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布政司行省,福州府南安侯府邸。
五月二十日一大清早。
正在吃早饭的郑成功,收到弟弟郑鸿逵送来的密信。
“来人啊,把我四弟和五弟叫来,还有一官,彩儿一并叫来府中议事。”
时年才四十五岁的郑芝龙,正当壮年,身强力壮的他,每顿饭能吃几大盘海鲜。
每晚更是无女不欢,活脱脱就是一条壮汉。
虽然身高不过六尺,一米七左右的个头。
长相粗犷的他,浓眉大眼,眼神炯炯有神。
颔下嘴角浓密的黑须,给人一种严肃之感。
十几岁就漂泊在海上的他,不但胆色过人,更是水性十足,被人称作水中蛟龙。
郑芝龙能有今日的地位,确实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十五岁跟随父亲出海,其父去世后,他独自在海上讨生活。
不到十年的时间,拉起一支称霸东海的船队。
二十五岁的时候,他靠着巴结福建巡抚熊文灿,正式登岸。
从此摇身一变,从一名海盗成为大明官军。
而哪一年正是崇祯元年。
随后崇祯一朝,他从一名守备,一路做到福建总兵的高位。
到现今二十年间,他拥有水路兵马十二万。
大小战船两千多艘,整个东南沿海,无人敢与之交锋。
即便是红毛荷兰人,西班牙和葡萄牙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
近几年来,郑芝龙把手中的六万水师营,一分为二。
左营交给了他四弟郑芝豹,右营交给了他侄子郑彩。
他独领六万步卒中军,由五弟郑芝鹏,以及三子郑渡,还有副将杨耿等人协助统领。
反倒是他最为器重的大儿子郑森。
也就是现今的国姓爷朱成功,因为心向朝廷,独自统领一万五千福建都司营。
与闽浙总督蒋德璟和福建巡抚黄景昉二人,往来密切。
对于儿子这种忤逆行为,郑芝龙又气又无奈。
毕竟是自家儿子,他打又不是,杀又杀不得。
父子之间,一见面就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
“大哥,一大清早的唤我等前来,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郑家兄弟五人。
郑芝龙老大,老二郑芝虎几年前战死。
老三郑芝凤现改名郑鸿逵,也是郑家兄弟之中,出身最正的。
因为他考中了武进士,还担任过吴淞水师营总兵。
老四郑芝豹,老五郑芝鹏。
此刻,人还未进门,就大声嚷嚷起来的人,就是郑芝豹。
他的长相跟郑芝龙颇为相似,兄弟之间感情甚笃。
为人粗鲁的他,是郑家兄弟中,最没有城府心机之人。
但手段却是最为狠辣。
得罪他的人,他都会杀人全家,手段极为残暴。
老五郑芝鹏,像个文弱书生,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郑芝鹏好读书,喜欢儒家文化。
故而与同样读儒学的郑森,也就是国姓爷朱成功最为亲近。
“大事没有,好事倒是有一件。”
这会已经吃饱肚子的郑芝龙,正悠闲的喝着茶。
“老五,看看你三哥送来的密信。”
“那我看看先。”性情温和的郑芝鹏,连忙拿起桌上的信笺看了起来。
郑芝豹则是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对着一旁奉茶的侍女调戏道。
“来,给爷捶捶腿。”
对于郑芝豹的粗鲁行为,郑芝龙并没有阻止。
府中的侍女,本就是奴婢,供人把玩嬉戏的玩物而已。
在郑芝鹏看信之际,郑彩和朱成功也先后赶到了。
“见过叔父。”
郑彩恭敬的行礼拜见。
说起来郑彩的经历,与郑芝龙倒是有些相似。
早年丧父的郑彩,十六岁就跟着郑芝龙在海上讨生活。
十几年来下来,郑彩早就锻炼成为,郑芝龙手下的头号战将。
心机深沉的郑彩,野心勃勃,向来把郑芝龙当做自己的榜样。
说起来郑彩的父亲,与郑芝龙并不是亲兄弟,属于堂兄弟的关系。
“父亲召集我等开会,这是要分家吗?”
