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还都燕京决议
明末逐鹿2025-07-28 17:293,107

  家中发生的事情,韩烈暂时并不知情。

  因为这个时候,他刚把朱媺娖送进了紫禁城。

  并在乾清宫内,叩见了小皇帝朱慈炤。

  大半年时间不见,朱慈炤明显长高了不少。

  十来岁的孩子,做了两年多的的皇帝,即便是个傀儡。

  坐到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身上那股气势,也不是那些普通之人能够相比的。

  “朕听说夏王此次出征,远涉万里,抵达天山南北,收复了哈密卫。”

  “如此劳苦功高,难怪群臣最近的奏章,都是为夏王请功加授九锡的请求。”

  “不知道夏王加授九锡之后,是不是就要把朕给杀了呢?”

  朱慈炤的直白逼问,让韩烈也不得不低头回道。

  “陛下言重了,臣万万不敢做那弑君之臣。”

  “还请陛下勿要听信谗言。”

  “九锡之礼,乃是国家大义大礼,表彰为国家做出特出贡献的功臣之礼。”

  “臣何德何能,岂敢受此大礼。”

  “今后若有人再进言,陛下可下旨惩处,以证臣之清白忠心。”

  “呵呵呵……”

  被韩烈这么一辩驳,朱慈炤也只能冷冷一笑。

  “夏王退下吧。”

  知道奈何不了的韩烈的小皇帝,强忍着心中的愤慨和不满,把韩烈赶出了乾清宫。

  “臣告退。”韩烈躬身作揖一拜,施施然然退了出去。

  韩烈同样清楚,二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能调和。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权臣,注定是水火不容。

  走出乾清宫的韩烈,看了眼身后雄伟的宫殿,心中暗忖道。

  “看来迁都之事,刻不容缓了。”

  在南京韩烈肯定不会加九锡,接受禅让。

  想要完成这个步骤,必须先还都燕京。

  然后,在燕京紫禁城,举行这个仪式。

  “去内阁衙门。”走出宫门,韩烈登上马车,随即对王德吩咐了一句。

  刚才入宫前,他在洪武门亲军卫衙门,已经跟崔定国,李元忠见过面。

  如今的南京城内,有亲军卫三万将士全面接管。

  加上城外长江码头上,护漕水师营中军营衙门驻军。

  以及城内的锦衣卫五千六百名校尉力士。

  偌大的南京城,早已经是铁板一块。

  没有韩烈的命令,皇帝的一张纸片都飞不出宫墙。

  在韩烈前往内阁衙门时,长平公主也在坤宁宫与太后张嫣叙旧了起来。

  “我家长平看来也成熟稳重了,看来这一年在外头,也是历练出来了。”

  已经四十岁的太后张嫣,皮肤白皙,面容娇美,一点也看不起来已经是四十岁。

  说是三十岁一点都不夸张。

  与比她小二十岁的长平公主坐在一起,两人就像一对姐妹似得。

  倒不是长平公主显老,实在是这位张太后,长得太过娇艳美丽。

  “太后娘娘,实不相瞒,臣女这一年多来,回去过燕京,也曾抵达过山海关,宣府等边关。”

  “还去了一趟凉州,所到之处,战争的残酷和伤害性实在太大了。”

  “就拿娘娘的老家祥符来说,百姓十不存一。”

  “大明的百姓这些年,实在是过得太苦了。”

  ……

  “祥符如今都这般凋敝了吗?”

  听完长平公主的汇报,张嫣的脸上也不由露出惊容。

  祥符是她的老家,地处开封府下辖的一座千年古县城。

  张嫣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祥符长大的。

  只是自从入宫后,她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回过家乡。

  叹了口气的张嫣,脸上透过一抹苦涩的看着长平公主问道。

  “你现在是不是也支持陛下禅位,由夏王继承帝位了?”

  面对张嫣的询问,长平公主苦笑道。

  “太后娘娘,您认为这样的大事,你我说了算吗?”

  “咱们作为女人,自古以来,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这些年来,太后您虽然贵为皇后,太后,可与笼中的金丝鸟又有什么区别呢?”

  “国家大事,非你我可以左右。”

  “咱们啊,管不了,也不要去管。”

  “臣女已经跟夏王说好了,娘娘您可以返回祥符老家养老,一切待遇与宫中一样。”

  “回到老家后,您可以随意出行,甚至想要嫁人,也未尝不可。”

  听到长平公主前面的话,张嫣还有些心动。

  可听到后面时,她忍不住打断道。

  “长平慎言,哀家身为太后,皇家威严还是要遵守的,岂可这般轻贱,莫要再胡说。”

  “再说哀家活到这个年纪,与先帝比起来,早该知足了。”

  “余生怎样都没有遗憾。”

  “只是陛下还年幼,他今后该怎么过呢?”

