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施家的决心,吕大器退场
明末逐鹿2025-07-29 11:205,703

  “阁老,冒昧来访,叨扰之处,还望海涵啊。”

  虽然顾锡畴是六朝老臣,年岁更是比吕大器大一轮。

  可无奈他官途不佳,至今最高的职务,也就做过南京礼部尚书。

  相反,吕大器今年才五十出头,却已经担任过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要职。

  而且如今更是内阁大学士,妥妥的内阁群辅之一。

  因为兼任吏部尚书这个要职,他在内阁之中的地位,那也是妥妥的前四存在。

  “顾大人说笑了,你我同朝为臣,何谈打扰?”

  吕大器确实换了一身丝绸纱衣,这一件衣服可是价值三十两银子。

  穿在身上清凉舒服,可是上好的湖州丝绸织造而成。

  二人客套一番之后,顾锡畴便直言来意道。

  “下官接到消息,郑芝龙率领的十二万兵马,已经启程赶往京城而来。”

  “若是此人与韩烈联手,这大明怕是真要改姓了。”

  “你我身为老臣,承蒙先帝恩泽,断然不可眼睁睁看着大明亡在你我手中啊。”

  对于顾锡畴对大明的忠心,吕大器倒也是颇为赞赏。

  身为江南大族,官宦世家出身的顾锡畴,祖上十代都是做官出身。

  他们家先祖更是徐达的女婿,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望族。

  明亡之后,他父亲绝世尽忠而死。

  顾锡畴追随唐王朱聿键抗清,驻防温州府期间,弹劾镇将总兵贺军尧违法,遭到对方报复杀害。

  在大义上来说,无论是顾锡畴,还是吕大器。

  包括朱大典,马士英这帮人,都因为守节报国而死。

  名声在历史上都不差,哪怕是他们身前多么无能昏庸。

  可就因为尽忠守节而死,从而赢得了不差的名声。

  反观,钱谦益、吴伟业这些人,因为名声大,名著海内。

  但因为最后主动剃发,卑躬屈膝投降了满清。

  从而彻底给江南的士族,以及东林一派的人,彻底戴上了一顶软骨头的帽子。

  事实上顾锡畴,朱大典这些人,包括史可法,倪元璐那都是东林派的人。

  但他们最后都因为抗清守节而死。

  公平公正的来评说,东林一派的人,固然软骨头不少。

  但忠于大明,忠于民族气节的人也不少。

  可就是因为钱谦益这颗老鼠屎,直接坏了一锅粥。

  就像此时此刻,顾锡畴要推翻韩烈,独揽朝政,还政与皇帝。

  这事本身没有对错。

  站在朝廷和皇帝一边来说,他们就是正义的。

  可站在韩烈一边来说,他们就是反派。

  这就是政治斗争。

  “不是说郑鸿逵,已经明确表态,回支持陛下亲政吗?”

  “怎么郑芝龙还能与韩烈联手?”

  吕大器皱眉问道。

  “话虽如此,可这次韩烈入京,带来了五万五千精锐人马。”

  “加上京城的龙骧左右卫三万人马。”

  “京城内外,都在他的控制之中。”

  “郑芝龙虽然带兵入京,可难保他会跟韩烈拼命啊。”

  顾锡畴的担忧,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这倒是个问题。”

  吕大器做过兵部侍郎,也经历过弘光政变。

  当初马士英带领凤阳镇的兵马入京,以兵力威胁,强势扶持福王朱由崧继位。

  亏得韩烈及时扶送前太子朱慈烺入京,才避免了一场政变。

  如今韩烈之所以能够把持朝政,还不是他执掌了天下兵马大权。

  想到这里的吕大器,也不由叹了口气。

  “若是能够把亲军卫设立起来,掌握皇帝亲军,何至于如此被动啊。”

  顾锡畴闻言也不由苦笑道。

  “怪只怪韩烈这厮,手段实在太高明。”

  “咱们本计划拉他下马,趁机组建亲军卫,举荐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出任大将军,接管兵权。”

  “可现在他棋高一着,直接举荐了郑芝龙出任大将军。”

  “而且又发动朝臣,举荐史可法接任了户部尚书一职。”

  “致使我们陷入这般被动之中。”

  没错,为了按住史可法。

  韩烈入朝后强势上书,逼迫皇太后同意郑芝龙出任大将军外。

  又让朝臣举荐史可法,以建极殿大学士,内阁次辅的身份,兼任了户部尚书之职。

  “而且下官还听到风声,韩烈正在酝酿新一轮风波。”

  “据说礼部郎中徐作肃,已经上书举荐浙江巡抚祁彪佳,接任刑部尚书一职。”

  “祁彪佳可是韩烈的岳父啊。”

  “此人在浙江巡抚位置上,一干数年,早就把浙江军政大权牢牢抓在了手中。”

  “一旦他入朝接任刑部尚书,内阁衙门可就真是韩烈的一言堂了。”

  顾锡畴这话一出,吕大器顿时有种权威受到挑衅之感。

  “礼部郎中徐作肃,不是韩烈的狗腿子吗?”

