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收缴兵权,大同姜瓖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35,646

  张国维走的是水路,直接夺了郑彩的兵权。

  随后,张国维宣布了整编命令。

  “奉陛下旨意,以及首辅大臣军令。”

  “今日起福建水师营就地与操江水师营合编为镇海营,平海营,定海营。”

  “合称为海军三大营。”

  “姚启圣出任镇海营提督军务总兵官,加授正二品征东将军衔。”

  “黄蜚出任平海营提督军务总兵官,加授正二品征东将军衔。”

  “刘世勋出任定海营提督军务总兵官,加授正二品征东将军衔。”

  走上高台的张国维,身穿御赐大红麒麟服,头戴冠帽,腰缠玉带,一手高举尚方宝剑,面对台下一众将校。

  表情严肃,目光平静的扫过在场众人,宣读了整编命令。

  “大明万岁!”

  台下的姚启圣,振臂一声高呼,校场上的将士,齐声响应喊道。

  “大明万岁!”

  ……

  沧州盐山港海军三大营整编工作展开之际。

  李过,高一功二将率领忠贞军中军营的将士。

  假借押运粮草为借口,率领一万人马,顺利进入德州城。

  自六月二十二日,进驻德州城以来。

  郑芝豹率领的六万将士,已经驻扎德州两个月有余。

  然而,这两个月来,德州在郑芝豹的镇守下。

  从知州到州衙同知,通判,知事等一众文官。

  全都被郑芝豹残忍的下令所杀害。

  原因则是这些文官,控告他军纪败坏,在城中烧杀抢掠,凌辱妇女,公然践踏麦田。

  状告郑芝豹罪名的折子,这两个多月来。

  犹如雪片似的,先后送达山东巡抚和按察司衙门。

  继任巡抚宋枚,为此也多次上书朝廷,请求严惩郑芝豹的罪行。

  但之前韩烈却一直把这事压了下来。

  手握六万人马的郑芝豹,可不是那么容易杀的。

  一个不好,要是把他逼去投降了满清建奴。

  那样不但无法为死在他手下的官员百姓报仇,还会助涨敌人实力。

  故而这段时日来,韩烈一直在隐忍。

  只是下令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郭虎,派人密切监视郑芝豹,收集他的犯罪证据。

  直到郑芝龙交出兵权,主动辞去兵部尚书一职。

  韩烈这才下令驻守在临清关的忠贞军主将李过,高唐州的忠贞军副将高一功。

  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处置郑芝豹,收编他手下的兵马。

  郑芝豹驻扎德州期间的粮草,一个月运输一次。

  由山东巡抚衙门供应。

  第一次就是李过派军押送的。

  这是第二次运输钱粮而来。

  故而入城的时候,城门口那些兵马,见到钱粮车队,上前查看了一下关防,就把人马放了进去。

  而这个时候,已经日上三竿十分,郑芝豹还在他的征北大将军府内,搂着抢来的美人呼呼大睡。

  入城之后的李过,在郭虎的接应下,了解了城中情况后。

  随即对高一功说道:“你带大队人马去营地,接管大营。”

  “我和郭虎将军,带五百将士去将军府,把郑芝豹这个畜生给生擒了。”

  手持郑芝龙军令的李过和郭虎,带着五百精锐士卒。

  几乎是直接闯进了郑芝豹的将军府。

  “奉郑大将军军令,前来面见征北大将军,如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手持军令的李过,在府门前一声大喝,手下将士冲了上去。

  把大门口值守的卫兵,尽数缴械给看押了起来。

  “嘭!”

  冲进府内的李过和郭虎,带着人冲到郑芝豹的卧室门口,一脚踹开了大门。

  “什么人?”

  听到动静的郑芝豹,光着身体跳了起来。

  “你们是什么人,胆敢私闯将军府,是不想活了吗?”

  见到一脸陌生的李过和郭虎,以及手持兵器冲进来的士卒。

  抽剑在手的郑芝豹,色厉内荏的吼道。

  “郑芝豹,我等奉郑大将军令,特来向你问话。”

  “你这是要抗命吗?”

  已经胜券在握的李过,高举手中的令箭,淡淡的反问道。

  “我大哥军令?”郑芝豹闻言眉头一皱,心头稍稍一松。

  就在对方松懈之际,郭虎冲了上去,直接夺下他手中的佩剑。

  左右士卒一拥而上,把他给按倒在地。

  “绑了,押去营地审讯。”

  李过冷冷说道。

  “尔等是什么人,胆敢造反,老子饶不了你们。”

  这个时候的郑芝豹,被死死按在地上,捆住手脚的他,声嘶力竭的大声吼叫了起来。

  “郑芝豹别叫了,你的死期到了。”

  李过一脸厌恶的看着他讥笑道。

  “这几个月来,你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你还有何脸面叫嚣?”

