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海上征程的准备工作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35,727

  “长林,市舶司自前年开市以来,总体成绩确实还不错。”

  看着手中的账册收入,韩烈面带微笑的说道。

  “但还是不够,前年你们投入了一百万两银子起步。”

  “去年一年的收入,除掉前期投入的一百万两银子。”

  “收益仅有六十万两银子。”

  “说实在的,这个收入与我预估相差甚远。”

  陈长林闻言,有些惭愧的说道。

  “阁老,是卑职让你失望了。”

  “不过,今年上半年市舶司的收益,比去年增长了两倍。”

  “下半年东海航路开通后,下半年的增幅,至少可达三倍。”

  “卑职预测今年年底,市舶司的收益,可达到三百万两银子。”

  听完陈长林的汇报,韩烈颔首点点头,扭头对刘楗说道。

  “公愚,你给长林说说,广州市舶司去年的投入和收益。”

  “是。”刘楗起身站了起来,向陈长林一揖说道。

  “去年二月份,阁老任命了湖南布政使张同敞,南下广州筹备市舶司。”

  “经过四个月的筹备,前期同样投入一百万两银子。”

  “七月中旬,广州市舶司的商船下海。”

  “至今年七月中旬,历时一年半。”

  “除了投资的一百万两银子本钱外,广州市舶司总收益高达两百八十万两白银。”

  “而且今年有望突破四百万两银子。”

  刘楗话音刚落下,陈长林张口想要解释之际。

  韩烈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头,微笑着对其说道。

  “长林,不要着急,我告诉你这组数据。”

  “并没有怪罪你的意思,我只是想要告诉你,海上贸易的利润和潜力是巨大的。”

  “市舶司的设立,就是为了赚钱。”

  “在商言商,诚信肯定是立身之本。”

  “但也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

  “市舶司是朝廷设立的商队,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为了朝廷。”

  “我们可以开放海禁,也允许海商参与经商。”

  “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商税一分钱不能少。”

  “谁要敢逃税漏税,必须严厉打击。”

  “抓到一个,抄家灭族,必须以严苛的刑罚来规范。”

  韩烈严肃的话语,让陈长林心头一震。

  这一刻他是真正感受到了,韩烈对于海上贸易的重视。

  “卑职谨记阁老的教诲。”

  陈长林连忙躬身作揖应道。

  但韩烈的话语并没有结束,而是继续说道。

  “朝廷设立了海军部,接下来要在黄海,东海,南海设立海军巡抚衙门。”

  “东海海军巡抚衙门,我准备交给你来干。”

  “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做好这事?”

  陈长林一愣,抬头迎着韩烈的目光,沉声再拜道。

  “卑职定会竭尽所能,不负阁老所托。”

  “有信心是好事,但这个巡抚可不好干。”

  “你要有心理准备,它主要负责的事务,就是海上贸易事务。”

  “东海巡抚衙门设立在松江府,东起南通州,西至温州,沿海所有港口码头商务,皆有东海巡抚衙门负责。”

  “头衔嘛,就叫巡抚东海海域赞理军务。”

  “除了东海巡抚衙门外,北边的登州将会设立黄海巡抚衙门。”

  “朝廷会撤销登莱巡抚一职,黄海巡抚衙门,南从海州起,北至辽东沿海各港口。”

  “南海巡抚衙门,设立在在广州府,北起福州,南至北海港。”

  “前不久海军大臣张国维阁老,已经着手建立海军三大营。”

  “到时候海军三大营,将会调拨主动在三大海军衙门驻地驻防。”

  “海军衙门,海军三大营,市舶司等海市部门,今后统一归海军部调度。”

  “今后各个港口城市,都要设立一个市舶司,负责海上贸易事务。”

  “我希望你要把这个担子挑起来。”

  “从现在起,你手下的商队,要收集好辽东半岛李朝王国,以及东瀛扶桑王国的情报资料。”

  “本阁随时都会需要这些资料。”

  一脸恭敬的陈长林认真的聆听着韩烈这番话,并且一字不差的记在了脑海之中。

  堂下的刘楗,孙思克,黄锡衮其实也是第一次听到韩烈这番部署。

  韩烈设立海军三大营一事,目前也就内阁和各部尚书,知道具体情况。

  设立海军巡抚衙门一事,同样也就在内阁会议上讨论过。

  无论是设立海军三大营,还是海军巡抚衙门。

  韩烈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全面开海。

  为征服大海做好准备。

  如今收复失地,恢复一统的目标指日可待。

  韩烈的目光所及,已经看向海外。

  作为一个重生者,韩烈深知未来的华夏民族,要想屹立在世界之巅。

  唯一的机会,就是赶在西方列强强大之前。

  收复辽东半岛和东瀛岛,再把南洋周边的小国,尽数划入大明的版图。

  就拿安南来说,早在汉代时期,就是大汉的交趾郡。

  明代前期也一直是大明的版图。

  为何后来又分裂了出去呢?

