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外戚干政可不是好事
明末逐鹿2025-07-28 17:313,284

  永历二年,公元1649年的九月初七。

  韩烈再次返回到金陵城。

  虽然他的封地和王府在开封,但在南京城内,原梁国公,大将军府,依旧还是他的私邸。

  不过,现在的牌匾,再次更名为夏王府。

  而且京城的参军府班子,依旧还在执行。

  礼部侍郎黄毓祺,现今还兼任着参军府长史,负责着夏王府的运行。

  夏王府的后院宅子,祁德琼的小姨商景徽,也一直在王府后院,担任着女管事。

  身为韩烈老丈人的小姨子,作为商家的小女儿。

  商景徽只比祁德琼大几岁,二人虽然隔了辈分,但感情却是情同姐妹。

  几年前商景徽在浙江老家退婚后,便搬进了韩烈的府邸,成为当时的大将军后院的女管事。

  转眼几年过去,商景徽也已经二十五岁。

  这个年纪还没有出嫁,在大明时代已经属于老姑娘了。

  可奈何她现在躲在韩烈府邸,祁家和商家也管不了她。

  这不,韩烈回到王府当天下午,韩烈的丈母娘商景兰带着小女儿,以及娘家嫂子就亲自登门拜访二来。

  不过,韩烈到没有接待。

  因为他去了内阁衙门上值去了。

  见到母亲和小妹祁德茝,还有舅妈一家子到来。

  祁德琼倒是很高兴,这次回京,她本来就是为了探亲而来。

  就像长平公主朱媺娖,刚才就跟韩烈,一道回了皇宫。

  阿努这一路上,乘船下来,因为晕船导致染病,只能卧床休息。

  对于王妃祁德琼的家人到来,她也没法前往行礼打招呼。

  只是安排侍女迪丽,代自己问了一下好。

  祁德琼和母亲,妹妹,舅妈一家子寒暄过后。

  商景兰看到小妹,一个待嫁黄花大闺女,如今竟然梳了妇人的䯼髻,身上的服饰也款式颜色,也显得老气横秋。

  “唉,你个傻丫头,何必作践自己呢?”

  商景兰是家中大姐,而她的父亲可是前朝兵部尚书,祖上都是官宦子弟。

  同样她的夫家,祁彪佳的父辈,也都是高官出身。

  如今女儿祁德琼贵为夏王妃,丈夫也是官拜东阁大学士,刑部尚书。

  而且因为韩烈的关系,商家和祁家子弟,虽然没有得到特殊的照顾。

  但凭借着良好的家学渊源,这两年中进士的,中举人的多达十余人。

  这可是真凭实学。

  科举考场上,虽说不乏徇私舞弊的例举,但作为古代朝廷最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

  历朝历代对于科场舞弊,朝廷都是宁可错杀,也绝不姑息。

  这就导致在考试的时候,出现泄题的事件,还是鲜少发生的。

  你要说考秀才,凭借关系在县城里多考几次,押题押中是常有的事情。

  但在乡试,京试之中,这样的事情却鲜有发生。

  而那些世家大族子弟,中秀才确实容易。

  可要考中举人,甚至进士,没有一定的底蕴,那是绝太可能的事情。

  就拿明末四公子的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陈贞慧四人来说。

  他们四人无以不是家世显赫,祖辈世代为官。

  从小便接受科举教育,而且少年时代的几人,也确实都是名震一方的佼佼者。

  起码在秀才的考试之中,几人都是名列前茅。

  可谓是少年成名。

  然而在乡试之中,冒辟疆考了六次乡试落榜,侯方域考了三次落榜。

  方以智和陈贞慧同样多次乡试,皆未考中举人。

  没错,这几位明末的贵公子,一生都没有中举人,更别提进士。

  当然,没有考中举人和进士,也不代表他们不学无术。

  只能说是科举考试的残酷,以及八股取士存在一定弊端。

  比如说,他们所学过杂,从而在科举考试之中,出现了偏颇。

  如今这几位贵公子,除了侯方域回了睢阳老家。

  据说是回家守孝去了,因为他的父亲,前朝兵部尚书候恂前年病逝了。

  像冒辟疆在礼部,已经干到正五品的郎中。

  因为他最早投靠的韩烈,得到陈子龙这位老乡推荐,在礼部起初担任黄毓祺的书吏。

  之后又参加了应天府乡试,中了副榜进入国子监做了副贡生。

  所谓的副贡生,就是没有取得举人功名,但因为成绩不错。

  可入选国子监学习,通过别的考试选拔制度,获得功名和官职。

  这条路也是大多数官宦子弟,选择的出仕之路。

  而冒辟疆走的就是国子监贡生这条路,并在今年年初,被赐予同进士出身。

  这也是他短短几年时间,升迁为正五品礼部郎中的原因。

  同样,陈贞慧,方以智二人,如今也入了国子监,并在礼部担任书吏。

  一旦完成学业,他们直接可以出任从七品的官吏。

  可以说在古代,尤其是科举成熟的宋明两朝,科举绝对是当世最公平的一条进阶之路。

  贡生走国子监这条路,虽然其中猫腻不少。

  但相比起唐朝的门阀世家,却又要文明公平的多。

  都说历史千年来,似乎没有什么进步。

  事实上显然并非如此,任何一个新的朝代,其实都在缓慢的进步,以及完善制度。

  只是人性贪婪,这事骨子里的东西,谁也无法更改而已。

  就如眼前的夏王府后院内。

  祁德琼,与母亲商景兰,小姨商景徽,还有小妹祁德茝四人围坐在一起时。

  以前一直反对妹妹商景徽,待在韩烈府邸的商景兰,这会却对女儿说道。

  “琼儿,你可知道,夏王要加授九锡一事?”

