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未来的征程是大海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35,587

  为何袁枢会对建设海军构想,大力支持和赞成呢?

  倒不是他比其他人聪明。

  而是因为他有一个身为名臣的爹。

  其父袁可立乃是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的名臣。

  曾担任过登莱巡抚,户部和兵部侍郎,最后以南京兵部尚书致仕。

  身为一代名臣,袁可立死后灵位被祀于登州和苏州两府的名宦祠。

  在他的老家,河南归德府睢州后人也设立了乡贤祠。

  作为“四朝元老”之臣的袁可立,被加诰“五世恩荣”的封赏。

  这在整个大明朝,也是少有的至高荣誉。

  袁可立给世人的形象,向来是以为官刚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著称。

  同时,他不但是明末的清官廉吏典范,更是抗击后金建奴的名臣。

  也正是因为他在登莱巡抚任上,主持辽东军务,抗击后金建奴功勋卓著。

  导致关于有关《节寰袁公行状》传记一书,与岳飞的《岳鄂王精忠祠记》遭到了满清的封杀焚毁。

  而有关这起封杀焚书的主持者,正是满清建奴皇帝乾隆干的龌龊事。

  可见在明末清初之际,袁可立之名,足以拿来与抗金名将岳飞比肩。

  明末大儒,名臣黄道周,也曾感慨的说过。

  “袁公离开登莱短短数年,登莱、辽东叛乱迭起,实在让人遗憾。(这里的叛乱指的是耿仲明,尚可喜在登州叛乱,最后渡河投降满清的历史事件。)”

  “然而,袁公离开登莱十余年,附庸我大明二百七十年的李朝王国沦陷,从而投降了满清建奴。”

  “这对于我大明来说,不亚于断了一条臂膀。”

  由此可见,当世之人对于袁可立功绩的认可。

  袁可立平生最大的功绩,除了抚民理政,政绩卓越外。

  就是巡抚登莱期间,有效的遏制了辽东女真人的发展。

  而他的战略方针,就是扶持毛文龙的东江军事集团,以及联络李朝王国,共同围追堵截限制女真人的发展。

  可惜的时候,袁可立去职之后。

  袁崇焕主持辽东军务,杀了毛文龙,导致女真人没有了掣肘。

  直接打残了李朝王国,使得李朝王国沦为满清女真人的附庸。

  这也是后世之人,对于袁崇焕诟病的最大原因。

  而要论在明末对于辽东的军务,袁崇焕拍马都不及袁可立的奉献。

  至于袁枢为何会大力支持海军。

  就是其父袁可立曾多次告诫他。

  如果将来有机会,效忠朝廷,一定要建言皇帝,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

  当时的大明显然还没有海军的概念。

  他们统称为水师。

  至于袁可立为什么要建立水师呢?

  袁枢至今还记得,父亲袁可立说过。

  “要想灭辽东,或者遏制辽东女真入关,除了松锦防线外,必须依靠水师人马。”

  “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才能从海上出击,攻击建奴侧翼。”

  “同时拉拢李朝王国,调动李朝兵马,协同作战,达成攻守同盟。”

  “等待时机,一举覆灭女真鞑子。”

  “再一次实现成化犁廷的壮举。”

  对于父亲袁可立的遗言,袁枢多年来,始终不敢忘怀。

  李朝王国就是历史上的(朝鱼羊)王国。

  因为和谐原因,只能用李朝王国代替。

  这个时期的李朝国王叫李倧,后世称之为(朝鱼羊)仁祖。

  袁可立在任期间,因为多次声讨李朝王国,不配合大明朝攻打女真后金势力。

  从而导致李倧的后继李朝国王肃宗李焞,曾在康熙年间派使者入京,控告袁可立在登莱期间,多次谋划反击后金和压迫李朝之事。

  也因为这事,让康熙下令修撰《明史》的史官,把袁可立的事迹全部抹除。

  同时删除了他的个人传记。

  可即便满清建奴,几乎把袁可立个人事迹,尽数抹除殆尽。

  可依旧架不住袁可立在世期间,立下的丰功伟绩。

  因为当世的明末大臣,以及士林名士,董其昌,王铎,黄道周,梁云构,孔贞运、倪元璐等等名人。

  都曾为袁可立撰写了传记。

  之所以花费笔墨,叙述袁可立。

  主要是出于个人对抗金英雄的敬佩之情。

  政事堂上,面对一众阁臣,对于建立海军的疑问。

  韩烈也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对张国维说道。

  “张阁老,让人把海图拿过来。”

