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阁老,深夜来访,莫非是馋韩某家的佳肴可口乎?”
在院门口迎候的韩烈,见到孙传庭、曾樱、路振飞三人到来,率先行礼笑道。
“我等见过大将军。”
三人纷纷作揖行礼。
“能够品尝大将军府的佳肴,这可是我等福份啊。”
曾樱笑着回了一句。
“哈哈哈……”
众人相视大笑,韩烈欠身礼让道:“诸位阁老请。”
进入客厅分宾主入座后,自有仆人送上茶点。
稍作寒暄之后,曾樱缓缓说道。
“大将军,这几个月来,朝堂之上波澜诡异,老臣有些看不透了。”
曾樱这话一出,路振飞也附和道。
“近来朝中清流老臣,频频举荐郑鸿逵,出任操江水师营提督。”
“弹劾现任水师提督熊开元,不通军务。”
“另外,吏部左侍郎刘理顺,右侍郎朱大典也多次奏请,让郑鸿逵出任水师提督。”
“同时提请调任浙江定海镇总兵方国安,舟山镇总兵黄斌卿等人,入京提督大教场,编练亲军卫,护卫銮驾。”
“竟有此事?”韩烈皱眉看向孙传庭。
“伯雅先生,兵部为何没有汇报此事?”
孙传庭坦然的回道。
“非是下官不报,而是此事确实透着古怪,下官也没有理清头绪。”
“而且下官怀疑,这些事情,跟倪元璐,姜曰广二人有关系。”
“刘理顺与倪元璐关系莫逆,朱大典与倪元璐又是同乡。”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反叛朝廷。”
“而是针对大将军您。”
“哦,他们是想掌握军权,控制京城,然后把我挟持在京城吗?”
韩烈略作思虑,便明白了其中的意图。
若能够控制操江水师营,加上编练亲军卫。
那就可得六万人马,到时候仅有三万人的龙骧卫,兵力就处于弱势。
难怪他们一个劲的请韩烈入朝。
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至于倪元璐和姜曰广请辞离朝,加上这次欠饷之事。
无非是制造舆论,让天下人知道,韩烈专权跋扈。
是一个无视君王,欺辱百官的奸臣。
这样的舆论手段,向来是清流惯用的手段。
因为他们掌握了笔杆子,以及舆论风向。
想要抹黑一个人,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也是韩烈为何在两年前,就设立江淮日报的原因。
因为韩烈深知舆论的重要性。
“大将军,所言不差,而且老臣怀疑,吕大器也参与到了此事之中。”
路振飞说出了自己的怀疑。
“也只有吕大器参与了此事,才能在倪元璐和姜曰广离朝后,稳定朝中局面。”
“至于史可法,这个人过于刚直,阴谋手段他是用不来的。”
“现在张慎言病逝,刑部左侍郎张有誉,右侍郎余应桂都是先帝时期的老臣。”
“他们对于朝廷正统,以及自身利益,显然多余支持大将军。”
韩烈神色凝重的点点头。
“你们说的不错,咱们根基还是太浅,我韩烈出身草莽,能有今天的成就。”
“全靠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那帮豪绅官僚集团,不支持我也是人之常情。”
至于孙传庭,曾樱,路振飞三人,之所以捆绑在韩烈身上。
主要原因是这三人,与韩烈都有过共患难。
而且没有韩烈的话,这三人要么殒命,要么陷害去职。
又岂有今天入阁拜相的权势。
历史上的孙传庭崇祯十六年战死沙场,死后连个谥号都没有获得追封。
曾樱在崇祯十五年,担任登莱巡抚期间,因为建奴入侵山东,他虽然抵抗有功。
结果却被诬陷畏敌逃跑,被崇祯免职抓捕关押一年多,才得以逃脱返回江西老家避难。
路振飞也是崇祯十六年,在漕运总督任上,遭到马士英弹劾,被罢职避祸苏州。
但因为在淮安期间,营救了当时被关押在凤阳的唐王朱聿键。
后来朱聿键在福建登基,想到他的恩情,特下诏招他入福州入阁。
但短短一年时间,朱聿键被俘杀害,路振飞逃往海岛途中客死他乡。
可以说对于孙传庭,曾樱,路振飞三人来说。
韩烈对他们有再造之恩,救命之情。
这也是三人对韩烈忠心耿耿的原因。
相反,史可法与韩烈属于惺惺相惜,虽然私交甚笃。
但在家国大事上,史可法现在肯定站队朝廷。
至于吕大器,那就纯属于利益结合。
吕大器善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这样的人,注定利益大于一切。
“大将军,现在的朝廷不能乱,咱们这几年辛辛苦苦,维持的局面,不能葬送在那帮鼠目寸光之辈手中。”
孙传庭坚定的说道。
“我记得大将军说过,大明可以亡,但不能亡于异族之手。”
“本官居于庙堂这几年,也算是看清了。”
“无论是清流官吏,还是东林士人,他们维护的都是个人利益。”
“朝廷也罢,国家也罢,他们丝毫不在乎。”
“要是让他们掌权,必然内乱不止。”
“到时候不用建奴出手,这帮人就能自相残杀而亡国。”
“下官认为,大将军请立即继任内阁首辅,兼任大将军职务,掌握内外朝一切军政要务。”
“下官等附议。”曾樱、路振飞二人齐声附和。
三人长身而起,躬身作揖拜请。
“诸位阁老快快请起,事关朝廷的稳定,我岂有推辞之理?”