  “而且,陛下也即将还都燕京。”

  “母亲,这事我确实知道,可这是大王的事情,咱们妇道人家,还是不要过份牵扯其中才是。”

  祁德琼虽然不明白母亲话中之意,却还是稍稍告诫了一句。

  “琼儿,你是王妃,可你毕竟还年轻,这宫墙之内的纷争啊,那可是不见血的。”

  “你别忘了,大王的长子可不是你的儿子。”

  商景兰也没有顾忌,看着女儿皱眉,她也没有住口,而是继续说道。

  “大王登基称帝,已经不远了。”

  “一旦大王登基称帝,根据继承法,嫡长子那就是太子。”

  “若没有嫡长子,那就是庶长子做太子。”

  “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你可明白?”

  “哪怕你贵为王妃,但是大王做了皇帝,立了太子。”

  “太子生母即便生前不是皇后,死后那也一定会追封为皇后,皇太后你可明白?”

  “母亲,这话你莫要再说,女儿不爱听,大王听到也一定会不高兴。”

  祁德琼见母亲说的越来越过分,再也忍不住的开口打断了她。

  “而且大王说了,孩子们的未来,他另有打算,谁也不要争抢。”

  “所以母亲您就不要操心了。”

  见女儿油盐不进,商景兰也没有逼迫她,而是语重心长的说道。

  “自古以来啊,帝王宾妃,都是只论喜好,不论身份尊卑贵贱。”

  “你小姨的心思,不用为娘多说,你想必也清楚。”

  “还有你小妹,今年也满十八岁了,也到了及笄的年纪。”

  “若是大王登基称帝,让她们入宫为你作伴,对于你在执掌后宫,为大王诞下子嗣,也是百利无一害。”

  “母亲,您真是越说越过份了。”

  祁德琼真是有些生气了,沉声而起的她,不怒自威的看着母亲问道。

  “你今日的所言所为,父亲他知道吗?”

  “小姨的心思我知道,也理解她,这也是她可以留在王府担任管事的原因。”

  “但是她想要成为大王的女人,这是大王的喜好和决定。”

  “而不是我们给大王做决定。”

  “还有小妹,她虽然及笄了,但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

  “她早就订过婚事了,难道你们为了把她塞入后宫,把小妹的婚事给退了吗?”

  还别说祁母,真这么做了。

  当然,不是她上门主动去退的。

  而是派人给小女儿的夫家,传了一句话。

  说是小女儿要入宫,对方便明白了其意,从而主动退了这门婚事。

  “姐姐,能够嫁给大王,小妹甘心情愿。”

  小丫头多少有些虚荣心,当年祁德琼嫁给韩烈时,她还年少。

  但是韩烈的英雄气概,丰姿俊朗形象,对于小姑娘来说,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

  尤其是韩烈即将建国称帝。

  那么她入宫为妃,也就是再正常不过。

  毕竟帝王宾妃,姐妹同时入宫,完全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

  “不用说了,这事我不同意,我相信大王也会听我的。”

  “而且王府的姐妹们,也不会同意。”

  祁德琼气愤的杜绝了母亲和妹妹的想法。

  “这事我会跟大王说,让他跟父亲商量,母亲这么做,私心太重,这样很不好。”

  “外戚干政,窃取朝廷大权,这事败亡之始。”

  “今日家中没有准备饭菜,请母亲带小妹,舅妈她们先回去吧。”

  说罢,祁德琼对商景徽吩咐道。

  “小姨,你是王府管事,送客吧。”

  祁德琼平日文文弱弱的,对谁都温柔亲切。

  但今天突然表现出来的态度,明显具有王妃的气场。

  “王妃,你母亲之事,我事先并不知晓。”

  送走祁母一家子后,商景徽有些歉意的对祁德琼道。

  “这几年小姨确实不该心怀私心,明日我就收拾东西,返回会稽老家去,从此不再踏入京城。”

  商景徽这些年来,留在王府就是爱慕韩烈。

  只是韩烈这个人虽然好色,但却是一个有纲常底线之人。

  在他看来祁德琼与商景徽的关系,他要是跟她发生情感关系,这就是乱了辈分。

  他可以取青楼出身的陈圆圆和柳如是。

  但却不愿意乱了纲常辈分。

  一个道德高尚之人,必须以身作则。

  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杀三子,强娶儿媳妇杨玉环,这一件件事情,就是国家衰败的最大祸根。

  所以,韩烈虽然好色,但却始终坚守着人伦纲常的底线。

  否则皇太后张嫣,早就成为他榻中宠幸美人了。

继续阅读:第622章 还都燕京决议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