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施琅一族的选择
明末逐鹿2025-07-28 18:125,600

  卢力秘密召见的第一个人是福州守备营守备施福。

  说起来二人并不陌生。

  前年收复江西之战时,施福曾经跟随郑鸿逵支援过江西之战。

  当时的卢力在陈子龙帐下效力。

  二人在建昌府,抚州府的战斗之中,都打过照面。

  当时卢力是陈子龙帐下担任斥候头目和护卫工作。

  袁州之战结束,施福与朱成功率军返回福建。

  朱成功出任福建都司营总兵。

  施福被调任福州守备。

  “见过卢大人。”

  “施将军客气了,别来无恙否。”

  卢力笑着拱手一揖回礼问道。

  “有劳卢大人挂念,一切都好。”施福强作欢颜的笑道。

  他回福州之后,以参将衔出任福州守备。

  正式脱离郑家军序列,隶属都司营和巡抚衙门双重节制。

  但因为他早年是郑芝龙部将。

  回福州后又隶属巡抚衙门节制,自然受到了郑家族人的排挤。

  这两年来他没有获得任何升迁,只能协助福州府的治安工作。

  属于边缘化人物,倒也过得清闲。

  “施将军,可知道梁国公还一直惦记着你和你那侄儿呢。”

  卢力自然看出了施福如今的慷慨地位。

  当即抛出了诱饵说道。

  “郑芝龙入朝为大将军,梁国公即将出任内阁首辅。”

  “在下离京之前,梁国公说了福建诸将,唯有将军与另侄施琅,可堪大用。”

  卢力这话一出,施福不由神情一震。

  这几天他听到的消息,都是郑芝龙即将入京出任大将军。

  他的亲族子弟,以及帐下人马,都得到了封赏。

  而他的儿子朱成功,也即将升任福建提督军务总兵官。

  如此一来,福建还是郑家人的天下。

  随着郑家入驻京师,以后福建只会彻底沦为郑家人的后花园。

  对此,施福也无可奈何,即便再羡慕,也跟他没关系。

  “卢大人此话何意?”

  施福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卢力,有些惊疑不定的问道。

  “我在这里给你透个底,希望你不要外传。”

  卢力看了眼左右,确定没有人在,这次低声说道。

  “郑芝龙一族入京之后,梁国公将重整福建布政司的秩序。”

  “总督和巡抚都将换人。”

  “朱成功虽然会接任福建提督军务总兵官,但同时会兼任水师营总兵官。”

  “专司负责夷州的收复工作。”

  “而福建都司营总兵一职,梁国公会推荐你来出任。”

  “左右参将人选,国公希望你侄儿施琅,以及漳州守备刘国轩二人来充任。”

  “也就是说今后福建治下各府州县的防务,将全部由都司营负责。”

  “提督府和水师营,无权插手各府州县的军务事宜。”

  “你可明白其中含义?”

  卢力这么一解释,施福满脸都是震惊和不敢相信。

  这事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啊。

  以他目前的身份地位,出任都司营总兵。

  而且是执掌福建布政司行省军务大权。

  幸福是不是来的太突然了?

  “卢大人,若郑芝龙和朱成功不同意呢?”

  冷静下来后的施福,有些不安的问道。

  “此事你不用管,梁国公自有安排。”

  “现在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拉拢一批可用的中下层军官,组建都司营将领成员。”

  “新成立的福建都司营,设立总兵一员,副总兵一人,左右二营参将二人。左右二营佥事四人。”

  “游击将军八人,全营一万五千士卒。”

  “其次,各府州下辖守备营,兵力一千到三千不等。”

  “总之,都司营一旦设立,就要全面接管福建布政司行省军务,完全听命朝廷。”

  “与总督府,巡抚衙门配合,把安民事务做好。”

  卢力态度坚定的看着施福说道。

  “施将军,你现在就说,能不能办好这事。”

  “如果你没有信心担当重任,那就当我没来过,咱们今天的谈话,从来没有发生过。”

  “毕竟郑家确实兵强马壮,不是谁都可以调整他们的威信。”

  说罢,卢力笑笑起身站了起来。

  被卢力这么一说,施福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

  这事既然说出来了。

  他要是不干的话,就会得罪韩烈。

  以后在官场之上,肯定也就没有了前途可言。

  可要是干的的话,一旦做不好,那就彻底得罪了郑家。

  今后肯定也没有活路。

  很显然,现在对于他来说。

  前进一步,虽然有危险,但前途可能一片光明。

  后退一步,那就肯定前途尽毁。

  “卢大人说笑了。”

