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老,冒昧来访,叨扰之处,还望海涵啊。”
虽然顾锡畴是六朝老臣,年岁更是比吕大器大一轮。
可无奈他官途不佳,至今最高的职务,也就做过南京礼部尚书。
相反,吕大器今年才五十出头,却已经担任过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要职。
而且如今更是内阁大学士,妥妥的内阁群辅之一。
因为兼任吏部尚书这个要职,他在内阁之中的地位,那也是妥妥的前四存在。
“顾大人说笑了,你我同朝为臣,何谈打扰?”
吕大器确实换了一身丝绸纱衣,这一件衣服可是价值三十两银子。
穿在身上清凉舒服,可是上好的湖州丝绸织造而成。
二人客套一番之后,顾锡畴便直言来意道。
“下官接到消息,郑芝龙率领的十二万兵马,已经启程赶往京城而来。”
“若是此人与韩烈联手,这大明怕是真要改姓了。”
“你我身为老臣,承蒙先帝恩泽,断然不可眼睁睁看着大明亡在你我手中啊。”
对于顾锡畴对大明的忠心,吕大器倒也是颇为赞赏。
身为江南大族,官宦世家出身的顾锡畴,祖上十代都是做官出身。
他们家先祖更是徐达的女婿,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望族。
明亡之后,他父亲绝世尽忠而死。
顾锡畴追随唐王朱聿键抗清,驻防温州府期间,弹劾镇将总兵贺军尧违法,遭到对方报复杀害。
在大义上来说,无论是顾锡畴,还是吕大器。
包括朱大典,马士英这帮人,都因为守节报国而死。
名声在历史上都不差,哪怕是他们身前多么无能昏庸。
可就因为尽忠守节而死,从而赢得了不差的名声。
反观,钱谦益、吴伟业这些人,因为名声大,名著海内。
但因为最后主动剃发,卑躬屈膝投降了满清。
从而彻底给江南的士族,以及东林一派的人,彻底戴上了一顶软骨头的帽子。
事实上顾锡畴,朱大典这些人,包括史可法,倪元璐那都是东林派的人。
但他们最后都因为抗清守节而死。
公平公正的来评说,东林一派的人,固然软骨头不少。
但忠于大明,忠于民族气节的人也不少。
可就是因为钱谦益这颗老鼠屎,直接坏了一锅粥。
就像此时此刻,顾锡畴要推翻韩烈,独揽朝政,还政与皇帝。
这事本身没有对错。
站在朝廷和皇帝一边来说,他们就是正义的。
可站在韩烈一边来说,他们就是反派。
这就是政治斗争。
“不是说郑鸿逵,已经明确表态,回支持陛下亲政吗?”
“怎么郑芝龙还能与韩烈联手?”
吕大器皱眉问道。
“话虽如此,可这次韩烈入京,带来了五万五千精锐人马。”
“加上京城的龙骧左右卫三万人马。”
“京城内外,都在他的控制之中。”
“郑芝龙虽然带兵入京,可难保他会跟韩烈拼命啊。”
顾锡畴的担忧,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这倒是个问题。”
吕大器做过兵部侍郎,也经历过弘光政变。
当初马士英带领凤阳镇的兵马入京,以兵力威胁,强势扶持福王朱由崧继位。
亏得韩烈及时扶送前太子朱慈烺入京,才避免了一场政变。
如今韩烈之所以能够把持朝政,还不是他执掌了天下兵马大权。
想到这里的吕大器,也不由叹了口气。
“若是能够把亲军卫设立起来,掌握皇帝亲军,何至于如此被动啊。”
顾锡畴闻言也不由苦笑道。
“怪只怪韩烈这厮,手段实在太高明。”
“咱们本计划拉他下马,趁机组建亲军卫,举荐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出任大将军,接管兵权。”
“可现在他棋高一着,直接举荐了郑芝龙出任大将军。”
“而且又发动朝臣,举荐史可法接任了户部尚书一职。”
“致使我们陷入这般被动之中。”
没错,为了按住史可法。
韩烈入朝后强势上书,逼迫皇太后同意郑芝龙出任大将军外。
又让朝臣举荐史可法,以建极殿大学士,内阁次辅的身份,兼任了户部尚书之职。
“而且下官还听到风声,韩烈正在酝酿新一轮风波。”
“据说礼部郎中徐作肃,已经上书举荐浙江巡抚祁彪佳,接任刑部尚书一职。”
“祁彪佳可是韩烈的岳父啊。”
“此人在浙江巡抚位置上,一干数年,早就把浙江军政大权牢牢抓在了手中。”
“一旦他入朝接任刑部尚书,内阁衙门可就真是韩烈的一言堂了。”
顾锡畴这话一出,吕大器顿时有种权威受到挑衅之感。
“礼部郎中徐作肃,不是韩烈的狗腿子吗?”
