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拿下高陵,转向富平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55,367

  “回大王,实不相瞒,任珍仗着权势,平日多有仗势欺人。”

  “我等之所以阵前归降,也是此贼下令关闭城门,不让我等入城。”

  “吾等只得率众归顺朝廷。”

  赵良栋见韩烈询问,实话实说道。

  “既有仇怨,何不说服本王攻城,而下令封赏诱降呢?”

  韩烈一脸平静的问道。

  “大王,末将等与任珍乃是私怨,攻城夺地乃是公事。”

  “而且战端一开,必有死伤。”

  “末将岂能为了私人恩怨,而弃国家大义,兄弟生死而不顾呢?”

  赵良栋的回答,不可谓不漂亮。

  尤其是他态度恭敬,让人不得不信服。

  作为历史上的名将,赵良栋为人虽然执拗,每每为了功勋,毫不退让,甚至上书康熙争辩。

  但他在平定三藩之乱之中,居功至伟。

  以至于满清康熙皇帝,都盛赞他是武将之中少有的良将。

  甚至连乾隆也夸赞赵良栋,在征讨三藩,平定云南功勋卓著。

  值得一提的是,赵良栋是满清入关,孟乔芳在陕西组建督标营时,以青壮身份加入的清军。

  故而他的身份并没有瑕疵,自然没有贰臣或者汉奸之说。

  毕竟当时大明覆灭,南明也已经退守福建、两广。

  这个时候要是再苛刻的要求中原大地的汉民,再守节效忠大明,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事情。

  这也是张勇被编入贰臣传,而赵良栋却没有的原因。

  同样名列河西四汉将之一的孙思克。

  他的父亲孙得功是汉奸贰臣不假,但孙思克却没有编入贰臣传。

  也是因为孙得功投降满清时,当时的孙思克还是婴儿,显然他是没得选择的。

  “赵将军能够大义当先,本王甚慰。”

  “若能够劝降任珍,拿下高陵,本王授予你首功。”

  对于赵良栋有此觉悟,韩烈也是毫不吝啬的赞许道。

  这边韩烈率军扎下营寨之际,张煌言率领的中军各营人马,也陆续抵达。

  得知王之纲和刘治国战死,张煌言也是一阵感伤。

  “大王,王之纲和刘治国为国捐躯,理当嘉奖。”

  “臣建议门荫二人之子,以告慰亡灵,激励三军将士。”

  韩烈点点头:“这事你写个章程,孤王上本朝廷,为阵亡将士请求封赏和抚恤。”

  “不过,眼下是先拿下高陵城。”

  “刚才赵良栋将军建议孤王,围城招降,许之以利,不知玄著以为如何?”

  张煌言虽然很想说,这么做是不是太便宜了这支守军。

  但想到攻城战打起,必然伤亡惨重。

  于是他遂压下心头愤恨,作揖回道。

  “若能够兵不血刃拿下城池,这是上策。”

  “卑职没有意见。”

  “王德,传令各营立即围城,竖起本王大纛王旗,孤王亲自前去招降。”

  韩烈当即沉声而起,决定亲自前往劝降。

  高陵虽然不是坚城,但如今城中尚有五千守军。

  如赵良栋,王进宝所言,任珍虽然平庸,但参将陈万略乃是骁将。

  若五千人马奋死一搏,大军攻城必然要付出不小的伤亡。

  而城中这支守军,都是汉军营士卒。

  这些人可都是关中子弟,个个都是大明子民。

  强攻拼杀,那就是自相残杀,这显然不是智者所为。

  而这个时候,城头守将任珍,与参将陈万略,也产生了分歧。

  “陈参将,此时不退,岂不是死路一条?”

  面对陈万略的抗命,任珍皱眉喝问道。

  原来任珍在看到明军招降赵良栋所部后,退到了十里外扎营。

  心虚的他,知道坚守高陵必死无疑,遂决定退回长安。

  可陈万略却拒绝执行军令,而是不满的回道。

  “任副将,弃城而逃,可是重罪,与其逃回去被砍头,吾宁愿战死城头。”

  “再说刚才若不是你拒绝开城门,把赵良栋诸将逼反,何至于眼下这般局面?”

