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出任首辅,郑芝龙赴京
明末逐鹿2025-07-28 17:305,731

  福建布政司行省,福州府南安侯府邸。

  五月二十日一大清早。

  正在吃早饭的郑成功,收到弟弟郑鸿逵送来的密信。

  “来人啊,把我四弟和五弟叫来,还有一官,彩儿一并叫来府中议事。”

  时年才四十五岁的郑芝龙,正当壮年,身强力壮的他,每顿饭能吃几大盘海鲜。

  每晚更是无女不欢,活脱脱就是一条壮汉。

  虽然身高不过六尺,一米七左右的个头。

  长相粗犷的他,浓眉大眼,眼神炯炯有神。

  颔下嘴角浓密的黑须,给人一种严肃之感。

  十几岁就漂泊在海上的他,不但胆色过人,更是水性十足,被人称作水中蛟龙。

  郑芝龙能有今日的地位,确实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十五岁跟随父亲出海,其父去世后,他独自在海上讨生活。

  不到十年的时间,拉起一支称霸东海的船队。

  二十五岁的时候,他靠着巴结福建巡抚熊文灿,正式登岸。

  从此摇身一变,从一名海盗成为大明官军。

  而哪一年正是崇祯元年。

  随后崇祯一朝,他从一名守备,一路做到福建总兵的高位。

  到现今二十年间,他拥有水路兵马十二万。

  大小战船两千多艘,整个东南沿海,无人敢与之交锋。

  即便是红毛荷兰人,西班牙和葡萄牙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

  近几年来,郑芝龙把手中的六万水师营,一分为二。

  左营交给了他四弟郑芝豹,右营交给了他侄子郑彩。

  他独领六万步卒中军,由五弟郑芝鹏,以及三子郑渡,还有副将杨耿等人协助统领。

  反倒是他最为器重的大儿子郑森。

  也就是现今的国姓爷朱成功,因为心向朝廷,独自统领一万五千福建都司营。

  与闽浙总督蒋德璟和福建巡抚黄景昉二人,往来密切。

  对于儿子这种忤逆行为,郑芝龙又气又无奈。

  毕竟是自家儿子,他打又不是,杀又杀不得。

  父子之间,一见面就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

  “大哥,一大清早的唤我等前来,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郑家兄弟五人。

  郑芝龙老大,老二郑芝虎几年前战死。

  老三郑芝凤现改名郑鸿逵,也是郑家兄弟之中,出身最正的。

  因为他考中了武进士,还担任过吴淞水师营总兵。

  老四郑芝豹,老五郑芝鹏。

  此刻,人还未进门,就大声嚷嚷起来的人,就是郑芝豹。

  他的长相跟郑芝龙颇为相似,兄弟之间感情甚笃。

  为人粗鲁的他,是郑家兄弟中,最没有城府心机之人。

  但手段却是最为狠辣。

  得罪他的人,他都会杀人全家,手段极为残暴。

  老五郑芝鹏,像个文弱书生,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郑芝鹏好读书,喜欢儒家文化。

  故而与同样读儒学的郑森,也就是国姓爷朱成功最为亲近。

  “大事没有,好事倒是有一件。”

  这会已经吃饱肚子的郑芝龙,正悠闲的喝着茶。

  “老五,看看你三哥送来的密信。”

  “那我看看先。”性情温和的郑芝鹏,连忙拿起桌上的信笺看了起来。

  郑芝豹则是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对着一旁奉茶的侍女调戏道。

  “来,给爷捶捶腿。”

  对于郑芝豹的粗鲁行为,郑芝龙并没有阻止。

  府中的侍女,本就是奴婢,供人把玩嬉戏的玩物而已。

  在郑芝鹏看信之际,郑彩和朱成功也先后赶到了。

  “见过叔父。”

  郑彩恭敬的行礼拜见。

  说起来郑彩的经历,与郑芝龙倒是有些相似。

  早年丧父的郑彩,十六岁就跟着郑芝龙在海上讨生活。

  十几年来下来,郑彩早就锻炼成为,郑芝龙手下的头号战将。

  心机深沉的郑彩,野心勃勃,向来把郑芝龙当做自己的榜样。

  说起来郑彩的父亲,与郑芝龙并不是亲兄弟,属于堂兄弟的关系。

  “父亲召集我等开会,这是要分家吗?”