“一个小小的礼部郎中,凭啥举荐刑部尚书人选?”
“简直是乱弹琴嘛。”
“吏部为何没有收到消息,难道我这个吏部尚书,成为摆设了吗?”
见吕大器被自己告知的消息彻底激怒。
顾锡畴心中暗暗窃喜,但却表现出同仇敌忾的态度说道。
“阁老说的是,您是内阁阁臣,执掌吏部,官员升迁,本就是你份内之事。”
“而那徐作肃,朝堂之上,谁不知道是个狂生。”
“说白了就是韩烈的一条狗。”
“要没有韩烈指使,他凭啥上书举荐尚书人选呢?”
顾锡畴今日来访的目的,就是把吕大器拉入自己阵营。
吕大器现在身份地位崇高,虽然他情感上支持皇帝亲政。
但此人首鼠两端,害怕得罪韩烈,从没有明确表态,与他们保皇派的人站在一条线上。
他要让吕大器感受到,地位不保的威胁感。
才能迫使吕大器站到自己一方,从而加强保皇派的实力。
至于郑鸿逵,顾锡畴已经让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
派人给他送去了密诏,封赏对方为建宁候,领兵部侍郎,提督操江水师军务总兵官。
并承诺郑家只要支持皇帝亲政。
郑芝龙入京之后,将会加授兵部尚书衔,执掌大将军府,节制天下兵马大权。
对于这个诱惑,已经入职操江水师营的郑鸿逵。
已经欣然接下了诏书,并表态他会说服郑家族人。
坚定支持皇帝亲政,掌控朝中大权。
“顾大人说的有理,刑部尚书不能让祁彪佳接任。”
吕大器点头道:“明日我会安排人,举荐张有誉,接任刑部尚书。”
“张有誉担任左侍郎已经一年有余,又是朝中老臣,接任左侍郎再核实不过。”
“阁老说的是,下官也会安排朝中老臣,上书呼应阁老。”
顾锡畴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拉拢吕大器,离间他与韩烈的关系。
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吕大器产生危机感。
并把张有誉推上刑部尚书的位置。
二人一番谋划之后,自以为得计的二人,这才笑眯眯的道别。
然而,吕大器没有想到的是,一觉醒来时,他才知道天塌了。
因为不是上朝之日,吕大器睡到天色放亮才醒来。
吃过早饭,乘坐轿子一脸轻松的他,先是来到吏部衙门,露了个面。
享受着吏部衙门内,一众官吏恭敬的招呼过后。
这才转悠到内阁衙门当值。
身为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的他,可是有两个办公场所。
一个是吏部衙门,一个是内阁衙门。
而且都有独立的办公场所。
“诸位阁老早啊。”
走进内阁衙门的吕大器,进入大堂时,见韩烈、史可法、孙传庭,曾樱,路振飞竟然都在大堂上喝茶。
虽然惊讶众人,这都快大中午了,竟然还在大堂上喝茶。
但他还是笑眯眯的拱手向众人行了一礼。
“吕阁老,这都日上三竿了,还早吗?”
