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历史大势,滚滚向前
明末逐鹿2025-07-28 18:085,527

  荆州知府严方伯,是原湖南按察佥事,荆州收复后,被湖南巡抚堵胤锡推荐,出任的荆州知府。

  守备朱国龙,是原湖南抚标营的一名游击将军,与严方伯一道赴任的荆州守备。

  守备这个官职,是明军军职之中,卫所制度崩溃后,从营兵制度上设立的职务。

  一般加参将衔,负责地方军务和防务。

  双方在城门口见面行礼之后,严方伯郑重的把湖南巡抚堵胤锡,送来的一封军报递了上来。

  这封军报,依旧是从武昌总督衙门转呈而来。

  湖广总督陈子龙,接到这封军报的时候,是在两天前。

  当时他也刚刚接到韩烈的塘报,知晓韩烈已经前往荆州府,故而派人六百里加急,转呈到荆州城。

  拆开手中的密封军报,韩烈快速的阅览了一遍。

  这封军报的内容,着实让韩烈有些震惊。

  近年来能够让他震惊失态的消息,其实已经很少了。

  但看到这份军报内容,他的表情一下子变得无比凝重。

  随着韩烈表情的变化,整个场面也一下子变得紧张了起来。

  “大将军,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吴六奇在旁,小声的询问道。

  “呼……”

  深吸一口气的韩烈,极力让自己冷静了下来。

  “孙平,你立即回武昌,传我命令。”

  “权任张名振出任湖广提督,全权负责湖南军务,即可率领神武军,前往辰州府坐镇。”

  “以全快速度肃清辰州府境内的叛军,防范来自贵州方向的叛军威胁,节制湖南,广西各地兵马大权。”

  因为参军府的文官没有随行,韩烈这道命令,是自己亲笔写下来的,亲手交到了孙平手中。

  “末将遵命。”接过军令,贴身藏好的孙平,跨上战马,带着几名随行骑兵,往武昌而去。

  “王德,你立即赶去宜都,传令马进忠,率领忠信营,立即南下归州,随我会合。”

  紧接着韩烈又吩咐了王德一声,这才看向知府严方伯,守备朱国龙说道。

  “严知府,你立即给湖南巡抚堵胤锡回书一封,让他派遣湖南都司营,稳住局面,守住衡州府一线即可。”

  “今天我就不进城了,军务紧急,有机会再与二位把酒言欢,就此别过。”

  跨上战马的韩烈,一挥手中马鞭,扬声下令道。

  “去军听令,目标归州,立即出发。”

  面对雷厉风行的韩烈,严方伯和朱国龙,也只得站在城门口,目送韩烈而去。

  至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二人根本不清楚。

  策马飞奔的韩烈,此刻心情多少有些沉重,也没有跟左右的王辅臣和吴六奇解释。

  沿着长江北岸的官道,韩烈一口气跑了二十多里,这才放慢了马步。

  迎着呼啸的江风,吹得满脸通红的韩烈,来到长江边上,翻身下马的他,牵着战马来到江边饮水。

  护卫随行的三千骑兵,都是一人双马,也都是精锐铁骑,二十多里路程跑下来。

  无论是战马还是士卒,也仅仅有些喘气。

  韩烈更是有三匹随行战马,除了他最喜欢的白龙驹外,还有火焰驹,以及在铜官一战之中,缴获的一匹通体乌黑的乌骓马。

  根据俘虏交代,这批乌骓是英亲王阿济格的一匹坐骑。

  站在江岸的堤坝上,看着眼前滔滔不绝的江水,脑海之中不由想起了一句后世先驱者说过的一句名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这句的话意思是说,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这不是以人们的意志所能改变……

  长叹一声的韩烈,忽然放歌唱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明代大才子,杨慎所著的千古名篇《临江仙》,此刻在韩烈口中唱来,多少有些悲怆。

  身为有明一朝,著名的才子,杨慎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杨廷和身为宰辅,杨慎更是状元及第。

  被世人公认为一代奇才。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被流放云南三十多年,孤独而悲惨的过完了一生。