  “遵命。”张国维答应一声,安排人把韩烈凭借记忆,画出的世界地图拿了上来。

  “诸位阁臣请上前一步。”

  韩烈招呼大家上前,围着桌面上那张两米长,宽一米的世界地图说道。

  “诸公,看到没有,这是我大明的版图。”

  “这些是大明之外的列国版图。”

  “这张地图是西洋传教士描绘出来,我亲自绘画出来的。”

  “而这些蓝色的地方,则是海洋。”

  “看到这张地图,诸位有没有发现,整个天下是不是海洋占了七成面积呢?”

  “世界在洋人口中叫做地球,而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就是地球。”

  “事实上海洋面积,也确实比陆地面积大好几倍。”

  “在我大明东部,南部都是一眼无际的海洋。”

  “西部是戈壁沙漠,以及西域诸国。”

  “北部除了蒙古各部落外,就是沙皇俄国。”

  “而东部大海外的李朝王国,东瀛倭国,自古以来与我们中原王朝,那都是分分合合。”

  “咱们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他们就像孝子贤孙一般来朝进贡。”

  “一旦我们中原王朝式微,他们就翻脸不认人。”

  “尤其是那些倭人,自嘉靖到万历年间,数十年来侵扰浙江,福建沿海。”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导致我大明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当年戚继光将军抗击倭寇,战功赫赫不假。”

  “但却并没有完全消灭倭人。”

  “最近二十年来,看似倭人绝迹,并不是他们被我们打怕了。”

  “而是因为国内发生了幕府之乱,陷入内乱之中。”

  “一旦他们再次统一,恢复过来,势必会再次来犯。”

  “有句老话说得好,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建立海军的目的,除了守卫我大明的海疆。”

  “还有,就是消灭东海,南海列国岛民,让我们沐浴在我大明的天恩之下。”

  说到这里的韩烈,表情严肃,目光犀利的看着一众阁臣,抬手霸气十足的说道。

  “未来的天下,我大明应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成为东起太阳升起,西至太阳永不落的日不落帝国。”

  看着眼前的世界地图,听着韩烈那霸气十足的话语。

  一众阁臣的眼神之中,无不是露出神往之色。

  “韩阁老高瞻远瞩,下官佩服。”

  孙传庭由衷的拜服道。

  史可法,袁枢等人也是一脸敬服的拜道。

  “我等佩服!”

  “张阁老,海军三大营设立一事,我就全权交给你来办。”

  “由你率领操江水师营即刻北上,前往沧州收编郑彩的水师营。”

  “如你所言,他若是敢抗命,就地处决。”

  韩烈摆摆手,沉声下令道。

  “下官遵命。”

  张国维拱手一拜。

  “孙阁老,传令李岩和李过,着手收编郑芝豹帐下人马。”

  “郑家族人,全部软禁送回京城养老。”

  “军中精锐编入各府守备营,充当预备队。”

  “老弱病残遣送回福建老家安置,这支陆军兵马,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紧接着韩烈又对孙传庭吩咐了一句。

  “下官这就去办。”

  孙传庭欣然应道。

  “其余各部各司其职,接下来的三个月,要把钱粮筹备起来。”

  “今年的冬季反攻,十月下旬将会全面打响。”

  “本阁要再次挂帅,收复燕京,把建奴鞑子赶回辽东老巢去。”