  眼看卢力起身要走,施福一咬牙,连忙起身说道。

  “承蒙国公赏识,末将定当誓死相报。”

  “施将军做了个正确的选择。”

  卢力回头看了眼对方,正色的说道。

  “朝廷的诏书这两天就会到,郑芝龙也将启程。”

  “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来城南驿馆找我。”

  “短时间我不会离开福州。”

  送走卢力之后,施福立刻叫来侄子施琅和施显兄弟。

  现在施琅在守备营担任操守,施显在守备营担任文吏,协助施福负责守备营的事务。

  “叔父,匆匆叫我兄弟前来,莫非有什么军务?”

  施琅时年也才二十七岁,正当青年的他,雄心勃勃。

  一心都想建功立业。

  施琅无疑是一个十分有个性的人。

  历史上他十七岁就跟随施福,成为郑芝龙的部下。

  郑芝龙投降满清建奴时,他身为部下,也曾一度跟随郑芝龙投降了清军。

  但当时的他作为基层将领,并没有被清廷招往京城。

  而是留在了福建当地整编。

  不久之后朱成功举起抗清大旗,他便带着弟弟主动投奔了朱成功。

  起初施琅因为作战勇猛,也深受朱成功重用。

  但没过几年,随着清廷围剿力量加大。

  二人对如何抵抗清廷的战略战术,产生了分歧。

  导致二人逐渐生起猜忌之心。

  尤其是在顺治九年,施琅擅自杀了朱成功,派在施琅帐下的郑家监军曾德。

  这一个举动彻底触怒了朱成功。

  认为施琅有反叛之心,为此朱成功当即下令。

  把施琅的父亲施大宣,还有弟弟施显,以及一众家人治罪斩杀。

  也这一次巨变,二人彻底走到了对立面。

  而郑家和施家的恩怨,还不止于此。

  后来朱成功死后,郑经继承延平郡王期间。

  施琅的长子施世泽,以及施家一大批人,因为效忠满清,企图招降郑家,被郑经下令处死。

  可以说施琅桀骜的性格,雄心勃勃的野心。

  造就了施家的几代人,与郑家的恩怨仇杀。

  历史上的施琅与黄锡衮,还是妻舅关系。

  因为二人都是**同乡。

  不过,这个时候施琅正妻王氏还在,施琅还没有迎娶黄锡衮的妹妹。

  历史上的施琅,曾一度在京城落魄的,只能靠妻子缝补衣服贴补生活。

  之后能够起复,离不开姚启圣的举荐。

  但更重要的是他的便宜大舅子黄锡衮,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要知道当时的姚启圣,还只是福建巡抚。

  而黄锡衮却是康熙面前的红人,内阁大学士,位列宰相。

  若没有这层关系,施琅一个来回摇摆的墙头草降将。

  不可能成为攻伐夷州的水师总兵大将。

  也不会成为郑家之后,夷州岛到的世族大家。

  明末清初两百年间,夷州岛最辉煌的两个家族。

  显然是郑家和施家,可谓是世代公侯。

  一直到清末,刘铭传从小鬼子手中,收复夷州岛,孤悬海外的夷州岛,才一度回到大清怀抱。

  这都是历史之殇。

  此刻,施琅在操守的位置上,已经干了两年时间。

  前年收复江西战役之中,他以把总身份,参与过建昌,抚州战斗。

  事后,郑鸿逵留在了江西担任都司营总兵。

  他跟着舒服施福,回到福州升了一级,成为正五品的操守。

  这两年对于他来说,窝在福州府,有志难伸。

  尤其还要处处守制郑家族人,他的内心之中,多少有些憋屈。

  郑芝龙的兄弟族人,个个跋扈嚣张。

  可偏偏出了朱成功这么一个读圣贤书的儒生。

  郑家族人在福州城内横行无忌,欺压良善,横征暴敛。

  施琅不敢管,也不敢插手。

  可朱成功却认为他身为本地守备营的操守武将。

  属于无能软弱的表现。

  为此多次派其族兄郑泰,对他进行训斥。

  为了这事,施琅也是有苦说不出了。

  朱成功可以仗着郑芝龙嫡长子身份,管辖打骂郑家族人的违法事迹。

  可他施琅一个守备营的操守,从五品的小小武将。

  郑家随便一个子弟,官职都比他高,他要敢多管闲事。

  不说小命不保,就他那芝麻官的帽子,不用两天就会被人给撸了。

  为此,当施福说出,他接到消息,朝廷准备晋升他为都司营总兵。

  全权负责福建布政司军务。

  而且有意提拔他为参将时,施琅当即就说道。

  “叔父,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难道你我一辈子,都要受制于郑家之人吗?”

