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陈子龙请辞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95,458

  离开长沙府的韩烈,在巴陵码头,与张名振率领的神武军相遇。

  已经接到任命的张名振,如今又有了新的头衔,那就是湖广提督。

  提督一职最早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而且这个职务,一开始是由巡抚兼任的。

  比如某省巡抚官名后面会加授提督衔。

  而提督的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

  在大明一朝,提督一职,比例依旧不算高。

  品阶为从一品衔,而且提督一般都是提督一省,或者两三省的军务。

  另外,总督的由来,也是提督一职演变过来的。

  大明京师是最早设有提督总兵官职称的,后来改为总督京营戎政。

  由此一来,便演变出了两个新职务,分别是提督和总督。

  而到了明朝末年和满清时期,提督和总督已经明确分为文武官职。

  提督成为地方武将最高职务,总督同样成为地方上最大的封疆大吏。

  韩烈在崇祯时期,获得最高职务也是山东提督一职。

  他在移驻南都后,留守山东的李岩,就加授了山东提督军务总兵官职务。

  张名振如今成为韩烈帐下,第二个担任提督的武将。

  韩烈帐下大将现在不少,但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其实不多。

  李岩肯定有这个资格。

  杨衍的能力和威望,同样也有这个资格。

  为什么没有封杨衍出任湖广提督,是因为韩烈身边需要杨衍。

  这也是他这次任命了张名振为湖广提督的原因。

  虽然神武军也是韩烈帐下的嫡系,包括副将李之芳,更是韩烈看重的后起之秀。

  但神武军之前一直是后军,属于后勤队伍。

  后来才扩编为主力军,所以战斗力想必神机军,忠义军、忠勇军等各军,战斗力仍然有所欠缺。

  综合考虑之下,韩烈才让张名振留守湖广,负责节制湖广三省的都司营兵马。

  驻守归州的马进忠所部忠信营,他交给了秦良玉节制。

  驻守在襄阳的忠烈营袁宗第所部,则归湖广总督府节制。

  晨曦的巴陵渡口。

  霞光万丈,烟波浩渺,昨夜在岳阳楼外驻扎的韩烈,站在岳阳楼下的堤坝上,看着眼前早春景象,脑海之中不由想起了唐代诗人贾至,曾经在巴陵渡口留下的那首《巴陵早秋》诗篇。

  这首巴陵早秋,全篇诗名,应该算得上唐诗之中,最长的诗名之一了。

  全诗名字叫做: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阎功曹舍人。

  韩烈是昨日在岳阳楼外的石碑上,看到这篇诗句的,其中最后一句诗句,让韩烈颇有些感同身受意境。

  此刻站在堤坝之上的他,看着眼前浩浩荡荡的长江,想着被贬的贾至,孤苦生活在巴陵的心情。

  不由的与诗人产生了一些共鸣。

  “我同长沙行,时事加百忧。登高望旧国,胡马满东周。”

  这是贾至被贬巴陵期间,回望长安故都,创作的诗篇。

  当时的唐朝,刚经历过安史之乱,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大唐盛世不在,贬谪巴陵的贾至,回望长安故都,油然升起满腹惆怅。

  此时,途径巴陵的韩烈,登高望远,想着中原大地,女真鞑虏横行的场景,自是悲怆莫名。

  前不久,他在长江北岸的荆州境内,因为获悉桂王朱由榔在贵阳称帝,建元隆武,想到大明子民,汉族同胞,即将骨肉相残。

  同样也是悲愤莫名,心中充满无奈和愤慨。

  如今睢阳失守,最亲密的战友王希贤,虞绍勋战死的消息。

  有感历史大势滚滚向前的使命,这让他对于命运的不公,再次生出了强烈反抗之心。

  满清建奴鞑子,凭什么就拥有天命,他们有什么资格,统治大汉子民?

  炎黄子孙,几千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是天灾人祸,都无法阻挡汉人衣冠,血脉的传承。

  韩烈也坚信,在他的带领下,大汉民族,必然能够重新崛起,屹立在东方之巅。

  “大将军,张提督,李总兵,孙监军使来了。”

  二月初的长江码头,寒露深重,披着大氅的韩烈,在听到身为王辅臣的回禀下,缓缓的转过了头。

  “末将、卑职参见大将军。”

  从江北匆匆赶来的三人,在走近之际,恭敬的向韩烈行礼拜道。

  “不必多礼。”韩烈颔首看着三人,摆了摆手说道。

  “诸位一路兼程,辛苦了。”

  “将士们的情绪和士气如何?”