  在韩烈看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大明缺乏一支强大的海军。

  二是受制于人口不足问题,导致无法完全融合和汉化这些化外之民。

  想要占领这些地方,并彻底把他们融合,成为大明的一部分。

  首先要有一支足够统治力的海军人马。

  其次就是人口繁衍同化。

  明末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一亿,达到了历史之前各个封建王朝的巅峰。

  等到国家再次恢复一统。

  凭借新式农作物,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农作物在北方铺开。

  韩烈相信最多二十年,大明的人口必然达到两至三亿人口。

  到时候随便移民五百万人口到辽东半岛和东瀛全岛。

  从教育进行洗脑,再进行一番屠杀。

  同化融合这些海外岛民,使其完全纳入大明版图。

  那只是迟早的事情。

  除了大明周边的岛国,向孤悬海外的澳洲岛。

  更是一座巨大的聚宝盆。

  现如今的澳洲列岛,几乎都荒无人烟。

  只需要派遣一支海军人马过去,寻找到岛屿所在地,就能完全战略。

  而这事在一百年之后,西方列强的英国佬,打造的日不落帝国,就是这么干的。

  当然,这个宏伟目标。

  目前还只存在韩烈的脑海之中。

  聊完正事,韩烈笑着问道:“长林,你儿子今年应该叫两岁了吧?”

  “回阁老,十八个月大了,刚会走路和呀呀说语。”

  “这不为了照顾孩子,义父特意把母亲送到了松江府照看孩子。”

  说起儿子,陈长林脸上再次露出了笑容。

  “好好培养,将来我家闺女,许配一个给你儿子做妻子。”

  想着自家现在好几个女儿,韩烈看着陈长林这一表人才的相貌。

  加上史可法这个背景,自家女儿嫁给他儿子,想必是吃不了亏。

  “承蒙阁老厚爱,这是犬子的幸事。”

  “卑职感激不尽。”

  陈长林激动的表达着谢意。

  能够与韩烈联姻,对于他来说,绝对是高攀。

  在市舶司陈长林的后院内,吃了一顿颇为丰盛的家宴之后。

  韩烈带着董小宛和朱媺娖二女,一行人来到码头夜市闲逛。

  大明大部分地方,为了方便管理,都是执行宵禁的。

  但向京城和码头以及大城市,却并不宵禁。

  黄浦江码头之上,往来商船络绎不绝,晚上比白天更为热闹。

  南来北往的客商,汇聚于码头之上交易。

  偌大的码头之上,灯火璀璨,宛如白昼。

  长街之上,到处都是车马商贩,以及贩夫走卒。

  端的是热闹非凡,堪比缩小版的南京秦淮河的夜市。

  对于这样的夜市场景,董小宛倒是感觉不到新奇。

  但长于深宫的朱媺娖,却对这样的夜市,充满了新鲜之感。

  “姐姐,这个糖人好甜啊。”

  一手拿着糖人,一手拿着冰糖葫芦的朱媺娖,吃的不亦乐乎。

  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每看到一件新鲜物事,她就会上前凑个热闹。

  董小宛也是真宠着她,看到她喜欢什么,立马掏钱就买下。

  这不没逛多一会,王德身边的一个侍卫双手,就拎满了东西。

  对此,韩烈倒也不介意。

  这次巡视各地,除了工作外,也是带二女出来散散心。

  朱媺娖现在不说对韩烈情根深种。

  但至少肉体和精神上,是被韩烈给征服了。

  现在她也基本不在不关心朝堂之事。

  每天跟着董小宛学习戏曲,以及做菜,有空弹弹琴,作作画。

  偶尔还会写一首打油诗,生活倒也单纯快乐。

  作陪的陈长林,跟随在韩烈左右,边走边介绍道。

  “黄浦江码头,两年前只是一个小码头,人口仅有三千五百余口。”

