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首辅大臣,执掌朝政
明末逐鹿2025-07-29 11:335,799

  心中苦涩的史可法,暗自腹诽道。

  “都这个时候了,我要说不行,你们能够同意?”

  虽然心中不满,但史可法还是笑着说道。

  “既然是梁国公赞同,那就向太后和陛下请示吧。”

  “若是太后和陛下认为可行,那就按这个章程执行。”

  说到这里的史可法,话锋一转问道。

  “至于新设立的三大部门,谁来领衔就任呢?”

  对此,早有应对的韩烈,当即回道。

  “陆军大臣由伯雅先生出任,同时兼任兵部左侍郎。”

  “海军大臣由张国维来接任。”

  “财政大臣让蒋臣来担任。”

  “至于兵部尚书一职,我准备推荐郑芝龙来兼任。”

  “兵部尚书兼任大将军一职,但不授予内阁大学士衔,专司负责前线军务。”

  “至于各部门的大臣,授予大学士头衔,入阁参政。”

  史可法听到这里,总算明白了韩烈的意图。

  这内阁新晋的张国维和蒋臣,又是韩烈一派的人。

  至于郑芝龙,虽然获得了兵部尚书,大将军双重要职。

  可随着陆军部和海军部的设立,无论是兵部尚书,还是大将军头衔。

  那都成了虚设。

  然而,韩烈的话还没有完。

  紧接着他又继续说道。

  “为了更好统筹各部门的事务,内阁首辅一职,我提议加上领侍卫亲军大臣字样。”

  “陛下不是说要设立亲军卫嘛。”

  “身为臣子,自当为陛下分忧尽忠。”

  “今后龙骧卫,亲军卫,以及天下各军兵马,统属侍卫亲军衙门管辖。”

  “而各军兵马的调动指挥大权,皆归属侍卫亲军大臣全权负责。”

  “至于皇太后和陛下,任命谁来担任内阁首辅兼侍卫亲军大臣,我韩烈都会坚定的支持与拥护。”

  韩烈话音刚落下,路振飞又是第一个跳了出来。

  “梁国公深谋远虑,这内阁首辅兼侍卫亲军大臣一职。”

  “当今天下,除了您之外,还有谁能够担当此等重任呢?”

  “路阁老所言甚是,梁国公出任首辅大臣,实乃众望所归。”

  曾樱紧跟着附和道。

  孙传庭也是老脸一红,拱手吹捧道。

  “梁国公战功赫赫,在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稳住局面,收复失地。”

  “若是这首辅大臣一职,不是您来出任,天下何人能够信服?”

  看着韩烈几人的一唱一和,史可法都忍不住要拍案叫绝。

  倪元璐和姜曰广,以退为进,让出首辅位置,把韩烈请入朝中。

  顾锡畴,吕大器等人相互配合。

  企图把韩烈困在朝堂,从而迫使韩烈交出兵权。

  这些事情他虽然没有参与,但却知之甚详。

  他本人是反对的,在他看来天下局势不定,逼迫韩烈交出兵权。

  这不亚于昔日宋金交战,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岳飞致死。

  如此做法,等同于自掘坟墓。

  韩烈抗清的威名,播于四海。

  故而他对于这样的做法,是十分反对的。

  但奈何史可法性格软弱,做事优柔寡断。

  见倪元璐和姜曰广坚持,他也就选择了默认。

  就像此刻的情况一样。

  明明知道韩烈这样的做法,不但彻底了掌握了朝堂,还将彻底架空皇权。

  但史可法就是没有勇气反对。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他再一次选择了退缩。

  “诸位阁老说的是,这首辅大臣一职,非梁国公莫属。”

  而内阁首辅领侍卫亲军大臣这个官职全称。

  至此,也简称为首辅大臣。

  “诸公,莫要害我,如此重担,我韩烈可不敢私自领取。”

  韩烈摆手一笑,正义凛然的说道。

  “内阁的提请,可以上报皇太后和陛下。”

  “至于谁来担任首辅大臣一职,自当有太后和陛下决定。”

  “梁国公所言极是,自当由太后和陛下决断。”

  路振飞心照不宣的笑道。

  “我就派人向太后和陛下请示,午后乾清宫面圣商讨。”

  “合该如此。”孙传庭和曾樱纷纷点头。

  史可法则是暗叹一声,心中暗忖道。

  “可笑顾锡畴等人,以为把韩烈请入朝中,出任内阁首辅,就能解除他的兵马大权。”

  “大将军一职,我史某人确实能够领。”

  “可指挥三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事,又岂是谁都能够升任吗?”