  朱成功因为被赐国姓,现在对外的名字,都是以朱成功自居。

  对此,郑芝龙也是无奈。

  被赐国姓并不是羞辱,反倒是莫大的荣誉。

  即便郑芝龙再不满,也只能吞下这个哑巴亏。

  而郑芝龙现在膝下,虽然有七个儿子。

  但只有原配田川氏,也就是朱成功的生母,生下的两个儿子成年。

  田川氏是小鬼子,这也是朱成功血统问题,多少让人诟病的原因。

  而朱成功的同父同母弟弟郑宗明,这个时候留在了扶桑岛国,并有个鬼子名字。

  叫做田川七左卫门,至于郑宗明这个名字,则是后来改回来的。

  至于郑芝龙其他五个儿子,是在福建做官期间,娶的的五房小妾生的孩子。

  现在这些孩子小的还不到十岁,最大的郑渡,也才十五岁。

  历史上的隆武元年,郑芝龙带着五个儿子,以及帐下数万大军。

  不顾正妻田川氏和朱成功的反对,毅然投降了满清建奴。

  最后落得个全家抄斩的下场。

  不得不说这货,在福州养尊处优多年后,明显有些昏聩痴傻了。

  “一官,你不要以为你翅膀硬了,就敢跟你老子叫板,信不信老子一句话,就能把你赶回扶桑去?”

  这会原本心情不错的郑芝龙。

  听到儿子讥讽的话,瞬间就炸毛了。

  这两年来自己赖以器重的儿子,成了反骨仔。

  身为父亲的郑芝龙,还真有些恨铁不成钢。

  可偏偏这个不对付的儿子,如今在福建的名声,却要比他带领的郑家军要好得多。

  福建都司营隶属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衙门双重辖制。

  朱成功身为都司营总兵,却不受郑芝龙这个提督管辖。

  郑芝龙手握水路十二万大军,把控着福建沿海港口的贸易往来。

  还掌握了福建各府州的税赋征收。

  这帮郑家士卒,目无王法,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军纪败坏。

  朱成功虽然没法带兵反抗,但只要被他逮住,那些欺压百姓的士卒。

  他就会毫不客气的下令,把人抓起来捆绑在城门上吊打示众。

  谁来说情都不好使。

  父子之间的理念和想法完全不合。

  一见面就争吵,已经成为常态。

  “郑提督,你别忘了,本官是朝廷钦封的福建都司营总兵。”

  “可不是你手下的将官,凭你还不够免去我的职务。”

  朱成功毫不退让的冷笑一声。

  “郑提督要是招我来,只是说这事,本总兵就不奉陪了。”

  说罢,朱成功转身就要往外走去。

  “一官,你不要逼我,老子马上就要入京,出任大将军之职。”

  “你如此忤逆本大将军,我看你这个都司营总兵,怕是要做到头了。”

  郑芝龙拍案而起,盯着朱成功发出了得意的笑容说道。

  “老五,把老三的信给这个逆子好好看看。”

  郑芝鹏看着这对冤家父子,苦笑一声把手中书信递给朱成功道。

  “一官,大将军韩公入朝辅政,即将出任内阁首辅。”

  “现在你三叔已经调任操江水师营提督,加授左都督衔。”

  “他在信中说,韩公在十五日的朝会上,推荐了你父亲出任大将军一职。”

  “你四叔(郑芝豹),你堂兄郑彩,将出任亲军卫左右都督。”

  “福建提督衙门的兵马,入京之后。”

  “水师编入你三叔的操江水师营。”

  “步卒编入皇帝的亲军卫。”

  朱成功一边看着信笺,一边听着郑芝鹏的话。

  对于信中说的内容,他充满了震惊和不解。

  “十二万大军都入京?”

  朱成功看完手中的密信,有些茫然看向郑芝鹏。

  “大将军韩公真放弃了兵权?”

  “应该错不了,不然岂会让你三叔掌控护卫京师的水师营呢?”

  “汝父帐下人马入京,编入皇帝帐下亲军卫,这就相当于御林军。”

  “这样汝父入京之后,就等于掌控了京师。”

  “如果朝廷没有诚意,岂会允许汝父带兵入京任职呢?”

  郑芝鹏虽然读书不少,属于郑家族人之中,文化最高的人。

  但说白了就是个书呆子。

  平日里主要负责事情,就是协助郑芝龙处理公文政务。

  政治这东西,他还不如看似鲁莽的郑芝豹。

  “恭喜大哥荣升大将军,封公指日可待矣。”

  听到郑芝鹏的话,郑芝豹惊喜的拱手祝贺。

  “恭喜叔父晋升大将军。”郑彩也连忙附和道。

  “前大将军韩烈出任内阁首辅,叔父入京出任大将军,自当晋封闽国公。”

  “这是我郑家的莫大荣耀啊。”

  郑芝龙在族人的道贺下,顿时有些飘飘然笑道。

  “诸位同喜,这是我郑家的荣耀。”

  “一官,为父入京之后,福建老家交给你留守。”

  “到时候我会举荐你出任福建提督军务总兵官,省的再受制于蒋德璟,黄景昉这帮腐儒。”

  “你可别让为父失望。”

  一脸得意的郑芝龙,看着朱成功震惊的表情。

  心中多少有些畅快,这个儿子虽然与他不亲近。

  可毕竟是他的嫡长子,而且文武双全,相貌堂堂。

  早年前郑芝龙曾找相士相过面,说他这个儿子紫气盖顶,贵不可言,有王侯之相。

  这话不就是说他郑家要出龙吗?