朱成功因为被赐国姓,现在对外的名字,都是以朱成功自居。
对此,郑芝龙也是无奈。
被赐国姓并不是羞辱,反倒是莫大的荣誉。
即便郑芝龙再不满,也只能吞下这个哑巴亏。
而郑芝龙现在膝下,虽然有七个儿子。
但只有原配田川氏,也就是朱成功的生母,生下的两个儿子成年。
田川氏是小鬼子,这也是朱成功血统问题,多少让人诟病的原因。
而朱成功的同父同母弟弟郑宗明,这个时候留在了扶桑岛国,并有个鬼子名字。
叫做田川七左卫门,至于郑宗明这个名字,则是后来改回来的。
至于郑芝龙其他五个儿子,是在福建做官期间,娶的的五房小妾生的孩子。
现在这些孩子小的还不到十岁,最大的郑渡,也才十五岁。
历史上的隆武元年,郑芝龙带着五个儿子,以及帐下数万大军。
不顾正妻田川氏和朱成功的反对,毅然投降了满清建奴。
最后落得个全家抄斩的下场。
不得不说这货,在福州养尊处优多年后,明显有些昏聩痴傻了。
“一官,你不要以为你翅膀硬了,就敢跟你老子叫板,信不信老子一句话,就能把你赶回扶桑去?”
这会原本心情不错的郑芝龙。
听到儿子讥讽的话,瞬间就炸毛了。
这两年来自己赖以器重的儿子,成了反骨仔。
身为父亲的郑芝龙,还真有些恨铁不成钢。
可偏偏这个不对付的儿子,如今在福建的名声,却要比他带领的郑家军要好得多。
福建都司营隶属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衙门双重辖制。
朱成功身为都司营总兵,却不受郑芝龙这个提督管辖。
郑芝龙手握水路十二万大军,把控着福建沿海港口的贸易往来。
还掌握了福建各府州的税赋征收。
这帮郑家士卒,目无王法,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军纪败坏。
朱成功虽然没法带兵反抗,但只要被他逮住,那些欺压百姓的士卒。
他就会毫不客气的下令,把人抓起来捆绑在城门上吊打示众。
谁来说情都不好使。
父子之间的理念和想法完全不合。
一见面就争吵,已经成为常态。
“郑提督,你别忘了,本官是朝廷钦封的福建都司营总兵。”
“可不是你手下的将官,凭你还不够免去我的职务。”
朱成功毫不退让的冷笑一声。
“郑提督要是招我来,只是说这事,本总兵就不奉陪了。”
说罢,朱成功转身就要往外走去。
“一官,你不要逼我,老子马上就要入京,出任大将军之职。”
“你如此忤逆本大将军,我看你这个都司营总兵,怕是要做到头了。”
郑芝龙拍案而起,盯着朱成功发出了得意的笑容说道。
“老五,把老三的信给这个逆子好好看看。”
郑芝鹏看着这对冤家父子,苦笑一声把手中书信递给朱成功道。
“一官,大将军韩公入朝辅政,即将出任内阁首辅。”
“现在你三叔已经调任操江水师营提督,加授左都督衔。”
“他在信中说,韩公在十五日的朝会上,推荐了你父亲出任大将军一职。”
“你四叔(郑芝豹),你堂兄郑彩,将出任亲军卫左右都督。”
“福建提督衙门的兵马,入京之后。”
“水师编入你三叔的操江水师营。”
“步卒编入皇帝的亲军卫。”
朱成功一边看着信笺,一边听着郑芝鹏的话。
对于信中说的内容,他充满了震惊和不解。
“十二万大军都入京?”
朱成功看完手中的密信,有些茫然看向郑芝鹏。
“大将军韩公真放弃了兵权?”
“应该错不了,不然岂会让你三叔掌控护卫京师的水师营呢?”
“汝父帐下人马入京,编入皇帝帐下亲军卫,这就相当于御林军。”
“这样汝父入京之后,就等于掌控了京师。”
“如果朝廷没有诚意,岂会允许汝父带兵入京任职呢?”
郑芝鹏虽然读书不少,属于郑家族人之中,文化最高的人。
但说白了就是个书呆子。
平日里主要负责事情,就是协助郑芝龙处理公文政务。
政治这东西,他还不如看似鲁莽的郑芝豹。
“恭喜大哥荣升大将军,封公指日可待矣。”
听到郑芝鹏的话,郑芝豹惊喜的拱手祝贺。
“恭喜叔父晋升大将军。”郑彩也连忙附和道。
“前大将军韩烈出任内阁首辅,叔父入京出任大将军,自当晋封闽国公。”
“这是我郑家的莫大荣耀啊。”
郑芝龙在族人的道贺下,顿时有些飘飘然笑道。
“诸位同喜,这是我郑家的荣耀。”
“一官,为父入京之后,福建老家交给你留守。”
“到时候我会举荐你出任福建提督军务总兵官,省的再受制于蒋德璟,黄景昉这帮腐儒。”
“你可别让为父失望。”
一脸得意的郑芝龙,看着朱成功震惊的表情。
心中多少有些畅快,这个儿子虽然与他不亲近。
可毕竟是他的嫡长子,而且文武双全,相貌堂堂。
早年前郑芝龙曾找相士相过面,说他这个儿子紫气盖顶,贵不可言,有王侯之相。
这话不就是说他郑家要出龙吗?
