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解决欠饷,户部官员
明末逐鹿2025-07-29 08:565,588

  韩烈这次回京,家中众女并不知道京城的风险。

  加上又要带孩子,大家虽然不舍,但也表现的很平静。

  最后跟随的女眷,只有董小宛和长平公主朱媺娖。

  自从与韩烈发生了关系后。

  在徐州住了大半年的的长平公主,与董小宛倒是处在好姐妹。

  这半年来,董小宛带着她在徐州,做了不少事情。

  也让她渐渐体会到,治理一个国家,守护这江山的不容易。

  对于韩烈的排斥感,也在这两月的相处中,逐渐消弭。

  主要是她认识到,现在的大明朝廷。

  如果没有韩烈的存在,就不可能支撑的下去。

  大明的江山,是汉人的江山。

  朱媺娖相信,朱家的列祖列宗要是知道,大明江山要沦陷到异族之手。

  怕是九泉之下,也会死不瞑目。

  想太祖朱元璋,以草民之身,驱逐元虏,恢复汉人政权。

  成祖朱棣,北征大漠,一直率军打到了斡难河畔,成为数百年来,唯一亲征漠北的皇帝。

  宪宗朱见深时期的成化犁廷,所做之事,无不是为了守护大明的汉人江山。

  现今的大明,如果没有韩烈。

  怕不是早已经亡国灭种,她这样的亡国公主,必然沦为建奴鞑子的玩物。

  就像五百年前的北宋末年。

  靖康之变,上到皇帝,皇后,公主、妃子,下到黎民百姓,无不是匍匐在金人的脚下。

  这些历史,搁在五年前,朱媺娖想都不敢想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可甲申之变,父皇朱由检,崇祯皇帝为了不让宗室遭到那样的耻辱。

  与母后自杀殉国,真正饯行了大明祖训。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

  现在想想,朱媺娖虽然依旧感伤。

  但也为父皇母后壮举为荣。

  朱媺娖思想的巨大改变,除了在徐州期间,跟随董小宛看到了民间疾苦。

  牺牲将士的英勇事迹外。

  最主要的是韩烈前不久,夜宿在她房间时,跟她讲了一个自身的故事。

  韩烈告诉了朱媺娖,他的身世来历。

  跟她说了崇祯皇帝自杀殉国,为大明赢下了万世之名。

  也告诉了她大明亡国后,满清入住中原,成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哪一个晚上,依偎在韩烈怀中的朱媺娖,听韩烈讲述了一夜的故事。

  也正是哪一个晚上,朱媺娖才真正体谅了韩烈。

  “大将军,陛下还年少,还请您看在妾身的面子,将来能够给他一条活路。”

  当船只在燕子矶渡口靠岸时,朱媺娖还是忍不住的,向韩烈发出了一声哀求。

  “公主,看来还是不相信我啊。”

  韩烈看着眼前这滚滚长江,有些感叹的道。

  “当年杨慎被贬云南,途径长江之时,写下了《临江仙》那样伟大的诗篇。”

  “想必内心也是充满无奈和惆怅吧。”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今日我韩烈对着这长江起誓,此生绝不做那弑君之事,如有违此誓,定让我受万箭穿心而死。”

  韩烈突然的发出的誓言,不由让朱媺娖惊诧变色。

  董小宛更是心疼不已的生气道。

  “公主殿下,你要是不相信庆之,下船之后,咱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今后咱们姐妹割袍断义,从此不相往来。”

  面对韩烈的起誓,董小宛愤怒的语言。

  朱媺娖也感到了一丝愧疚。

  “大将军,小宛姐姐,对不起。”

  “请你们相信我,我绝对没有别的心思。”

  “无论何时,我都会站在你们这边,哪怕是付出生命,我也绝不会背叛你们。”

  都说出嫁从夫,朱媺娖心里的天枰。

  其实在说出刚才那番话时,她就选择了韩烈,而不是他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否则她就不会说出那番话来。

  “好啦,小宛你也别生气,我相信公主。”

  “以后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没有必要说两家话。”

  韩烈微笑的拉了拉董小宛,又看着朱媺娖说道。

  “入城之后,我让你让你入宫,这么久没有见到太后,想必她一定很挂念你。”

  “嗯,谢谢大将军。”

  虽然有了肌肤之亲,但鉴于身份,二人都没有公开关系。

  所以朱媺娖一直都称呼韩烈大将军。

  董小宛她们也都称呼朱媺娖公主。

  带着二女刚下船,韩烈便见到了姐夫李元忠,还有崔定国迎了上来。

  经过这几个月的休养,崔定国伤势已经康复。

  早在一个月前,他就赴任了龙骧左卫都指挥使一职,并加授了总兵,都督同知等衔,明确为正二品武官衔。

  同行的还有锦衣卫指挥同知,兼南镇抚司镇抚使谢山。

  双方见面寒暄过后,董小宛和朱媺娖领着侍女,坐上一辆马车。

  韩烈与李元忠,崔定国,谢山同坐一辆马车。

  “谢山,现在京城讨饷一事,情况如何了?”