  二人争执不下之际,城门小校来报。

  “明军大队人马杀奔而来,目测有数万之众。”

  “唉,现在想走也走不了。”

  叹了口气的任珍,有些怨恨的瞪了陈万略一眼,愤慨的上了城头。

  陈万略则是一脸平静,张勇如今生死不明。

  赵良栋众将投降了明军,对于他来说,接下来是生是死,已经不能以他个人意志来决定。

  来到城头的二人,看到城外密密麻麻的明军人马,任珍满脸都是惊骇。

  陈万略也是眉头紧皱,一时也不知道如何自处。

  就在这时,韩烈率领的王旗大纛,在众将的簇拥下,来到城门三百步外。

  三百步外距离,在没有火器的情况下,可称得上是绝对的安全距离。

  “城头上的弟兄们听着,吾乃赵良栋。”

  驱马而出的赵良栋,大手一挥,顶着个光头的他,扬声喊道。

  “现已率部归降大明朝廷,现奉大明夏王殿下王命,前来警告诸位,速速开门归降,夏王殿下保证尔等身家性命。”

  听到赵良栋的喊话,城头上的任珍,陈万略以及守军士卒,无不是神情微变。

  韩烈这会随之驱马而出,身穿银甲白袍的他,目光深邃,表情严肃的看向城头喊道。

  “吾乃大明夏王韩烈,今日率王师至此,只为收复大明河山,尔等只要归顺朝廷。”

  “本王保证秋毫无犯,所有将士官任原职,绝不清算。”

  “但是,若是反抗不降的话,拿下城池,鸡犬不留!”

  面对韩烈的亲自劝降,任珍无疑心动不已。

  陈万略却有些犹豫,因为他和任珍都是明军将领出身。

  家眷也都在长安城内,若是就此投降,明朝会不会秋后算账,他没有把握。

  还有他的家眷,能不能活命?

  城头上的士卒,没有自主权,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任珍和陈万略。

  只为等待他们的命令。

  不管是战是降,他们都只能听令行事。

  “陈参将,明军势大,夏王亲自招降,汝是什么意见?”

  任珍回头看着陈万略沉声问道。

  虽然他是副将,也就是现在城中的主将,但眼下城头五千人马。

  陈万略执掌的中军营三千士卒,他可指挥不动。

  所以只能询问意见。

  “降了吧。”陈万略回顾左右,眼见将士们都看着自己。

  他实在于心不忍,这些跟随他的兄弟,因为他的抵抗,而沦为炮灰。

  “传我军令,打开城门,开门投降。”

  得到陈万略的答复,任珍也不由松了口气。

  “大王,他们投降了。”

  王辅臣见状,有些振奋的指着城头喊道。

  “传令,骑兵营入城,严守军纪,如有违令者,斩!”

  对于拿下这样的小城,韩烈并没有多少兴奋可言。

  “入城!”

  王辅臣则是有些兴奋,驱马而起的他,率领帐下骑兵,随即冲进了城中。

  “咱们也入城去。”

  王进宝想到自己城中的营地内,还放着一笔钱财,连忙对陈福说道。

  “走。”陈福一挥马鞭,跟着队伍急匆匆进了城池。

  唯有赵良栋立马在旁,没有跟着入城。

  赵良栋之所以没有跟着入城,是他不想见到任珍。

  虽然为了大义,他可以不与任珍计较。

  但是这不代表,他能够原谅任珍把他拒之城门的行为。

  随着王辅臣率军进入高陵城,也就宣告了高陵一战的结束。

  王辅臣接管了城池后,韩烈与张煌言这才率领主力人马,进入了城中。

  随后,在城中营地内,韩烈召见了归顺的众将。

  “任将军,汝城头举义有功,本王授予你总兵衔,出任长安守备。”

  行礼寒暄过后,为了安抚拉拢众人,韩烈当即对这些投诚之人,进行了封赏。

  “末将谢大王赏赐。”

  任珍之前是副将,也就是副总兵官。

  如今投诚不但升了一级,还获得长安守备实职,这自是让他分外高兴。

  “陈万略,汝升任副将,出任陕西都司营副总兵。”

  紧接着韩烈看向陈万略,宣布了对他的任命。

  “末将谢大王。”