  “一个小小的礼部郎中,凭啥举荐刑部尚书人选?”

  “简直是乱弹琴嘛。”

  “吏部为何没有收到消息,难道我这个吏部尚书,成为摆设了吗?”

  见吕大器被自己告知的消息彻底激怒。

  顾锡畴心中暗暗窃喜,但却表现出同仇敌忾的态度说道。

  “阁老说的是,您是内阁阁臣,执掌吏部,官员升迁,本就是你份内之事。”

  “而那徐作肃,朝堂之上,谁不知道是个狂生。”

  “说白了就是韩烈的一条狗。”

  “要没有韩烈指使,他凭啥上书举荐尚书人选呢?”

  顾锡畴今日来访的目的,就是把吕大器拉入自己阵营。

  吕大器现在身份地位崇高,虽然他情感上支持皇帝亲政。

  但此人首鼠两端,害怕得罪韩烈,从没有明确表态,与他们保皇派的人站在一条线上。

  他要让吕大器感受到,地位不保的威胁感。

  才能迫使吕大器站到自己一方,从而加强保皇派的实力。

  至于郑鸿逵,顾锡畴已经让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

  派人给他送去了密诏,封赏对方为建宁候,领兵部侍郎,提督操江水师军务总兵官。

  并承诺郑家只要支持皇帝亲政。

  郑芝龙入京之后,将会加授兵部尚书衔,执掌大将军府,节制天下兵马大权。

  对于这个诱惑,已经入职操江水师营的郑鸿逵。

  已经欣然接下了诏书,并表态他会说服郑家族人。

  坚定支持皇帝亲政,掌控朝中大权。

  “顾大人说的有理,刑部尚书不能让祁彪佳接任。”

  吕大器点头道:“明日我会安排人,举荐张有誉,接任刑部尚书。”

  “张有誉担任左侍郎已经一年有余,又是朝中老臣,接任左侍郎再核实不过。”

  “阁老说的是,下官也会安排朝中老臣,上书呼应阁老。”

  顾锡畴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拉拢吕大器,离间他与韩烈的关系。

  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吕大器产生危机感。

  并把张有誉推上刑部尚书的位置。

  二人一番谋划之后,自以为得计的二人,这才笑眯眯的道别。

  然而,吕大器没有想到的是,一觉醒来时,他才知道天塌了。

  因为不是上朝之日,吕大器睡到天色放亮才醒来。

  吃过早饭,乘坐轿子一脸轻松的他,先是来到吏部衙门,露了个面。

  享受着吏部衙门内,一众官吏恭敬的招呼过后。

  这才转悠到内阁衙门当值。

  身为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的他,可是有两个办公场所。

  一个是吏部衙门,一个是内阁衙门。

  而且都有独立的办公场所。

  “诸位阁老早啊。”

  走进内阁衙门的吕大器,进入大堂时,见韩烈、史可法、孙传庭,曾樱,路振飞竟然都在大堂上喝茶。

  虽然惊讶众人,这都快大中午了,竟然还在大堂上喝茶。

  但他还是笑眯眯的拱手向众人行了一礼。

  “吕阁老,这都日上三竿了,还早吗?”

  路振飞率先发难,一脸讥讽的笑道。

  “要是都向吕阁老这般办差,我看这政务怕是猴年马月,也别想处理完。”

  路振飞这一开口,吕大器就感觉到气氛的不对。

  紧接着曾樱也淡淡的说道:“吕阁老,都察院刚刚转了几封弹劾折子过来。”

  “你还是看看,如何向陛下请罪吧。”

  说罢,曾樱就把都察院左都御史熊开元,左副都御史姜埰,联名上奏的弹劾奏疏,递到了吕大器手中。

  带着惊疑之色的吕大器,接过折子一看,顿觉眼前一黑,差点就晕倒在地。

  一本十个折面的折子上,记录了五十六名官吏举报他卖官鬻爵的事情。

  涉及到南直隶,江西,浙江,湖广各个府州县的知府,知州,知县等名字。

  还有京城各个部门的五品以下的官职。

  多的高达上万两银子,少的也有一千两银子。

  看着这份折子的举报名单,吕大器深知,这显然不是偶然事件。

  “梁国公,想必这是出自您的手笔吧。”

