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收复京师,多尔衮殒命
明末逐鹿2025-07-28 18:125,429

  “启禀首辅大人,攻城的杨朴总兵率领中军和前营,已经攻克左安门和右安门。”

  战斗打响不到一个时辰,前方就传来捷报。

  韩烈闻言,立即披挂上马。

  在孙思克,王德、孙平率领的侍卫护卫下,快速出营,赶到了城外。

  “首辅,万骑军的将士,也已经杀进去了。”

  “看来如今的燕京,确实只是一座空城。”

  马背上的孙思克,通过千里镜观察之下。

  发现整座城墙之上,只剩下永定门城楼上的守军还在抵抗。

  “传令陈德,率领万骑军直驱内城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

  “务必趁守军不备下,夺取一门,为我军攻进内城打下基础。”

  虽然永定门还在抵抗,但韩烈这会通过千里镜的观察。

  发现守军的抵抗,不过是强弩之末。

  燕京有内外城之分。

  外城七门,内城九门,才是燕京的防御重心。

  所谓的九门提督,就是内城九门的由来。

  韩烈刚才说的三座城门,正是内城南门入城通道。

  “报!”

  “海军各营攻下东便门,广渠门,正在向内城的东直门,朝阳门进发。”

  韩烈这边军令刚刚下达。

  姚启圣、黄蜚率领的海军各营,攻克外城东门的捷报就送了过来。

  “胜利了,胜利了……”

  当韩烈一行人策马来到永定门外时,城头之上便传来了一阵呐喊声。

  徐信率领的侍卫军前营将士,挥舞着日月赤色大旗,站在城门楼上,齐声欢呼。

  “打开城门,迎候首辅大人入城。”

  城门楼上的徐信,看到韩烈的大纛出现在城外时,立马扬声下令,打开了永定门。

  “徐参将,不必多礼,立即率军入城,拿下正阳门,夺取内城。”

  在城门口见到迎候的徐信,马背上的韩烈,面露微笑的挥手示意道。

  “回禀首辅,陈提督,杨总兵率领各营人马,已经入城。”

  “我营奉命肃清外城残敌。”

  徐信拱手一拜,回答了他的作战任务。

  “嗯,那就继续执行命令。”

  韩烈点点头,策马进入了永定门。

  虽然西门和北门现在还未拿下。

  但这会东门和南门攻克,姚启圣、黄蜚率领海军各营,充当步卒人马,已经杀奔东直门,朝阳门而去。

  韩烈率领侍卫队,赶到正阳门外时,城头之战激战正酣。

  陈德亲率万骑军中军营,以及杨朴率领的侍卫军中军营人马。

  翁之琪,伊尔都齐,毕力克图,郭中杰一众将领,皆在城门下参战。

  内城南门外的崇文门,由张国柱率领万骑军左营在围攻。

  宣武门则是王遵坦率领万骑军右营在进攻。

  镇守在城南城墙上的清军内大臣冷僧机,率领的一千多士卒,正在奋力抵抗。

  冷僧机是满洲正黄旗出身,因攀附多尔衮,得以授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

  阿思哈尼哈番是满洲爵位,相当于汉人男爵。

  阿思哈尼哈番是勋职,翻译成汉文为云骑尉。

  此人与此刻坐镇内城的户部尚书,英俄尔岱一样。

  都是多尔衮帐下心腹老臣,如今都已经年过五十岁。

  属于老迈之人,这也是多尔衮留下他们的原因。

  但他们的子孙后人,却都已经撤离京师。

  “大清的勇士们,今日能够与城池共存亡,这是我等幸事。”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那是我们赚了。”

  冷僧机虽然年迈,但却精于骑射。

  当年松锦之战后,锦州总兵祖大寿率部来归。

  皇台极在盛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并效仿昔日魏武帝曹操,在邺城举行校射大典。

  冷僧机策马飞奔,挽弓射箭连中靶心,获得皇台极上次驼鹿一头。

  此刻,面对城下明军的攻城。

  冷僧机手持一杆桑木弓,连发数箭,皆连射杀数名冲锋的士卒。

  军阵前的陈德,通过千里镜捕捉到这个情况,当即飞马而出。

  手持白桦弓的他,挽弓搭箭,瞄准城门上的冷僧机,一箭射出。

  正在射箭的冷僧机,丝毫未察觉到这个情况。

  直到感受到危险来临之时,为时已晚。

  陈德以骑射专长,手中两石弓,虽然算不上一等一的强弓。

  但配合上锋利的长箭,百步开外距离。

  基本上可以做到百发百中。

  而明军的制式弓矢,就是软弓长箭。

  所谓软弓,就是拉力较小的弓矢,寻常臂力也能连续射击。

  长箭是箭矢相比以往的箭矢更长,以便增加飞行的稳定性和准确。

  “噗!”