  “死在你手下的亡魂,还有那些死难者的家属,恨不得生痰你的肉,把你大卸八块。”

  “你就准备授死吧。”

  被抓捕的郑芝豹,被押到营地,受到了公开审讯。

  之后更是被游街宣布了凌迟处死的罪名。

  与郑芝豹一起遭到逮捕问罪的将领,多达四十三人。

  仅有军中几名文官张家玉,苏茂,叶翼云,以及几名游击将军得到幸免。

  为了消除郑家军的影响。

  这四十三人全部被判处了斩立决。

  郑芝豹被判处了凌迟处死的罪名。

  九月初六日,当德州百姓得知,这帮祸害多端的将领,即将被问斩的消息时,整个城中的百姓,都来到南门外观看。

  “杀得好,这帮畜生就该死!”

  围观的老百姓之中,这两个月来早已经对郑芝豹恨之入骨。

  见到这帮恶徒即将受到处罚,百姓们无不是愤恨的大声叫骂哭喊了起来。

  南门城头之上,李过看着黑压压的人群。

  听着百姓的喊叫声,有感而发的说道。

  “什么叫民心所向,这就是啊。”

  “郑芝豹这样残害百姓的恶贼,当真是死不足惜。”

  “是啊,好好的一座德州城,短短两个月时间,竟然被他祸害成这样,当真是人神共愤。”

  高一功看着城中凋敝民生,到处都是乞讨的百姓,他也是气愤不已。

  “二位将军说的是,我等惭愧,身在军中,却未能尽到职责。”

  张家玉身为兵部主事,本有监军职责。

  奈何他手中没有兵马,又是文官,根本劝谏不了。

  “请将军责罚。”

  苏茂、叶翼云也都是一脸羞愧的请罪道。

  “你们之罪,本将军无权处罚。”

  李过摆了摆手,沉声道。

  “你们的问题,朝廷自有公论。”

  “本将无权处置你们,从现在起你们几位负责德州城内的政务。”

  “安抚民心,赈济灾民,事情办好了,本将自会向朝廷为你们请功。”

  “多谢李将军给我等戴罪立功的机会。”张家玉几人无不是感激的作揖拜谢。

  郑芝豹帐下的六万兵马,按照之前韩烈的指示。

  很快被分散编入到了河北,河南,山东各府守备营。

  守备营类似之前大明的千户所、百户所职责。

  主要是负责地方治安剿匪,守卫等事务。

  同时,他们还要负责屯田。

  韩烈在山东担任提督之时,守备营的兵力,有高达六千人的规模。

  但随着战争进程推进,守备营现在统一缩减为三千人规模。

  而且每一府专设守备营,负责府州县的治安和剿匪工作。

  守备营之所以常驻三千人马。

  那是韩烈还有下一步施政计划。

  这些地方守备营,将来就是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短短数日之间,郑芝龙经营了大半辈子的十二万大军。

