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武昌围城之战,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的城池,经过陈子龙,左懋第等人治理。
目前城中的秩序早已经恢复,走在街头之上,随处可见商铺,也都在正常营业。
在李来亨,陈子龙二人的作陪下,王辅臣带着一个小队亲卫,化妆成普通百姓模样,暗自混在人群中保护。
“走,去粮铺看看去。”
走在最繁华的城东街市上,韩烈走进的第一家商铺就是粮铺。
这是一家位于街巷的粮铺,占地面积不小,一栋两层建筑的房子,足足有四个店面相连,而且还有前后两重院落。
刚走进商铺,立即有店小二迎了上来。
“几位客官需要买些什么粮食?”
看着热情的店小二,韩烈微笑的回道:“你这里都有什么粮食?”
“那客官算是来对了地方,我们满仓粮铺什么粮食都有。”
“稻谷和大米,麦麸和白面,高粱、大豆、黄米各种粮食应有尽有。”
店小二显然是个熟手,口若悬河的立即把各种粮食介绍了一遍。
“嗯,看来小二哥是个不错的销售员嘛。”韩烈笑着夸了一句,接着问道。
“那请问一下,各种粮食价格如何呢?”
“那就要看客官买多少了,看您这几位,应该不是寻常人,要是买得到,价格肯定可以优惠一下。”
“若是零售的话,现在的大米价格是三百钱一斗,三贯钱一石。”
“麦面价格也是如此,稻谷和麦子的话,则是二百钱一斗,两贯钱一石。”
……
在店小二的一番介绍下,韩烈基本知道了目前街市的粮价。
三贯钱一石的大米,到底贵不贵呢?
能说会道的店小二,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客官,实话跟您说,目前整个武昌城中的粮食价格,都是统一的,这是官府的定价。”
“不瞒客官你,要不是官府做出承诺,今年的夏粮和秋粮补给给我们掌柜。”
“就去年的战乱,今年的粮食,不涨一倍,那才是怪事。”
“也正是官府召集了全城的粮食商人,严令大家平价粜米,咱们武昌城内的百姓,才能吃到这么便宜的粮食。”
“三贯钱一石的大米,纯属陪本赚吆喝,我们掌柜真是一文钱不赚。”
“要不是布政司衙门的官老爷,借贷了一万两免息银子给我们作本,这粮铺肯定开不下去。”
店小二的这番解释,韩烈倒是头一次听到。
见韩烈投来询问的目光,陈子龙这才上前低声回道。
“主公,这是左抚台想出来的策略,为了平息粮价和日常生活所需。”
“左抚台下令布政司衙门,给粮商,盐商,牧畜商人,都免息借贷了一批银子。”
“答应他们今年免除赋税,并由官府出面,把他们卖出的平价商品,在今年年底前低价卖给他们。”
“这样一来一回,很快就平息了市场的粮价,也让粮商们能够经营的下去。”
买卖经营这一块,韩烈并不陌生。
陈子龙这么一解释,他就明白了。
商人逐利,但人家也要生存。
现在到处都是战火纷飞,粮食价格居高不下,三贯钱一石的粮食,也就是朝廷强压的结果。
而在中原很多地方,三两银子都买不到一石白面,这就是现状。
“小二哥打扰你了,你们能够诚信经营,以后生意肯定更加红火。”
“今天我就不买粮食了,辛苦你半天,这一钱银子,赏你喝茶。”
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韩烈从腰袋内,摸出一钱碎银子递给了店小二。
原本对于废了半天口舌,却没有做成买卖的店小二还有些失望。
“谢谢,谢谢客官的赏赐。”
在看到韩烈递来的银子时,他立马喜逐颜开的连连称谢。
走出粮铺的韩烈,高度的赞赏道。
“平价粜米这个政策用的好,民生是头大大事,你们这些父母官,必须牢记一点,那就是让百姓能够吃饱肚子。”
“接下来春耕一事,必须重中之重来处理,土地要重新分配给土地。”
“粮种要无条件发放,让百姓充分享受到实惠。”
“我不要国富民穷,我们要做的是,让民富而国强。”
“只有我们的老百姓,人人都富裕了,咱们大明朝又何愁不富强呢?”