  定了定神的吕大器,一脸苦涩的看着韩烈问道。

  “有请刑部右侍郎余应桂大人。”

  韩烈并没有回吕大器,而是门下当值的亲卫王德吩咐了一句。

  早就在隔壁厢房等候的余应桂,接到通传连忙赶了过来。

  “下官,见过首辅大人,各位阁老。”

  余应桂是江西人,崇祯末年短暂担任过三边总督,领兵部侍郎衔出征关中。

  因畏惧李自成势大,被免职逃回江西老家。

  韩烈收复江西期间,他因为散尽家产,支持抗清有功。

  被韩烈启用,回朝出任了刑部右侍郎一职。

  历史上的余应桂,也确实因为出征不力,被免职逃回江西。

  但在金声桓反清期间,他确实散尽家产,率领家乡子弟英勇抗清而死。

  也正是这份为国捐躯的忠义之举。

  让他得以名垂千史。

  “余大人,看看这份弹劾,举报吕阁老的信笺。”

  “说说看,改判何罪。”

  韩烈抬了抬手,示意余应桂接过折子看看。

  翻看了一遍折子的余应桂,脸上的表情,表情有些凝重的回道。

  “按我朝太祖律,官员贪污满六十两银子,将处以死刑。”

  “虽然在仁宗,宣宗年间,有所宽松。”

  “但也有律法明文规定,贪污超过五百两银子的官吏,一律处以死刑。”

  “超过五千两银子的贪官,首犯处以死刑,抄没三族,流放三千里。”

  余应桂这话一出,不亚于在吕大器伤口上撒盐。

  这份折子上,公布的吕大器贪污数目,已经达到五万两银子。

  也就是说按照大明律,他将会被判死刑。

  而且还要抄没三族,并且三族之人,都要受到牵连,被流放三千里。

  “诬蔑,这是诬蔑。”

  听到要对自己处以极刑,吕大器顿时激动的连声吼了起来。

  “梁国公,史阁老明鉴,下官冤枉啊。”

  看到吕大器这般失态,情绪失控的像个普通犯人状态。

  史可法不由别过了头。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

  这事肯定不假,因为他之前也收到过很多密信,都是举报吕大器贪污之事。

  如今突然爆发出来,被人举报到内阁衙门。

  显然是有人故意为之。

  但也说明吕大器并不冤枉。

  身为当朝宰执,却卖官鬻爵,贪污受贿,可谓是罪有应得。

  “吕大人,念在你有功的份上,你若主动交出受贿银两,辞职离朝,安心回家养老。”

  “本国公会向太后和陛下说明缘由,给你一条生路。”

  “你好好回去考虑一下,天黑前给我一个答复。”

  “若明早没有回复,上门的将会是锦衣卫的力士登门。”

  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韩烈也没有在客气。

  直接给出了他的答案。

  现在对于他来说,就是两条路。

  要么死,要么滚蛋。

  听到韩烈的话,吕大器抬头看了眼在座的众人,惨然一笑道。

  “我辞职,还请梁国公信守承诺。”

  吕大器现在有儿有女,甚至还有孙子外孙。

  家大业大的他,在长洲拥有百亩庄园。

  家中的产业,足够子孙三代吃上一辈子。

  若是不知进退,那必然连累三代族人。

  孰轻孰重,他自然能够做出选择。

  “吕大人放心,我韩烈做人做事,向来一言九鼎。”

  “既然答应下来的事情,就绝不会反悔。”

  韩烈摆了摆手,示意王德把吕大器带了下去。

  面如死灰的吕大器,就这样被王德带领的亲卫,直接给拖了出去。

  此刻的吕大器也才真正体会到,手握兵权的韩烈,是有多么的恐怖。

  只要他想要动手,这京城根本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史阁老,吕大器在先帝和当今陛下继位之事上,是有功劳的。”

  “我这样放他一马,不知你认为是否妥当呢?”