  飞射的箭矢,从冷僧机面目射入,深入三寸有余。

  锋利的箭簇直透眉心要害。

  闷哼一声的冷僧机,当场瘫倒在地,抽搐的身体挣扎了好一会才彻底咽气。

  冷僧机的倒地死亡,让原本就兵微将寡的正阳门城头上的守军,彻底陷入混乱。

  率领侍卫军冲锋的中军副将郭中杰,发现这个情况下。

  手持刀盾,厉声吼道。

  “将士们,立功受奖的时刻到了,先登者,赏银百两,随我冲啊!”

  “冲~啊!”

  侍卫军的将士,本就是军中精锐。

  平日不用催促,将士们战斗起来都是嗷嗷叫。

  这会更是不用说,抬着云梯,飞梯的将士们,高喊着冲到城墙下,争先恐后的攀爬上了城头。

  “杀!”

  “杀~啊!”

  一队队士卒,爬上城墙厚,挥舞手中的刀枪,追逐着城墙上的守军,就是一阵冲锋砍杀。

  城头上的守军本就稀少,冷僧机中箭而死后,军心更是大乱。

  侍卫军一万将士如潮水般冲上城墙,别说城头守军不多。

  就是再多一倍兵力,这会也根本不够看。

  “打开城门,杀进大明门,活捉多尔衮。”

  毕力克图这位归降的蒙古大将,在见到正阳门被拿下时,跃马而起,高举手中战刀,率领侍卫军的人马,率先冲进了城门。

  身为降将的毕力克图,如此高调行事。

  主要还是为了表忠诚。

  其次他知道多尔衮的睿亲王王府,就在大明门外。

  大明门是紫禁城外的一座城门,通过大明门就是承天门。

  也就是后世的天安门。

  承天门始建于明成祖朱棣,也是紫禁城的宫门。

  因为得知多尔衮留在了京城。

  所以对于毕力克图来说,此番杀入京城,若能够生擒,哪怕是斩杀多尔衮这个敌酋。

  那必然是奇功一件。

  一路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毕力克图率领的人马,就杀到睿亲王王府门外。

  把守王府大门的英俄尔岱,带着三百巴牙纛亲卫,驻守在府门四周。

  已经做好拼死一搏的英俄尔岱,见到毕力克图之时,一脸愤怒的喝问道。

  “毕力克图,你个叛徒贼子,可知廉耻二字作何解释?”

  对于府门楼上英俄尔岱的叫骂。

  毕力克图虽然心中有些愧疚,但他却脸色丝毫不变的笑道。

  “英俄尔岱,休要聒噪,岂不闻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

  “满清覆亡在即,吾既非满洲王公大臣,也非女真族人,更没有受尔等荣宠。”

  “兵败势穷被俘,承蒙大明君王,首辅大人不弃。”

  “予以恩赏,这等知遇之恩,不得不报。”

  “汝今日只有死路一条,若是开门投降,我会给你留个全尸。”

  英俄尔岱闻言,气愤不已的吼道。

  “放箭,放箭,射死此贼。”

  府门楼上的弓箭手,听到军令,纷纷挽弓搭箭,朝着毕力克图就是一轮箭矢射落。

  “进攻,拿下此贼,论功封赏!”

  毕力克图一扯马缰,迅速后退躲避箭矢。

  同时下令左右将士,展开了反击。

  “砰!砰!砰!”

  “嗖!嗖!嗖!”