  随着郑家势力的解决,以及云贵川李定国的挂帅。

  韩烈已经下定决心,在今年的十月份发起收复燕京之战。

  随着时间的流逝,韩烈自端午节后入京。

  一转眼三个多月过去。

  身为内阁首辅大臣,韩烈的工作无疑是忙碌的。

  每天要处理的朝廷大小事务,绝对是堆积如山。

  不过,韩烈不是一个喜欢抓权的人。

  凡是不是急需要处理的政务,他都统一交给了各部尚书大臣处置。

  郑芝龙辞掉兵部尚书,专授大将军军衔后。

  兵部尚书一职,韩烈推荐孙传庭兼任。

  虽说兵部如今因为分为了陆军部和海军部,权势已经大减。

  但依旧属于六部尚书,朝廷要职之一。

  如今韩烈在朝中负责的事情,主要是两件。

  一是财政,二是农业。

  为此,八月份开始,他基本就没有在京城待过。

  在刘楗,孙思克、黄锡衮等心腹跟随下。

  韩烈领着董小宛和长平公主,先后去了太平府,徽州府,衢州府,金华府,杭州府。

  然后从嘉兴府,过松江府,苏州府等各地实际考察了农业生产。

  以及查看了在江南各府城,设立的钱庄生意。

  自七月一日起,财政大臣蒋臣,设计发行的宝钞,正式在大明推行。

  并且在南直隶和浙江、江西三地,每个府城,都设立了兑换存取钱庄。

  所谓的钱庄,其实就是大明的银行。

  名字统一叫做大明皇家钱庄,由财政部直接管辖监督。

  钱庄的负责人,官职定为从五品的员外郎。

  每个布政司行省,设立总钱庄,负责人官职被定为正四品郎中令。

  地方官府上到巡抚,下到知府无权干涉钱庄业务,一旦插手钱庄事务,直接革职查办。

  同时,地方府州县的钱粮赋税,一律可折现为宝钞。

  纳入财政管理,交给钱庄统一上缴财政部。

  这项财政改革,极大减轻地方赋税交纳困难。

  以及减少了运输损耗,还有保管等等问题。

  也进一步减少了地方官员的负担,以及贪污的机会。

  而韩烈这一个月来,走访各府的目的。

  除了检查各地的农业收成外,就是考察钱庄的运营情况。

  事实证明蒋臣确实是一个金融天才。

  蒋臣不是科班出身,也就是他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官场的。

  但属于地方举荐的贤良方正,入朝为官。

  因为善于理财,而在户部为官多年,一度受到崇祯接见。

  宝钞也就是纸币概念,虽然并不是蒋臣独创。

  但他曾多次向崇祯提出过这个概念。

  可惜都没有得到贯彻执行,从而也未能解决崇祯一朝的财政问题。

  对于韩烈来说,推行宝钞显然是大势所趋。

  也附和历史和时代潮流。

  大明皇家钱庄,经过两个月试运行,终于在南直隶,现在正式更名为江北行省和江南行省。

  因为八月一日起,江北行省正式成立。

  江北行省以凤阳府为省会。

  以长江为界,长江北岸的庐州,扬州等府州县为江北行省。

  第一任巡抚为贾开宗。

  江南行省以长江南岸为界,省会设立在苏州府。

  第一任巡抚为黄端伯。

  贾开宗是韩烈心腹谋臣出身,出任江北巡抚是韩烈推荐的。

  黄端伯是江西新城人,在接任江南巡抚前,担任应天知府。

  进士出身的黄端伯,也是韩烈入京时,第一批追随效忠之人。

  江北和江南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地方的发展。

  这是韩烈早在半年前,就在筹备的事情。

  而钱庄正式成立,就是在江南行省试运营了一个月。

  之后又在江北行省,江西行省,浙江行省正式运营。

  韩烈这次巡视各省,一路上都是暗访。

  目的就是查看各地钱庄的运营情况。

  宝钞发行的面额,起步是五十两,一百两,五百两三种面额。

  因为小额银两,出门携带方便,自然也就不需要用宝钞代替。

  为何只发行三种面额的宝钞,也是为了更好的运营。

  面额越少,假币就会越少,查验真假也就越容易。

  至于为何在江南四省推行,自然是如今的江南四省,经济繁荣,商业发达。

  就拿景德镇的陶瓷来说。

  一个浙江宁波府的商人前往购买陶瓷,带上一万两银子前往,至少的雇佣两辆马车驮运。

  因为明代一万两银子的重量,重达六百四十斤。

  两辆马车驮着银两走上千里之路,消耗不说,一路上风险同样不小。

  但要是兑换成宝钞,仅仅只有两三斤的重量。

  从宁波府前往景德镇,带上两个随从,骑上快马三五日,就能够抵达。

  一路上省时省力不说,风险也大大降低。

  最重要的是,这一存一取,一分钱手续不要。

  钱庄完全免费兑换,秩序提供购买货物证明交纳的税钱即可。

  韩烈之所以这么设计,并没有什么新奇。