  “会大将军的话,户部已经彻底乱套,朝中各个部门的官吏,带着太学生们,一直在户部和洪武门前静坐。”

  “没有命令,卑职也不敢擅自行动,只能派人维护秩序。”

  谢山一脸恭敬的回答道。

  “嗯,可知道具体欠饷多少?”

  韩烈心中和清楚,要解决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发钱。

  “卑职询问过户部左侍郎蒋臣,至今欠饷五个月,共计白银五十万两。”

  谢山回答之余,犹豫了一下说道。

  “锦衣卫的私库之中,还有三十万两银子。”

  “卑职可以随时拿出来,交给大将军您处置。”

  谢山话语刚结束,李元忠也开口道。

  “启禀大将军,龙骧卫私库,也还有十五万两银子。”

  “这是龙骧卫将士,未来两个月的军需和俸禄,末将可以先调拨出来。”

  “哈哈哈……”

  韩烈朗声一笑,摆手说道:“区区五十万两银子,我还是拿的出来的。”

  “这次路过淮安府时,我已经从漕运衙门,调拨了一百万两银子入京。”

  “你们就不要操心了。”

  “你们的钱财,还是留着备用吧。”

  “有一点我必须要叮嘱诸位。”

  “尔等虽然是我的心腹,但决定不允许贪腐和克扣钱粮。”

  “否则即便是我的袍泽兄弟,也休怪我韩烈不念旧情。”

  “末将等不敢。”

  三人纷纷作揖应道。

  “王德。”

  探出头的韩烈,扬声喊了句。

  驱马护卫在马车旁的王德,立马上前回道。

  “大将军有何吩咐?”

  “传令杨朴,带领大军前往大教场驻扎。”

  “让孙思克,参军府的刘楗,黄锡衮,以及亲卫铁骑营随我入城。”

  “还有,你先行一步回大将军府,让参军长史黄毓祺,把户部左右侍郎蒋臣,顾锡畴叫来大将军府。”

  “是!”

  王德连忙答应一声,驱马传令而去。

  车马很快从上元门进入南京城,直驱洪武大街外的大将军府。

  当车马抵达大将军府外时,参军府长史,兼礼部右侍郎的黄毓祺。

  参军府参军六曹主事余怀,邓汉仪二人。

  以及奉命而来的户部左侍郎蒋臣,右侍郎顾锡畴已经在府门口等候。

  “下官等参见大将军。”

  见到从马车上走下车的韩烈,众人纷纷上前行礼。

  “诸位大人不必多礼,请入府叙话。”

  韩烈微微一笑,拱手一揖。

  进入大将军府大厅落座后,韩烈看向蒋臣和顾锡畴问道。

  “户部的情况,你们二位可否跟我详细说说?”

  顾锡畴看了眼蒋臣,神情冷淡的回道。

  “大将军是不是有些明知故问了?”

  “呵呵,看来顾大人对我很不满啊。”韩烈倒也没有生气,微微一笑的他,看向蒋臣说道。

  “蒋大人,你来说说吧。”

  蒋臣字一介,南直隶桐城人。

  说起来此人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却喜读杂书,精通理财之法。

  崇祯九年,朝廷财政困难,崇祯下旨各地,举荐精通理财的贤士入朝。

  他被征召入京,在平台问政之时,他提出的宝钞法,获得崇祯的赏识。

  被授户部主事,后来又晋升为户部员外郎。

  他之所以晋升为户部左侍郎,就是因为善于理财和术数,得到姜曰广的推荐。

  相比起来,他的资历与顾锡畴那就差得远了。

  顾锡畴字九畴,苏州府昆山人,万历年间就高中进士,历任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永历六朝的元老大臣。

  在崇祯年间,他就做过南京礼部尚书。

  这也是顾锡畴面对韩烈时,他也敢狂傲无礼,反问韩烈的原因。

  但蒋臣却不敢这般无礼,在韩烈的询问下,他起身作揖拜道。

  “大将军,户部缺钱,并不是朝廷开支大,而是税赋收不上来。”

  “这点大将军您心中比下官更清楚。”

  “户部自去年开始,只能收取南直隶十几个府州的钱粮赋税。”

  “而江西,湖广,山东,浙江各行省的赋税银,皆被大将军划拨为兵部军费专项使用。”

  “仅凭南直隶之地的赋税银,不但要供养皇室宗亲,勋贵子弟。”

  “还要发放文武百官的俸禄。”

  “今年春闱的花费,也是一笔巨大开支。”

  “朝廷又哪里来的钱财呢?”