韩烈上前扶起三人,郑重的说道。
“明日可以让礼部右侍郎黄毓祺,联合礼部和翰林院的人,向朝廷上书。”
“推举我出任内阁首辅,然后你们三人联名上奏。”
“待十五日大朝会之日,与奉天殿上一同向太后逼宫。”
“如此,此事可成也。”
“大将军英明。”孙传庭三人对视一眼,纷纷表示同意。
“至于亲军卫,皇帝要编练,不是不可以。”
“但必须用我们的人。”
韩烈紧接着说道。
“亲军卫都指挥使,可以推荐我大舅子祁理孙来人,指挥同知可以让袁赋诚,以及张国维之子张世鹏来担任。”
“至于操江水师营嘛,也不是不可以换提督。”
“调任郑鸿逵出任水师提督,熊开元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原左都御史黄宗周,调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加授礼部尚书衔。”
“调任姚启圣出任操江水师营都监军使,兼任中军参将。”
“我倒要看看,我一手拉起来的操江水师营,谁能够调动起来。”
一脸自信的韩烈,说到这里顿了顿又道。
“正好借此机会,把郑家之人招入京师。”
“大将军一职,我可以先辞去。”
“来日你们可以放出风去,招郑芝龙入京,出任大将军。”
“郑芝豹出任左都督,郑彩出任京营提督。”
“只要他们敢来,那就一劳永逸的把郑家之人给软禁在京城。”
韩烈这话一出,孙传庭几人震惊之余,却也忍不住拍案叫绝。
“大将军高明。”孙传庭抚掌笑道。
“郑家这些年在福建,日益做大,野心勃勃。”
“若大将军让出大将军之位,郑芝龙必然上当。”
“福建是他们的老巢,离开了福建,来到京城的郑芝龙。”
“那就等于是梅勒爪牙的老虎,只能任我们宰割。”
“如此一来,福建安定指日可待。”
路振飞也笑道:“拿下郑家,对于朝廷那些心怀莫测的人来说,也是一个警告。”
“大将军,事不宜迟,我等连夜就去安排我们一派的官员,着手上书。”
曾樱别看已经六十多岁,却也是急性子。
当场就要起身离去。
“诸公,事情要一件件做,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韩烈笑着拦住曾樱道。
“饭菜马上就好,先吃饱肚子不迟。”
“大将军说的是,来的匆忙,还真有些饿了。”
困扰多时的事情,随着韩烈的到来,迎刃而解。
孙传庭也是心情一松,笑着摸了摸肚子说道。
“伯雅先生,你可是清瘦了不少,还需要多保重身体啊。”
看着孙传庭清瘦的面容,韩烈关切的嘱托道。
“有劳大将军挂念,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再活个十年八年不是问题。”
“十年八年可不行,您现在才五十出头,起码也要再活二十年。”
韩烈笑着要求道。
“还有曾公,路公,你们都是国之股肱,我韩烈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啊。”
“大将军所请,老臣等只能勉为其难咯。”
路振飞看着几人,朗声笑道。
次日一早,韩烈入宫,正式向太后提出辞去大将军一职。
表示愿意接受内阁首辅之职。
乾清宫大殿上,皇太后张嫣听到韩烈的奏请,一时也是满脸惊异。
小皇帝朱慈炤闻言,则是心中惊喜的脱口问道。
“梁国公去职后,军权谁人可执掌。”
“南安侯郑芝龙,可继任大将军之职。”
韩烈这话一出,朱慈炤脸色瞬间一变。
“梁国公,此言不妥吧。”
时年已经十二岁的朱慈炤,虽然年少,一身龙袍的他,头戴九龙冠帽,端坐在龙椅之上。
面相上朱慈炤与先帝崇祯,还真有几分相似。
尤其眉眼,几乎如出一辙。
“还请陛下明示。”
韩烈假装不明所以的回道。
郑芝龙出任大将军,执掌军权,对于现在南明朝堂来说,确实不妥。
但对于韩烈来说,却是借机除掉此人最好的办法。
“朕听闻郑芝龙兄弟,性情跋扈,目无礼法,出任大将军之职,如何服众?”