“要想保障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主要就是四点。”
“一是发展农耕,二是促进商业,三是无偿教育,四是保障医疗。”
“只要把这四点做好了,百姓必然富足,国家必然繁荣,天下何愁不能安定?”
韩烈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言论,简单明了,陈子龙却听的大为震撼。
虽然韩烈说的四条,并不新奇,几千年来,都是治国方针。
但是像韩烈这般,说的清晰通彻,则是前所未有。
大明朝的文风虽然盛行,但陈子龙却知道,读书人基本跟底层百姓没有多大关系。
能够读书的人,至少得是寒门子弟。
值得一提的是,寒门子弟可不是指穷苦的老百姓。
因为他们在士绅阶级,皇帝眼中还不配。
所谓的寒门弟子,在古代特指的人群是,是衰落的门阀家族的后代,因为祖上阔过,但后代式微了,才被称作寒门子弟。
还有一类寒门子弟,指的家族历史上未曾出过七品县令以上的官员,但至少属于地主豪绅阶级的地方豪强。
至于那些连土地都没有,祖上也没有人做过官的贫民,可没有资格碰瓷寒门子弟这个身份。
就拿陈子龙来说,他父亲做过工部侍郎,他的祖父,曾祖也都做过地方小吏。
这就造就了陈子龙从小有书读的条件。
那些地方上的私塾,一般都是豪绅大族,为子孙后代创办的。
外族人想要读书,一要给钱,二要成为大家族的附庸。
陈家在华亭就有私塾,陈子龙五岁就进入陈家私塾读书,他们家族私塾之中,都是陈家子弟,亦或者当地豪族子弟,才有资格进入陈家私塾读书。
这实际就是有偿教育,而且还设立高门槛。
韩烈提出的无偿教育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所有孩童,都有享受朝廷免费教育的条件。
至于医疗保障,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大夫在古代身份地位不高,其次医术属于秘传,而且没有从小就钻研学习的话,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夫。
商人实际也是贱籍,不但没有资格参加科举,更没有资格做官。
农民倒是身份地位高,士农工商嘛。
可实际上农民过得最苦,既要靠天吃饭,又要辛勤劳作,还要遇上好皇帝,执行仁政德政。
像明末这样的环境,兵荒马乱,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的时代。
农民有好日子过才怪了。
在城东走了一圈,韩烈提出去汉口码头看看。
汉口码头作为武昌最大的货运码头,也是长江之上,最重要的枢纽站。
南来北往的商人货物,可谓是络绎不绝。
“码头是重要的商业聚集地,这地方鱼龙混杂,一定要严厉打击帮派组织的存在。”
“那些流氓宵小之徒,别看干的事情不大,但危害性极大,尤其对于朝廷的威严,可是极大的挑衅。”
“你们都司营要在码头设立营寨,监督巡检司的衙役,一旦发现这些人的存在,立即逮捕审查,而且要重判,决不能让他们有生存的机会。”
来到码头之上的韩烈,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并没有走向码头。
站在码头入口处的韩烈,一脸郑重的对陈子龙和李来亨做出指示的同时,紧接着看向陈子龙问道。
“你们有没有统计,汉口码头每天有多少货船进出,有多少工人在码头干活?”