  “情绪多少有一些,主要是山东和南直隶户籍的将士们,他们原本以为可以返回家乡。”

  “突然听到要南下湖南,难免有些情绪。”

  张名振如实的说道。

  监军使孙奇逢紧接着补充道。

  “不过,大将军放心,监军司的各级监军,都在积极做工作。”

  “相信这股情绪,很快就会平复下去。”

  李之芳表态道:“神武军的将士们,除了在襄阳补充的义军人马,绝大数都是山东人。”

  “虽然有些情绪,但不会影响军心士气,等到了长沙府,我们会加强鼓舞。”

  “你们有决心和信心,我就放心了。”

  韩烈满意的点点头,这一次神武军入驻湖南平叛。

  说起来不单单是张名振升任了湖广提督衔,李之芳也加授了总兵衔。

  孙奇逢也由兵部郎中,加授为湖南道监察御史。

  “你们此次南下,务必要做好长期驻防辰州,甚至南下桂林的准备。”

  “所以思想这一块,一定要做好安抚,务必让将士们明白,他们是在为国而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安居乐业的条件。”

  紧接着韩烈又把睢阳失守,北方局势突变的情况,告诉了三人。

  “这个消息你们三个人知道就好,不要在军中扩散。”

  “现在将士们本身就渴望回家,一旦获悉家乡战火燃起,思想定然会大变。”

  “我特意留在巴陵,就是告诉你们这事。”

  “马上我会渡江,前往武昌之后,我将会立即赶往凤阳。”

  “如今我已经下令,神机,忠义各军赶赴凤阳和徐州。”

  “你们安心留在湖南平叛,以后我会给你们送塘报。”

  三人闻言也是脸色微变,睢阳失守,忠武军全军覆灭,这可是一场惨败了。

  比襄阳城北一战,神武军的失败,显然要惨烈的多。

  “大将军,末将等一定,尽快平定叛乱,随时等候您的召唤。”

  张名振这一刻也能够理解,韩烈身上的担子和压力。

  睢阳失守,北方显然需要大量兵力。

  但韩烈却还是坚持让他们南下平叛,这是无疑是需要很大的魄力。

  “祝你们早日开日凯旋,安全归来。”

  韩烈也没有过多寒暄,与三人交代完后,他便登上渡江的船只,与护卫的三千铁骑,往北岸而去。

  因为现在船只紧张,韩烈身边有三千铁骑,一人双马,赶路虽然比坐船辛苦,但速度实际并不慢。

  二月初六日,韩烈一行人马进入武昌城。

  这个时候,湖广总督衙门,以及湖广巡抚衙门,包括都司总兵衙门,还有按察司衙门,皆已经恢复运转。

  这次重返武昌,韩烈并没有实现通知陈子龙他们。

  因为长沙府迎接一事,韩烈知道要是派人通知的话,必然又会引来满城官吏。

  故而这次他直接带着王辅臣,领着十余骑先入了城,吴六奇带着大队人马在后。

  入了城的韩烈,直接来到湖广总督府。

  正在公堂之上处理政务的陈子龙,见到突然闯入的韩烈,惊喜之余连忙站了起来。

  “卑职参见大将军。”

  “人中兄不必多礼,没有打扰到你吧?”韩烈上前一步,伸手扶住他的双肩,微笑的问道。

  “大将军您是卑职的主公,什么时候来,都是卑职的荣幸才是。”

  陈子龙一脸恭敬的请韩烈上座之余,连忙吩咐堂下的吏员:“快,给大将军上茶点……”

  “等等,把我家人送来的哪壶碧螺春泡上。”

  “是,制台大人。”

  “人中兄酷爱珍藏好茶,看来今天我这是有口福了啊。”