  这边吕大器突然请辞的消息。

  转眼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听到这个消息的顾锡畴,也是惊诧莫名。

  昨晚他还和吕大器达成默契。

  怎么一个晚上时间,咱就辞职了呢?

  不明所以的顾锡畴,急匆匆来到吕大器府邸,企图寻找到真相。

  结果,他的马车刚在吕大器府门前停下。

  就被驻守在门前的锦衣卫给拦了下来。

  “吕大人身体不适,不便见客。”

  顾锡畴起初还没注意,还一脸笑意的说道。

  “劳烦通传一下,我与顾大人有约,就说顾锡畴来访。”

  结果带头的锦衣卫百户,当即双目圆瞪,手按腰间的绣春刀呵斥道。

  “吕大人身体抱怨,不管是谁,一律不见,再敢上前一步,杀无赦!”

  锦衣卫力士,平日的着装,跟衙役差不多。

  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带队的小旗,总旗等官吏。

  都配有銮带绣春刀,这是他们身份最好的证明。

  至于身穿飞鱼服,招摇过市的锦衣卫,那至少也要是镇抚使以上的级别。

  而且还得是有功绩自身,荣获赏赐飞鱼服,才有资格穿戴飞鱼服。

  飞鱼服作为赐服,不单单只赏赐锦衣卫官员。

  事实上朝廷三品以上官吏,做出卓越功绩者,都会被皇帝赏赐穿戴飞鱼服。

  并不是只有锦衣卫才有资格穿飞鱼服。

  但绣春刀则不同。

  只有锦衣卫成员,才有资格佩戴。

  顾锡畴身为老臣,自然懂得这个常识。

  一开始着急的他,没有看清情况。

  直到看到带队的人,腰间挎着绣春刀,他这才意识到,吕大器的府邸,竟然被锦衣卫包围了。

  看到这一幕的顾锡畴,顿时后背发凉。

  锦衣卫是大明的特务机构,那是皇帝对付文武百官的刽子手。

  如今南京的锦衣卫,虽然不在皇帝手中。

  但却被韩烈牢牢掌控,已经成为韩烈的鹰犬。

  很显然吕大器现在被锦衣卫软禁了。

  这么说来,他请辞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

  “大势去矣。”

  回头上了马车的顾锡畴,看着府门禁闭的吕大器宅邸,以及门口守卫森严的锦衣卫力士。

  他不由长长叹了口气。

  很明显韩烈出手了,吕大器辞职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都已经不重要了。

  乾清宫大殿上,韩烈领着史可法,孙传庭,曾樱,路振飞几人,与皇太后张嫣,小皇帝朱慈炤。

  经过一个下午的辩论之后。

  关于设立陆军部,海军部,财政部,以及设立侍卫亲军衙门的决议。

  在韩烈的强势表态下,已经得到太后张嫣初步的承认。

  至于内阁首辅领侍卫亲军大臣一职。

  虽然没有明确让韩烈出任,但也确定六月十五大朝会上。

  将会形成决议,然后颁布诏书昭告天下。

  “太后,韩烈欺人太甚,朕还是大明的天子吗?”

  当韩烈一行人走出乾清宫后,再也抑制不住愤怒的朱慈炤,愤怒的拍打着龙案,表情狰狞的吼道。

  张嫣虽然一直在垂帘听政,实际她很少插手朝中政务。

  都是内阁的阁臣形成决议,通报之后,她基本都会点头。

  最后由她和小皇帝加盖印玺,照准执行。

  “陛下,哀家一介女流,管不了朝堂之事,你又还年少。”

  “没有到亲政的年龄。”

  “凡事都越不过内阁朝臣。”

  “哀家早劝过你,不要跟梁国公对着干,即便想要有所作为,也要等你到了亲政年龄之后。”

  “可你总是不听,偏要听程注,顾锡畴哪些人腐儒的话。”

  “昔日你父皇在世时,就是太信任温体仁,周延儒这帮腐儒的误国之言。”

  “才有甲申之变的祸事。”

  张嫣同情的看了眼小皇帝朱慈炤一眼。

  这个他看着长大的孩子,从小因为没了母亲,表现的十分乖巧聪明。

  可如今才做了皇帝一年的时间。

  就表现出了急躁和急功近利的性格。

  别说韩烈现在没有谋朝篡位之心。

  就算是表现出来了,你也不能当面对着干啊。

  如今京城兵马乃至天下兵马,都在韩烈手中掌控。

  满朝文武百官,一半都是他提拔的人选。

  跟这样的权臣明着干,无异于鸡蛋碰石头。

  可不管她如何劝说,朱慈炤却始终听不进她一言。

  今天韩烈带着内阁阁臣,直接来到乾清宫逼宫。

  一场廷议之中,韩烈始终面带微笑,态度恭敬。

  可路振飞和曾樱二人,却是口若悬河,诉说着内阁制度的弊端。

  提出变革新的制度,刻不容缓。

  孙传庭和史可法也是左一言,右一语相互默契。

  韩烈从始至终,都没有参与。

  可他往哪里一站,就像一根定海神针,无论是谁都不容忽视。

  “朕,如此窝囊,还做什么天子,明日朕就下诏,把这个皇位让给韩烈便是。”