  “尊候,话虽如此,可郑芝龙那厮,入朝做了大将军。”

  “我们这样做,就等于跟郑家作对,你想过后果吗?”

  尊候是施琅的字,施福一般都这样唤他。

  “叔父,那我问你,跟你说这话的人,是不是蒋制台?”

  施琅抬头看着施福,而他口中的蒋制台,自然是闽浙总督蒋德璟。

  明代的总督雅称制台。

  意思是“节制军事”的长官。

  “不是,是朝中来的使者,至于究竟是谁,这事你不用打听。”

  “总之,比蒋制台地位更高。”

  施福这么一说,施琅更是眼前一亮。

  “那没有什么好说的。”

  “叔父,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你要是错过了,今后咱们施家就再没有出头之日了。”

  “请叔父下决心吧。”

  “这几年郑家在福建,可是搞得民不聊生。”

  “反对他们的人大有人在,不说那漳州守备刘国轩。”

  “就国姓爷帐下的黄悟。”

  “还有闽县县令陈鼎,冯澄世,可都饱受郑家族人排挤。”

  “要不然他们也不用,投奔在国姓爷帐下效劳。”

  “还不是为了自保,被迫无奈。”

  “不说他们了,就说知府熊经,堂堂正四品府台大人。”

  “在郑家族人面前,也经常被轻慢羞辱,哪还有半点官威可言?”

  “还有左布政使李先春,右布政使黄鸣俊。”

  “去年黄鸣俊派人催收赋税,催到郑彩的岳父家里。”

  “郑彩指示他弟弟郑联,当场就把黄鸣俊帐下文吏,给当街打了一顿。”

  “事后还扬言,谁要敢再来征税,就是那个下场。”

  “堂堂一省布政使,从二品的大员。”

  “在郑家的外戚面前,都要受到这般欺辱,还有何官威可言?”

  ……

  满腔怨气的施琅,当场就口吐莲花,把郑家之人喷了一个遍。

  在他看来,郑家族人,除了国姓爷朱成功,就没有一个不该死。

  “叔父,大哥说的是。”

  “机会难得,我们兄弟都支持您来做这个总兵。”

  施显在施琅诉说完郑家的恶行后,也连忙附和道。

  “既然要做,那就下定决心干。”

  施福咬了咬牙,下定决心道。

  “现在你们兄弟分头行事,拉拢与郑家有冤仇之人,收集罪证。”

  “等候朝廷旨意抵达,咱们就借机宣布郑家犯下的罪恶。”

  “树立名声,借此坐上这个总兵位置。”

  “遵命!”施琅、施显兄弟连声拱手应道。

  京城南京梁国公府。

  六月初三日黄昏时分,刚才内阁衙门回到府邸的韩烈,就见到了锦衣卫南镇抚司的谢山。

  “谢山呀,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说吧,给我带来了什么好消息啊。”

  见到一身常服,束发轻装的谢山迎了上来。

  韩烈笑着摆了摆手,阻止了他的行礼。

  “回首辅大人,郑芝龙于六月初二一早,正式拔营启程。”

  “十二万大军,分两路北上。”

  “其弟郑芝豹,郑芝鹏率领六万步卒,走延平府如江西,经徽州入京。”

  “郑芝龙与其侄子郑彩,率领六万水师,乘坐战船,走水路,途径舟山,松江入长江入京。”

  “郑家族人,除了朱成功妻儿子女,以及母亲田川夫人外,全部都北上了。”

  谢山的这个消息,自然是在福州的卢力,派人八百里加急,日夜兼程送来的消息。

  “看来大将军这个诱饵,确实很有吸引力嘛。”

  韩烈开怀大笑之余,严肃的对刘楗吩咐道。

  “公愚,立即派人知会路振飞阁老。”

  “让他会同户部,向沿途各地传达一下。”

  “无论郑家有什么需求,都要尽量满足。”

  “无法满足的,就让他们自己想法。”

  “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要记录在册。”

  “这些将来可都是呈堂证供啊。”

  “卑职这就去传达。”刘楗拱手应道。

  “谢山,吕大器贪污的罪证,你可掌握了?”

