间。”
“等到冷格里统领,把平阳府掠夺一空。”
“把军需物资带回太原,咱们在撤回太原。”
“以太原的城防,加上充足的军需物资,咱们就算守一年也不是问题。”
见尼堪神色凝重,谭泰连忙开口宽慰道。
“你说的有道理,传令各部人马,再坚守五日,我们就撤回太原。”
尼堪想想也只能点头说道。
虽然他很想率军出城,与明军决一死战。
但他没有必胜的决心和勇气,也无法承受全军覆灭的后果。
潞安之战虽然激烈,但并未影响整个战局。
同样,李过、高一功率领的忠贞军,在拿下冀州之后,也没有停下脚步。
为了牵制保定之敌。
休整了一天的李过,高一功便率领忠贞军,便对真定府下辖的州县,展开新一轮攻势。
“一功,你率领前后二营,向晋州,赵州,深州攻击前进。”
“我亲率中军营和左右二营,向藁城、无极前进。”
“十月六日前,咱们会师真定城下,对真定执行强攻。”
“拿下真定府,我们不但可以切断保定与太原的通道,也可以与李总督的兵马练成一片。”
“同时还可以威胁保定,牵制保定之敌。”
“为首辅大人攻取天津卫,拿下北通州,敲开京师的大门。”
出发之前,李过对副将高一功。
下达了兵分两路的作战部署。
“李提督,咱们后会有期,真定城下见。”
论关系和辈分高一功是李过的舅舅。
因为没有血缘关系,二人年龄又相仿,故而在军中,二人既是亲密的战友,也有手足一般的兄弟。
“嗯,路上注意安全。”
李过点了点头,目送高一功走了出去。
十月六日,经过十二天赶路的韩烈,率领侍卫军的五万将士,抵达了沧州城。
而五千炮兵大队的士卒,乘坐护漕军的船只。
则早两天便抵达了沧州城。
此时,驻扎在沧州城内的兵马,除了万骑军的两万六千将士外。
还有张国维这个海军大臣的卫队,以及沧州守备营的三千士卒。
姚启圣、黄蜚率领的海军镇海营,平海营六万将士,则驻扎在五十里外的盐山港码头。
定海营的人马,这个时候由主将刘世勋率领,已经返回松江府吴淞口码头驻防。
“参见首辅大人。”
万骑军主将陈德,副将翁之琪,左营总兵张国柱,右营总兵王遵坦。
都监军使孙枝蔚,后军营总兵牟文绶,以及中军参将伊尔都齐。
凌晨时分,天色刚蒙蒙亮。
在张国维的带领下,一众将领站立在沧州东门外迎候。
“张阁老,诸位将军请起。”
马背上的韩烈翻身下马,拱手作揖回礼说道。
“翁总兵,你安排人接应军队入城,其余将军入城叙话。”
稍作寒暄,韩烈在张国维、陈德等人的陪同下,快速进入了城中。
之所以赶在凌晨入城,本就是为了隐藏行踪。
虽然如今的沧州城,早就执行了戒严。
但难保还有清军细作。
韩烈此行原本就十分隐秘。
为了隐藏行踪,特意绕路走的滨州渡过黄河。
之后大军从棣州,沿着渤海湾海岸线昼伏夜行,趁着夜色进入的沧州城。
“范忠可来了?”
一进入州衙大堂,韩烈扬声询问道。
“末将在。”
人群之中的锦衣卫北镇抚司欠身范忠,连忙拱手出列应道。
“天津卫的情况,可打探清楚了?”
“回禀首辅大人,天津卫目前只有三千驻军。”
“不过北通州,由一支一万人的汉军营驻防。”
“领兵的汉军都统叫做祖泽润。”
“另外前天霸州,也进驻了一支万余人的兵马,领兵将领是满洲统领鄂拜。”
“除此之外,燕京城内尚有五万八旗兵马。”
“周边的涿州,蓟州、昌平州基本只有一两千营兵。”
在范忠汇报之时,韩烈一边示意王德,把地形图摊开在了面前。
堂上的一众将军们,也随即围了上来。
“情况大家都清楚了吧。”
韩烈抬头看了眼众将一眼,见大家点头后,他随即继续说道。
“天津卫虽然有运河、永定河,海河等流域,但并不适合通航大型战船。”
“但为了隐藏踪迹,今天夜里,侍卫军,万骑军赶赴盐山港。”
“乘坐海军战船,奔赴海河码头,趁敌人不备,攻取天津卫卫城。”
“拿下卫城之后,在分兵扫清燕京外围守敌。”
“马进忠,张名扬,你二人率领右营人马,攻取蓟州。”
“杨朴,吴六奇,徐信,你三人率领左营、前营人马,攻打霸州。”
“孙思克、余世忠率领中军营,后军营。”
“以及万骑军,还有海军镇海、平海二营,随我进攻北通州。”
“大家有没有问题?”
在韩烈询问下,接到命令的众将齐声应道。
“谨遵军令。”
“张阁老,你留守沧州。”
“沧州守备营,以及山东都司总兵黄得功将军所部都司营,由你指挥调拨,负责后勤保障。”
韩烈说罢看向张国维指示道。
“下官遵命。”
盐山港也就是后世黄骅港,距离天津海河港口,直径不过一百多海里。
同属渤海湾海域,镇海营,平海营收编了郑家水师营。
加上操江水师营,以及登莱水师营,舟山水师营合编的战船。
各营拥有大型海沧船三百三十七艘,大型楼船一百三十五艘,还有西洋红毛人手中缴获的三桅战舰。
这种三桅战舰是郑芝龙,从海上红毛洋人手中缴获的大型战船。
也有一些是郑芝龙从荷兰人手中购买所得。
一共只有二十三艘。
而这个时候,能够在海上航行的大型战船。
主要也就是这三种大型战船。
其次就是一些辅助航行的中小型战船。
像三桅战舰,高十二米,长六十多米,宽多达十八米,船舱有五层。
排水量达到一千五百吨。
这在当时来说,绝对属于海上巨无霸。
当然,这种船只跟明初郑和下西洋的福船记载,仍然有一定差距。
一些史料记载,郑和的天元号宝船,长一百五十米,宽六十米,船舱高度超过十米,风帆高达二十米多米。
排水量推测高达七千吨。
当然,这种福船应该在郑和军中,应该也只是少量存在。
实际上海上作战,不是船越大越好,只有科学设计制造出来的战船,才是最好的。
而现今海军营的将领,对于荷兰红毛人制造的三桅战舰,就推崇备至。
深夜的海面上,波涛汹涌。
韩烈与姚启圣并排而立于三桅战舰甲板上。
他们的身后是数以千计的大小战船,首尾长达十几里。
“首辅大人,拿下天津卫之后,大型战船虽然入不了海河,但中小型的战船,却可以直通北运河的北通州。”
“想要快速拿下北通州,卑职认为海军营的重炮,是派的上用场的。”
姚启圣算得上是后来居上了。
如今他是镇海营提督军务总兵官。
因为没有授予军衔,他现在兼任着文官督察院的佥事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