朱慈炤心中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
那就是你韩烈是头猛虎,那郑芝龙兄弟就是一群饿狼。
朕好不容易把你这头猛虎赶走,再把郑芝龙扶上大将军之位,岂不是引狼入室?
当然这话自然不能说出来。
“陛下,郑芝龙家族在福建,拥有水陆大军十二万人马。”
“微臣去职之后,唯有手握兵权的郑芝龙,才能能力和实力,执掌天下兵马大权。”“难道陛下不想把郑家的水陆大军,收归为己用?”
韩烈这么一反问,小皇帝一时也有些语塞。
郑芝龙一族是饿狼,肯定是要解决的。
按照太子太保程注的建议,既要解除韩烈的兵权。
也要把郑芝龙一族除掉,方能稳定朝局。
吏部左右侍郎刘理顺,朱大典之所以提议郑鸿逵出任操江水师营提督。
就是为了拉拢郑家,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入京勤王护驾。
以防解除兵权后的韩烈,会做出谋反的举动。
如果能够掌控水师营,以及编成亲军卫。
再加上郑家的人马支持,即便抵抗不了韩烈的兵马。
也能确保京师的安全。
至于大将军的人选,内外朝臣一致都推荐史可法来出任。
史可法既是江南士林一派,也与韩烈一派的关系不错。
程注,顾锡畴,朱大典等人,都一致认为,只要推史可法出任大将军一职。
韩烈一派的人都不会反对。
此时,韩烈所不知道的是,保皇派的太子太保程注,何瑞征,朱之臣等人。
包括户部右侍郎顾锡畴,刑部左侍郎张有誉,鸿胪寺卿梁云构。
以及吏部左右侍郎刘理顺,朱大典等一帮老臣。
已经结成同盟,而促使他们结成同盟的人,就是张慎言这个病故之人。
而倪元璐和姜曰广也默认了他们操作。
二人借故辞职返乡,就是给韩烈让位。
以内阁首辅的位置,把韩烈困在京城。
从而让出大将军之职,然后他们借助操江水师营,亲军卫掌控京师。
再把史可法推出来担任大将军一职,收拢韩烈帐下的人马。
若是这个设想完成,韩烈就会被彻底架空。
等到了史可法完全掌握韩烈帐下人马。
那么韩烈的生死,也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了。
然而,他们的设想虽好,却没有想到韩烈会推举郑芝龙出任大将军之位。
“梁国公,大将军一职,是否来日大朝会上再议呢?”
小皇帝知道自己即便贵为皇帝,也无法直接下诏任命。
这事要想办成,只能借助朝会的廷议。
只要在朝会廷议上,一半以上大臣支持,他就可以直接下诏任命。
到时候就是韩烈反对也没用。
“微臣谨遵陛下旨意。”
韩烈欣然拜道。
朝会廷议,按照大明律,在京凡是六品以上的官吏,都必须参加。
七品以下官吏,可自愿参加。
眼下京城六部五寺二监二院一府,大小官吏多达千人之多。
能够参加议政的人选,主要还是六部尚书,左右侍郎,以及各司郎中。
其次是六科给事中,别看这给事中只是六七品的小吏,却拥有弹劾宰相的权利。
所谓的五寺既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二监则是国子监和少府监。
二院是都察院和翰林院。
一府原为中书府,后来改为了内阁衙门。
但真正有决定权,主要还是内阁和六部尚书。
尤其是这个时期的内阁,文臣可以封驳诏书。
即便皇帝下诏,内阁要是不同意,诏书也下达不下去。
这也是小皇帝为何不直接下诏书的原因。
其次小皇帝希望借助朝会廷议来推动权利。
想法是不错,可惜他现在还没亲政。
只要韩烈出任了内阁首辅,加上掌控了内阁话语权。
就算廷议通过了议题,他也可以驳斥回去,从而架空皇权。
而这就是明朝中后期内阁相权所拥有的巨大权利。
韩烈前脚刚出宫。
他辞去大将军一职的消息,就有如狂风一般传遍了京城。
朝中政敌们还没来得及弹冠相庆。
韩烈帐下的将领们,却一拥而至,赶到韩烈在城中的府邸门口。
看到原来的大将军府牌匾,已经改成了梁国公府的牌匾时。
亲卫营副将杨朴,各营参将吴六奇,张名扬,徐信,傅长春、刘登瀛,余世忠等人不由都傻眼了。
“大将军真辞职了?”