路振飞率先发难,一脸讥讽的笑道。
“要是都向吕阁老这般办差,我看这政务怕是猴年马月,也别想处理完。”
路振飞这一开口,吕大器就感觉到气氛的不对。
紧接着曾樱也淡淡的说道:“吕阁老,都察院刚刚转了几封弹劾折子过来。”
“你还是看看,如何向陛下请罪吧。”
说罢,曾樱就把都察院左都御史熊开元,左副都御史姜埰,联名上奏的弹劾奏疏,递到了吕大器手中。
带着惊疑之色的吕大器,接过折子一看,顿觉眼前一黑,差点就晕倒在地。
一本十个折面的折子上,记录了五十六名官吏举报他卖官鬻爵的事情。
涉及到南直隶,江西,浙江,湖广各个府州县的知府,知州,知县等名字。
还有京城各个部门的五品以下的官职。
多的高达上万两银子,少的也有一千两银子。
看着这份折子的举报名单,吕大器深知,这显然不是偶然事件。
“梁国公,想必这是出自您的手笔吧。”
定了定神的吕大器,一脸苦涩的看着韩烈问道。
“有请刑部右侍郎余应桂大人。”
韩烈并没有回吕大器,而是门下当值的亲卫王德吩咐了一句。
早就在隔壁厢房等候的余应桂,接到通传连忙赶了过来。
“下官,见过首辅大人,各位阁老。”
余应桂是江西人,崇祯末年短暂担任过三边总督,领兵部侍郎衔出征关中。
因畏惧李自成势大,被免职逃回江西老家。
韩烈收复江西期间,他因为散尽家产,支持抗清有功。
被韩烈启用,回朝出任了刑部右侍郎一职。
历史上的余应桂,也确实因为出征不力,被免职逃回江西。
但在金声桓反清期间,他确实散尽家产,率领家乡子弟英勇抗清而死。
也正是这份为国捐躯的忠义之举。
让他得以名垂千史。
“余大人,看看这份弹劾,举报吕阁老的信笺。”
“说说看,改判何罪。”
韩烈抬了抬手,示意余应桂接过折子看看。
翻看了一遍折子的余应桂,脸上的表情,表情有些凝重的回道。
“按我朝太祖律,官员贪污满六十两银子,将处以死刑。”
“虽然在仁宗,宣宗年间,有所宽松。”
“但也有律法明文规定,贪污超过五百两银子的官吏,一律处以死刑。”
“超过五千两银子的贪官,首犯处以死刑,抄没三族,流放三千里。”
余应桂这话一出,不亚于在吕大器伤口上撒盐。
这份折子上,公布的吕大器贪污数目,已经达到五万两银子。
也就是说按照大明律,他将会被判死刑。
而且还要抄没三族,并且三族之人,都要受到牵连,被流放三千里。
“诬蔑,这是诬蔑。”
听到要对自己处以极刑,吕大器顿时激动的连声吼了起来。
“梁国公,史阁老明鉴,下官冤枉啊。”
看到吕大器这般失态,情绪失控的像个普通犯人状态。
史可法不由别过了头。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
这事肯定不假,因为他之前也收到过很多密信,都是举报吕大器贪污之事。
如今突然爆发出来,被人举报到内阁衙门。
显然是有人故意为之。
但也说明吕大器并不冤枉。
身为当朝宰执,却卖官鬻爵,贪污受贿,可谓是罪有应得。
“吕大人,念在你有功的份上,你若主动交出受贿银两,辞职离朝,安心回家养老。”
“本国公会向太后和陛下说明缘由,给你一条生路。”
“你好好回去考虑一下,天黑前给我一个答复。”
“若明早没有回复,上门的将会是锦衣卫的力士登门。”
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韩烈也没有在客气。
直接给出了他的答案。
现在对于他来说,就是两条路。
要么死,要么滚蛋。
听到韩烈的话,吕大器抬头看了眼在座的众人,惨然一笑道。
“我辞职,还请梁国公信守承诺。”
吕大器现在有儿有女,甚至还有孙子外孙。
家大业大的他,在长洲拥有百亩庄园。
家中的产业,足够子孙三代吃上一辈子。
若是不知进退,那必然连累三代族人。
孰轻孰重,他自然能够做出选择。
“吕大人放心,我韩烈做人做事,向来一言九鼎。”
“既然答应下来的事情,就绝不会反悔。”
韩烈摆了摆手,示意王德把吕大器带了下去。
面如死灰的吕大器,就这样被王德带领的亲卫,直接给拖了出去。
此刻的吕大器也才真正体会到,手握兵权的韩烈,是有多么的恐怖。
只要他想要动手,这京城根本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史阁老,吕大器在先帝和当今陛下继位之事上,是有功劳的。”
“我这样放他一马,不知你认为是否妥当呢?”