  “如今黄浦码头,常住人口达到两万五千余人,每日流动人口不下万人。”

  “高峰时期可达两万多人。”

  “这些南来北往的客商,给黄浦码头带来了繁荣,也让这座码头养活了大批工匠。”

  松江府的区域规模,与后世的上海辖区相差不大。

  却仅仅下辖两个县,分别是治所华亭县和上海县。

  黄浦江码头,相连长江出海口,属于上海县管辖。

  偌大的松江府仅有两个县,人口却高达八十三万之多。

  向风泾乡、白沙乡、华亭乡的人口,都高达十万之众。

  一个乡的规模远超一个县城,堪比边远山区的州府。

  边走边听着陈长林介绍的韩烈,想了想说道。

  “嘉定县和上海县可以划分三个乡出来,在黄浦江码头,成立宝山县。”

  “东海巡抚衙门,就设立在宝山县内。”

  “松江府南边华亭,上海县划分五个乡出来,设立金山和奉贤二县,以方便松江府的管理。”

  作为一个拥有六十万人的府衙,却只有两个县城。

  这松江府的知县,管辖的地域和人口,在韩烈确实过于庞大。

  不等陈长林回话,韩烈继续说道。

  “你安排人通知一下松江知府黄淳耀,让他明天上午来市舶司见我。”

  “关于设立宝山,金山,奉贤三县事宜,我要跟他聊聊。”

  “是,阁老。”陈长林连忙答应道。

  明代的松江府,嘉定和崇明岛都隶属太仓州,由苏州府代管。

  松江府人口密度,在大明一朝,一直都位列江南地区前列。

  根据地方志记载,洪武年间,江南动乱,涌入大量人口在松江府定居。

  人口暴涨到了百万之众。

  到了明朝中期,弘治年间迁出一部分人口,数量减少到六十万左右。

  此后近百年,人口一直维持在六十万状态。

  从人口数量来看,松江府区区两个县,能够养活六十万人,足见经济的繁荣。

  最近几年北方战乱不止,大批北方流民涌入松江府。

  从而让松江府的人口,再次增长到八十多万。

  尤其是这三年来,韩烈主张的开海政策开放。

  松江府作为长江入海口,以及海上贸易天然港口区。

  除了人口增长迅速外,钱粮赋税更是一跃成为江南第三。

  仅次于苏州和杭州两座府城。

  要知道苏州和杭州地域面积,人口数量都比松江府大了一倍都不止。

  人口更是超过一百万,是名副其实的江南大都市。

  而且还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历史名城。

  可松江府去年上缴的赋税银,高达九十三万两白银。

  若是加上市舶司的银钱,更是超越了苏杭二府。

  去年苏州府位列第一,赋税银高达一百二十万两白银。

  杭州府位列第二,赋税银达到一百零九万两白银。

  这就是江南名城的恐怖吸金能力。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崇祯五年到崇祯十七年这十二年间。

  苏杭二府收取到的赋税钱,每年都不到二十万两。

  可自韩烈辅政开始,于弘光元年,也就是1645年覆灭了淮安的漕帮,盐帮势力。

  打击豪强劣绅,整顿吏治官场秩序之后。

  短短两年时间,苏杭二府,包括松江府,淮安府等江南一众府州的赋税银,直接实现了报复性的增长。

  除了商业有所恢复外,最重要的还是打击豪强劣绅,整顿吏治起到的效果。

  要知道自弘光元年,也就是太子朱慈烺登基,到当今小皇帝朱慈炤永历两朝。

  被韩烈下令处斩的勋贵子弟,就高达三百二十人,抄家灭族的人口多达一千九百人。

  光南直隶治下的知府,知州,知县等官吏,被杀的就有八十七人。

  这些贪官被杀不说,他们家族也尽数被抄没。

  从这些贪官污吏手中,韩烈收取到的钱财,就高达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这还不算房产店铺,古董字画等财务。