王侯在古时可是代表帝王之相。
相士在这个时代,自然不能当着他的面,说他儿子将来能做皇帝。
但郑芝龙本人却脑补了进去。
这也是明明朱成功一直跟他不对付。
郑芝龙却还是对朱成功宠信有嘉。
“恭喜父亲得偿所愿,此去京城,鹏程万里,大展宏图。”
朱成功虽然一时想不明白,为何朝廷会这般重用其父。
但本能之中,却隐隐有种不祥预感。
故而在说出这番话时,他多少有些幸灾乐祸,暗暗讥讽之意。
“哈哈哈……”
终于听到儿子夸赞的郑芝龙,却忍不住放声大笑道。
“吾儿放心,为父入京后,定会为你挣个万世前程。”
“呵呵。”
朱成功淡淡一笑:“孩儿还有公务,就先告辞了。”
“不过孩儿有个不情之请。”
“一官但说无妨。”郑芝龙心情大好的笑道。
“父亲入京,带着姨娘和弟弟妹妹们前往,孩儿不反对。”
“但孩儿的子嗣还小,夫人无法照顾,请父亲把母亲留下,让她老人家帮忙照顾孙儿。”
朱成功与郑芝龙感情有隔阂,但与母亲田川氏感情深厚。
这些年郑芝龙连续娶了五六房小妾,家中侍寝的美人多达数十人。
早就搬出家门的朱成功,与妻子和和母亲一直在自己私宅居住。
郑芝龙也乐得清静,虽然田川氏是发妻,但毕竟人老珠黄。
他早就厌倦那个曰,本娘们了。
若不是看在儿子份上,加上正妻的身份,他都把她扫地出门了。
“依你便是。”听到朱成功的要求,郑芝龙烦躁的摆了摆手。
“竖子不足谋大事也。”
看着朱成功离去的背影,郑芝龙有些懊恼的说道。
“大哥,一官就是读书读多了,被儒家那套迂腐知识给学傻了。”
郑芝豹不学无术,向来讨厌那些儒生文官。
而朱成功从小读儒家经典,还曾拜在钱谦益门下读书。
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儒家子弟。
钱谦益虽然在历史上变节投降,被人所不齿。
但人家的文化水平,儒家知识那绝对是真材实料。
江东文坛领袖之名,绝非浪得虚名。
朱成功跟着他读了几年书,早期学的都是忠孝礼仪。
也正是这一套思想,刻在了朱成功的骨子里。
让他在历史上的明末清初变革之中。
坚持了忠孝不能两全的大义,做了大明的忠臣。
而拒绝了跟郑芝龙一样,投降满清建奴,充当汉奸的招揽。
这才有了他收复夷州,誓死抗清的决心。
造就了他民族英雄的历史称号。
如果,历史上的朱成功,跟着他父亲一样投降满清建奴。
即便最后郑家族人能够保全。
也终究只会落得一个汉奸贰臣的名声。
就向他们的同乡,洪承畴一般。
在投降满清建奴之后,可谓是立下赫赫战功,称得上是满清的忠实走狗。
可最后还是被列入贰臣传。
成为人人唾弃的汉奸,叛徒骂名。
“四哥,休要胡言乱语,没有儒家的教化,哪来的万民守法?”
郑芝鹏听到郑芝豹诋毁儒家文化,不满的反驳道。
“行了,都不要吵了。”
郑芝龙虽然出身海盗,但他并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莽夫。
他能够让儿子从小读书,就足以说明他并不排斥儒家文化。
“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商议入京之事。”
“既然大家没有意见,那入京一事就这么定了。”
“大家回去都准备一下。”
“等诏书一到,咱们就拔营启程。”
郑芝龙也不想听大家吵架,直接下达了命令。
“遵命。”郑芝豹,郑芝鹏,郑彩等一帮郑家子弟,纷纷应声而退。
另一边朱成功离开南安候府,回到都司衙门的他。
因为实在想不通,朝廷为何让父亲接任大将军一职。
便把手下中军营副将甘辉,参军佥事冯澄世,参将黄廷,左营参将黄悟,右营参将陈六御几人叫来商议。
“大公子,郑公入京这是喜事啊,有何可虑呢?”