韩烈在吕大器带走后,微笑的看向史可法问道。
“国公仁义。”史可法对于韩烈这般处置吕大器,内心也是认可的。
虽然吕大器贪污有罪,但同朝为官多年。
要是真要判处死刑,抄没三族,着实有些残忍。
虽然韩烈已经辞去大将军职务,但任命他为内阁首辅的诏书。
他却拒收了,没错,就是抗旨拒收了。
因为韩烈另有打算,首辅只有执政权,没有节制兵马大权。
这可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所以,这段时间,韩烈一直在预谋,改组内阁之事。
拿下吕大器,就是打响改组内阁的号角。
这也是他现在明明已经入驻内阁办公,众人却称呼他为国公的原因。
“史阁老,刑部尚书一职,调任祁彪佳接任。”
“吏部尚书一职,调任袁枢接任。”
“不知你意下如何?”
紧接着,韩烈突然就抛出一颗重磅炸弹。
史可法苦笑一声,刚要开口。
路振飞率先开口道:“祁彪佳在浙江巡抚任上,连续三年政绩卓异,早该升迁。”
“不能因为他是国公的岳父,就压着人才不用嘛。”
“袁枢在山东巡抚任上,更是功勋卓著,出任吏部尚书,实乃众望所归。”
“路阁老所言甚是,本官赞同。”
曾樱立即附和道。
孙传庭也笑着说道:“我看行,咱们内阁也该补充一些地府督抚,以便更好了解地方事务嘛。”
史可法看着这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辞。
心中一阵苦笑,他是一个老实人不假,但并不是笨蛋。
摆明了今天这事,都是韩烈密谋,串联启用自己人。
袁枢那是韩烈最忠实的支持者。
在山东巡抚任上,袁枢对于韩烈唯命是从,朝廷诏书都不好使。
祁彪佳与韩烈翁婿关系,其女儿祁德琼,可是韩烈的正妻,梁国公府的国公夫人。
现在就算他反对,那也是根本无济于事。
之前,韩烈让吕大器举荐他兼任户部尚书。
史可法还有些沾沾自喜,认为自己能力出众来着。
很明显这不过是韩烈,为今日做的铺垫而已。
然而,史可法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不过仅仅只是一个开头。
因为,这个时候,东阁大学士,兼兵部上书的孙传庭突然说道。
“如今天下纷乱,兵马官吏混乱,兵部设置在朝堂,根本无法指挥前线部队。”
“当设立将军府,负责前线的指挥。”
“同时,为了更好管理军队。”
“筹措军费,以及军饷物资的准备工作。”
“我建议朝廷设立陆军部,海军部,以及财政部。”
虽然这三个新部门,都是韩烈提出来的。
但这个时候,他却假装第一次听到一般。
一脸好奇的问道:“伯雅先生,请问这三个部门设立后,那兵部和户部还有何作用呢?”
路振飞和曾樱也都是老演员。
二人也是一副好奇的表情的看着孙传庭。
史可法看着几人的表情,想要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这是我写的策划案,它们的设立,与兵部和户部兵部冲突。”
孙传庭配合的从桌案上,拿出一份文公。
分别提到韩烈、史可法几人手中。
“诸位阁老请看一下,也就明白了。”
“咱们就先说户部吧,这个部门管理天下户籍人口,土地,赋税,财政等等大权。”
“事务繁杂,很难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
“若是设立一个财政部门,专司负责经济管理,统筹负责税赋和经济问题。”
“定可把财政问题做好,也可以减轻户部官吏的繁重工作。”
“至于陆军部和海军部,那就更加简单。”
“兵部今后只负责军功记录统计,后勤规模统计。”
“陆军部负责陆军的指挥调动,海军负责水师的指挥调动。”
“由兵部左右侍郎,分别负责陆军部和海军部的工作。”
“兵部尚书负责统筹全局……”
孙传庭说的轻松。
可史可法看过策划文案后,便清楚的明白了其中含义。
那就是户部今后不再拥有财政大权。
只能负责农业和人口统计和管理。
而陆军部和海军部一旦设立,兵部就会成为摆设。
不等他开口,韩烈就笑着说道。
“我看这个方案很好嘛,新的部门,分工明确,更加简练,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事情。”
“我看很不错。”
韩烈这话相当于一锤定音。
“我也认为可行,咱们内阁阁臣要是没有意见,可以前往乾清宫,向太后和陛下商讨一下。”
“然后让太后和陛下下旨,正式形成决议。”
路振飞紧跟着附和道。
曾樱颔首笑道:“我看也行。”
“史阁老,你认为呢?”
在曾樱询问之际,韩烈、孙传庭、路振飞的目光也投向了史可法。
一副我们都重视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