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还都燕京第一次大朝会后,在韩烈的强烈态度下。
关于九锡之礼,禅让之事,便没有人再提起。
但是,自此以后,朝廷不再举行朝会。
原因是韩烈独揽朝政,朝廷六部各司衙门,朝中大小事务,尽由他处置。
对外则宣称皇帝身体不佳,无法坐朝理政。
毕竟老朱家不上朝的传统,可是古来有之。
中期的嘉靖皇帝,后期的万历皇帝,那都是动不动经年累月不上朝的主。
小皇帝朱慈炤本来就是一个傀儡。
他不上朝对于朝政一点影响都没有。
在韩烈主持内阁政务情况下,迁都之后的各项政务,有条不紊的推行了下来。
虽然没有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的韩烈。
直接以夏王制令,统领朝政。
皇帝有诏令,敕书。
身为夏王的韩烈,有王命令箭,所颁发的政务,称之为制令。
加上他内阁首辅侍卫亲军大臣的身份,他的王令,自然无人敢不遵。
一转眼时间,时间过去了数月。
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
加上这一年来,天下初定,各地虽然谈不上风调雨顺。
但比起往年来,也算是一个太平年。
为此,在年关来临前,韩烈便下令,各地总督入京朝会。
如今的大明,新增了甘肃、河北、辽东三个行省。
又两京十三省,增加到了十六省。
同时,为了加强地方治理,韩烈先后设立了云贵川总督府。
河西总督府,中州总督。
并设立了江南总督府,东南总督府,湖广总督府。
还有北直总督府。
江南总督府,下辖江南、江北,浙江三省。
总督府设立在应天府,南京城内。
东南总督府,下辖福建,广东,广西三省,总督府设立在广州府。
湖广总督府,下辖湖南,湖北,江西,总督府设立在武昌府。
中州总督府下辖河南,山西,山东三省,总督府设立在洛阳城。
陈子龙是最早确定的云贵川总督。
张煌言是第二个,上马出任河西总督的人选。
中州总督是李岩。
湖广总督由湖广巡抚左懋第升任。
江南总督由万元吉升任。
东南总督由张肯堂升任。
北直总督由杨廷麟升任。
北直总督下辖河北,顺天府京畿之地,包括辽东行省。
总督统一加授兵部侍郎衔,巡抚加授副都御史衔。
明确总督加衔为正二品,巡抚加衔为从二品。
但是,总督和巡抚没有从属关系,巡抚不需要向总督述职。
甚至,巡抚对总督拥有监督和弹劾权利,并且直接向朝廷上表的职权。
不过,巡抚只有管辖本省政务大权,而没有调动兵权的权利。
总督没有财政大权,有监管各地政务权利。
同时可以调动提督府兵马,拥有调兵大权。
而这就是双方职权的本质差别。
韩烈的要求,是让各地总督在元宵节前赶到京城即可。
故而,就近的中州总督李岩,以及北直隶总督杨廷麟,包括江南总督万元吉,都是年后才出发入京的。
相反,云贵总督陈子龙,东南总督张肯堂,以及湖广总督左懋第,河西总督张煌言几人。
则是在年前就出发返京了。
尤其是陈子龙,坐镇昆明城的他,入京一趟可是真不容易。
先是走陆路赶到重庆,然后乘船沿江而下。
抵达扬州府后,再换乘船只走运河北上。
这一路走来,足足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
韩烈之所以把各位总督,请进京城来述职,除了有任务交给他们外。
也是想要联络加深一下感情。
七大总督,一人监管数省的军政大权。
他们的政治态度,直接关系到韩烈的威望。
若是他们阳奉阴违,对韩烈这个夏王,心存不满,地方上就会掀起反对风潮。
所以韩烈必须与他们统一思想。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的前两天。
韩烈分别召见了几人,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对于韩烈称帝一事,众人都做出了明确的表态。
“大王,臣代表西南军民,热烈拥护您早日登基,开创太平盛世。”
陈子龙在与韩烈谈话前,就态度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意见。
“大王,东南三省各巡抚,府州官吏,以及百姓,对于大王登基一事,都是满怀期待。”
“这是他们让臣,捎来的书信,还请大王阅览。”
张肯堂这个原福建布政使,在三年前就因为主动靠拢韩烈。
而得到韩烈的赏识,被任命为两广总督。
这三年来两广相对安定和平。
尤其是广州市舶司提举张同敞,这两年奉命搞得开海通商,为广州府带来了巨大的税收。
也吸引了大批南洋乃至西洋的海外商人,涌入到了广州府周边经商。
为两广地区的繁荣,促进了不小的发展。
为此,在跟韩烈谈话时,张肯堂就自信的表态说。
“大王,今年东南三省的赋税银,比去年至少可以提高六成。”
“若是把东南三省的粮食,都贩卖出去的话。”
“今年的税银,可达到净利润三百五十万两。”
三百五十五万两净利润税银是什么概念呢?