  原本还想在皇太后面前,寻求到一些安慰的朱慈炤。

  被张嫣一番说教,气的小脸通红的吼道。

  “陛下要是真想退位让贤,哀家这就派人喊梁国公回朝。”

  张嫣也不再惯着他,脸色阴沉的回了句。

  “太后,皇儿知错了,求太后救救皇儿吧。”

  见太后脸若寒霜,吓了一跳的朱慈炤也没敢任性,连声哀求道。

  “陛下,可听说过楚庄王的故事?”

  张嫣看着朱慈炤那可怜的表情,叹了口气问道。

  “太后是说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吗?”

  朱慈炤虽然年少,但这篇文章故事,他的老师太子太傅何瑞征,年初的时候还真教过他。

  对于楚庄王三年隐忍,一飞冲天的实际。

  他当初学习之时,也是悠然向往。

  “不错,陛下你要么学那楚庄王,处处忍让,积蓄实力,厚积薄发。”

  “要么学那刘阿斗,做个乐不思蜀的国君。”

  张嫣虽然只是女流之辈,但深宫多年的政治斗争,她也算得上是炉火纯青。

  历史上的君王与权臣故事,比比皆是。

  此刻,一脸严肃的她,看着朱慈炤耐心的说道。

  “梁国公有没有野心,不在于他个人,而在于他的羽翼是不是丰满。”

  “就像那赵匡胤,真到了哪一步,黄袍加身,你我妇孺又能奈何呢?”

  “天命不在了,一切的抗争都是徒劳。”

  “现在你要做的不是跟梁国公对抗,而是耐心的成长。”

  “以你今日的能力,即便梁国公倒了,还会有张国公,李国公起来。”

  “这就是时势,非以你个人意志所能左右。”

  “若天命在你,十年,二十年后,天下一统,四海升平。”

  “未尝不能实现振兴大明的愿望。”

  “就拿同安候郑芝龙来说,你以为他是个好人吗?”

  “此人一介海盗,靠着杀人越货,发家致富,摇身一变成为福建水师将领。”

  “这些年来,他在福建横征暴敛,为非作歹,犹如国中之国。”

  “他入朝之后,只会比梁国公更加凶残。”

  “今时不同往日,天下大乱,民心思定,谁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就会支持谁。”

  “梁国公为人虽然强势,但他善待百姓,能征善战,有他在朝。”

  “江山百姓可保,陛下就还是大明的皇帝。”

  “切勿操之过急啊。”

  说到这里的张嫣,也有些伤感的拉着小皇帝的手。

  “如果,真要到亡国那一天,哀家宁死,也会守护陛下。”

  “太后娘娘,皇儿错了,以后皇儿一定听您的教诲,努力学习,做好那只笨鸟。”

  已经很久没有与张嫣,如此推心置腹交流过的小皇帝。

  在这一刻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

  他的生母是田贵妃,也是崇祯最爱的宠妃。

  但是在他五岁那年,田贵妃突然病逝。

  这些年来都是张嫣在照看着他,没有子嗣的张嫣,向来把他当着亲生儿子般来疼爱。

  这一年来,自从做了皇帝。

  这份亲情逐渐疏离。

  直到今天朱慈炤才意识到,相比老师们教的知识。

  张嫣才是真正关爱他的人。

  “皇儿有这份觉悟,哀家甚感欣慰。”

  张嫣拍了拍他的小手,露出一抹笑容说道。

  “让司礼监拟诏吧,下诏加封梁国公出任内阁首辅领侍卫亲军大臣。”

  “拥有这个身份,没了大将军的头衔,梁国公依旧可以执掌军政大权。”

  “郑芝龙入朝,即便担任了大将军一职,也只会形同虚设。”

  “到时候二人,说不定又得内斗一番。”

  “要是借此机会,陛下能够掌控亲军卫,护卫皇城兵马。”

  “不失为一个进步。”

  “以后啊,多跟太师刘文炳,太保巩永固驸马多走动。”

  “二位都是陛下的长辈,他们被先帝和陛下冷落多时,可对皇家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要是真有一天,发生了不幸之事。”

  “他们二位也一定会效忠陛下,护你周全。”