  府门外的侍卫军士卒,迅速提枪射击。

  弓弩手也快速进行了一轮攒射。

  虽然有府门院墙防御,但英俄尔岱帐下仅有三百人。

  毕力克图率领的侍卫军中军营一部分,可是有数千人马。

  将士们团团包围住王府,四面展开射击攻击。

  双方相互对射下,守军很快死伤殆尽。

  等韩烈带着侍卫队赶到时,府门已经被攻破。

  英俄尔岱也在侍卫军的射击下,中弹而亡。

  此刻冲入王府的毕力克图,带着人马来到大堂之上,见到神态从容,气定神闲端坐在王位上的多尔衮。

  他的内心多少有些敬畏之情。

  多尔衮的身旁,福晋小玉儿,也是一身盛装打扮。

  与头戴暖帽顶珠,身穿蟒服补子,挂着东珠的多尔衮,宛如一对璧人。

  自知今日必死无疑,多尔衮表现的无比镇定自若。

  “好,很好。”

  看着毕力克图带人闯了进来,多尔衮没有半点惊讶,反而面带微笑说道。

  “本王没有想到,最后送寡人最后一程的人会是你。”

  “说吧,你是要砍下本王的脑袋,去请功封赏。”

  “还是想要生擒寡人回去邀功?”

  “摄政王,您是满清亲王,卑职敬你是一条汉子。”

  “您若是反抗,卑职只有砍下你的脑袋回去。”

  “但您要是投降,卑职也会把你押解去面见首辅韩阁老。”

  毕力克图看了看左右跃跃欲试的士卒,抬手阻止将士们的行动,面色平和的看着多尔衮说道。

  “您是大清的摄政王,自古君王都有君王的死法。”

  “就如前明的崇祯皇帝,自缢而死,虽死也成全了君王的节义。”

  “念在往日君臣份上,您可以选择自杀,卑职可以不要功劳,请求首辅韩阁老,以君王之礼,为您举行葬礼。”

  毕力克图看着上首端坐的多尔衮,并没有因为功名利禄而失去理智。

  “哈哈哈……”

  长身而起的多尔衮,放声大笑道。

  “你说的不错,君王当有君王的死法。”

  说罢,多尔衮提起桌上,早就准备好的毒酒,为自己和福晋小玉儿各倒了一杯。

  “福晋,一路上有你作陪,本王死而无憾。”

  “只是委屈你了,年纪轻轻,却要追随孤王共赴黄泉。”

  端起酒杯的多尔衮,叹了口气,一饮而尽。

  “王爷,妾身来了。”

  福晋小玉儿坦然一笑,随即也一口喝下了杯中毒酒。

  鹤顶红的毒性猛烈,刚刚喝下毒酒的二人,转眼便口吐白沫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把二人的尸体抬上,向首辅韩阁老报捷吧。”

  虽然毕力克图确实心怀立功之心。

  可看到英俄尔岱奋勇抵抗,直至战死。

  如今又看到多尔衮夫妻,自尽而死。

  这让他多少生起一丝恻隐之心。

  刚来到门口的毕力克图,便见到韩烈领着孙思克、王德、孙平,以及侍卫军中军营副将郭中杰带着一队人马而来。

  “末将有罪,请首辅大人责罚。”

  毕力克图带着士卒,抬着多尔衮夫妇尸体,见到韩烈迎面走来。

  自知刚才的自作主张,明显违背了对敌人处置。

  故而毕力克图也没有辩解,而是直接躬身作揖,向韩烈做出了请罪责罚。

  “将军有何罪?”

  韩烈目光平静的看着对方问道。

  毕力克图随即开口解释了一遍,他刚才本可斩杀多尔衮。

  但因为念了往日旧情,而让多尔衮夫妇选择了自尽。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将军虽念旧情,却没有放跑敌酋,这并不违反原则,岂有降罪之理?”

  韩烈上前一步,伸手扶起毕力克图,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赞赏道。

  “将军有情有义,本阁甚慰。”

  “多尔衮虽然是自尽而亡,但他是满清摄政王,敌酋首领,将军有功无过,理当为首功。”

  韩烈这一番话出口,毕力克图顿时感激涕零的拜道。

  “首辅大人恩德,末将必当誓死相报。”

  “将军不必如此。”

  韩烈摆摆手,走向担架,看了眼已经死去的多尔衮,沉声对毕力克图叮嘱道。

  “安排人选两副上好的棺椁,以亲王之礼,入土为安吧。”

  “墓志铭嘛,实事求是,不必讳莫如深。”

  “虽是敌我对手。”

  “但多尔衮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不该,也不必抹黑他在满清的功业。”

  正所谓成王败寇,对于一个失败死去的对手。

  韩烈这点雅量还是有的。

  抹黑侮辱对手,反过来看,又何尝不是贬低自己呢?