  感受到韩烈的信任和重用的陈万略,心生感激的躬身作揖拜道。

  虽然同样都是升了一级官阶,但就职务上来看。

  他这个都司营副将,那可是实打实的副总兵职权。

  相反,长安守备营守备之职,虽然可以挂衔总兵,副总兵,但实际职权,则是参将。

  也就是说任珍的职权,明显与官阶不符。

  原本还高兴的任珍,这会虽然表情平静,但心中却隐隐生出了一丝不快。

  此人心胸狭窄,向来妒贤嫉能。

  对于陈万略职权高于自己,他自是心中愤恨不已。

  但他不敢对韩烈嫉恨,只能把这份愤慨记在了陈万略身上。

  韩烈这会自然猜不到二人的心思。

  “赵良栋,汝起义有功,升任参将,出任近卫营前营主将。”

  “陈福,汝升任参将,出任近卫营右营主将。”

  “王进宝,你留在本王帐下,出任侍卫亲军游击将军。”

  随着韩烈对众人的封赏,众将纷纷起身拜道。

  “谢大王封赏!”

  “任珍,陈万略汝二人职务,待收复长安之后,再行上任,现在留在本王帐下听令。”

  “你二人帐下兵马,由赵良栋,陈福收编,编入近卫营前营和右营。”

  “赵良栋,陈福你二人立即收编军队。”

  封赏完众将,韩烈一开口,直接把众人的军队,进行了收编。

  以补充近卫营的战损。

  这么做即可防止这些人,心生二心。

  也可以杜绝他们手握兵权,引发不必要的内乱。

  至于战死的王之仁,刘治国,皆死于张勇之手。

  而此人又被王辅臣所杀,这事也算是了了。

  毕竟战场之上,各为其主,死伤难免。

  总不能因为战败发生死伤,就要把投降归顺的对手全部斩杀。

  这样做的话,只会把敌人逼到绝境。

  到时候敌人真要拼命,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岂不是得不偿失。

  韩烈身为三军统帅,他不可能义气用事。

  对于首恶他可以毫不留情,但对于普通的士卒,尤其是汉人子民,他更不可能下令屠杀。

  拿下高陵城,长安已经近在咫尺。

  当晚,在高陵城宿营的韩烈,召集帐下的参军主薄刘楗,与张煌言开了一个碰头会议。

  “根据赵良栋等人的汇报,眼下长安城,已经被吴三桂那个奸贼接管。”

  “满清总督孟乔芳,带领一支人马,撤往平凉府而去。”

  “我若所料不错,吴三桂怕是无意守长安。”

  “不然他不会让孟乔芳撤往平凉府。”

  “虽说如此,但仅凭我们手中的人马,想要拿下长安肯定不行。”

  “所以孤王决定分兵,拿下蓝田和富平。”

  “汇合神武军和忠勇军各部,再合围长安。”

  “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三人的小型会议,韩烈表现的很松弛。

  下座的张煌言和刘楗,也是边喝茶,边听取韩烈的提议。

  “蓝田方向,有荩臣带领的侍卫军中军营,加上重新整编的神武军的各营。”

  “臣以为即便不派军支援,也应该能够拿下蓝田。”

  张煌言抿了口茶,缓缓说道。

  “富平方向,洪承畴,汉岱手中还有三万人马。”

  “其中至少有两万精锐,李岩所部想要全歼他们,确实颇为困难。”

  “若我军从高陵出击,攻占三原,切断富平与长安的联系。”

  “与李岩前后夹击富平城的话,洪承畴要么应战,要么只能往庆阳府和宁州方向撤退。”

  “而庆阳府和宁州,都与平凉府相近。”

  “臣怀疑孟乔芳撤往平凉府,就是去打前哨。”

  “吴三桂和洪承畴留在关中的目的,则是为了拖延时间。”

  “若让孟乔芳成功在河西四府,立下阵脚,那么我们收复河西,势必又要费一番手脚。”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河西四府。

  分别是平凉府,庆阳府,巩昌府,临洮府。

  这四府在明代隶属陕西布政司行省管辖,而这些地方在后世都是甘肃地区。

  而后世的兰州,就是临洮府下辖的州城。

  所谓的河西走廊,也就是从平凉府一直延升到嘉峪关。

  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在历朝历代都是不言而喻。

  因为这条路不单单是重要的丝绸之路,更是提供战马的重要之地。

  历史上的北宋,为什么这么弱,难道只是因为以文制武的朝纲吗?