甘辉听到朱成功把他们叫来,只是说朝廷要招郑芝龙入京封为大将军。
高兴的喜逐颜开的笑问道。
“甘将军说的是,郑公入京,福建自然是就是大公子您说了算啊。”
陈六御也是一脸兴奋的附和。
甘辉和陈六御都是武夫,不通政治,这么说并不无妥。
举人出身的冯澄世,却微微皱起了眉头。
但为人沉稳的他,却没有开口。
倒是与朱成功私交甚好,又一起长大的黄廷这会却开口道。
“郑公入京,要么潜龙出渊,要么虎落平阳。”
“一切都要看他能不能掌控朝局,掌握兵权。”
“华明,此话怎么说?”朱成功连忙问道。
黄廷字华明,他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经略,能文能武,可谓是全才。
历史上他在朱成功收复夷州之中,出力巨大。
朱成功死后,郑经继承延平王爵位,眼看郑家子弟不思进取,反清复明无望。
他随即率众投降了满清,成为康熙年间的一代名将。
“郑公入京,福建内乱可定,这也是朝廷希望看到的。”
“若郑公在京城,能够掌控朝堂,厉兵秣马,收复北方失地,自然功成名就,犹如潜龙出渊。”
“但若他入京之后,无所作为,必然是虎落平阳,难有作为。”
黄廷这么一说,朱成功也不由心情一松。
“这么说来,朝廷并没有治罪,谋害家父之意?”
朱成功虽然跟父亲关系不和,但也不想看到父亲送死。
“如今北方女真建奴肆虐,前大将军韩公威望崇高,如今又出任首辅。”
“没有理由谋害郑公的道理,顶多就是解除兵权,软禁京城,高高挂起。”
黄廷摇了摇头,坚定的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黄参将所言有理。”冯澄世这会细想之下,也表示赞同。
而为人心机深沉的黄悟,则是一脸笑道。
“我等应该恭喜大公子才是,郑公入朝为大将军,这福建提督一职,舍大公子还有谁能充任呢?”
黄悟这话一出,甘辉和陈六御无不是眼前一亮。
“是啊,郑公入朝,大公子接任福建提督,这岂不是顺理成章嘛。”
甘辉开怀的大笑道。
“就是这个道理。”陈六御也连连附和。
作为朱成功的追随者,朱成功升官了,他们自然也能水涨船高。
“嗯,这事就到这吧。”
对于接替父亲职务一事,朱成功倒是没有多大兴趣。
他现在只要确定父亲入京没有危险,也就放心了。
就在郑家族人,庆贺郑芝龙即将入朝之际。
锦衣卫南镇抚司千户卢力,带着一队近卫营校尉。
化妆成江西来的药材商人,早一步进入了福州府。
卢力进驻福州府附郭闽县城内后,便拿着一封密信,拜见了福州知府熊经。
熊经是江西抚州临川县人,崇祯三年的进士。
他的同乡有刘同升,揭重熙等人。
而且他与曾樱有师生之情。
卢力拿的密信,就是曾樱写的。
信中的内容主要是让熊经,配合卢力调查郑家盘剥百姓之事。
“卢千户,要调查郑芝龙一族,还得从其子郑森着手。”
“说起来也是让人可笑。”
“郑芝龙一个海盗出身,却生出了一个满口忠义,爱民如子的儿子。”
“也难怪陛下要赐他国姓朱成功。”
见到卢力,熊经表现的很积极。
曾樱当年主考过江西乡试,熊经参加了那届乡试考中,从而于曾樱有了这么一段情意。
但之后各自发展,天南地北断绝来往多年。
如今曾樱高居内阁大学士,却还能记得他。
这对于他来说,显然是一个攀附的契机。
要知道他的同乡刘同升已经在朝担任侍郎,揭重熙也担任了江西按察使。
说起来二人还是他的后辈。
而他现今的身份地位,跟他们比,却相差甚远。
“熊大人,郑森哪里我们不好暴露身份接触。”
“你可有适合的人选,我们需要掌握确凿的证据。”
卢力并没有打算去接触郑森,以免引起这人的反感。
因为韩烈也叮嘱过,不得打扰郑森。
“闽县县令陈德,都司营佥事冯澄世,福州守备施福几人,应该都值得拉拢。”
很快熊经就给了卢力一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