  犹如散入大海的砂砾,彻底消失的无影无踪。

  而在沧州盐山港,新成立的海军三大营。

  则正式拉开了大明海军发展的序幕。

  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天。

  韩烈是在松江府渡过的,在华亭县城驻地的知府黄淳耀府上,韩烈借花献佛,设宴款待了松江府七品以上的官吏。

  而这个时候,远在河北广平府邯郸城内。

  河北,河南,山东三省总督李岩,也在重阳节中午,设宴宴请了来自燕赵大地的一众名士。

  其中代表人物,自然是魏裔介兄弟三人。

  以及弃官来投的河北名士魏象枢。

  魏象枢字无极,山西蔚州人,后世河北省蔚县人氏。

  他与魏裔介并称河北二魏,二人同属顺治三年进士,既是同乡也是同窗。

  魏象枢以为官清廉著称,历经顺治康熙二朝,官至刑部尚书。

  此人不但位列高官,治学著作也有一套。

  魏裔介对其推崇备至,去年邯郸一战之后。

  魏裔介获得韩烈赏识,并获得韩烈重用。

  出任河北招讨使,兼河北左布政使。

  在任期间魏裔介,派兄长魏裔鲁潜入元氏县,多次招揽魏象枢归明。

  魏象枢起初不为所动。

  直到今年三月份,驻扎在保定的八旗子弟,跑马圈地,屠杀了一千多汉民之事爆发。

  彻底触动了魏象枢的神经。

  当魏裔鲁在三月下旬,再次拜访魏象枢时。

  魏象枢最终下定决心,携带家眷,弃官投到了邯郸。

  经过李岩和魏裔介的推荐,魏象枢得到韩烈首肯,被吏部任命为广平知府一职。

  而魏裔鲁也被授任为河北招讨副使,全权负责河北,山西的招抚事宜。

  这几个月来,随着魏象枢的归明消息传开。

  北方出现大量士族,投奔到邯郸城。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真定府的梁清远,梁清标兄弟代表的梁氏家族。

  而寒门子弟之中,最有名的人,莫过于于成龙。

  这些河北士族,之所以投奔到邯郸。

  一来是南明出现中兴现象。

  二是满清建奴的剃发令,以及圈地行径,触犯了汉人利益。

  三是魏象枢,魏裔介为首的河北名士,转投南明朝廷,起到的舆论效果。

  午宴结束之后,李岩留下魏裔介,魏裔鲁,魏象枢以及在他帐下担任主薄的于成龙。

  “魏副使,关于大同总兵姜瓖起义一事,你认为有几成把握?”

  李岩留下几人叙话,主要就是讨论姜瓖起义之事。

  “如果我们能够响应,至少有七成把握。”

  魏裔鲁向李岩一揖,沉声说道。

  “姜瓖本就是我朝大同总兵,自崇祯十六年年末,投降李自成之后,又在李自成战败后,率部归降了满清朝廷。”

  “这样的人,无论是在哪朝哪代,都是背信弃义之徒。”

  “也正是他的反复无常,导致他在叛军大顺时期,还是满清朝廷,都依旧只是大同总兵官。”

  “要不是他手握兵马,各朝内部还未稳定。”

  “需要千金买马骨来招揽人心的话,姜瓖这样的人即便不被治罪,也休想坐稳大同总兵的位置。”

  “如今他在大同的处境,只能用如履薄冰来形容。”

  “原本帐下的一万五千人马,陆续抽调走了一万多人马。”

  “满清朝廷在大同府安插的满洲官吏,对他多有轻视。”

  “他一个总兵,即便面对一个满洲牛录额真,那都要行礼参见,活的像条狗一样。”

  对于姜瓖这样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叛将。

  魏裔鲁也是颇为轻视,对其品性十分不屑。

  “话虽如此,如果他此番能够在大同举义,对于我朝收复山西,河北失地,还是十分有利的。”

  李岩挥手示意魏裔鲁入座之余说道。

  “大同的地理位置颇为重要,当年闯王李自成攻入京城,走的就是大同这条道路。”

  “此人虽说反复无常,但韩阁老有句话说得好。”

  “在这民族存亡,国破山河沦陷之际,能够拨乱反正之人,我们都应该拉拢和团结起来。”

  “哪怕是微小的一份力量,只要汇聚起来,也能聚沙成河。”

  “李大人说的有道理,韩阁老确实高瞻远瞩。”

  魏象枢起身拱手向南一揖,慨然说道。

  “虽说如今我朝占据优势,收复失地,光复京师,只是时间问题。”

  “但要是能够团结和拉拢更多有志之士加入我们。”

  “不但可以加快战争进程,也能够减少流血牺牲。”

  “这对天下统一后,天下中兴来说,也是有利无害的。”

  魏裔介这会也起身笑道。

  “姜瓖这个人吧,说白了就是个土财主,守着大同这一亩三分地,还在做着裂土封王的美梦。”

  “在李自成时代,他是这么想的,投降满清后,他还是这么想的。”

  “大哥,你再去一趟大同,就说本招讨使,会向朝廷请示。”

  “只要他举义反清,定然向朝廷为他请封,公侯世袭罔替,永镇大同。”

  魏裔介这话一出,李岩、魏象枢等人,无不是眉头微皱。

  “诸公莫要着急,听下官说完。”

  魏裔介淡淡一笑。

  “本官是招讨使,负责招抚事宜,做出一些口头承诺,并不妨碍朝廷大计。”

  “至于将来要怎么兑现,这可不是我这个招讨使说了算。”

  “那是陛下,首辅大臣,以及朝廷说了算。”

  “要是真闹出了什么舆论风波,朝廷可以免了我这个招讨使的职务嘛。”

  “这样也算对各方有个交代。”

  “承蒙首辅大臣的知遇之恩,我魏裔介若连这点担当都没有,岂不是愧对首辅大臣的重托?”