这么说吧,崇祯年间一年的税赋净收税银,只有两千万两。
不是大明朝一年的收入只有这么多,而是只能收道两千万两。
这是大明朝一年的总收入啊。
可现在张肯堂竟然说东南三省,就可以为朝廷提供三百五十万两银子。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两广在满清以前,那都是贫穷和流放的蛮夷之地。
往年两广的钱粮赋税,一年有一百万两银子就不错了。
福建要好一些,一年也就百八十万赋税银子。
如今翻了一倍多,可见张肯堂在东南三省的成绩,确实不错。
而事实上,大明往年来,财政收入总和,都击中在两江地区。
也就是江南的南直隶,也就是先进的江南,江北,浙江,江西。
其次则是山东河南,以及湖广。
其它地区的钱粮赋税,能够自给自足就不错了。
就拿陕甘宁三边地区来说,也就是关中有盈余。
同样云贵川三地,也就是巴蜀有些收入。
像云贵两地,朝廷为了安抚西南蛮夷土司,每年都要倒贴不少钱粮进行安抚。
河西地区也是如此,不但要安抚那些西北番族,还要花费重金布置兵力镇守边关。
大明九边各镇,横跨陕甘宁,山西和河北五省之地。
加上辽东的军费,自崇祯年间开始,就已经膨胀到了千万之巨。
几乎耗费了国库。
陈子龙今年的工作重心,就是安抚镇压西南土司,进行改土归流,进一步进行汉化政策。
张肯堂管理的广西山区,也有改土归流的担子。
而湖广总督左懋第,江南总督万元吉二人。
主要职责是搞钱,搞粮食,维持地方稳定。
韩烈在跟二人分别谈话时,就着重跟二人说了这点。
那就是鼓励百姓今年种植早稻和春小麦。
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旱地种植土豆,玉米,红薯,水田种植两季稻谷。
争取在六月份,为朝廷提供三百万石军粮。
加上中州三地的冬小麦,筹备二百万石粮食。
如此,韩烈就能在四月下旬,发起对辽东建奴的最后一战。
辽东地区寒冷,发动战争的最佳时间,就是四月份到九月份。
只要在这五个月时间内,攻下盛京,踏平建州。
完成犁庭建州的部署,则女真人可彻底平定。
至于,韩烈加九锡,称帝一事。
因为韩烈自己本身的态度强硬,坚决反对。
这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春节过后,转眼时间就来到了三月份。
三月中旬的辽东,虽然依旧气候寒冷。
但风雪天气基本逐渐减少。
尤其是辽西走廊的关宁锦防线,经过袁宗第率领的忠烈营四万将士,几个月的拓荒。
以及神武军,万骑军各部人马,齐头并进。
于三月二十一日,再次收复锦州城。
驻守锦州城的原大明总兵祖大寿,城破时举家自焚而死。
作为辽东最大的将门世家,祖大寿家族可谓是世受皇恩。
但在明末这个时期,他却屡次背叛朝廷,起了一个不好带头作用。
皇台极父子为了树立宽仁形象,更是多次赦免反叛的祖大寿。
还给祖家子弟封官赏赐,把优待降将套路,玩的可谓是明明白白。
三月二十五日一早。
夏王府内的韩烈,接到锦州传来的捷报,心情大好的他。
连忍不住开怀笑道:“今天是个好日子啊。”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锦州大捷,辽东平定指日可待矣。”
客厅内正准备吃饭的王府夫人们,听到韩烈高兴言语,也是纷纷向韩烈道喜。
“父王,那你是不是又要出征了呢?”
两岁的长子韩煦,小跑到韩烈跟前,仰头看着韩烈问道。
韩煦是陈圆圆的儿子,快满两周岁的孩子,虽然奶声奶气的,却也颇为壮实。
“呵呵,你小子倒是个机灵鬼。”
一把抱起孩子的韩烈,笑着夸赞道。
“父王,孩儿也要当将军,父王能不能带我孩儿去啊。”
完美继承了陈圆圆和韩烈容貌的韩煦,不但小脸蛋漂亮可爱。
一张小嘴也特别甜,对谁都是笑嘻嘻的。
与韩烈的长女韩采薇,已然成为家中孩子头。
家里的弟弟妹妹被他们耍的团团转。
“臭小子,就你还要当将军,你晚上不尿床就不错了。”
对于儿子的豪言壮语,当娘的陈圆圆可一点不觉得伟大。
上来一把抱过孩子的她,张口就揭了他的短。
“小孩子谁不尿床啊?”韩煦也不怕陈圆圆,也没有不好意思,反而理直气壮的辩驳道。
“还有他们几个,不也每天都尿床吗?”
被韩煦手指头指着的其他孩子,毕竟都是一两岁的幼童,明显都还不懂事,不以为耻的拍手笑了起来。
“你个混小子,赶紧吃饭,你再废话,老娘抽你。”
做了母亲的陈圆圆,身上不知何时也多了几分彪悍之气。
这点多少跟他儿子有关。
实在是这小子太过淘气,屁大的孩子,鬼主意一大堆,不是气哭妹妹,就是抢弟弟的吃食玩具。
把一大家子搞得鸡飞狗跳。
陈圆圆这个当娘的,着实气得不轻。
“臭小子,想要当将军,就要服从纪律,好好听你娘的话,不然当心父王军法处置。”
韩烈笑笑,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
家中的孩子都还小,他平日里政务繁忙,基本都不管。
但是,在孩子眼中,他这个父亲,还是颇有威严。
【作者题外话】:高考开始,祝天下考子,金榜题名。
寒窗苦读多年,多年的努力,终究会结成硕果,人生路很长,一步一步坚定的走下去,终究会有见到彩虹的那一天!