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第二座学堂,江淮讲武堂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33,712

  第372章第二座学堂,江淮讲武堂

  彭城书院有范复粹为山长,又有当朝太傅,征虏大将军韩烈站台,还有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支持。

  加上优渥的入学待遇,这不书院一开学,便涌入了大量的学子。

  几乎江淮地区,包括山东和河南大部分地区的学子,都赶来了报道。

  不过,其中大多数为青年学子。

  青年学子之所以多,一来他们有游学的能力,二来他们参考多年,很多人秀才这一关都过不了。

  无法获得秀才功名,就不能获得朝堂的待遇,连做个私塾先生都费劲。

  只有一些乡绅地主,才会聘请他们在家族祠堂讲学。

  十年寒窗苦读,谁不想一朝成名天下知?

  而如今大明京师陷落,弘光朝新立,科举暂时还未定。

  这些青年士子,无不是对前途陷入迷惘之中。

  但是入了彭城书院,可以参加徐州府的县试,中了秀才还可以参加江淮和山东的乡试。

  除了这两份待遇,学习满一年,成绩优异者,可获得贡生资格,也就可以获得做官资质,江淮和山东,河南各地的八品,九品官职,都可以安排。

  这份恩遇,对于青年士子来说,简直就是天降馅饼的好事。

  “大将军,短短旬日,彭城书院,四千学子已经招满,还有不少外地学子前来求学,这可如何是好?”

  自彭城书院开学后,每天都有外地学子前来求学。

  负责接待事宜是徐州学政的王命岳,他把这事汇报给了知府黄锡衮后,黄锡衮只得来到大将军府请示韩烈。

  “给他们发放路费,劝说大家回去,明年再来参加入学报名。”

  学院只能容纳四千人,多了他也没有办法。

  继续扩招肯定不现实,他也不可能依靠一个学院,就把天下读书人都招揽进来。

  “大将军,来的学子只怕得好几千人,一人发放多少钱路费合适?”

  黄锡衮迟疑的问道。

  毕竟好几千人,花费的银子不少,他也不好做主。

  “按照路程远近发放,计算回乡路程,每日吃住所需发放。”

  韩烈想了想说道:“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救急不救穷,不能让一些人钻了空子。”

  “这事你让姚启圣去负责,他是铜山县丞,这个人有些本事,正好试试他的能力。”

  “卑职遵命。”得到韩烈的指示,黄锡衮恭敬的退了下去。

  “宋长庚了不起啊,他的的《天工开物》可称之为当世科学巨作。”

  “孙思克,你去一趟彭城书院,请宋先生前来一叙。”

  宋应星是彭城书院开学前夕,才到的徐州,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韩烈才读到天工开物的原本。

  虽然后世也有天工开物刊本,但多时修订版,与原版相差甚远,韩烈前世虽然读过一些,但这次重新读原本。

  才发现宋应星这本书的伟大。

  宋应星一生虽然官做的不大,但他的天工开物,即便是在后世,那也是科学巨作,而宋应星也被称之为明末有数的科学家之一。

  纵观历史上能够称之为科学家的人可不多,这样的人绝对凤毛麟角,比宰相还稀少。

  “主公,您待会要去江淮讲武堂授课,这个时候去请宋先生,会不会时间上有冲突?”

  堂下正在处理公文刘楗,听到韩烈的吩咐,遂开口提醒了一句。

  “公愚不提醒,险些忘了,今日还要去讲武堂讲课。”

  韩烈闻言遂笑道:“这样,你去安排人,准备一些食物,送去讲武堂后厨,让他们准备几桌午宴。”

  “今天中午我要在讲武堂,宴请一众教授吃饭,你携带我名刺,安排马车正午时分,请书院一众教授前来讲武堂赴宴。”

  “卑职这就去办。”孙思克接过韩烈的递来的公文令,拱手而退。

  没错,彭城书院开学当天,韩烈在茱萸山不远处的云龙湖,还开设了一个学堂,名为江淮讲武堂。

  江淮讲武堂主要讲有关军事指挥和思想的学堂,目前也不对外招生学员。

  由韩烈自任江淮讲武堂山长,目前讲武堂招收的第一批学员,是驻扎在徐州境内的万骑军,神机军,神武军三军将领。

  而且是千总,游击,参将一级的将领,韩烈的目的,就是先从军中高级将领进行思想上的进一步培养。

  而授课的讲师,主要是韩烈和各军总兵官,以及各副总兵。

  先从高级将领开始,然后再延伸到下级军官,比如把总,队率以及立功的军中士卒。

  江淮讲武堂的占地面积,只有二百三十亩地,比之彭城书院小了一半。

  但两座书院仅相隔不到十里,坐落在云龙湖畔的讲武堂,整个建筑也要简陋的多。

  除了主题办公大楼,是一栋三层建筑外,其它的教室和营房,都是一层的建筑物。

  围绕院墙三面而营造的营区,中间有一百二十亩的大校场,校场之上有骑马,射箭,习武的场所。

  正大门与主楼迎面想对,有一条长五百米的过道。

  韩烈在亲卫营千户孙思克,吴六奇,百户邵苓芝,白光勇四人率领的五十骑亲卫护卫下,在大门口下马,一路缓缓走进了讲武堂大门。

  自王辅臣调任神武军参将后,百户李师膺也跟着王辅臣,去了神武军担任王辅臣的副将。

  原本接替李牟出任亲卫营指挥使的陈长林,自从跟随史可法后,深受史可法喜爱,而被史可法相中,说是要招他为女婿。

  史可法只要一个女儿,虽然收养了一个义子。

  但陈长林这几年跟随韩烈左右,已然成长为一个文武双全的贤才。

  史可法起了爱才之心,韩烈也能够理解。

  当史可法提出要把陈长林带在身边,招赘入门时,韩烈没有反对,只是约谈了陈长林。

  当时韩烈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你我相识与微末,你和老罗(罗平安),虎子(郭虎)都是我的兄弟。”