  韩烈笑着坐了下来,与陈子龙闲聊了几句。

  紧接着话锋一转,说起了湖广目前的态势,以及睢阳失守的消息。

  听完韩烈口中说出的这一连串的事件,陈子龙也是面露震惊之色。

  今年才三十八岁的陈子龙,算得上是少年成名,二十八岁就高中进士的他,父亲陈所闻曾担任过工部侍郎。

  出身名门,自身有才华横溢,这多少造就了他年少时代的轻狂个性。

  然而,就在他高中进士的同年,父亲因病去世,从此七八年时间,他的生活开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直到一年多前被韩烈赏识,他这个只当过县令的进士,却是扶摇直上。

  可谓是一步登天。

  如今的他被韩烈推荐权任湖广总督一职,虽然朝廷的诏书还没下达。

  但这事只要韩烈和陈子龙二人没有意见,这事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总督可是名副其实的正二品大员,这样的年龄做到这样的高位,目前举朝上下,算得上是独一份的事情。

  “大将军,湖广总督府,一旦按您的框架成立,将会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行政区域。”

  “既要承担南北战事的重担,也要促进南部五省的经济发展,卑职实在难以承担如此重任。”

  “还请大将军允许卑职请辞,以我目前的能力和资历,做个兵备道,已经是高就了。”

  陈子龙听到韩烈要设立湖广,湖南、江西为湖广总督府。

  并且还要对两广开展商路,海上贸易。

  更要对西南地区,承担剿抚并用的军事战略,襄阳地区的防守任务。

  如此重担压下来,陈子龙顿感压力巨大。

  他倒不是怕承担重任,而是怕辜负了韩烈的所托。

  很显然,他这个总督是要加兵部尚书衔的,一旦加授兵部尚书,那就是从一品。

  如此一来,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只要干上五年,妥妥的入京之后就是六部堂官。

  五十岁完全可以入阁拜相。

  这等于是一条康庄大道。

  面对如此大的诱惑,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不会拒绝,甚至还会主动表态自己能够干好。

  可陈子龙却拒绝了,这点正是陈子龙身上的高贵品质。

  明末的贵公子不少,最有名的侯方域,冒辟疆等人,那个不是自诩才高八斗,文采风流。

  可最后国破家亡之际,这些人不是在青楼喝花酒,就是吟诗作赋,抱怨朝廷不公,没有给他们报效朝廷的机会。

  唯独陈子龙抛家舍业,往来奔走,积极参与抗清斗争,直至兵败,眼看复国无望,愤而投湖自尽,以身殉国。

  也正是这份不屈的斗争意志和民族气节。

  让陈子龙名垂青史,被后世铭记。

  就连满清皇帝乾隆,都给陈子龙追谥为忠裕。

  “人中兄不要妄自菲薄,能力可以锻炼,事情可以一步步来做,但忠诚和气节,才是你的品格。”

  “难道人中兄要背叛朝廷,背叛我不成?”

  面对韩烈的反问,陈子龙激动的站了起来,躬身拜道。

  “卑职万万不敢,没有主公的知遇之恩,岂有我陈子龙今天的地位?”

  “我陈家世代忠良,绝不做背叛民族大义的事情,宁死也不会。”

  韩烈赞赏的看着他,点头说道。

  “这不就对了嘛,湖广的事情虽然重大,但满朝文武虽多,能够让我无条件信任之人,则是屈指可数。”

  “如果人中兄你不做这个总督,我又还能相信谁呢?”

  “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廉洁,只有做到廉洁,把我们官吏队伍带好了,接下来的是轻视,也就好办了。”

  “湖广巡抚左懋第,湖南巡抚堵胤锡,江西巡抚钱肃乐,都是能臣干臣,你这个总督,就好比是驾车的马夫。”

  “只要控制好方向,下面的事情,交给他们干就是。”

  面对韩烈的信任和叮嘱,陈子龙也是感动万分。

  “主公知遇之恩,卑职万死难以相报矣。”

  “行了,你我兄弟之交也,私下里就不要煽情了。”

  韩烈对于陈子龙,一直都很欣赏和重视。

  尤其是他在赣南和长沙的表现,更是赢得了韩烈的肯定。

  “士为知己者死,能够遇到主公,这是我的幸事啊。”

  陈子龙有感而发的叹了口气。

  二人的交谈刚结束,接到消息的李来亨,就匆匆从外闯了进来。

  “陈制台,大将军来了,为何不召见我,莫非是把我当外人了不成?”