  韩烈在吕大器带走后,微笑的看向史可法问道。

  “国公仁义。”史可法对于韩烈这般处置吕大器,内心也是认可的。

  虽然吕大器贪污有罪,但同朝为官多年。

  要是真要判处死刑,抄没三族,着实有些残忍。

  虽然韩烈已经辞去大将军职务,但任命他为内阁首辅的诏书。

  他却拒收了,没错,就是抗旨拒收了。

  因为韩烈另有打算,首辅只有执政权,没有节制兵马大权。

  这可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所以,这段时间,韩烈一直在预谋,改组内阁之事。

  拿下吕大器,就是打响改组内阁的号角。

  这也是他现在明明已经入驻内阁办公,众人却称呼他为国公的原因。

  “史阁老,刑部尚书一职,调任祁彪佳接任。”

  “吏部尚书一职,调任袁枢接任。”

  “不知你意下如何?”

  紧接着,韩烈突然就抛出一颗重磅炸弹。

  史可法苦笑一声,刚要开口。

  路振飞率先开口道:“祁彪佳在浙江巡抚任上,连续三年政绩卓异,早该升迁。”

  “不能因为他是国公的岳父,就压着人才不用嘛。”

  “袁枢在山东巡抚任上,更是功勋卓著,出任吏部尚书,实乃众望所归。”

  “路阁老所言甚是,本官赞同。”

  曾樱立即附和道。

  孙传庭也笑着说道:“我看行,咱们内阁也该补充一些地府督抚,以便更好了解地方事务嘛。”

  史可法看着这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辞。

  心中一阵苦笑,他是一个老实人不假,但并不是笨蛋。

  摆明了今天这事,都是韩烈密谋,串联启用自己人。

  袁枢那是韩烈最忠实的支持者。

  在山东巡抚任上,袁枢对于韩烈唯命是从,朝廷诏书都不好使。

  祁彪佳与韩烈翁婿关系,其女儿祁德琼,可是韩烈的正妻,梁国公府的国公夫人。

  现在就算他反对,那也是根本无济于事。

  之前,韩烈让吕大器举荐他兼任户部尚书。

  史可法还有些沾沾自喜,认为自己能力出众来着。

  很明显这不过是韩烈,为今日做的铺垫而已。

  然而,史可法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不过仅仅只是一个开头。

  因为,这个时候,东阁大学士,兼兵部上书的孙传庭突然说道。

  “如今天下纷乱,兵马官吏混乱,兵部设置在朝堂,根本无法指挥前线部队。”

  “当设立将军府,负责前线的指挥。”

  “同时,为了更好管理军队。”

  “筹措军费,以及军饷物资的准备工作。”

  “我建议朝廷设立陆军部,海军部,以及财政部。”

  虽然这三个新部门,都是韩烈提出来的。

  但这个时候,他却假装第一次听到一般。

  一脸好奇的问道:“伯雅先生,请问这三个部门设立后,那兵部和户部还有何作用呢?”

  路振飞和曾樱也都是老演员。

  二人也是一副好奇的表情的看着孙传庭。

  史可法看着几人的表情,想要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这是我写的策划案,它们的设立,与兵部和户部兵部冲突。”

  孙传庭配合的从桌案上,拿出一份文公。

  分别提到韩烈、史可法几人手中。

  “诸位阁老请看一下,也就明白了。”

  “咱们就先说户部吧,这个部门管理天下户籍人口,土地,赋税,财政等等大权。”

  “事务繁杂,很难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

  “若是设立一个财政部门,专司负责经济管理,统筹负责税赋和经济问题。”

  “定可把财政问题做好,也可以减轻户部官吏的繁重工作。”

  “至于陆军部和海军部,那就更加简单。”

  “兵部今后只负责军功记录统计,后勤规模统计。”

  “陆军部负责陆军的指挥调动,海军负责水师的指挥调动。”

  “由兵部左右侍郎,分别负责陆军部和海军部的工作。”

  “兵部尚书负责统筹全局……”

  孙传庭说的轻松。

  可史可法看过策划文案后,便清楚的明白了其中含义。

  那就是户部今后不再拥有财政大权。

  只能负责农业和人口统计和管理。

  而陆军部和海军部一旦设立,兵部就会成为摆设。

  不等他开口,韩烈就笑着说道。

  “我看这个方案很好嘛,新的部门,分工明确,更加简练,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事情。”

  “我看很不错。”

  韩烈这话相当于一锤定音。

  “我也认为可行,咱们内阁阁臣要是没有意见,可以前往乾清宫,向太后和陛下商讨一下。”

  “然后让太后和陛下下旨,正式形成决议。”

  路振飞紧跟着附和道。

  曾樱颔首笑道:“我看也行。”

  “史阁老,你认为呢?”

  在曾樱询问之际,韩烈、孙传庭、路振飞的目光也投向了史可法。

  一副我们都重视你的态度。

继续阅读:第558章 首辅大臣,执掌朝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