  说白了就是后世的抵税方式。

  因为韩烈了解到,现在地方上的商贾为了少交税钱,经常私下交易躲避商税。

  采取宝钞存取免费方式,可以进一步统筹商业交易的税费。

  这样既给商人带来便利,也给朝廷增加了税收。

  同时,钱庄还有贷款业务。

  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有财产抵押,或者身份证明担保,都可以向钱庄贷款。

  这其实也是后世的套路,并没有什么稀奇。

  但是在古代,显然属于稀罕业务。

  对于一些商贾来说,在钱庄贷款,显然比找人私下借钱更方便和不用欠人情。

  为此,钱庄业务一经推行,便各地获得了大批商贾的踊跃支持。

  九月初七,重阳节来临之际。

  韩烈离开浙江,抵达了松江府。

  松江府也就是后世的上海。

  即便是明末,松江府凭借着天然的港口优势,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松江府地势开阔,土地平坦,水利便利,无论粮食种植,还是商业贸易。

  在当时已经成为江南首屈一指的富裕之地。

  韩烈一行人进入松江府,并没有惊动当地府衙官吏。

  而是直接来到唯有黄浦江入海口的码头。

  因为这里是松江市舶司的驻地。

  市舶司提举陈长林,就在码头上办公居住。

  “卑职参见首辅大臣。”

  接到通传的陈长林,激动的来到衙门大门口拜见。

  “长林,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韩烈笑着上前扶起对方,看着沉稳成熟的陈长林,满意的笑道。

  “这几年你干得不错,不愧是本阁带出来的老兄弟,没有给我丢脸。”

  值得一提的是,陈长林现在应该叫史长林。

  因为在两年前他就认了史可法为义父。

  并且娶了史可法一名族妹的女儿为妻。

  这也是这几年来,他脱离了韩烈身边的原因。

  不过,这也跟韩烈有关系。

  为了发展海上贸易,韩烈在两年前就点名,让他担任了松江府市舶司提举,负责海上贸易事务。

  七月份江南省设立之后,陈长林这个市舶司提举,也进一步获得升迁。

  此时的陈长林,身上兼任了江南布政司从三品又参政一职。

  而之前他也一直兼任着松江府同知一职。

  面对韩烈的夸赞,平日里沉稳的严肃的陈长林,开心的像个孩子似得。

  “多谢阁老夸赞,卑职能有今日,那都是阁老的提携。”

  一脸高兴的陈长林,谦虚的回了句。

  接着他又赶忙向同行的董小宛和长平公主行了礼。

  这才跟刘楗,孙思克,黄锡衮,王德,孙平这些昔日旧兄弟行礼打起招呼。

  若论私交,陈长林肯定跟王德和孙平两人最好。

  要知道二人如今所做的事情。

  可是陈长林当年干的职务。

  老兄弟见面,高兴是肯定的。

  “董夫人,公主请到后院歇息,我家夫人已经备下茶点。”

  陈长林打完招呼,安排婢女,把董小宛和长平公主请去了后院休息。

  “阁老请上座,是否现在让人把账册呈上来?”

  进入客厅坐下后,陈长林请示道。

  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的韩烈,笑着说道。

  “今日我可不是来查账的,再说你小子的帐,本阁要是都要亲自查验,那我岂不是要累死?”

  “今天我和诸位兄弟来此,就是来打你的秋风。”

  “那敢情好,眼下正是秋蟹肥美季节,还有这长江之上,刀鱼和鲥鱼都是鲜美之物。”

  “保管阁老和诸位大人大饱口福。”

  陈长林笑着回了句,立马吩咐下面的人准备晚宴。

  话虽如此,但韩烈肯定不是为了吃来着。

  这次来松江府,从嘉兴府进入松江府所到之处,稻谷基本进入收割季节。

  江浙地区的两季水稻种植技术,早已经区域成熟。

  亩产平均都在四石左右,加上两季种植,亩产年收入平均都达到八石收成。

  这个产值,目前也就在长江以南的浙江,苏锡常镇,以及江西鄱阳湖区域可以达到。

  当然,湖广湖区,太平年间,粮食产量同样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江南地区的水稻丰产,主要是两季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和成熟。

  而韩烈这次来松江府,除了查看钱庄运营情况外。

  主要还是奔着陈长林执掌的市舶司而来。

继续阅读:第567章 海上征程的准备工作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