  “留在我身边,我不会亏待你。”

  “史阁老乃名门之后,又是当朝大学士,是我们值得信任的盟友,他看重你,说明你足够优秀。”

  “无论你做什么选择,我都支持你。”

  陈长林在淮安跟随史可法三个月,对于史可法的人格魅力,他也是由衷敬服。

  但要是让他背叛韩烈,显然是不可能。

  原本他是准备拒绝史可法的好意,但在听了韩烈的话后,他却突然决定,要留在史可法家中,做这个上门女婿。

  至于他为什么会这么选择,他没有跟谁解释原因。

  直到多年以后,他才说出实情,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韩烈说史可法是他的盟友。

  盟友就是合作伙伴,却没有从属关系,也可以因为利益结盟,也可能因为利益而背盟。

  陈长林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不认为留在韩烈帐下,能够起到多大的重用。

  相反,留在史可法帐下,他就可以把这个韩烈认为盟友的人,牢牢的拴在韩烈的身上。

  不得不说,陈长林对于韩烈的知遇之恩,以及忠诚之心,苍天可鉴。

  第一批入学讲武堂的军中将领,主要是神武军,神机军,万骑军三军的将领。

  现阶段负责讲学的人,主要是万骑军总兵崔定国,副总兵张国柱,王遵坦,陈德。

  万骑军虽然人数最少,但军中几员战将,都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

  崔定国边军出身,陈德也是将门之子,张国柱是个野路子,但铁头将军的名号,却不是盖的。

  人送外号张铁头,打仗勇猛,悍不畏死,这就是张国柱的作风。

  王遵坦出身名门世家,其父做过前朝宰相,祖上世代为官,可他却做了将军。

  一个文弱书生,却闯出了书生儒将的名号,可见他的能力与本事。

  他们四人作为讲师,自然敢有异议。

  除了他四人外,神武军主将张名振,李之芳二人,也是讲师成员。

  张名振是文武双全,兵法韬略,样样精通,加上几十年的生活阅历,以及军中经验,他这个讲师自然是名副其实。

  李之芳是举人出身,又是韩烈身边的参军出身,无论是军事指挥,还是军事理论,亦或者思想工作,更是无人能够出其右。

  现在他是神武军右军参将,也是讲武堂的副山长,主管讲武堂一切事物。

  韩烈这个山长,实际是个挂名之人,主要事务,还是李之芳在负责。

  除了这些人外,宋应星,毕懋康,毕懋良,汤若望四人,也是讲武堂的讲师之一。

  宋应星和汤若望主讲科学,比如天文地理知识。

  毕懋康,毕懋良兄弟,主要讲解火器知识。

  而二人的几个儿子,毕熙志,毕熙仲,毕登辅,毕登翰等人,还有一帮徒子徒孙,现在依旧还在微山湖各岛负责火器制造。

  韩烈军中的火炮,神机火枪,炮弹,子弹都在微山湖之中生产制造。

  目前微山湖各岛之中,拥有三万多人口,这些人一部分打渔为生,一部分以船只运输弹药,一部分负责火器局生产。

  基本上可以维持自给自足状态,整个微山湖内各岛,俨然成为一座海上城市。

  韩烈最近每两天,都会来讲武堂讲一个时辰的课。

  他主要讲的不是兵法韬略,也不是指挥作战,而是思想课。

  一间偌大的教室内,坐满了听课的学员,六十个座位没有一人缺席。

  第一排坐着的学员,赫然是神机军主将罗平安,左营参将王进朝,。

  前营参将姚成,右营参将李元忠,后营参将刘文昭。

  还有左营游击将军秦光福,等各营游击十余人,千总四十多人。

  基本上这堂课上的学员,都是神机军中的中高级将领。

  韩烈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创办彭城书院,江淮讲武堂呢?

  原因很简单,他需要培养自己的班底和嫡系。

  只有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班底,绝对忠心自己的嫡系人马,他才能真正的做到百折不挠。

  哪怕是打了败仗,受了挫折,只要嫡系和老班底在,韩烈就可以卷土重来。

  做到屡败屡战,最终走向胜利。

  前秦淝水之战,前秦天王苻坚,统军八十万南征,淝水之战失败后,为何一蹶不振,庞大的王朝灰飞烟灭?

  又如后汉三国官渡之战,袁绍百万大军,败与曹操之后,势力土崩瓦解?

  再比如眼前的大顺闯王李自成,山海关一战,好不容易占领的燕京失守,仅仅不到一年身死国灭?

  归根结底,就是他们没有稳固的班底和嫡系人马。

  花费三五年时间,以思想教育武装起一支属于自己的班底,嫡系人马,对于如今才二十多岁的韩烈来说,那根本不是问题。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

  “全体起立,欢迎大将军为我授课。”罗平安出身军户,这些年跟随韩烈,一步步做到总兵的位置,固然有努力和天赋加成。

  但要没有韩烈的扶持,他这辈子也就只会是一个军户。

  这就是一个人的气运,以及跟对人的成败。

  后世有句自嘲的话,韩烈是认为有道理的。

  那句话是这么说的,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继续阅读:第373章 办学理念的认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