  而这首临江仙就是他当初被流放云南,在长江之上写下的名篇诗句。

  强如杨慎这样的大才子,也挣脱不出权利的牢笼,历史的滚滚大势,最后只能借着这滚滚长江水来自我慰藉。

  此时此刻的韩烈,也有一种被历史的车轮裹挟,被动向前的无奈心理。

  韩烈肯定不是一个伤风悲月的人。

  但堵胤锡送来的军报,着实过于震撼,让他深陷其中,有种无力挣脱之感。

  这份军报的内容,汇报了两件大事,一是桂王朱由榔于正月初二,在贵阳称帝,开元隆武。

  没错,就是历史上的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竟然称帝开元建国了。

  前年太子朱慈烺称帝时,就重演了历史,开元弘光,然后不到一年就崩卒了。

  去年永王朱慈炤继位称帝时,韩烈为了改变历史走向,特意提前用了永历为新的年号。

  以阻止历史上再出现隆武、永历的后续年号。

  可结果永历这个年号是用了,可隆武年号,却还是出现了。

  而且他记得去年出征江西前,就上书皇帝,下诏桂王朱由榔入京,前往山东就藩。

  之后因为忙于出征,他也就没有关注桂王朱由榔的行程。

  却不想这家伙竟然没有入京,而是去了贵州。

  如今在何腾蛟,王应熊,以及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等人的支持下,竟然再次称帝,并开元隆武。

  何腾蛟是曾担任过湖广巡抚,湖广总督,陈子龙入长沙府时,执行韩烈命令,免了他的职务,把他排挤了出去。

  同时调任他回京任职,可这老小子离开长沙府后,直接去了衡州府,秘密说服了桂王朱由榔,去了辰州府隐藏了起来。

  之后在何腾蛟的串联下,辰州镇守太监王永祚,武冈总兵刘承胤,辰州知府傅上瑞,偏沅兵备道李乾德等人秘密串联了起来。

  这不在孙可望、李定国率部攻占了遵义府之后。

  王应熊派人向湖南求援,使者进入辰州府,被何腾蛟的人发现,从而几方人马很快就蟾串联了起来。

  王应熊是云贵总督,崇祯朝的大学士,加授兵部尚书衔,又是贵州官宦世家出身,在贵州境内有很高的威望。

  孙可望、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叛军,攻下遵义府后,却在攻击贵阳府的时候,遭到守军的强烈的反击。

  尤其是云南道监察御史陈荩,率领的云南勤王滇军营主将赵印选,胡一清二将,在贵阳城下,多次击败孙可望所部。

  而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去年十二月份。

  当时的韩烈,所有的精力都在围攻武昌,追击豪格的军事行动上。

  对于发生在数千里外的贵州发生的事情,自然是毫不知情。

  孙可望、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叛军,攻打了贵阳半个月,损兵折将,钱粮耗尽。

  这时何腾蛟亲自来到孙可望大营,开出了拥立桂王朱由榔称帝,封赏孙可望、李定国四人为候,以及四镇大将军的条件。

  面对这样优渥的条件,加上自身钱粮耗尽,军心士气不振。

  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四人,随即同意了何腾蛟的条件。

  从而有了正月初二,朱由榔在贵阳城郊祭祀天地,继位称帝,开元隆武的西南小朝廷。

  朱由榔的登基,同时也得到黔国公沐天波的支持。

  镇守大明云贵两百多年的黔国公府,在云贵可是有沐王府之称,虽然朝廷至始至终都没有加封沐家为王爵,但沐家在云南却胜似王公。

  对于朱由榔的突然称帝继位,开国建元。

  韩烈并非不能接受,让他感到迷惘困惑的是,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历史大势,是不是意味着他无法改变历史走向。

  就像当初他其实很想救崇祯南下,而且在京城陷落前,他是有希望和能力救崇祯南下的。

  可结果崇祯拒绝了,完成了君子守国门,郡王死社稷的大明帝王之言。

  这也就间接完成了历史的大势走向。

  紧接着是太子朱慈烺,明明他逃到了南京,并且顺利称帝,可结果却依旧用了弘光这个历史年号,还跟历史一样,一年不到就死了。

  现在小皇帝称帝,永历年号让韩烈提前启用了。

  可如今朱由榔竟然称帝了不说,还沿用了历史上的南明第二个年号隆武。

  南明历史上的三个年号,弘光,隆武,永历现在算是凑齐了。

  李自成、张献忠两个大魔王,也同样在历史的滚滚大势下,先后丧命。

  那么接下来,是不是满清朝廷,就要一统天下,无人可以抵挡吗?