被韩烈这么一问,陈子龙不由尴尬的站在了原地。
“回主公,卑职失职,码头的船只统计,巡检司应该有统计,但工人估计是没有。”
“嗯,这点你确实是失职了,由此可见,在你的心中,对于商人还是轻视的。”
“对于劳动阶级的工人,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关怀。”
“工商,工商,工人和商人是一体的,我们既然要发展商业,就离不开商人。”
“而要促进经济繁荣,就离不开工人。”
“你作为一省,乃至数省的总督,就好比是一个大家族的家长,决不能忽视每一个人的存在价值。”
“我们既然要发展商人,就要给他们创造营商环境。”
“同样,工人也是劳苦大众的一员,他们跟农民一样,都是劳动阶级,是靠体力生存的底层人民。”
“我们官府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来保护工人的劳动价值。”
“只有让工农阶级,依靠勤劳获得了财富,他们才会拥护朝廷,这就是民心。”
“我希望你们湖广总督衙门,率先做出表率,制订一套工商保护律法。”
“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思想也要改变,不能用儒家愚民思想来治理要天下。”
“儒家的思想是用来教化万民的,让天下人都能够识文断字,这就是儒家的价值。”
“而治理天下,必须要用法律来执行,只有制订行之有效的律法,依法治国,这才长治久安之道。”
“我华夏从夏商周开天辟地以来,人治的治国方阵,是时候改变了。”
“法律虽然冰冷,但这才公平,公正的制度。”
韩烈这一番严肃的说辞,李来亨这个武夫听起来,或许有些难以理解。
但陈子龙身为一个博学鸿儒,却是听得振聋发聩。
韩烈这些推陈出新的思想,无不是建立在富民强国的基础上,这样的思想觉悟,无疑是真正的大公无私。
这一刻的韩烈,在陈子龙眼中,宛若一个悲天悯人的圣人。
“主公的教诲,卑职记下了,稍后卑职一定会召集湖广各省抚台,藩台,臬台商讨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律法,在湖广推行起来。”
陈子龙显然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
韩烈的思想和做法,不亚于一次巨大变革,朝廷之上不可能直接推行起来。
但在湖广三省小范围推行,制订行之有效的方案,寻找到其中的不足和吸取其中的经验,再一步步执行起来。
“知我者,人中兄也。”
见陈子龙明白了自己的心意。
韩烈毫不吝啬的赞赏了一句。
在码头边上转了一圈,正要离开的之时,突然码头之内,传来一种骚扰,紧接着响起了喊叫声。
“杀人了,杀人了……”
一时热闹的码头上,人群开始四散奔跑,很显然是有人在打斗,从而引起了混乱。
“辅臣,立即上去查看一下情况。”
在韩烈的吩咐下,王辅臣带着几名亲兵随处,立即冲进了码头的人群。
“主公,要不要我们先行离开,让来亨留下来处理?”
看着码头上拥挤的人群,混乱的情况,担心有失的陈子龙,连忙提议道。
“陈制台说得对,主公您先走,卑职留下来处理。”
这次他们是微服出行,身边就十几个护卫,面对这么大的动静,陈子龙和李来亨的担心也是正常。
“不用,来亨你去调集人马过来,我就在这里,那也不去。”
韩烈一脸严肃,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汉口码头之上,现在至少有四五千人在,这么多人之中,主要是码头上的工人,也有过往的商旅。
韩烈刚才一到码头,就看出秩序混乱,现在发生打斗之事,他一点不奇怪。
这么大的一个码头,这可是一块大大的肥肉,其中的肮脏之事,别人不清楚,两世为人的韩烈,可是知道其中的水有多深。
王辅臣带着六名亲兵冲进人群,来到打斗的现场之时,却意外发现了被围困在人群之中人,竟然是熟人。
见到是熟人,王辅臣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抽刀在手,历史朝着那帮手持棍棒,还有匕首的围攻人员厉声吼道。