  李来亨是接到城门哨兵汇报,才知道韩烈已经入城的消息。

  而事先没有接到消息的他,断定韩烈肯定来了总督府,故而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李来亨跟着韩烈的时间虽然不才,但在亲卫营那段时间,性格开朗的他,与韩烈也是结下不错的私交。

  而在长沙府期间,李来亨与陈子龙配合默契。

  不但说降了袁宗第的起义,也会夺取荆州府,建立不下的功勋。

  这也是他被外放,出任湖广总兵的原因。

  同样,因为在长沙府的共事,李来亨和陈子龙二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别人来总督府,一般都会通报,只有他直接就闯了进来。

  “怎么,我入城还要通知你这个总兵,才能入城不成?”

  看着兴冲冲而来的李来亨,韩烈笑着站了起来,打趣的看着他问道。

  “卑职不敢。”李来亨嘿嘿一笑,这才躬身作揖拜道。

  “末将拜见主公。”

  “好了,自家兄弟,不必多礼。”韩烈颔首微笑的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关心的与他寒暄了几句。

  “人中,安排一个简单的晚宴吧。”

  “邀请各司主官前来,我跟大家见个面,明早我就回凤阳了。”

  听到韩烈的吩咐,陈子龙点头应道。

  “好的,卑职这就去安排。”

  “大将军,凤阳莫非发生什么事情了?”李来亨迟疑的问道。

  凤阳现在是他父亲李过驻军的地盘,他的祖母高桂英也在凤阳居住。

  听到韩烈要去凤阳,他本能的反应就是凤阳出事了。

  “你倒是反应快。”韩烈摆摆手,平静的把睢阳战败的消息,跟他说了一遍。

  “大将军,卑职请缨,率领湖广都司营的将士北上,与您并肩作战。”

  得知睢阳失守,凤阳暂时并无危机,松了口气的李来亨,还是立马请战道。

  “行了,你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你现在是湖广总兵,都司营的都指挥司,别毛毛躁躁的。”

  “知道你与人中兄私交好,但他现在毕竟是湖广总督,是你的顶头上司。”

  “下次入府,让门房通报,不要冒失的往里面冲。”

  “人中兄不好说你,但你要有分寸,私下里喝酒吹牛,听曲赏舞,怎么样都可以。”

  “但人前必须维护好官声名望。”

  “毕竟你们现在都是一方大员,你们的一举一动,代表的是朝廷的威严。”

  被韩烈一顿批评,李来亨也不懊恼,只是傻呵呵的挠头笑了起来。

  “我要没有记错,你小子今年也二十九岁了吧?”

  “我给你一个任务,今年必须娶妻纳妾,为李家延续香火。”

  “别给老子嬉皮笑脸,今年完不成任务,年底老子撤你的职。”

  李来亨那张黝黑的脸庞,嘴角上下已经长出浓密的胡须,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上不少。

  这幅尊荣倒不难看,毕竟故人以美须髯为荣。

  “大将军,这好像是卑职的私事啊。”李来亨之前是有过妻妾的,但大顺军当年不是在打仗就是逃亡。

  这就是导致他之前的妻妾死的死,散的散,至今还是孑然一身。

  “人中兄,这事你来督促,完不成任务,你们一起受罚。”刚才陈子龙虽然在安排吏员,准备邀请晚宴事务。

  但韩烈和李来亨的对话,他也听了个清楚。

  “主公放心,卑职一定给这头倔驴子按上辔头。”陈子龙欣然点头。

  三人也算是久别重逢,因为晚宴还早,韩烈在二人的作陪下,聊了一会的他,提出去街上走走。

  “大将军这是要微服私访呀,看来考验人中兄的时候到了。”李来亨看向陈子龙打趣道。

  “别说风凉话,你的军纪,也在我的考量之中。”韩烈故作威严的说了句,吓得李来亨立马缩了缩头。

  陈子龙到没有参与李来亨的说笑,而是稳重的说道。

  “我去安排人准备几套衣服。”

  既然要微服出行,自然不能穿着官袍,前呼后拥的出现在大街上。

  那样不但扰民,还会惹来百姓的不满情绪。

继续阅读:第494章 走访武昌,码头乱象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