  想到这里的韩烈,顿感头疼欲裂,颇有一种被无形大手,在推动着历史滚滚向前之感。

  吴六奇、王辅臣二人,站在韩烈十几米外,看着韩烈状若疯癫的状态,二人都有些暗暗焦急。

  “老吴,你说大将军这是收到了什么消息,为何感觉怎么如此不对呢?”

  王辅臣有些担忧的低声说道。

  “唉,我也不知道啊,要是孙头和刘主薄在就好了,他们二人在,肯定可以劝说大将军。”

  吴六奇也是唉声叹气,他口中的孙头说的是孙思克,刘主薄则是刘楗。

  平日里大家都知道,孙思克和刘楗是韩烈身边最亲近的人。

  相比起来,他们这些人与韩烈就隔了一层。

  “真是头疼啊,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王辅臣就是武夫,对于韩烈对着长江,高歌唱读的诗词,他是一点都没听懂。

  然而,韩烈不知道的是,就在正月十日,北方开封、归德、兖州、徐州境内下了一场暴雪。

  这场大雪,持续了一天两夜,而且是五十年未有过的大雪。

  因为这场大雪,导致了归德府的失守……

  “我韩烈之命,由我不由天,历史大势也无法阻挡我前进的步伐,哪怕是老天要阻止我,我也要逆天行事。”

  站在长江边上,吹了半个时辰的江风。

  暗暗起誓的韩烈,收拾好心情,一脸冷峻的跨上战马,大手一挥,扬声下令道:“全军出发,目标石柱。”

  摒弃内心的杂念,韩烈在亲卫铁骑的护卫下,一路快马加鞭,于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午后时分,抵达了石柱城。

  石柱宣慰使秦良玉,俗称土司。

  石柱城的人口,多是少数民族,在汉人的文化之中,称之为南蛮,又或者叫蛮族。

  蛮人组成的兵马,也叫蛮兵。

  早在汉末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就涌现了大量的蛮兵,以及蛮人将领。

  最著名的南蛮首领孟获,就是蛮族出身。

  不过孟获的势力,分布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故而历史说他是彝族人,也有说他是苗族人,甚至是汉人的说法。

  不管这么说,在云贵川地区,包括广西和湖南一些边远区域,蛮人组成的蛮兵,在历史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就拿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来说,就是后世土家族人,这就是正宗的蛮人。

  同样,秦良玉帐下的白杆兵,也大多数都是蛮人士卒,他们身强力壮,善于爬山涉水,吃苦耐劳,是天生的强兵。

  已经七十三岁高龄的秦良玉,身高七尺有余,足有一米八的个头。

  这样的身高,别说是女子,就是男人也不多见。

  双鬓斑白,满脸皱纹的她,眼神却依旧犀利,身姿也保持着挺拔姿态。

  头梳䯼髻,身穿素雅的青色衣裳,下身围着裙摆,腰缠锦带,宝剑随身,即便没有甲胄在身,却依旧有股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

  元宵节是万民庆祝的大节日,秦良玉早早起床,吃了一碗汤圆,便来到街面上走访。

  之后又骑马查看了四处城防,以及看望营地的士卒。

  石柱城不大,周边都是深山密林。

  但因为秦良玉为官清廉,帐下白杆兵军纪严明,明末二十年来,始终承平。

  故而这座山城,人口不减反增,如今已有十五万余人口,比之崇祯初年的人口,增长了一倍不止。

  为此,白杆兵也是从来不缺兵源。

  虽然多次出战损兵折将,但只要回到石柱,就能迅速补充兵源。

  而白杆兵的编制,是一个卫的兵力,也就是五千六百人的规模。

  在城中视察了一个上午,正午的时候,回到土司府的秦良玉,叫来孙儿马万年,马万春,还有侄儿秦翼明,秦佐明,秦祚明一起吃了个团圆饭。

  毕竟是元宵佳节,如今马家和秦家,与秦良玉同辈之人,基本都战死在了沙场。

  包括她的儿子马祥麟,儿媳妇周凤仪,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以及两家族人,足足三十多人皆死在了战场之上。

  可以说秦家和马家两族,是真正阐释了什么叫为国捐躯,马革裹尸而还的忠君思想。

  “祖母,饭菜不合您口味吗?怎么今天只吃了这么一点?”