  “石生高风亮节,在下佩服。”

  魏象枢欣然一揖表达着礼敬之意。

  李岩也点头道:“那就这么办,有劳魏副使再走一趟大同。”

  “约定在秋收之后,只要他发动起义。”

  “我军会攻击太原,潞安各府,策应他夺取山西行省。”

  魏裔鲁闻言,连忙起身应道:“卑职明日就再次前往大同。”

  “魏副使,最近我们派出的信使,与平阳府曲沃的李建泰取得了联系。”

  “李建泰是前朝阁老,在平阳府素有人望。”

  “他已经答应,只要我们攻打山西,他就会率众举义响应。”

  “这事你不妨告知姜瓖,只要大同烽火一起。”

  “山西各府州的战火,就会迅速点燃。”

  “此战我军必胜。”

  紧接着魏象枢又把手中掌握的消息,告知了魏裔鲁。

  “李建泰这个守财老奴,竟也有此等杀身成仁的骨气吗?”

  还是第一次听到消息的魏裔介,有些惊疑的说道。

  之所以魏裔介会有这番疑惑,这跟李建泰在崇祯十六年,手持尚方宝剑,领兵部尚书出征有关系。

  那年李建泰出京的第一战,不是打的大顺叛军。

  而是打的广宗城,第二战打的又是保定府。

  最后更是被刘芳亮率领的大顺军俘虏,被迫投降了大顺军。

  之后大顺军战败撤出京师,他又投降了满清建奴。

  甚至还一度被封为内秘院大学士。

  但很快清廷就发现此人名声太臭,根本起不到招抚作用。

  随即罢官把他贬出了京师,遣送回了平阳府曲沃老家。

  可以说他的履历跟姜瓖差不多,都是三姓家奴。

  历史上姜瓖起义反清,李建泰在老家曲沃举义响应。

  二人倒是闹出一些动静,但很快就被阿济格率军平定。

  最后姜瓖和李建泰皆被杀。

  但就是因为最后关头,二人举义殉节而死。

  倒是让两人名声大为好转,南明的仁人志士,纷纷为他们著书立传,赞扬他们的气节。

  这就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凡是为国殉节而死,哪怕他生前,做了多少于国于民不利的事情。

  都能够获得一份死后哀荣。

  崇祯皇帝如此,马士英如此,姜瓖李建泰之流亦是如此。

  “李建泰在先帝时期,就出任过内阁阁臣。”

  “满清入关后也曾拉拢他,企图利用他的名声,起到拉拢人心的作用。”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并没有向龚鼎孳,金之俊之流,与满清同流合污,建言献策。”

  “这才在入阁不到三个月,就被满清驱逐除了朝堂。”

  “滚滚历史洪流之下,人心思变。”

  “既然我们要拉拢团结人心,就要放下成见。”

  “只要李建泰在曲沃举义,拿下平阳府就不在话下。”

  魏象枢态度坚定的表达了自己观点。

  接着他又看向李岩说道。

  “督宪大人,眼下清军在潞安府屯兵五万,保定府屯兵十万。”

  “兵力虽然不弱于我们,但一旦大同,平阳同时举义。”

  “我忠勇军可以直发潞安,牵制山西兵马。”

  “忠贞军可以出击河间、真定,牵制保定之敌。”

  “怀庆府的神机军,攻击平阳府,直捣太原。”

  “一旦拿下太原,神机军和忠勇军合围潞安府,清军可破。”

  “山西一月可定。”

  “收复山西,三军齐聚保定,与建奴展开决战。”

  “此战若胜,收复京师,指日可待。”

  魏象枢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出谋划策的水平显然在线。

  他这谋划部署,在李岩看来,至少是可行的。

  目前在河北,李岩执掌忠勇军,忠贞军,河北都司营,山东都司营,河南都司营可调动十二万五千人马。

  怀庆府驻扎的罗平安所部神机军,也可以配合他作战。

  只要得到韩烈授权,他就可以立即发动收复山西战役。

  “魏大人此言甚善。”

  李岩点头赞同之余,转头对帐下主薄于成龙吩咐道。

  “于主薄,把各位大人的建议,整理成册,立即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待得到首辅大臣和陛下旨意,本督也就可以下达作战部署了。”

继续阅读:第569章 李定国赴任,反攻部署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