  显然这只是一个方面。

  事实上北宋除了自始至终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这片北方土地外。

  在河西这片土地上,实际上也基本没有掌控。

  因为自大宋开国不久后,党项人李继迁就在宁夏叛乱,为西夏立国打下了基础。

  从而使得北宋彻底失去河西之地。

  这就导致北宋再没有了战马的供应。

  冷兵器时代,缺乏最重要的骑兵部队,战斗力首先就要打个对折。

  这也是历朝历代以来,中原王朝无论是对于河北,还是河西,那都是视若珍宝的原因。

  “那就不要让洪承畴这个狗贼跑了。”

  刘楗沉声接过话头说道。

  “洪承畴三万人马,囤聚富平,抵抗李岩的进攻,就是为了确保长安不失。”

  “咱们要是出兵三原,与李岩合围富平。”

  “以九万人马攻打富平,我就不信洪承畴这个奸贼,还能再跑了。”

  韩烈想了想,点头说道。

  “九万对三万,优势明显,这一仗倒是能打。”

  “不过,这样一来,高陵,临潼方向,必须调动河南都司营驻防。”

  “以免咱们中路门户大开,被吴三桂钻了空子。”

  “大王,严忠总兵的一万人马,现在就在潼关,两日就可以赶到高陵。”

  张煌言补充道:“只要大王一道军令即可。”

  “嗯,公愚,立即起草一道军令,让王德派人连夜送去。”

  “另外,传令孙思克率领武关的人马,向商州,蓝田发起进攻。”

  “还有,飞马给湖北都司总兵李来亨去一道命令。”

  “让他率领湖北都司营的人马,从郧阳入商州,兴安州,协助孙思克作战。”

  “臣遵命!”韩烈如今封王拜相,开府建牙,故而手下文武官吏,皆可以向他称臣。

  距离高陵一百多里的富平,同属长安府。

  富平位于长安北门,距离长安一百五十里。

  作为长安的重要门户,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关中,首要之地就是攻取富平。

  历史上发生在富平最大的战役,就是北宋末年的富平之战。

  洪承畴、汉岱率领的三万人马,之所以会在富平。

  起初倒不是为了镇守长安门户。

  而是去年年底燕京失守前,多尔衮给洪承畴和汉岱下了一道军令。

  让他们率军从陕北撤往漠南,从长城北边返回燕京勤王。

  接到这份军令的洪承畴,汉岱不敢怠慢。

  只得放弃潼关,率军北上。

  只是他们刚走到富平,就得知燕京失守的消息。

  紧接着李岩率领的忠勇军,从河东渡过黄河,进入蒲城,把他们堵在了富平。

  “镇国将军,关于孟总督和平西王的提议,你怎么看?”

  孟乔芳撤往平凉府前,与吴三桂商议退守河西的决策。

  这会通过信使,送到了洪承畴手中。

  对于这事,谨小慎微的洪承畴,不好直接拿主意。

  遂把镇国将军汉岱叫来,一起商议了起来。

  镇国将军是汉岱的爵位,而不是军职。

  这是汉岱作为满清宗室子弟,获得基本爵位。

  “谭布,现在我军钱粮还有多少?”

  汉岱没有直接回答洪承畴的询问,而是转头询问起谭布,关于钱粮的事情。

  这个问题可不是简单关心钱粮问题。

  而是关系到汉岱的决定。

  “回镇国将军,城中粮草不足半月,钱财倒是还有一些。”

  “不过城中粮草食物早已经被我们征收殆尽,有钱也很难再买到粮食。”

  谭布如实的回道。

  “洪大人,你认为我们选择还有选择吗?”

  汉岱苦笑一声,叹息道:“如今燕京失守,河北、山西尽失,皇上退往盛京。”

  “我等孤悬在外,外无援兵,内无钱粮,困守富平小城,必死无疑啊。”

  “若能够退往庆阳,从宁夏镇退往河套地区,再寻机撤回辽东,倒也不失为一条活路。”

  “镇国将军所言有理。”洪承畴起身一弹衣袖,恭声说道。

  “请镇国将军下令,各部人马立即启程,撤离富平,向庆阳转移。”

继续阅读:第606章 向长安进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