  饭菜上来之后,见秦良玉吃了半碗饭就放下了筷子,已经成年的马万年,不由关心的问道。

  马万年这话一起,在座的一大家子人,也纷纷看向了秦良玉。

  事实上现在的秦良玉,并不是石柱宣慰使,她身上的封号是天启皇帝封赏的正二品诰命夫人。

  宣慰使一职开始是他丈夫马千乘,马千乘死后,则是他儿子马祥麟接任,马祥麟死后,则是他的长孙马万年担任。

  但是,自从丈夫马千乘死后,石柱的兵马大权,以及政务大权,包括白杆兵的训练成军,都是秦良玉在操持。

  至于秦良玉在后世的官职,如什么上柱国光禄大夫,忠贞侯,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等等官职。

  都是南明时期的隆武帝朱聿键,永历帝朱由榔在她身前身后,为了拉拢她而封赏或者追封的。

  如果她生前要是能够受到朝廷如此重用,也不至于窝在石柱这个山沟里,不说确保四川、贵州不失吧。

  至少重庆府这片区域,肯定是无人能够撼动的。

  虽然秦良玉现在只有诰命夫人的封号,但在石柱的军民之中,她就是所有人心目中的花木兰,当代女守护神。

  一家人坐在一起共度元宵节,本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但秦良玉为何食欲不振,面有忧色呢?

  原因很简单,今天视察城中民情时,她得知最近遵义、重庆方向,又有不少灾民来到了石柱。

  通过灾民口中获悉,新任的满清四川总督蔡士英,正在派兵全面接管重庆府。

  而大西叛军在占领了遵义府后,一直在掳掠百姓,导致流民四起。

  石柱土司府,隶属四川布政司辖制。

  自甲申之变以来,秦良玉已经两年多没有拿到一分钱朝廷俸禄和军饷,也没有与朝廷取得联系。

  也就是在去年年底前,得知湖南设立新的巡抚,废弃了偏沅巡抚,并收复了荆州府。

  她这才给湖南巡抚送去了那封,传到韩烈手中的军报信笺。

  “国事艰难,民不聊生,云贵川素来是朝廷西南屏障,自古是我华夏不可分割的国土。”

  “如今朝廷情况不明,建奴鞑子席卷天下,灾民四起,石柱有旦夕之祸,老身也已年迈,不知还能活多久。”

  “我们两个家族,忠君为国数十年,流尽了英雄血,老身是无颜去面对你们的祖父了。”

  有感国家风雨飘零,山河破的秦良玉,布满皱纹的脸庞上,尽显沧桑之感,犀利的眼神也充满了落寞之色。

  英雄迟暮,莫过如此。

  如果再年轻二十岁,如果自己是男儿身,势必要为君王分忧解难,浴血沙场以全尽忠报国夙愿。

  秦良玉的一席话,让堂下的一众马家,秦家族人,无不是黯然神伤。

  正当一家人,不知道如何劝慰秦良玉时,有士卒匆匆来报。

  “启禀夫人,土司大人,东门外来了一队人马,自称是朝廷天使,还有公文呈上。请夫人和土司大人过目。”

  “姑母请看。”秦翼明迟疑的站了起来,接过文书递到了秦良玉手上。

  “钦封梁国公,太傅,辅政大臣,征虏大将军韩烈,代天子巡视石柱,特来拜会石柱宣慰使,秦老夫人……”

  当打开手中的文书,看到这一串头衔时,秦良玉都有些不敢相信,竟然真有天使到了,而且还是如此一个大人物。

  “立即肃清街市,换上官袍,随我前往东门迎候梁国公尊驾。”

  看到文书上的印绶玺印,秦良玉没有丝毫怀疑韩烈的身份,当即下达了出迎的命令。

继续阅读:第489章 石柱白杆兵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九品芝麻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