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崇祯的后手,动身南下
明末逐鹿2025-07-28 18:043,279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一日,一大早上,保定的塘报,六百里加急送达了乾清宫。

  “陛下,保定总督李建泰降贼,巡抚徐标,知府何复,总兵马岱等人殉国。”

  一大清早的,崇祯正在乾清宫,准备为太子,定王,永王,长平公主等人送行。

  咋一听到王承恩送上来的军报。

  崇祯脸上的笑容,也不由戛然而止。

  “朕知道了,着内阁追谥徐标等人吧,李建泰辜负朕意,定为叛贼……”

  有些意兴阑珊的崇祯,现在心中已经充满失望之情。

  这三天来,京城勋贵集团,文武百官,争相买船票,准备南下的消息,他已经尽数知道。

  韩烈第一天就给户部,解送了两百万两银子。

  虽然在三月八日当晚,他就让兵部和户部,调派了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前往辽东。

  诏令蓟辽总督王永吉,辽东巡抚黎玉田,调令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马科等人入京勤王。

  但这些人能不能及时赶到,崇祯这个时候,也并不抱希望。

  如果这笔银子,在一个月前筹备齐了,事情也许就不会这么糟糕。

  可惜这一切都怪自己,太过心慈手软,听信了那帮奸猾的官吏的鬼话。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信任的文武百官,一个个在他面前清廉正直,口口声声喊着忠诚,愿为他肝脑涂地的官吏们。

  私底下个个都是贪官污吏,却在自己面前装穷。

  敢情自己这个皇帝才是真穷,满朝文武都是假穷呢。

  “王大伴,让大将军上前,朕有旨意给他。”

  想起年前李建泰在廷前会议上,慷慨激昂陈词,要誓死报国的言语,再想到这位自己视作股肱的臣子。

  数月时间,耗费了朝廷最后一笔钱粮,足足三百万两银子,一百万石粮草。

  结果御敌不成,堂堂内阁大学士,督师竟然投降了闯贼。

  崇祯的心头便在滴血,充满了背叛的愤恨。

  若不是李建泰的无能,他何至于沦落到今日的地步。

  当初他要是听从蒋德璟的花,让张国维出任保定总督,也许局面就会完全不同。

  要不是李建泰把朝廷积累的最后一笔钱粮给带走了。

  何至于辽东各镇欠饷三月,导致各镇人马,迟迟不可能开拔。

  “李建泰此贼,万死不足以赎其罪啊。”

  一脸悲愤的崇祯,充满了懊悔之色。

  蒋德璟,黄景昉年底前被罢黜,正月的时候已经南下,被他责令返回老家。

  张国维也被他调任南直隶总督,前往南京负责平叛事宜。

  现在满朝文武大臣,他谁都不再相信。

  陈演,魏藻德,朱纯臣,徐允祯这帮人,私下里竟然统统交了钱,买了南下的船票。

  这般人要么是内阁大学士,要么是勋贵国公,国难之际,这帮人不思报国,却争相逃跑。

  这如何不让崇祯哀莫大于心死。

  现在的他唯一的念头,就是拉着这些人跟他陪葬。

  免得这帮人南下,留在太子身边成为祸害。

  大明亡了,可他相信太子要是在南京登基,有韩烈在,有刘文炳,巩永固这些忠臣在。

  大明即便无法中兴,但也定可以延续南宋一般的国祚。

  “微臣叩见陛下。”

  宫门口的韩烈,接到司礼监太监的传达的旨意,一路匆匆来到乾清宫大殿。

  “庆之,免礼起身吧。”

  崇祯这会已经收拾好心情,面无表情的他,布满血丝的双眼,透着一股阴冷的看着韩烈。

  “韩烈,听朕口谕。”

  一身甲胄在身的韩烈,赶忙躬身应道。

  “臣恭请圣安。”

  “镇国大将军韩烈听旨,凡是京中私自购买船票南下官吏,一律不准出城,如有违抗,以抗旨处置。”

  “微臣领旨。”韩烈心头一震,还是躬身回道。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虽然接下旨意,但韩烈还是有一句话不吐不快。

  “讲!”崇祯这会在隐忍着情绪,但此刻的他,就像一头疯狂饿狼,随时会爆发出嗜血的一面。

  “内阁首辅陈阁老,京营提督定国公,成国公等人,都私自买了船票。”

  “如今这些人手中都掌握了兵权,如若现在就阻拦他们出城,他们势必会狗急跳墙。”

  “微臣建议让他们出城,待到达北通州之时,微臣在宣读陛下旨意,责令他们回城。”

  “到那时他们人财两空,在想要作乱,也无能为力。”

  韩烈本来就没有打算带这些人南下,他的目的不过是压榨钱财。

  如今既然皇帝有旨意,这不正好遂了自己心意。

  “就依你之见。”崇祯深深的看了眼韩烈,表情严厉的盯着韩烈说道。

  “韩爱卿,希望你不会辜负朕的信任,好好辅佐太子……”

  崇祯的话没有说绝,但韩烈却懂得他的意思。

  “下去忙去吧。”