“统统助手,我乃朝廷命官,谁要敢再动手,格杀勿论。”
那帮身穿着麻衣长袴的围攻人员,人人腰间系着一条醒目的黑色腰带。
很显然这些人都是码头的帮派人员。
在王辅臣喊话时,这帮人不约而同的看向了为首的那名大汉。
而这是被围的马万春,见到是王辅臣来了,也是惊喜的喊道。
“王大哥救我,这帮人偷我的钱袋,被我发现驱赶,结果他们反而要打杀我们。”
没错,此刻被包围在人群之中的人,正是秦良玉的小孙子马万春。
说来也巧,他带着夫人陪着秦良玉乘坐的船只,前不久刚刚靠岸。
马万春去年刚刚成的婚,今年也才二十岁,这个年纪的他,多少有些热血和冲动。
船只靠岸后,第一次来武昌的他,眼见码头热闹,遂带着夫人和几名随从来到码头,准备凑个热闹。
结果在码头上没逛一会,就被人尾随偷了钱袋。
发现有人偷自己钱袋,还摸了她媳妇的屁股,马万春哪里能够受得了,当场就把那个小偷的手打折了。
然而,在码头上偷盗之人,可不是弱势群体。
因为他们背后有一个帮会,叫做龙虎帮。
龙虎帮是汉口码头最大的帮会,他们几乎垄断了汉口码头上所有的行业。
龙虎帮帮主叫做张龙,而他有两个弟弟,分别叫做张虎和张豹。
这兄弟三人,年轻的时候曾考过武举,但因为学艺不精,而惨遭落榜。
自崇祯八年开始,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叛军,在湖广大地肆虐。
张龙兄弟三人便在汉口码头,靠着充当打手,拉拢了一帮船工,搬运工人,组建了龙虎帮。
至今龙虎帮在汉口码头,号称拥有帮众三千,张龙被人称之为混江龙。
张虎外号下山虎,张豹外号金钱豹。
在汉口码头之上,流传着一句话,混江龙的一句话,片帆都不能下江。
就算汉口码头的巡检使,县衙捕头,包括县令都不敢招惹张家兄弟。
因为横行码头多年,造就龙虎帮的成员,向来横行无忌。
马万春夫妻二人,穿着锦衣华服,身边跟着两个随从,操作外乡口音,一看就是外地来的肥羊。
这样的人上岸,自然第一时间就被龙虎帮底层的偷盗者给盯上了。
因为马万春出手,直接打折了小偷的手臂,从而引来了五六十名龙虎帮的打手围殴。
带头的壮汉,满脸横肉,目若铜铃,显然不是一个善茬。
这会他听到马万春向王辅臣求救,在看到王辅臣不过只有七个人,而且还穿着普通服饰。
虽然王辅臣自报了家门,说了自己是朝廷命官。
但这帮帮会成员,见王辅臣穿着普通,一个个肌肤黝黑,身形高大,哪里像是官府之人,在他们看来,王辅臣等人手持兵器,更像是来抢地盘的对手。
“码头是咱们龙虎帮的,谁要都不好使,给我把他们打趴下,丢入江中喂鱼。”
带头的壮汉头目冷哼一声,毫无顾忌的下达了反击命令。
“找死,全部杀了。”
王辅臣见这帮人,竟然敢跟自己动手,一脸狞笑的他,虎目圆睁,一步踏出,手中秋水雁翎刀挥舞而出。
身形矫健的王辅臣,犹如虎入羊群一般,冲进了人群,手中战刀如行云流水般施展而出。
“噗嗤!”
“呃~啊!”
……
眨眼功夫,王辅臣所过之处,无不是鲜血飞溅,惨叫连连。
“别杀我,别杀……”
那名带头的壮汉头目,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王辅臣手中的刀架在了脖子上。
吓得屎尿直流的壮汉,立马的惊恐的求饶了起来。
“噗!”求饶的话语还没说完,王辅臣手中的战刀已经划破了他的咽喉。
“不想死的,全部跪地不要动,否则杀无赦!”
王辅臣的勇猛与凶残的手段,直接把在场的几十人给震慑当场。
就连马万春夫妇,看着这残忍的一幕,也是吓了一大跳。
一眨眼功夫,五十多人死伤过半,带头的帮会头目更是直接惨死。
看到这个场景,码头上围观的人群,虽然惊恐,但却也是暗暗叫好。
常年生活在码头上的本地人,早就对龙虎帮的人怨恨久矣,如今看到他们吃亏,自是心中高兴。
【作者题外话】:祝书友朋友们,新年快乐,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万事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