  “首辅大人雅量,末将不及也。”

  毕力克图也没有想到,韩烈竟然有如此心胸。

  拱手一拜的他,由衷的佩服道。

  “忙去吧。”

  韩烈摆手说了句,转身走出睿亲王府,直奔承天门而去。

  此时,陈德,王遵坦,张国柱,翁之琪等万骑军一众将领,已经率军进入了承天门。

  韩烈与孙思克一行人,赶到承天门时。

  紫禁城已经被陈德率领万骑军,全面掌控。

  “启禀首辅大人,紫禁城各门,已经被我军接管。”

  承天门门口,陈德,翁之琪二人躬身迎候在道旁。

  “末将已经严令,各军只占据宫门,不得擅自入宫,更不可随意走动,违令者军法处置。”

  “传我军令,万骑军退出攻城,驻扎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肃清内城残敌,整顿治安,赈济百姓。”

  万骑军虽然也是韩烈嫡系军队,但紫禁城代表的是皇权。

  即便是嫡系军队,也不得随意出入。

  宫城要是成为菜市场,任何人都可以进出,那就失去了他的神秘性和神圣性。

  这一点,韩烈肯定是要维护的。

  不是他不亲民,而是这是维护政权的需要。

  哪怕是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县衙大门也有保安把守。

  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自由出入。

  更别说更高级的中枢衙门。

  “末将遵命。”

  陈德,翁之琪连忙拱手应道。

  “荩臣,由你率领侍卫军进驻承天门,调派各营把守各宫门。”

  “必须严令,即便是值守宫门的官兵,也不得随意进入宫殿。”

  “违令者,斩!”

  大明燕京紫禁城,与南京的紫禁城宫殿群的规模和营造,基本差不多。

  分别有四座宫门,分别是东面东华门,南面的午门,北面的神武门,西面的西华门。

  进入承天门的宫殿,主要是三大殿。

  也就是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不过,这三大殿是嘉靖年间重修的殿名。

  明成祖朱棣时期,三大殿实际叫做奉天门,文武楼,午门;也叫前朝。

  后廷主要是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为中心。

  分别有东六宫,以及西六宫等宫殿。

  大明后期皇帝主要办公和居住场所,基本上都在乾清宫。

  上朝则在太和门外,也就是露天广场上完成‘御门听政。

  百官上朝行礼,以及奏事均在太和门前的广场上完成。

  韩烈自崇祯十七年三月份离开京城。

  至今算起来,阔别京城差不多也有四年时间。

  相比起三年多的紫禁城,眼前的紫禁城多少有些残破。

  原因是李自成入京时,曾烧毁了几座宫殿。

  满清入主燕京时间尚短,虽有进行修缮,但至今皇极殿,太和殿等重要的宫殿,都还没修缮完成。

  “王德,孙平,你二人带百人队,随我入城巡查。”

  进入承天门的韩烈,下令孙思克率领侍卫军,接管紫禁城戍卫职责后。

  也换下了深入的甲胄,穿上蟒服冠带,骑上披着红袍的战马,缓缓进入了皇极殿。

  同行护卫的王德,孙平,包括身后的百人侍卫骑兵。

  也都统一换上了新的袍服,以及大红色的锦袍,一脸庄严肃穆的护卫在韩烈左右。

  韩烈之所以要换上官袍,带队巡查宫城。

  也是表达自己的敬畏之心。

  身为三军统帅,朝廷重臣。

  如果韩烈都对皇宫禁苑没有敬畏之心,那么手下的骄兵悍将,更加不会对皇权产生敬畏之心。

  不管韩烈将来做不做皇帝。

  但该有的游戏规则,肯定要遵守。

  否则人人效仿,把律法、规则,道德视作儿戏,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京城自古是神圣之地,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收复燕京之功,不亚于从龙之功。

  这份功绩可称之为中兴之臣。

  韩烈带着队伍,巡查了一遍宫城之后,立即退到承天门外驻扎。

  并且下令三军将士,没有军令,不得进入承天门。

  “末将等恭贺首辅大人,收复京师。”

  当韩烈回到承天门外时,姚启圣,黄蜚,罗平安,吴六奇、王辅臣等一众将领。

  包括城外的刘楗,黄锡衮等文官,也都汇聚在承天门外。

  “今日之功,皆赖诸公群策群力,韩某岂敢贪天之功?”

  韩烈张开双臂,诚恳的说道。

  “诸公之功,本阁当上书陛下,录功请赏!”

继续阅读:第593章 再请封王,拿下山海关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