  “微臣告退。”韩烈恭敬的一拜,随即退出了宫殿。

  看着韩烈离去的背影,崇祯转头对王承恩吩咐道。

  “叫太子上前。”说罢他转身走到龙案前,提笔写了一封诏书。

  待太子朱慈烺来到跟前时,崇祯招了招手,面露慈祥的看着太子说道。

  “这封诏书你贴身带着,到达南京之后,若朕遭遇不测,你立即打开诏书,诏令天下。”

  “任命蒋德璟为内阁首辅,黄景昉为内阁次辅,张国维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刘文炳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巩永固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范景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任工部尚书。”

  ……

  “父皇,那大将军怎么安排呢?”时年已经十六岁的太子朱慈烺,虽然个头有些瘦弱,但个头却只比崇祯略矮一些。

  肌肤苍白的朱慈烺,面相与崇祯也有六七分相似,长相颇为儒雅,就是眼神有些阴柔,少了几分阳刚之气。

  “大将军年轻气盛,待你登基之后,赏赐他驸马府,让他好好陪陪公主,磨磨他的性子。”

  “毕竟一把刀太过锋利,不断易折断,还容易伤及自身。”

  “对于此人,不可以重用,但也不能不用,镇国大将军的头衔,可以统兵,但不能拥兵。”

  “自古以来,君弱臣强,取祸之道,这既是为了你好,太子切记。”

  崇祯面色的严肃的看着太子,殷切的嘱托他,为政之道,以及处理功臣之法。

  “儿臣谨记。”太子朱慈烺重重点点头,起身后退三步,向崇祯磕了三个响头。

  “父皇,这一边,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儿臣恭祝父皇福寿安康。”

  “太子,大明的江山,朕就托付给你了。”崇祯说罢,把一方印玺,塞到了太子手中。

  这是大明的传国玉玺,虽然不是历史上那一块传国玉玺,但却代表了大明的皇位合法性。

  “父皇保重!”朱慈烺双目通红的接过玉玺,再次拜别而退。

  随后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长平公主朱媺娖等人,也纷纷向崇祯拜别。

  皇后周氏在懿安皇后张嫣的搀扶下,泪眼婆娑,面露凄婉的站在宫门口,看着登车的儿女,忍不住悲戚道。

  “皇嫂,你说今日一别,还有重逢之日吗?”

  张嫣强忍着心中的悲切,安慰着周皇后道。

  “会的,迟早有一天会再见。”

  对于这样的生死离别,张嫣已经不止经历一次。

  天启二年,她腹中已经七八个月的孩子意外流产,一病两年,从此再也没能怀孕。

  天启六年年底,她身为皇后,眼睁睁看着父亲兄弟,被逐出京城,母亲病死途中,从此再也不没能见面。

  身为皇后的她,因为无法出宫,甚至祭奠都无法前往。

  天启七年丈夫天启帝朱由校病逝,至此困囿后宫的她,过着寡居的青灯古佛日子。

  相比起今日的离别,那一次不是痛苦呢?

  “打开城门,摆驾北通州码头。”

  东安门城楼上,随着韩烈一声令下。

  新乐伯刘文炳,驸马都尉巩永固率领三千御林军,护卫着太子车驾,缓缓开出京师。

  崔定国率领一千骑兵在前开道。

  张国柱,王遵坦各率一千骑兵,护卫两翼,维持着队伍的秩序。

  韩烈率领亲卫营,以及骑兵营副将陈德率领的三千骑兵,继续留守东安门。

  其中包括提督刘耀祖,兵马都监姚成率领的七千东门守军,伫立城头,看着浩浩荡荡的车队,开出了城门。

  随着太子车驾出城,同行的文武百官,勋贵集团的车驾,争相跟随,一路开往了北通州码头。

  “大将军,我们何时出城?”

  眼看着大队人马,陆续出城而去,李牟迟疑的问道。

  “不急,我们还得再等几天。”

  韩烈回了一句,转头对李之芳和刘楗二人说道。

  “你二人立即赶往北通州码头,向杨衍传达陛下口谕。”

  “陛下有旨,除太子詹事府官吏,以及录入名单的皇亲国戚,私下购买船票的官吏,勋贵一律不准登船。”

  “如若反抗,就地格杀。”

  韩烈这话一出,李之芳和刘楗还以为听错了。

  “大将军,这是陛下旨意?”

  刘楗仗着胆子问道。

  “怎么?难道你怀疑本将军假传圣旨?”

  韩烈面色严峻,目光锐利的看了眼刘楗。

  “卑职不敢。”

  “邺园,告诉杨衍,想要登船的也可以,他们携带的物品,全部没收,只需携带随身物品上船。”

  韩烈收回目光,看向李之芳吩咐道。

  “卑职明白。”李之芳心头一凛,拱手应道。

  “立即出发吧。”韩烈随即摆了摆手,刘楗,李之芳二人躬身而退。

  站在城头之上的韩烈,刚才可是看得一清二楚。

  那些出城的车马,没有一万辆也有七八千辆,每辆车上都装满了钱财物品。

  很显然这帮人,都把钱财带上了,准备到达南京继续过他们的奢靡生活。

  既然如此,他就要让这些人,一分钱不剩,让他们都变成穷光蛋。

继续阅读:第182章 码头之上的震慑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