  王侯在古时可是代表帝王之相。

  相士在这个时代,自然不能当着他的面,说他儿子将来能做皇帝。

  但郑芝龙本人却脑补了进去。

  这也是明明朱成功一直跟他不对付。

  郑芝龙却还是对朱成功宠信有嘉。

  “恭喜父亲得偿所愿,此去京城,鹏程万里,大展宏图。”

  朱成功虽然一时想不明白,为何朝廷会这般重用其父。

  但本能之中,却隐隐有种不祥预感。

  故而在说出这番话时,他多少有些幸灾乐祸,暗暗讥讽之意。

  “哈哈哈……”

  终于听到儿子夸赞的郑芝龙,却忍不住放声大笑道。

  “吾儿放心,为父入京后,定会为你挣个万世前程。”

  “呵呵。”

  朱成功淡淡一笑:“孩儿还有公务,就先告辞了。”

  “不过孩儿有个不情之请。”

  “一官但说无妨。”郑芝龙心情大好的笑道。

  “父亲入京,带着姨娘和弟弟妹妹们前往,孩儿不反对。”

  “但孩儿的子嗣还小,夫人无法照顾,请父亲把母亲留下,让她老人家帮忙照顾孙儿。”

  朱成功与郑芝龙感情有隔阂,但与母亲田川氏感情深厚。

  这些年郑芝龙连续娶了五六房小妾,家中侍寝的美人多达数十人。

  早就搬出家门的朱成功,与妻子和和母亲一直在自己私宅居住。

  郑芝龙也乐得清静,虽然田川氏是发妻,但毕竟人老珠黄。

  他早就厌倦那个曰,本娘们了。

  若不是看在儿子份上,加上正妻的身份,他都把她扫地出门了。

  “依你便是。”听到朱成功的要求,郑芝龙烦躁的摆了摆手。

  “竖子不足谋大事也。”

  看着朱成功离去的背影,郑芝龙有些懊恼的说道。

  “大哥,一官就是读书读多了,被儒家那套迂腐知识给学傻了。”

  郑芝豹不学无术,向来讨厌那些儒生文官。

  而朱成功从小读儒家经典,还曾拜在钱谦益门下读书。

  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儒家子弟。

  钱谦益虽然在历史上变节投降,被人所不齿。

  但人家的文化水平,儒家知识那绝对是真材实料。

  江东文坛领袖之名,绝非浪得虚名。

  朱成功跟着他读了几年书,早期学的都是忠孝礼仪。

  也正是这一套思想,刻在了朱成功的骨子里。

  让他在历史上的明末清初变革之中。

  坚持了忠孝不能两全的大义,做了大明的忠臣。

  而拒绝了跟郑芝龙一样,投降满清建奴,充当汉奸的招揽。

  这才有了他收复夷州,誓死抗清的决心。

  造就了他民族英雄的历史称号。

  如果,历史上的朱成功,跟着他父亲一样投降满清建奴。

  即便最后郑家族人能够保全。

  也终究只会落得一个汉奸贰臣的名声。

  就向他们的同乡,洪承畴一般。

  在投降满清建奴之后,可谓是立下赫赫战功,称得上是满清的忠实走狗。

  可最后还是被列入贰臣传。

  成为人人唾弃的汉奸,叛徒骂名。

  “四哥,休要胡言乱语,没有儒家的教化,哪来的万民守法?”

  郑芝鹏听到郑芝豹诋毁儒家文化,不满的反驳道。

  “行了,都不要吵了。”

  郑芝龙虽然出身海盗,但他并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莽夫。

  他能够让儿子从小读书,就足以说明他并不排斥儒家文化。

  “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商议入京之事。”

  “既然大家没有意见,那入京一事就这么定了。”

  “大家回去都准备一下。”

  “等诏书一到,咱们就拔营启程。”

  郑芝龙也不想听大家吵架,直接下达了命令。

  “遵命。”郑芝豹,郑芝鹏,郑彩等一帮郑家子弟,纷纷应声而退。

  另一边朱成功离开南安候府,回到都司衙门的他。

  因为实在想不通,朝廷为何让父亲接任大将军一职。

  便把手下中军营副将甘辉,参军佥事冯澄世,参将黄廷,左营参将黄悟,右营参将陈六御几人叫来商议。

  “大公子,郑公入京这是喜事啊,有何可虑呢?”