  其次就是土地,收拢的田产更是高达十几万倾,相当于苏州,嘉兴,湖州三府的耕地面积。

  韩烈连续三年来,统军几十万出征。

  第一年收复江西,第二年收复湖广,第三年收复河南以及黄河两岸大部分区域。

  耗费的军费高达三千万两白银。

  其中一半就是出自这帮贪官污吏手中。

  也正是这项雷霆打击手段,让江南官场焕然一新。

  一大批正直清廉的官员,得到提拔重用。

  就拿现任松江知府黄淳耀来说。

  他是苏州府嘉定县人氏,崇祯十六年四十一岁的黄淳耀高中进士。

  但在京城选拔吏员时,他因为不肯出钱贿赂上官,从而落选。

  在京城待了半年的他,一气之下回到嘉定老家。

  然而,仅仅过了半年时间,京城陷落,他反而捡了一条命。

  但是,历史上的黄淳耀并没有就此对朝廷产生怨恨。

  反而在清军南下之时,他散尽家产招募乡民,在嘉定抵抗清军。

  连续击败攻城的叛将李成栋的多次进攻。

  最终粮尽弹绝城破而殉节。

  这也是历史上的嘉定三屠的惨案之地。

  黄淳耀和弟弟黄渊耀以及全族数十口人,为国殉节,死战不降,展现出了可歌可泣的民族气节。

  与黄淳耀一起死节的还有同乡好友,候峒曾、候岐曾兄弟一族。

  如今的历史随着韩烈的出现,已经完全改变。

  黄淳耀在两年前得到举荐,出任华亭县令,去年更是破格升任松江知府。

  而侯峒曾这三年来,先后出任苏州同知,知府,再到如今的江南行省布政使。

  也算是获得了人生的新生。

  同样,也正是有了这些正直清廉官吏,在江南主政。

  从而有了如今江南赋税的连年的增长。

  虽说韩烈五月份入京之时,京城还闹出了欠饷风波。

  但实际上如今的南明朝廷,随着各地赋税的稳定增长。

  加上江西,福建,湖广的湖北和湖南趋于安定。

  无论是农业还是经济,都在快速提升之中。

  从财政衙门回馈的数据来看。

  到十月中旬,秋税至少可以收到一千二百万两白银。

  加上松江市舶司,以及广州市舶司,上缴的三百万两银子。

  韩烈足以抽调一千万两白银,用作军费开支。

  用作北伐中原,发动收复燕京之战。

  至于粮食问题,更是不用担心。

  就现在南明朝廷各地粮食收成,养活一亿人是绰绰有余。

  而如今南明统治的区域人口数量,还不到八千万人口。

  其中五千万人口,集中在江南,江北,山东,浙江,江西五个行省。

  剩下的湖广,两广,云贵,河南,福建六个行省,总人口则只有三千万左右。

  而这个时期,连年战火不断地关中地区,山西河北以及四川,人口更是锐减到不足一千万人口。

  可以说单单以人口数量来衡量军事力量的话。

  如今的南明朝廷,已经远胜入关的满清势力。

  就现在的满清控制的北方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处于大萧条状态。

  虽然人口的锐减,缓和了土地兼并的矛盾。

  让大量的流民分到了土地,得到了喘息的休养生息时机。

  可时间没有留给他们。

  就在韩烈在松江府巡视期间,河北的局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张国维率领的操江水师营,从运河北上,由黄河入海口,突然出现在沧州的盐山港。

  不等郑彩反应过来,张国维手持朝廷诏书,以及郑芝龙的军令。

  接收了郑彩帐下的五万五千水师兵马。

  “陛下旨意,郑彩北上数月,耗费钱财百万,却劳而无功,免去水师提督之职,授予正二品征北将军军衔。”

  “其弟郑联,免去总兵之职,授予正三品平北将军军衔,回京另有留用。”

  “其余各营总兵杨耿,周瑞,监军使卢若腾留职查看,军前效力,以观后效。”

  张国维突然宣布的诏书,让郑彩和郑联兄弟,顿时方寸大乱。

  “我等不服,我要面见陛下,我要向大将军申诉。”

  被褫夺了官职,平北大将军官印的郑彩,愤慨的扬声吼道。

  “郑将军,这就是大将军的军令,你要再嚷嚷,休怪本阁治你一个违抗圣旨和军令的罪名。”

  在姚启圣,贺大成一众操江水师营将领簇拥下的张国维。

  手持尚方宝剑,厉声呵斥道。

  看到张国维手中递来的郑芝龙下达的军令,让他交出兵权,交由海军大臣,东阁大学士张国维统率的军令。

  郑彩面如死灰的瘫坐在地。

  他知道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水师人马,这一刻彻底沦为了他人的嫁衣。

  虽然他的心中充满不甘和不服。

  可看着张国维带来的兵马,以及诏书和大将军军令,他就算想要反抗。

  也根本不会有人听自己的。

继续阅读:第568章 收缴兵权,大同姜瓖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