  对于小皇帝朱慈炤,张嫣还是颇为牵挂的。

  毕竟朱慈炤幼年丧母,基本上都是她一手带大的。

  不是亲生儿子,却有养育亲情。

  “娘娘,陛下的事情您更不必担心。”

  长平公主如实的回道:“夏王已经答应过臣女,陛下禅让之后,如果留在大明,封赏公爵,赐予封地,世袭罔替。”

  “若他愿意去海外,可封以王爵封地,让他去海外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

  “犹如那前朝蒙元的各大汗国制度。”

  有些不敢相信的张嫣,拉着长平公主的手,注视着她的眼睛问道。

  “夏王他真的能够信守承诺吗?”

  “我相信他。”长平公主想起这一年多来,对韩烈的一言一行观察,坚定的回道。

  “若是如此,那倒不失为一条活路。”

  张嫣点了点头,心中一块大石也终于落下了。

  内阁衙门大堂之上。

  一众内阁阁臣,见到韩烈突然到来,倒也没有太过惊讶。

  毕竟他们早就接到消息,获悉韩烈今日入京。

  只是没有想到韩烈上午刚入城,下午就来内阁衙门了。

  “臣等参见夏王殿下。”

  见到行礼的史可法,孙传庭等一众内阁阁臣,韩烈连忙作揖回礼。

  “诸位阁老免礼。”

  上前的韩烈面带微笑,与众人一一见礼。

  内阁衙门现在的一众大学士,基本上都是身兼各部尚书职务。

  平日手头上上的事情都很忙。

  尤其是韩烈出征期间,他们既要维持朝政运转。

  还要负责征兵训练,后勤保障,钱粮运转等等事务,一个个都忙得不可开交。

  看得出来仅仅半年多的时间不见,路振飞,曾樱都明显苍老了不少。

  才五十多岁的孙传庭,也是两鬓斑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衰老。

  倒是史可法、袁枢这些中年之龄的朝臣,显得精神抖擞。

  一番寒暄过后,韩烈说出了此次回京的目的。

  “如今天下初定,山海关、宣府包括长城内外,局势稳定。”

  “辽东建奴虽然还未覆灭,但也基本式微。”

  “顾本王决定还都燕京,不知诸位阁老以为如何?”

  对于还都之事,其实最近朝臣多有议论。

  如今韩烈当众提了出来,在短暂的沉思下。

  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袁枢率先附和道。

  “大明两京十三省制度,自成祖年间确定后,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江南虽然繁华,但作为京城,底蕴还是差了一些。”

  “还都燕京,为大王建立基业,开创太平盛世是有利的。”

  “臣附议!”

  祁彪佳这个东阁大学士,刑部尚书,韩烈的老丈人,自然没有二话。

  “附议!”

  路振飞,曾樱等人纷纷附和。

  史可法虽然内心有些纠结,但最终还是点头附和道。

  “还都燕京,民心所向,臣附议。”

  孙传庭和张国维自然也是没有意见。

  反倒是财政大臣蒋臣,犹豫了一下,硬着头皮向韩烈问道。

  “大王,迁都燕京,陛下,太后车驾,以及随行六部官吏的安置。”

  “途中费用,必然庞大,如今财政拮据,不知大王可有考虑过?”

  蒋臣能够被任命为财政大臣,自然是因为他善于理财。

  但有句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自上个月以来,长达八个月的战事,基本把国库耗费一空。

  身为财政大臣的蒋臣,在江南各省,以钱庄做抵押,可是像江浙各豪绅借贷了一千二百万两白银。

  这才维持了战争的钱财运转。

  如今要是再迁都,蒋臣不用细算,只需要口算就知道,没有五百万两银子,根本完不成迁都之事。

  “五百万两银子,够不够迁都费用?”

  韩烈对于蒋臣这个尽职尽责的财政大臣,还是颇为欣赏的。

  见他提出费用问题,他遂开口询问道。

  “有五百万两银子,省着点用,勉强够用。”蒋臣谨慎的回道。

  “此次西征河西,孤王缴获白银三百八十万两白银,加上孤王迎娶厄鲁特部落公主。”

  “获得厄鲁特可汗陪嫁物品,价值不下五十万两银子。”

  “这笔钱财,交由你来使用,负责迁都的一切运作。”

  “若是还不够,本王让松江,广州两处市舶司来凑钱。”

  韩烈这话一出,蒋臣有些不安的躬身一揖道。

  “大王,此乃国家大事,岂能动用您的私房钱呢?”

  “臣无能,请您责罚。”

  韩烈摆摆手,沉声道:“还都燕京,不是孤王一人之事,而是天下之事。”

  “蒋阁老不必自责。”

  “大王,臣家中尚有一些资财,国家大事,臣责无旁贷,愿意捐献白银三万两。”

  作为韩烈的老丈人,祁彪佳这会也没有做守财奴,而是慷慨的把家中钱财报了上来。

  “臣家中也还有五千两银子,愿为朝廷出一份力。”

  紧接着袁枢也站了出来。

继续阅读:第623章 完成迁都之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