  刘楗离开之后,韩烈再次看向对方问道。

  “证据已经交给了都察院的左都御使熊开元和副都御使姜埰二位大人。”

  谢山连忙拱手回道。

  “相信明日内阁和朝堂之上,吕大器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之事,就会在朝堂之上传开。”

  自从知道吕大器,参与了太子太傅何瑞征等人,阴谋把自己拉下大将军位置一事后。

  韩烈便决定拿吕大器第一个开刀。

  这人气节不亏,对大明朝忠心是有的。

  但这几年他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干的可是太舒服了。

  连续三年的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仗着韩烈一派的支持,基本上四品以下官吏的升迁。

  除了一些韩烈看重的位置,都被他掌握了手中。

  而这家伙生活奢靡,喜欢字画古董。

  根据现在掌握的证据显示。

  他的餐桌上,每一顿饭都不低于十八道菜,一天三顿还不带重样。

  酷爱字画古董的他,每天给他送字画古董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之前吧,韩烈一心北伐中原。

  加上吕大器是早期投奔自己的人。

  而且在朝中威望颇高,所以韩烈一直没有深究他的贪腐行为。

  但现在他既然不知满足,还想左右逢源,做政治上的投机分子。

  那么韩烈自然不会再对其手软。

  “很好,这事办的不错。”

  韩烈毫不吝啬的赞赏道:“吴孟明在这次密谋中,起到了居中联络的作用。”

  “你去给他传句话,让他明日主动上表辞职。”

  “我会保他一家老小平安,否则休怪我不念旧情。”

  “卑职遵命。”谢山恭敬的回道。

  吴孟明是锦衣卫指挥使。

  但因为不满谢山架空了他的权利,在这次倪元璐,姜曰广为首的内阁大学士。

  以辞职胁迫韩烈入朝一事上,吴孟明居中传递消息。

  从而蒙蔽了谢山的耳目。

  韩烈回朝这二十多天,通过明察暗访,已经掌握了他背刺的消息。

  念在他旧日有功的份上,韩烈决定免其一死,让他主动滚蛋。

  “阁老,顾大人求见。”

  距离韩烈宅院东侧,三里外的洪武大街一角。

  吕大器的宅院内。

  坐在桌前的吕大器,独自一人享受着满桌子美味佳肴。

  而长桌两边,各站在四名娇美的婢女,为他夹菜。

  他的身旁还有一名侍女,专门为他倒酒。

  吕大器在南京的私宅内,只有一群婢女和管事居住。

  他的夫人和几个儿子,现在都居住在苏州府的长洲县。

  之所以会把家按在长洲,是因为他的女婿李实现任长洲县令。

  说起吕大器这个女婿,笔者看历史资料,也是倍感震惊和好笑。

  因为李实的年龄,比吕大器还大一岁,二人都是四川遂宁人。

  从历史资料来看,二人年龄相当,又是同县之人。

  应该属于同窗好友。

  一些历史资料记载,李实的儿子李仙根是吕大器女儿之子。

  这显然是谬误。

  正确推断应该是李实早年生下儿子,发妻去世后。

  吕大器在崇祯元年高中进士后,念在同乡之情。

  亦或者受了李实的好处,才把女儿嫁给了比自己还大一岁的李实。

  而从历史资料来看,这个李实也确实有些骨气。

  明亡之后,自称遗民,终身不仕满清,终老在长洲乡里。

  倒是他的儿子李仙根,后来高中顺治朝的科举榜眼,终成一代名臣。

  值得一提的是,吕大器更是抗清名臣,为抗清而死。

  这也许就是他背叛韩烈,企图协助皇帝,架空韩烈的原因吧。

  此刻,正在家中享受美食的吕大器。

  听到管事的汇报,随即放下筷子说道。

  “这帮人啊,真是急躁,实在是扫兴。”

  虽然嘴上抱怨,但吕大器还是对管事吩咐道。

  “请顾大人到客厅入座,奉上茶点,就说本官在沐浴更衣,请他稍后。”

  管事口中的顾大人,自然是户部右侍郎顾锡畴。

  就是那位六朝老臣,连韩烈也敢当面顶撞的主。

  眼下朝中一帮企图推翻韩烈,襄助皇帝亲政密谋者之中。

  顾锡畴充当了奔走的急先锋。

继续阅读:第557章 施家的决心,吕大器退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