  甘辉听到朱成功把他们叫来,只是说朝廷要招郑芝龙入京封为大将军。

  高兴的喜逐颜开的笑问道。

  “甘将军说的是,郑公入京,福建自然是就是大公子您说了算啊。”

  陈六御也是一脸兴奋的附和。

  甘辉和陈六御都是武夫,不通政治,这么说并不无妥。

  举人出身的冯澄世,却微微皱起了眉头。

  但为人沉稳的他,却没有开口。

  倒是与朱成功私交甚好,又一起长大的黄廷这会却开口道。

  “郑公入京,要么潜龙出渊,要么虎落平阳。”

  “一切都要看他能不能掌控朝局,掌握兵权。”

  “华明,此话怎么说?”朱成功连忙问道。

  黄廷字华明,他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经略,能文能武,可谓是全才。

  历史上他在朱成功收复夷州之中,出力巨大。

  朱成功死后,郑经继承延平王爵位,眼看郑家子弟不思进取,反清复明无望。

  他随即率众投降了满清,成为康熙年间的一代名将。

  “郑公入京,福建内乱可定,这也是朝廷希望看到的。”

  “若郑公在京城,能够掌控朝堂,厉兵秣马,收复北方失地,自然功成名就,犹如潜龙出渊。”

  “但若他入京之后,无所作为,必然是虎落平阳,难有作为。”

  黄廷这么一说,朱成功也不由心情一松。

  “这么说来,朝廷并没有治罪,谋害家父之意?”

  朱成功虽然跟父亲关系不和,但也不想看到父亲送死。

  “如今北方女真建奴肆虐,前大将军韩公威望崇高,如今又出任首辅。”

  “没有理由谋害郑公的道理,顶多就是解除兵权,软禁京城,高高挂起。”

  黄廷摇了摇头,坚定的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黄参将所言有理。”冯澄世这会细想之下,也表示赞同。

  而为人心机深沉的黄悟,则是一脸笑道。

  “我等应该恭喜大公子才是,郑公入朝为大将军,这福建提督一职,舍大公子还有谁能充任呢?”

  黄悟这话一出,甘辉和陈六御无不是眼前一亮。

  “是啊,郑公入朝,大公子接任福建提督,这岂不是顺理成章嘛。”

  甘辉开怀的大笑道。

  “就是这个道理。”陈六御也连连附和。

  作为朱成功的追随者,朱成功升官了,他们自然也能水涨船高。

  “嗯,这事就到这吧。”

  对于接替父亲职务一事,朱成功倒是没有多大兴趣。

  他现在只要确定父亲入京没有危险,也就放心了。

  就在郑家族人,庆贺郑芝龙即将入朝之际。

  锦衣卫南镇抚司千户卢力,带着一队近卫营校尉。

  化妆成江西来的药材商人,早一步进入了福州府。

  卢力进驻福州府附郭闽县城内后,便拿着一封密信,拜见了福州知府熊经。

  熊经是江西抚州临川县人,崇祯三年的进士。

  他的同乡有刘同升,揭重熙等人。

  而且他与曾樱有师生之情。

  卢力拿的密信,就是曾樱写的。

  信中的内容主要是让熊经,配合卢力调查郑家盘剥百姓之事。

  “卢千户,要调查郑芝龙一族,还得从其子郑森着手。”

  “说起来也是让人可笑。”

  “郑芝龙一个海盗出身,却生出了一个满口忠义,爱民如子的儿子。”

  “也难怪陛下要赐他国姓朱成功。”

  见到卢力,熊经表现的很积极。

  曾樱当年主考过江西乡试,熊经参加了那届乡试考中,从而于曾樱有了这么一段情意。

  但之后各自发展,天南地北断绝来往多年。

  如今曾樱高居内阁大学士,却还能记得他。

  这对于他来说,显然是一个攀附的契机。

  要知道他的同乡刘同升已经在朝担任侍郎,揭重熙也担任了江西按察使。

  说起来二人还是他的后辈。

  而他现今的身份地位,跟他们比,却相差甚远。

  “熊大人,郑森哪里我们不好暴露身份接触。”

  “你可有适合的人选,我们需要掌握确凿的证据。”

  卢力并没有打算去接触郑森,以免引起这人的反感。

  因为韩烈也叮嘱过,不得打扰郑森。

  “闽县县令陈德,都司营佥事冯澄世,福州守备施福几人,应该都值得拉拢。”

  很快熊经就给了卢力一份名单。

继续阅读:第556章 施琅一族的选择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