  在说这番话时,蒋臣心中也是多少有些怨气。

  他堂堂一个户部左侍郎,如今成为了管账先生。

  江西,湖广,山东,浙江四个行省的税赋银,由各省巡抚上报了一个数字给他。

  然后钱财尽数押解到兵部,成为专项军费。

  “不是还有福建,两广的地方财税吗?”

  “我要是没有记错,福建,广东、广西三地,一年至少也有百万税银,难道也不够朝廷开支?”

  韩烈皱眉问道。

  虽然他把最富裕的浙江,江西各地税赋,控制在了手中,作为专项军费。

  但也把福建,两广三地的税赋,交给了朝廷。

  “大将军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

  听到韩烈的询问,顾锡畴有些不满的看向韩烈,一脸怒容的反问道。

  年过花甲的顾锡畴,虽然头戴官帽,但花白的胡须,满脸的皱纹,依旧充满岁月的痕迹。

  “蒋大人,你来告诉我,福建和两广的税赋到底是怎么回事?”

  韩烈也不想跟顾锡畴这个老家伙吵架。

  很明显对方这是倚老卖老,看自己不爽呢。

  对付这么一个六朝老臣,江南名士。

  若对方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即便如他也不好对其治罪。

  “回大将军,两广去年遭遇台风风暴,只收回二十万两税银。”

  “可在路过福建海域时,却被福建水师营给拦截了。”

  “朝廷让闽浙总督蒋德璟去讨说法。”

  “水师营总兵郑彩回复,说查无此事。”

  “甚至把押运的船只和人员尽数扣押杀害。”

  “幸得一人跳海出逃,把消息带回了给了两广总督张肯堂,朝廷才知道这事。”

  “至于福建的税赋银,这两年来一分钱没有收上来。”

  “总督蒋德璟,巡抚黄景昉都说,福建的税赋银,每年不足三万两银子。”

  “只够当地官吏俸禄和赈灾使用。”

  “不是当地没钱,是福建提督郑芝龙一家,养了超过十万的军队。”

  “税赋钱财都被郑家收走了,蒋德璟和黄景昉他们无可奈何。”

  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得韩烈,也不由吃了一惊。

  “竟有这事,为何无人向我汇报?”

  “大将军一心北伐中原,建立个人的不世功勋,怎么还会管福建的事情?”

  顾锡畴再次讥讽道。

  “郑家一门七人封侯封伯爵,难道不是大将军在先帝时期,就向朝廷举荐的吗?”

  “现在他们坐断东南,手握雄兵十万。”

  “谁又敢对他们指手画脚呢?”

  被顾锡畴这么讥讽,韩烈一时也有些哭笑不得。

  当初他请封郑芝龙一族,是因为局势危急。

  为了拉拢郑家,从而收复江西的举措。

  咋就成了他扶持郑家,祸乱朝纲了?

  “顾大人,是非曲直,自有公断,我也不跟你辩解了。”

  韩烈沉声而起,对堂下的参军府六曹主事余怀吩咐道。

  “你去把我带来的一百万两银子,与蒋大人交接,把欠下的俸禄,今天就发放出去。”

  “卑职遵命。”

  余怀起身答应之下,蒋臣得知有银子,也是躬身一揖道。

  “下官告退。”

  顾锡畴则依旧冷笑道。

  “大将军果然是财大气粗啊,朝廷的钱财,倒成了你私人钱财。”

  “你这般行径,与逆臣又有何异?”

  “顾大人,还请慎言,大将军怎么做,还轮不到你来评论。”

  眼见这货接连挑衅,韩烈都选择忍让。

  这让刘楗拍案而起,怒视道:“不要以为你年迈,就可以倚老卖老。”

  “这几年来,大将军为国征战,血染沙场,你是一点都看不到嘛?”

  “甲申之变后,先帝驾崩京城,燕京沦陷。”

  “天下分崩离析,建奴铁骑横扫中原,进逼湖广,江淮大地。”

  “难道不是大将军把建奴鞑子击退的吗?”