张名扬有些茫然的看向杨朴和吴六奇问道。
“这不是明摆着吗?牌匾都换了。”
吴六奇一脸愤慨的吼道。
“肯定是有奸臣逼迫大将军辞职,咱们应该上书皇帝。”
“请求皇帝下诏,归还大将军职务。”
“吴将军说的对,必须归还大将军职务。”张名扬,余世忠等人纷纷扬声喊道。
“都给滚回去,梁国公有令,谁要敢闹事,军法处置。”
正当众人嚷嚷着,要进入府门时,孙思克在王辅臣的陪同下,出现在了府门口。
“杨总兵,国公让你带着大家回营地。”
“咱们是武将,朝堂之事,不要掺和,国公自有安排。”
“这是国公的令箭,你收好了。”
“从现在起,谁敢闹事,军法处置。”
孙思克说罢,手托令箭,递给了杨朴。
“末将遵命。”只有一臂的杨朴,连忙上前,单手接过令箭喊道。
“众将听令,速速返回营地,违令者斩!”
看到韩烈的令箭,众将虽然不明其意。
却也只得乖乖返回大教场营地。
“人都回去了吧?”
前院客厅内,与李元忠和崔定国谈话的韩烈,见到孙思克回转,遂笑着问道。
“都回去了,就是情绪很激动,对于您辞去大将军职务,大家都不理解。”
孙思克恭敬的回道。
事实孙思克也不理解。
韩烈突然辞去大将军一职,真正知道其中深意的人,只有昨晚密谋的孙传庭,曾樱,路振飞三人知道。
正所谓谋不与众。
即便孙思克是心腹大将,韩烈暂时也没有打算告之。
包括眼前前来参见的李元忠和崔定国二人。
“此事关乎朝堂稳定,你们就不要多问了。”
“现在开始,你们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
“那就是牢牢抓紧兵权,没有我的令箭手令,任何人不得调动一兵一卒。”
韩烈看着几人,严肃的传达了自己的命令。
“末将等遵命!”
虽然不明白韩烈背后的谋划。
但这会大家却都明白了。
韩烈并没有打算放弃兵权。
其实孙思克他们,也不在乎韩烈担任什么职务。
只要韩烈不主动放弃兵权,即便皇帝的诏书,在军中也不好使。
“公愚,你起草一份文书。”
随后韩烈对刘楗吩咐道。
“是。”
“本公即将出任内阁首辅,着各军总兵官,湖广,江西,山东,浙江、河南、河北各省督抚。”
“上表拥护南安侯,福建提督军务总兵官郑芝龙出任大将军一职。”
韩烈起身想了想,对刘楗传达了命令。
“啊?”众将无不是吃惊的看着韩烈。
刘楗虽然没有停下手,却也是有些震惊。
大将军一职,即便要推荐他人,也轮不到郑芝龙一个出身海盗的强盗吧?
“此令誊抄二十份,务必传达到各军,以及我们掌控的各省督抚手中。”
“荩臣,你安排快马,六百里加急发出去。”
“然后在把他们奏疏,带回京城。”
韩烈依旧没有多做解释,而是郑重的强调了一遍。
“是。”刘楗和孙思克见状,也没敢多问。
“庆之,大将军一职,就算您不干了,老罗,李岩,杨衍,还有老崔都有资格啊。”
“只要你一句话,兄弟们还能不支持吗?”
实在有些想不通的李元忠,忍不住的问道。
他是韩烈的姐夫,跟随韩烈多年,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我自有主张,这是朝堂之争,你们按照我部署行事即可。”
韩烈霸道的回了句,见气氛有些沉闷。
他依旧没有解释,而是笑了笑说道。
“有些时日没有小聚了,今晚你们几个留下来吃饭。”
“我让小宛多准备几个菜,咱们兄弟们好好喝一杯。”
“那末将等就叨扰了。”
崔定国闻言,拉了拉李元忠,笑着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