  满脸慈祥的张嫣,此刻也是露出一丝疲惫之色。

  六月初五,正是一年之中,酷暑的季节。

  即便是大清早的时间,依旧能够感受到高温对身体带来的不适。

  此刻的紫禁城内,却是人头攒动。

  在京的文武百官,七品以上的官吏,都接到通知,今日加朝议政。

  而就在前天上午,韩烈被加封为内阁首辅领侍卫亲军大臣的旨意,已经在京城颁布。

  这封诏书将会全国下发。

  今日加朝的大朝会,除了明确这事外。

  就是颁布设立陆军部,海军部,财政部三个部门的消息。

  新设的三个部门,主要职务为陆军大臣,海军大臣,财政大臣。

  明确为从二品,加六部侍郎衔。

  领内阁大学士衔,则明确为从一品。

  每个部门,增设四个司职郎中,八名员外郎,十二名主事,以及二十四名知事。

  郎中为正五品,员外郎为从五品,主事为正六品,知事为正七品。

  同时,还有侍卫亲军衙门。

  将会增设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以及都监军监察御史。

  都督明确为正一品武官,同知为正二品武官,佥事为正三品武官。

  都监军司监军使为文官正三品。

  而这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属于加衔,类似军衔制度。

  侍卫亲军衙门,负责节制天下兵马大权。

  下辖侍卫军,亲军卫,以及各军兵马。

  龙骧左右二卫,改编为亲军卫。

  李元忠担任亲军卫提督,授予都督同知衔,崔定国为副提督,加授都督同知衔。

  下辖左右前后中五营,共三万人马,负责京城和紫禁城防务。

  韩烈的亲卫营,改编为侍卫军。

  孙思克担任侍卫军提督,杨朴为副提督,各加授都督同知衔。

  下辖前后左右中五营,以及铁骑营六营人马,总兵力五万五千人马不变。

  操江水师营,同样隶属侍卫亲军衙门辖制。

  郑鸿逵担任水师营提督,加授正二品都督同知衔。

  姚启圣出任水师营副提督,兼任都监军使。

  加授兵部侍郎衔。

  水师营左营总兵吴志葵,右营总兵黄蜚,中军营总兵贺大成,加授都督同知衔。

  前军营参将陈可立,后军营参将张应梦,加授都督佥事衔。

  韩烈这一手釜底抽薪的做法,直接把郑鸿逵给架空了。

  虽然郑鸿逵是主将,但姚启圣加授了兵部侍郎。

  职权之上高于郑鸿逵,又担任副提督,监军使等职。

  而吴志葵,黄蜚,贺大成这些人,更是韩烈一手扶持起来的。

  操江水师营在征战江西,湖广的战斗之中。

  四万将士可都是与韩烈并肩作战过。

  加上前提督左懋第,熊开元也都是韩烈提拔的人。

  操江水师营可不是,随便换一任主将,就能指挥得动。

  偌大的奉天殿上,京城大小官吏,加上公卿勋贵,多达一千多人。

  此刻,大家都是静若寒蝉。

  安静的听着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辅国,那尖锐的嗓音,宣读着皇帝的诏书。

  “内阁首辅领侍卫亲军大臣,由梁国公韩烈负责组阁。”

  “内阁成员分别是建极殿大学士,内阁次辅,领户部尚书史可法。”

  “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路振飞。”

  “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袁枢。”

  “东阁大学士,工部尚书曾樱。”

  “东阁大学士,刑部尚书祁彪佳。”

  “东阁大学士,陆军部大臣孙传庭,领兵部左侍郎。”

  “东阁大学士,海军部大臣张国维,领兵部右侍郎。”

  “东阁大学士,财政部大臣蒋臣,领户部左侍郎。”

  ……

  “任命郑芝龙为大将军,兼任兵部尚书。”

  “任命郑彩为侍卫亲军衙门,都督同知,兼任平北大将军。”

  “任命郑芝豹为侍卫亲军衙门,都督同知,兼任征北大将军。”

  “全权负责收复燕京事宜,平北大将军府,设立于沧州。”

  “征北大将军府,设立于德州。”

  对于韩烈以及内阁一众大学士的任命。

  朝中的文武百官,但凡消息灵通的,也都多少听到了一些风声。

  可关于郑家众人的任命,则是第一次听闻。

  听到郑家这帮人,三人被封为大将军,其余如郑芝豹,郑泰,郑联等郑家子弟。

  也都各自任命为了提督,总兵等官职时。

  不明底细之人,无不是惊诧莫名。

  认为朝廷对于郑家诸将的委任过重。

  而知道其中内幕的,如黄毓祺,杨廷麟等人,则是暗自为韩烈这一手,棒杀手段暗暗叫好。

继续阅读:第559章 浙抚人选,裁撤边镇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