  “哼,这难道不是人臣该做的事情?”顾锡畴冷哼一声,理所当然的反问道。

  “好一个人臣该做的事情。”看不下去的孙思克,挺身而起,冷笑问道。

  “那请问顾大人,你又做了些什么呢?”

  “本官尽忠尽责,无愧于心。”顾锡畴昂首而立,正义凛然的回答道。

  “好一个尽忠尽责。”韩烈对于这厮的不识趣,也有些厌烦了。

  “既然如此,福建税银一事,那就劳烦顾大人走一趟吧。”

  “明日本将军向内阁和皇上举荐顾大人,以钦差身份,出使福建,督促郑家交出税银。”

  “到时候还望顾大人能够尽忠尽责,把这事办好。”

  说罢的韩烈,也不在跟他纠缠,直接拂袖道。

  “送客!”

  “哈哈哈……”

  听到韩烈的说辞,顾锡畴丝毫不怒,反而大笑着昂首走了出去。

  “这老家伙是疯了吗?”

  听到对方放肆的大笑声,孙思克也不由皱眉。

  “这厮好生无礼,咱迟早宰了他。”堂下的王辅臣,之前没有机会上前说话。

  但顾锡畴多次顶撞韩烈,他也是看得明明白白。

  这会他也是气愤的吼道。

  “介之,此人在京,与那些人来往比较频繁?”

  韩烈摆了摆手,阻止了大家的抱怨。

  此时的客厅之内,只剩下韩烈,刘楗,黄锡衮,孙思克,王辅臣、谢山和韩烈询问的黄毓祺。

  “顾锡畴与太子太保程注,太子太傅何瑞征,太子太保朱之臣。”

  “还有刑部左侍郎张有誉,鸿胪寺寺卿梁云构等人,多有往来。”

  “这些人都是朝中老臣,享有清誉。”

  黄毓祺现在是礼部右侍郎,兼任着大将军府的长史。

  同样已经年过花甲的他,这几年在韩烈的照拂下,官运亨通,倒是红光满面,精神抖擞。

  “我明白了。”

  韩烈点点头,也明白了此人为何对自己意见如此之大。

  原来这人是个保皇派。

  刚才黄毓祺说的那帮人,都是皇帝一派的忠臣,老臣。

  这些人也是守旧派的代表。

  说白了他们不是忠于大明皇帝,而是忠于自身利益。

  这些人与钱谦益、吴伟业都是江南士林领袖,东林派的利益集团。

  就像现在朝廷之上,官吏欠饷数月一事。

  对于他们这些大官僚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哪怕朝廷一年不发饷银,他们也不缺钱用。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大地主,做官为的是权利,根本不是那点可怜的俸禄。

  真正缺钱的是哪些中下层的官吏。

  那些寒门子弟,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考上进士。

  早已经掏空了家底,一家老小是真要靠俸禄生活。

  “谢山,立即派出锦衣卫的密探,前往福建走一趟。”

  “我要掌握郑家的一举一动,不能再让郑家再做大了。”

  对于顾锡畴的顶撞,韩烈倒是没有太放心在心上。

  但福建郑芝龙家族,这两年来,韩烈致力北伐中原,一直没有处理。

  若是任由他们做大做强,那就真要割据一方了。

  这点韩烈是绝不容许的。

  “卑职这就安排千户卢力,亲自赶往福建探查。”

  谢山连忙躬身应道。

  “叮嘱卢力,注意安全,郑家可不是善茬,不要正面碰撞。”

  “遇到事情,让他们可以去都司营总兵朱成功处寻求庇护。”

  韩烈想起在江西期间,与朱成功结交的情意。

  他相信在大是大非面前,那位国姓爷朱成功,一定会站在朝廷一方。

  处理手头之事,韩烈回到后院洗了个澡。

  入夜时分,正准备吃饭时,值守的王德来报。

  “大将军,孙阁老,路阁老,还有曾阁老来访。”

  “嘿,这几个也是急性子,连夜摸上门了。”

  韩烈苦笑一声:“快请几位阁老入内。”

  “小宛,让厨房再加几个菜,贵客上门,咱可不能怠慢了。”

  “妾身亲自去安排。”董小宛微笑的起身应道。

  “我也去帮忙。”朱媺娖也跟着去了厨房。

  韩烈则走到院门口迎候,孙传庭,路振飞,曾樱三人的到来。

继续阅读:第554章 辞去大将军职务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